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巔峰之作。
從中,有的人讀的是歷史,有的人看的是愛情,有的人是欣賞服飾,有的人感嘆著變遷。而在美食家眼中,《紅樓夢》則是一部美食大觀園。
可以說,在《紅樓夢》裡出現的珍饈佳餚,就像大觀園一樣令人嘆為觀止。
二十世紀以來,諸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去研究《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把《紅樓夢》中的金饌玉餮,轉化成一道道回味無窮的鮮活美味。
而他,就是實現紅樓夢中味的人。
1983年,孫大力先生在著名紅學家周汝昌、端木蕻良、胡文彬、李希凡等人的支持下,率先在全國研究紅樓宴,並在1991年首屆中國國際飲食文化研討會和1992年第15屆世界名廚大會上受到一致好評,大獲成功,由此將紅樓宴推向市場。
而紅樓宴也因為獨特的創意與文化價值,獲得了科技進步獎及世界中國味道獎。
以孫大師為代表的紅樓菜,口味與江南的蘇州、南京、淮陽菜系接近,兼有北菜風味,口味清淡而層次豐富。
每道菜的選料精而自然,絕不添加味素。做工精細繁瑣,講究刀工、調味、火候。每道菜式都能在原著中找到出處、典故,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出高雅。
紅樓宴之醉蝦
你可能想像不到,87版的《紅樓夢》中,那一道道栩栩如生的珍饈美饌,竟然都是不能吃的假道具!
時隔30多年,孫大師精心打造的一席紅樓宴,重現了曹雪芹筆下膾炙人口的佳餚。
此次紅樓宴,再現了紅樓夢原著中「盛宴」的排場規格,不僅有瀟湘乾果,怡紅鮮果,賈府冷碟,寧榮大菜,還有香茗、曹府家酒等一應俱全。
紅樓宴之小粽子、豆腐皮包子
美食美器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紅樓夢》原著中,更是充分體現了「美器」與「美食」的密切關係——各種官窯、汝窯的瓷器及用金、銀、瑪瑙、翡翠、琥珀、琺瑯、烏木等製成的餐、茶、酒具等無不富貴華美。
而本次紅樓宴所用的全部餐具,均是根據紅樓夢中人物及故事特殊定製的。
下面,我們先來一睹為快,《紅樓夢》中幾道聲明赫赫的菜品吧:
茄鯗(xiǎng)
董卿曾在她主持的《朗讀者》節目的開場白中說:「如果你要問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麼,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因為在《紅樓夢》裡,既有著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著燒的茄鯗,還有著...…」
「茄鯗」出現在《紅樓夢》第41回。它是《紅樓夢》中寫得最為詳盡的一道菜,鳳姐介紹了它的製法,劉姥姥吃過之後說:「別哄我了,茄子竟能做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說明這道菜,非尋常人家才能見到吃到。
「鯗」,即是剖開晾乾的魚乾,如「牛肉鯗」、「筍鯗」等,都是醃臘成幹的片狀物。「茄鯗」,應該就是切成片狀醃臘的茄子幹。劉姥姥嘗後感嘆:「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兒!"
雖然「茄鯗」是書中描述烹飪步驟最詳細的一道菜,不過若完全按照「九蒸九曬」來做,茄子恐怕就只剩茄根,沒法吃了。
有別於書中「外加糟油一拌」,孫大師採用的是魯菜做法來吊糟滷,用糟滷來炒果料,然後與雞油炸幹的茄丁一起攪拌來吃。
