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9日訊(記者李春暉)「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我們將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致辭中表示。
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以下稱「《工作方案》」),標誌著北京將開啟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為「中國服務」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探索新路徑、新模式。
這是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稱「服貿會」)期間達成的諸多成果之一。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線下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服貿會吸引了全球目光。大會也「不負眾望」集中釋放了一系列中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政策信號,為拉動全球經濟疫後復甦貢獻中國力量。
北京發力先行先試 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北京是國內服務業改革發展和擴大開放的領先城市。2015年,北京成為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距今已累計推出403項試點舉措,形成122項全國首創的突破性政策和創新制度安排,累計向全國推廣6批創新經驗。在試點政策帶動下,北京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了83.5%,高於全國近30個百分點,數字經濟佔全市GDP比重超過了50%,服務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15%。
「基於北京得天獨厚的服務業優勢,國家賦予北京探索服務業開放發展新模式、新路徑的重要職能。」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在服貿會高峰論壇中表示。
《工作方案》提出北京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基本健全以貿易便利、投資便利為重點的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制度體系,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風險防控有力有效,為全國服務業擴大開放提供更強的示範引領。到2030年,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資金跨境流動便利、人才從業便利、運輸往來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基本建成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服務業開放體系,服務業經濟規模和國際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
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肩負著先行先試、為國家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的重任。如何實現上述目標?陳吉寧提出了三個關鍵詞:「開放」、「創新」和「改革」。
一是更加突出開放,全力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立足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主動把自身服務業發展融入全球服務業潮流,以服務業的高水平開放,夯實服務貿易發展基 J凳┎業開放加園區開放等更加靈活的開放模式,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提升監管服務水平,加大在創業投資、技術轉讓和外地人才就業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力度,讓外資準入限制更少,推動形成更多促進服務業開放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是更加突出創新,著力建設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聚焦發展前沿,以數字貿易和科技創新為主要方向,加快服務貿易轉型升級,推動數字貿易試驗區大數據交易所和數據跨境流動監管三項建設,促進數據建設有序流動,圍繞科技創新推出一攬子政策,全面提升對國內外創新資源的吸引集聚能力,大力支持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更多高含金量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將制定實施北京智慧財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探索開展國際智慧財產權交易、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等特點,大力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應用。
三是更加突出改革,以營商環境改革為重點,優化提升服務貿易發展環境。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理念,實施好營商環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化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制度,以標準化為基礎的政務服務制度,以法治化為基礎的政務保障制度,利用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提高政府的服務效能,特別是將面向全球優化完善「首都之窗」等多語種的國際版,著力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和服務環境。
讓服務貿易插上數位化「翅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貿易發展構成嚴峻挑戰,未來需要加大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5G等相關技術在服務領域應用,以數字服務貿易為引領加速服務貿易轉型升級。
《工作方案》從四個方面推出26項主要任務,其中,深化科技服務領域改革、推進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佔據26項任務的前兩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在服貿會高峰論壇中表示,數位化已經成為引領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數字貿易是數字時代的象徵,是科技賦能的標誌,更是未來貿易發展的方向。讓貿易插上數位化的翅膀,數字貿易將展現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世貿組織預計,到2030年,數位技術將促進全球貿易量每年增長1.8到2個百分點;全球服務貿易佔比由2016年的21%,提高到25%。
王炳南稱,數字貿易一方面能夠通過數據的流動,加強各產業間的知識和技術要素的共享,引領各產業協同融合,帶動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並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延伸。另外一方面,數位技術帶來顛覆性的創新,催生大量的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整體大幅度提升全球價值鏈的地位。
數位技術「加持」,賦予服務貿易更多想像力。「傳統服務業中很多是不可貿易的,加上數位技術以後變成了可貿易。數位技術可以創造一些新的服務形態,這些服務形態在沒有數位技術時是不存在的。數位技術還可以使商品貿易中的服務含量迅速增加。」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數字服務貿易將繼續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拓展了新空間,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從動力、內容、方式、主體等多個方面重塑全球貿易,使之走向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平臺化等等新方向。這也對管理體制,監管模式和風險防範提出了新的要求。
「處理好服務貿易的進口與出口的關係,不片面追求短期內服務貿易的平衡,實現所謂的扭虧為盈,而是應當更加關注通過服務貿易的開放,滿足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和消費升級的需要,促進服務貿易全面健康的發展。」隆國強稱。
他強調,服務業的對開放和對內改革應「雙輪驅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以開放促改革,以深化改革來支撐更高水平的開放。
跨國公司看好中國服務業開放前景
跨國公司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是中外服務貿易合作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和受益者。
服務貿易是當前最活躍的貿易領域,佔全球貿易比重快速上升。中國是全球服務貿易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同時中國服務業開放領域不斷拓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持續邁出新步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提供新的投資和發展機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服貿會高峰論壇中表示,跨國公司是連接中國和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橋梁。面向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同樣需要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來進行。中國的開放為全球跨國公司創造的機遇只會越來越多。中國願意與各國企業攜手深化互利共盈的合作,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讓跨國公司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實現更好的發展。
跨國公司如何看待中國服務業擴大開放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於未來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哪些期待?
ABB集團執行長羅必昂表示,未來數位化轉型的步伐將持續加快,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在推動5G網絡、數據中心和電動汽車等新基建和人工智慧發展方面展現出了遠見卓識。「ABB的業務發展方向與中國在推動新技術方面的努力高度契合,我們越來越注重將人工智慧和數位技術應用到電網、交通和其他基礎設施中。」羅必昂表示,「隨著中國的不斷開放和持續發展先進技術,我們相信中國會更加發展壯大。我們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
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彥辭表示,期望各國能更加關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問題,使得服務貿易能夠達到貨物貿易的自由化水平。開放的平臺、市場準入的互惠以及各國政府在監管政策上的協調一致等,都能提高效率,推動貿易增長。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銘倫表示,太古非常欣喜能夠看到中國的負面清單變得越來越短,鼓勵目錄不斷增加。中國通過人員、資金以及產品的自由流動來促進服務貿易。雖然新冠疫情的蔓延對於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中國經濟在這樣困難時刻展現出強大韌性。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的復甦對於全球經濟意義重大。太古對於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也會不斷拓展在中國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