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情況介紹
(2019年1月更新)
一、基本情況
1949年2月2日,伴隨著北平的和平解放,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北京電臺建臺初期只有十幾名工作人員,每天播音不足9小時,發射功率不足1千瓦。經過70年的艱苦創業,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實施以建立專業化系列臺為龍頭的全方位改革以來,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今天的北京電臺已經發展成為在全國有相當影響、具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地方大臺,全臺開辦新聞(AM828KHz FM100.6MHz)、城市(AM1026KHz FM107.3MHz)、故事(FM95.4MHz AM603KHz)、體育(FM102.5MHz)、音樂(FM97.4MHz)、文藝(FM87.6MHz)、交通(FM103.9MHz)、外語(FM92.3MHz AM774KHz)、青年(FM98.2MHz AM927KHz)、動聽調頻(FM94.5MHz)等10套開路廣播及15套有線調頻廣播、14套數字音頻廣播, 1個數據服務頻道,在北京有線電視網數字平臺上播出16套有線數字廣播節目,每天播音343小時,總發射功率205.7千瓦。製作的節目還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個華語電臺播出,其中包括四個國家級的電臺中文頻道以及聯合國電臺。還擁有北京廣播網、移動音頻客戶端「聽聽FM」等新媒體產品,是以廣播為主、多媒體聯動的綜合性傳播機構。
北京電臺始終立足廣播聲音本質,深耕自身資源優勢,致力於為受眾提供高品質的聲音產品,近年來一直保持北京廣播收聽市場的領先地位。2018年,北京電臺的市場份額為71.83%,收聽率為2.669%。除了10個專業廣播,全臺現有17個職能部門,北京廣播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投資或委託合音投資中心投資的全資和控股公司15家,有限合夥企業3家,分公司一家,全資和控股三級公司7家。2018年,北京電臺總資產28.5億元。
北京電臺在內部管理工作中,堅持把制度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2003年11月8日,北京電臺在全國省級電臺中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北京電臺媒資庫存有總計20多萬小時的節目資料,節目播出多年保持無嚴重差錯,節目製作能力、技術水平等在省級電臺均處於領先地位。2018年,北京電臺納入安全播出管理的74573小時節目播出「零事故」。
2018年,北京電臺再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首都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榮獲第十五屆長江韜奮獎、中國新聞獎、廣播電影電視節目技術質量獎金鹿獎、廣告長城獎黃河獎、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等多個獎項。
二、開辦節目及開展活動情況
目前,北京電臺正在播出的欄目總計188個,其中包括《一路暢通》《北京新聞》《空中笑林》《交通新聞》《歡樂正前方》《開心茶館》《新聞熱線》《交通新聞熱線》《評書連播》《中國歌曲排行榜》等一批聽眾耳熟能詳的名牌欄目,盛博、林賀、郭煒、白傑、劉思伽、楊洪、楊洋、立新、大鵬、李銳、春曉、李莉、小群、嘉佳、朱紅、滕歡、顧峰、韓力、王異、李凱、尚遠、熊麗、傑克糖、姚迪、顧一菲、江寧、劉佳、楚函、小邸、劉甜甜等30位知名主持人被專家和聽眾推選為「北京好聲音」。迄今為止,北京電臺獲得長江韜奮獎2個,五個一工程獎38個,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3個、二等獎21個、三等獎30個,中國廣播獎一等獎31個,中國廣播影視大獎35個等榮譽。
北京電臺在頻率的劃分與定位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不斷強化目標對象,著重於節目風格的塑造。同時依據形勢發展和聽眾需求,優化頻率資源配置,適時調整頻率定位。
十個專業廣播和新媒體傳播平臺緊密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京津冀協同發展、「走轉改」等重大主題,整合資源,周密策劃,充分發揮獨特的聲音優勢,創新廣播表現手段,形成了以重要事件為「點」、以十臺一網整體聯動為「面」的多維度報導格局。結合主題宣傳與社會熱點,策劃舉辦了以「北京榜樣」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活動,弘揚崇德向善、敬業奉獻等道德品質,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反響。「北京榜樣」評選活動已成為北京市常態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型活動,並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廣播電視創新創優欄目」稱號。與此同時,V藍北京——我的環保日記、「廣播過大年」、樂享四季——北京廣播音樂會、銀髮達人秀、樂行京津冀、「我的冬奧夢」冬奧雙語小記者全國選拔賽、主持人版話劇《奮不顧身的愛情》等品牌活動也都實現了形式、內容的創新,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三、嚴格宣傳管理,確保節目質量