茄子切丁,用雞油炸幹,加雞湯、糟酒等燒味,再加雞米、豆乾、青紅椒米,配以松子、杏仁、南瓜子、腰果等十餘種乾果用手掰碎成小粒(不能用金屬工具,防止刀鏽味)。成菜糟香濃鬱,鹹鮮回甘。
上桌時,放入特製的大紅中國漆器中,滿滿古代貴族宴會的穿越感。
銀耳燉鴿蛋
這道菜也跟劉姥姥有關。在《紅樓夢》第40回,劉姥姥進大觀園,跟賈母、王熙鳳及一眾姐妹一起用餐時寫到這道菜品。
席間上了一道「鴿子蛋」,來自鄉下的劉姥姥誤以為是貴族之家的賈府「這裡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鳳姐為討好賈母,捉弄劉姥姥,故意誇張」一兩銀子一個呢」,還給劉姥姥一雙象牙筷子夾,怎麼也夾不起來,好容易夾起來剛要吃,又滑掉在地上,引起全屋人哄堂大笑。
這道菜以「清湯」的熬製最為講究,傳統的清湯吊制方法以散養老雞、老鴨、豬肘、火腿、乾貝等原料按和水1:1的比例,須微火燉製8小時才可。
然後取出肉骨,再以豬通幾、雞胸肉分別剁茸,逐次倒入燒開湯中,小火慢滾並吸附湯中油脂。此時湯如茶色,清澈見底,無點滴油腥。
點擊視頻
觀看製作過程
▼
怡紅祝壽
《紅樓夢》第63 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說的是為寶玉等人過生日。「怡紅祝壽」即根據這一回的描寫而創製。
「怡紅」指的是賈寶玉,他號稱「怡紅公子」,同時以紅色的大明蝦為主料,寓意「紅」字。
這是一道助興的菜,藉以祝福客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這道菜精心選用皮薄肉脆易入味的大明蝦,用精緻的刀功使蝦成拜壽形狀。醃製底味後,煎至六成熟,再加入調味後的高湯煨至濃汁。裝盤以群蝦簇擁著一個壽桃,寓意拜壽。菜品鹹鮮,色澤紅豔,寓意吉祥。
雞髓筍
「雞髓筍」見《紅樓夢》第75回。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賈母作為家族的「老祖宗」,吃飯時各屋都將自己廚房做的精緻菜餚送到賈母這裡。雞髓筍就是賈赦孝敬賈母的晚飯菜。
小說中寫到:「這兩樣看不出是什麼東西來,大老爺送來的,這一碗是雞髓筍,是外頭老爺送上來的。」一面說,一面將這碗筍送至桌上……
這是紅樓菜中的一道珍品,精緻清雅,鹹、鮮、脆、嫩且爽口,顏色黃白。
首先要砸雞茸,先用刀背邊砸邊將大筋挑出,再用刀刃剁成網紋狀。還要剁一層刮一層,然後再剁再刮,方能使得雞茸無比細膩。
筍也要用好湯煨出底味,再將雞茸均勻塗抹在上面。然後砸開雞腿骨,取出骨髓,用蔥姜料酒去腥後,切成一個個小段,與香菜葉一起分別點綴在雞茸上,上鍋蒸熟。
最後取清湯調味,淋薄芡,均勻澆淋在盤中的雞髓筍上,吃起來鮮嫩細膩,清透爽脆。
點擊視頻
觀看製作過程
▼
蘆雪亭烤鹿肉
「烤鹿肉」出自《紅樓夢》第49回。前一日下了一場大雪,賈寶玉同史湘雲從賈母那裡要來一塊新鮮的鹿肉,在「蘆雪亭」烤鹿肉吃,並因此驚動了探春、寶釵、寶琴等姊妹,大家湊在一起大吃大嚼起來,致使林黛玉譏諷他們像一群「花子」。
《紅樓夢》所寫飲食系南北混合,「烤鹿肉」屬北方滿族風俗,並非皆「揚州菜」,此為明顯證明。
鹿肉是眾肉之首,營養價值頗高,膽固醇又極低。加茴香、丁香、花椒等多種香料醃製六小時以上,放清水泡八個小時以上,去淨羶氣味和表層濃重香料味,瀝乾後再加醬料二次醃製,然後炙火烤熟。成菜鹿肉表皮焦香,肉質軟爛且沁著湯汁,誘人食慾。再配上新鮮的紅加侖,微酸清甜,剛好搭配鹿肉的濃厚。
糟鵝掌鴨信
鵝掌鴨信出自《紅樓夢》第八回:寶玉到薛姨媽家中品嘗果茶,想起了前日在東府珍大嫂子那裡的鵝掌鴨信,連誇好吃,薛姨媽聽了,連忙把自己糟的取來供他品嘗,寶玉笑道:「這個須得就酒才好。」薛姨媽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來.
