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從11月2日馬雲被四部門約談之後,已經連續40天「失聲」,徹底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儘管關於馬雲的段子、雞湯和過往言論還在傳播,卻普遍散發著一股「人民公敵」、「過街老鼠」的味道。
對於向來高調的馬雲來說,這是不正常的。這也說明阿里帝國自「螞蟻上市折戟」之後,著實遇到不小的衝擊。特別是最近的兩條消息,讓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和馬雲。
近一個半月,高層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市場認為,這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說到壟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其中又以阿里巴巴為首。
有意思的是,分析說,其實阿里巴巴的壟斷地位並不明顯。其電商業務被拼多多、京東等窮追猛打,目前呈現三分天下之勢;其支付業務遭遇後起之秀微信,市場份額岌岌可危;其外賣業務正是早已被美團追趕,更別說其在社交領域數次折戟。請問,阿里巴巴在哪個領域是壟斷地位?
另一條新聞便是昨天官媒的評論:「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箭頭直指當下炙手可熱的社區團購。很快便有新聞說,馬雲深夜發文,阿里巴巴退出社區團購業務,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但很快大家發現這是謠傳,並且昨日最火的新聞,是京東斥資7億美金入股興盛優選。
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暗示著風向在改變。曾幾何時,當人們一想起馬雲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時都熱血沸騰,這個矮個子成就了許多第一和首次,人們瘋狂迷戀,希望能夠成為其第二。然而,這還沒過多久,馬雲依舊是這個國家的首富,大家對他的看法似乎變了,而且變得有些徹底。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今變成「讓小商小販無立足之地」,「科技改變生活」成了「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特別是在當前是世界局勢裡,這些自稱網際網路巨頭的企業,卻不能為大國重器貢獻分毫。相比太平洋對岸同樣以科技著稱的馬斯克,以及國內華為的任正非,實在不在同一個層級。
中國的網際網路已歷經狂飆突進的20年,期間造富無數,傳奇無數。但沒有一個人能夠像馬雲這般,從一個對網際網路一無所知、甚至其貌不揚的杭州青年蛻變成如今的商業領袖、大國首富,並在國內捲起電商狂潮。
這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顯然,在馬雲和普通民眾眼裡,答案是不一樣的。
馬雲的高調,透露出一絲英雄造時勢之感。無論是當年喊出「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亦或是與馬斯克討論未來表示「不關心宇宙,只關心地球」,又或者在有錢之後無處不顯示出「有錢能夠為所欲為,無論唱歌還是拍電影還是音樂指揮」。終於,在螞蟻集團上市之前,馬雲栽了跟頭。
在10月24日舉辦的外灘金融峰會上,這個自稱不懂金融的首富表示巴塞爾協議已經不適用於當前的世界,世界期待一個真正為未來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體系。「中國當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
和當年自稱不懂網際網路卻創造出了全球網際網路巨頭不一樣,自稱不懂金融的馬雲遭到了監管的強烈關注。有人斥責馬雲得了便宜還賣乖,阿里巴巴和他本人是最近二十年中國紅利的最大受益者,無論是技術紅利還是人口紅利,甚至監管的紅利。而此時羽翼豐滿的馬雲,竟然「錯誤地將技術紅利凌駕於監管之上」。如果任其發展,未來不敢想像。
於是,上峰開始行動,先是暫停了螞蟻集團的上市安排,之後開始在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方面施力。與之對應的,便是馬雲自約談之後再也沒有高調出現在公眾視野。
有人說,馬雲的初心已經不在。當初想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今卻成了最大的「中間商」,當年的屠龍少年如今變成了一條惡龍。事實是否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或許可以預見,網際網路依靠流量紅利和監管紅利發展的時代已經終結,新的一頁已經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