北京電臺是黨的喉舌,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守媒體的社會責任,嚴格規範宣傳管理。根據新聞輿論工作的時度效及時制定、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內容涵蓋辦臺方針、安全播音、選題申報、差錯處理、節目調整、重大轉播、創優評優、職業道德等各方面。不斷完善編務會、編前會、新聞會商、應急報導制度,建立從總編輯到採編播人員全天候、全覆蓋的信息傳達網絡,嚴把稿件審核關,嚴格選題申報,確保新聞報導的真實性和公信力,實現主題宣傳策劃在先、突發事件反映迅速、熱點新聞資源共享。在嚴格採編播流程的基礎上,2002年建立了節目質量考評制度,對全臺節目進行差錯考評和節目質量考評,2016年在此基礎上還納入收聽數據分析、專家評析等權重因子,形成科學量化的節目綜合評價體系,完整規劃了精品節目的引導、催生機制。每年發布《節目方針和質量要素彙編》,更好地發揮文件的規範、指導作用。堅持開門辦廣播,通過舉辦「不止於聲——北京電臺聲音推廣季」和「聽評月」等評選活動,打造廣播品牌。
為進一步提高節目質量,2006年7月開始,北京電臺改革節目製作運行模式,成立節目製作中心,同年實行節目招投標制度,建立制播分離、優勝劣汰的節目生產機制,逐步樹立起「節目即產品,精心鑄精品」的節目質量理念,形成「受眾為本、服務至上」的市場理念。
2018年,北京電臺繼續深化節目制播改革,推進團隊化運作模式,籤約8個節目團隊。節目團隊作為節目制播主體統籌把控節目內容與團隊運營,逐步從單純開發主持人的個人影響力轉型為向品牌策劃、營銷推廣、新媒體運作等領域全線發力。
四、強化廣告經營,加強產業拓展
為了保證廣告經營和管理公開、公正、公平,2003年北京電臺成立了廣告經營部與廣告管理部兩部,在媒體中率先實行廣告行業代理制,所有廣告時段面向廣告公司進行招標。在實行代理制的過程中,北京電臺不斷根據形勢需要調整廣告經營策略,確保廣告收入的高速增長。
2002年以來,北京電臺啟動產業化運作步伐,成立北京廣播公司。2018年12月,北京廣播公司完成改制工作,名稱變更為北京廣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性質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註冊資本5.347億元,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資本運作為助推器,以新媒體為龍頭,積極參與版權、音頻新技術等移動網際網路音頻產業鏈關鍵環節項目;開發聽眾資源,大力發展旅遊、購物、活動、演出等廣播延伸項目。2015年完成兩支基金的設立工作,其中合音投資基金規模5000萬元,旨在打造優勢產業鏈,形成以音頻產業為龍頭的文化產業新生態,推動電臺產業的增量發展;北廣文資歌華基金規模2.5億元,全面布局文化產業,拓展電信、媒體和科技行業。
五、適應形勢變化,推進媒體融合
北京電臺的官方網站——北京廣播網(www.rbc.cn),匯集了旗下十個專業廣播的優質節目,開辦了實時廣播、廣播回放、視頻直播等頻道,以及「十九大」「北京市兩會」「一帶一路」等重大事件的精彩專題內容。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熱潮,北京電臺於2015年建成「微信公眾號矩陣」,將「北京電臺」官微、各專業廣播、品牌節目、知名主持人的微信號納入矩陣,實現統一管理,便於內容資源的統籌和增值。微信公眾號「問北京」和「1039調查團」履行媒體監督責任,增強主流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同時,北京電臺與一直播、鳳凰新聞、今日頭條等優質新媒體平臺合作,搭建立體內容發布網,拓展了傳播力和影響力。2017年,微信小程序「建外十四號」移動產品正式上線,實現北京電臺16路廣播的音頻直播、精品節目推薦、視頻直播等功能。
北京電臺的音頻新媒體運營平臺——聽聽FM客戶端,是集內容和服務為一體的互動平臺,主打廣播電臺、精品專輯、互動直播、用戶社區四大版塊,致力於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網際網路聲音盛宴。
2016年12月底,北京電臺與北京新媒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協議,新媒體集團旗下的「北京時間」客戶端成為電臺新媒體發布的重要平臺,2019年,新聞廣播《照亮新聞深處》《話裡話外》《議政論壇》、城市廣播《旅行號1073》《職場幫幫團》《教育面對面》、交通廣播《聯e會》、文藝廣播《吃喝玩樂大搜索》《演藝群英會》、音樂廣播《974 LIVE SHOW》、青年廣播《青年說》等十一檔精品欄目在「北京時間」音視頻同步播出。
北京電臺正積極探索跨地域、跨行業經營,大力推進內容產業發展,積極布局新興媒體,努力建設成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具有強大影響力的跨媒體、跨地域的大眾傳媒,用新的作為續寫首都廣播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