鵝掌鴨信是揚州傳統名菜,先燒一鍋開水,將鵝掌放入稍煮,再放入鴨信、加入料酒續煮,撈出過涼。然後將鴨信去除舌根,只留舌尖。鵝掌去指尖,去骨。
另取一大碗,將鴨信、鵝掌放入,加入蔥姜,倒入香糟滷,用保鮮膜封好,醃製10~12小時,取出裝盤。食之味鮮、涼爽、耐嚼,有一股若有若無、有酒香無酒味的特殊糟香。
鴨子肉粥
(點擊視頻觀看製作過程)
▼
《紅樓夢》第54回中寫到,又上湯時,賈母說道:「夜長,覺的有些餓了。"鳳姐兒忙回說:「有預備的鴨子肉粥。」
鴨子肉粥是古方,晉代醫家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中有收錄。鴨肉是很好的溫補食材,具有清虛火的作用,尤其在乾燥寒冷的冬季,一碗鴨子肉粥既溫潤又滋補。
可卿棗泥山藥糕
此點出自《紅樓夢》第11回, 寫紅樓第一美人秦可卿正在生病,王熙鳳前去探望,可卿說「昨日老太太賞的那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倒吃了兩塊,倒像克化的動似的。」鳳姐兒說道「明日再給你送來…...」
這道點心看似簡單,實則很費功夫,白色的麵皮是用純山藥蒸製而成,裡面的棗泥也是精心製作的細細的棗沙,入口即化,帶有絲絲清香的甜。
雪底芹芽
此菜取「雪芹」為名,是為了紀念曹雪芹這位偉大的作家,感謝他將眾多貴族美食、貴族文化通過《紅樓夢》流傳下來,讓後人得以了解、欣賞。
這道菜將蛋清高速攪打成泡沫,作為「雪底」盤頭。選用上好的牛柳切絲,芹菜僅選最嫩的芹菜芽。成品鮮香清爽,顏色豐潤如玉。色香味形俱佳。
可以說,為了儘可能還原貴族們的奢侈生活,曹雪芹將自己從小見識過的貴族美食,全都寫進了《紅樓夢》中。
想必是要最精細的刀功,最得宜的食材以及最費力的人工,才能成就達官貴人們宴席上的菜餚。
遺憾的是,清代大戶人家的菜品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所有人都沒辦法搭乘時空機去一觀究竟,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曹雪芹的字裡行間,再由孫大力大師為我們呈現出眼前的樣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淮揚地區也有不少餐企開始推出紅樓宴,為了追求更加貼近大眾食客,箇中菜餚也有變化。下面,就以揚州迎賓館陳萬慶大師推出的紅樓宴,為大家分別介紹一下其中的菜品,大家請看。
先是賈府冷碟:
紅袍大蝦。雙黃鴨蛋。
牡丹酥蜇。油炸骨頭。
翡翠羽衣。薑汁鴨信。
上素燒鴨。風味茄鯗。
紅袍大蝦。
賈寶玉最愛吃的一道下酒小菜,十餘枚青殼的湖蝦,被捕撈上岸,剪去蝦芒,洗淨,僅僅用一撮鹽和幾滴蔥姜紹酒,煮熟,成為盤中的幾枚金鉤,在味蕾上卻驚豔成一抹紅。
雙黃鴨蛋。
一個蛋卻是雙黃,切成月芽形兒擺在盤裡,蛋白如玉,蛋黃卻似瑪瑙紅,蛋青兒柔鮮細嫩,蛋黃沙糯油潤。
翡翠羽衣。
一枝青翠欲滴的黃瓜,頂著花帶著刺,被一把利刃切成蓑衣的花刀,用薑末和蒜蓉還有微微的鹽來調味,再用麻油來惹味。
牡丹酥蜇。
一片片紅豔豔的蟄頭,卻又透著晶瑩的亮,在盤中擺成一朵牡丹花的樣兒,一撮紫皮新蒜的末兒,幾滴陳醋的汁兒,清脆爽口,嘎嘣脆嘎嘣脆地瞬間便徵服了味蕾。
油炸骨頭。
其實骨頭上的肉最香了,有瘦肉的嫩香,有肥肉的油脂香,又有筋骨的韌,再加上油炸的香,一塊油炸骨頭,就能下三杯酒。
糟香鴨信。
十餘枚小巧玲瓏的鴨信,在一鍋香醇的滷水中,滷熟,在糟滷裡一浸,油脂盡消,入口只有濃香,沒有油膩,滿口爽滑。細吮鴨信,鹹鮮清甜,融合酒韻糟香,更有絲絲酒香縈繞不絕於口,聞起來飄香,吃起來清香,收口還有微醺。
上素燒鴨。
八角茴香白芷冰糖熬煮的一鍋香汁中,用幾滴秋油和麻油來惹味,腐皮浸泡的入味,捲起包裹的緊實,再用素油煎的香金黃燦然,斜切成一角角,澆上香汁,驚豔無比。
胭脂鵝脯
一隻鵝,脯處最為肥嫩,紅色如同胭脂色,吃起來,先是鵝皮的香和脆,再吃就是鵝肉的香和醇。
茄鯗。
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曬乾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曬乾。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直讓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道:「我的佛祖,到得十幾隻雞兒來配他,怪道好吃。」
此茄子並沒有去皮,口感就更加有彈性,再加上茄子雞肉乾果的香,鹹鮮油香。
寧榮大菜:
白雪紅梅。鳳吟龍鳴。
葵花獻肉。老蚌懷珠。
姥姥鴿蛋。貢品鰣魚。
扇面蒿杆。揚州炒飯。
鳳衣串珠。天香蜜藕。
老蚌懷珠。
陳萬慶大師曾在央視《中國味道》節目上做過這道取材《紅樓夢》的菜「老蚌懷珠」,獲得現場評委的一致好評。
一隻肥壯的甲魚,厚厚的裙邊肥腴的讓人難忘,還有一條豐腴的甲魚腿,滑嫩鮮香,用細細的魚蓉製成的白潔如玉的小魚丸散落在甲魚裙邊的周圍,紅白黑相間,很是好看,甲魚糯嫩鮮香,魚丸兒卻是清秀鮮美,在舌尖依次而來,完美。
鳳吟龍鳴。
白的雞皮包裹著緋紅的雞肉,和一條黝黑的海參一起盤旋在一汪黃澄澄的雞湯中,白黃紅黑,相映成趣,雞肉緊實,湯味香醇,海參糯中帶韌,十分相宜。
葵花獻肉。
葵花獻肉,就是淮揚的獅子頭,肉挑七瘦三肥,細切粗斬,大小要如米粒,肉間保持縫隙,才能含汁。勺子剛剛碰觸到,就柔若無物地沉在勺中,入口,鮮美細嫩,觸牙即散。
白雪紅梅。
雪白的一堆用雞子蛋清炒的芙蓉,下面鋪著綠綠的翡翠雞粥,映襯著用緋紅的鴿脯絲和翠綠的藥芹炒的菜蔬。芙蓉的軟嫩,雞粥的滑爽,和鴿脯絲的鮮香,還有青蔬的清香相融相和,令人難忘。
姥姥鴿蛋。
煞是漂亮的一道菜,一枚鴿蛋,被水荷包的恰到好處,剛剛凝固,圓潤嬌俏,白卻半透明的蛋清中,蛋黃隱約浮現,配的是用白蘿蔔青蘿蔔紅蘿蔔削的圓球,潔白青翠黃燦紅鬱,卻被一汪清湯煨燉的滋味十足,清淡卻不寡,清香卻不醇。
貢品鰣魚。
鰣魚的鮮美其實無須多言,民國才女張愛玲把「鰣魚多刺」看作是人生恨事之一,與「海棠無香、紅樓未完」並列,一塊鰣魚,和一片火腿一片薑片,在秘制的香糟汁中,蒸的透徹,鰣魚細嫩,火腿醇香,醩香馥鬱,在味蕾上突然化作了微醺的春意。
鳳衣串珠配揚州炒飯。
鳳衣串珠其實是蝦丸蛋皮湯。一顆潔白的蝦丸臥在小碗中,用酸筍調味,旁邊是一片嫩黃的蛋皮,湯清澈卻香,蝦丸爽滑蛋皮香醇。
一碗鳳衣串珠一碗揚州炒飯。完美。
天香蜜藕。
天香蜜藕就是桂花糯米藕,軟糯香甜,入口芬芳,如果說蓮藕是荷花的清魂,那麼糖桂就是桂子的精魄。二者相逢,那就是金風玉露,勝卻無數。那甜蜜的滋味,讓人想起了愛情。
再是
紅樓細點:
晴雯包子。棗泥糕。
賈母太君酥。松仁鵝油卷。
晴雯包子。
這晴雯包子就是豆腐皮包子。
《紅樓夢》第八回中:「……寶玉問晴雯道:『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
賈母太君酥。
棗泥糕。
松仁鵝油卷
八寶葫蘆鴨
這是個功夫菜,整鴨出骨,洗淨搌幹,填入糯米、蓮子、紅棗、松子等食材,綑紮成葫蘆狀,炸蒸烹過,這隻鴨子低首橫臥,棗紅色泛著油亮的光澤,切開,鴨裡的餡料軟糯香甜,而鴨肉香醇異常,而且「葫蘆」取「福祿」之意,這席紅樓宴,吉祥,如意,真是完滿!
微信推薦—飲和食德
道法自然,飲和食德,
飲要和諧,食應道德。
「飲和」語出《莊子·則陽 》「食德」語出《周易·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