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舞曲 | 從巴洛克翩然而至的優美

2021-02-19 古典音樂

文 | 莫敏妮

在歷史詩《埃涅阿斯紀》中,愛神維納斯的神的特質即是她那飄散著仙香氣息的頭髮。那麼繆斯女神呢?在希臘神話中,司管藝術的繆斯女神們必定是輕歌曼舞,在變換的舞步中踩出一朵又一朵的雲彩。舞蹈飛身下凡人間,歷經原始祭祀走向現代藝術,從約束走向人性,一路綻放璀璨芳華。而音樂擺脫宗教的禁錮,沒有一條旋律線不引導眼睛望向此時此地意外的、仍待探索之路,就像打開旁門望月,窺探遙遠之地的月色。

文藝復興時期,宮廷裡流行的是2拍子的帕凡舞。據說伊莉莎白一世就尤其喜歡帕凡舞。帕凡舞大約消失於16世紀末期,而音樂形式則倖存了下來,直到巴洛克時期完全被阿勒曼德舞曲所取代。我們看復古的文藝復興時期舞蹈,其美非凡,男性翩翩風度,老有老的氣度,少有少的軒昂;女性羅衣從風,若俯若仰,若來若往,生嬌媚之色。

現在我們欣賞復古的巴洛克音樂,蘊含崇高,隱隱的一縷悲傷,大概用」莊重」一詞最能反映,有一種不能言說的規則與秩序之美。舞蹈組曲是巴洛克音樂的世俗篇章,是流行於當時歐洲宮廷以及民間生活中的舞蹈的活生生寫照,它們自帶雍容惆悵,不可為象。

巴洛克中期,民間舞在芭蕾藝術的調教下,醞釀催生了很多新的宮廷舞。路易十四是個身體力行推動藝術發展的著名君王,他派人去收集各種舞曲,自己身體力行地會在芭蕾舞劇上跳主角哩!注意啦,是主角!就連平時生活中,這位太陽王都穿高跟鞋。他入舞太深,因為芭蕾最大的特點,是踮起足尖,欲掙脫地心吸引力,伸延到最高最遠處,以超越身體極限為藝術旨意。誰能讓國王如此翩翩起舞?「國王有如此高超的藝術,能將微不足道的瑣碎之事賦予生機內涵」,他御前有音樂史上著名的樂長——呂利與大庫普蘭。呂利(1632年-1687)主要負責歌劇,大庫普蘭(1668年-1733)主要負責羽管鍵琴。呂利是作為一個義大利語教師進入法國宮廷的,他多才多藝,會跳舞,也會拉小提琴和作曲;而「國王的管風琴師」大庫普蘭將法國宮廷舞曲發揮到極致,使音樂充滿生機勃勃。加沃特與小步舞都來自法國民間舞。加沃特這種在宮廷貴族中以扮演牧羊人和村姑為嬉,原先淳樸風趣的民俗舞蹈因此變得略帶做作意味的優雅和瀟灑,有時也帶有一些田園情趣。

而最深得芭蕾精髓的是小步舞(Minuet)。小步舞曲在十七世紀中葉由路易十四引入宮廷,在御前樂長庫普蘭與呂利的融會貫通下,逐步變得速度徐緩、風格典雅,而流行於上流社會。因舞步極小而得名「Minuet」。

小步舞曲大多是一種強大的、每拍都穩重的三拍子舞曲。

小步舞曲的速度多種多樣:

Allegretto(小快板)

Animato(活潑地)

Andante(行板)

Andante e semplice(單純的行板)

Larghetto e sostenuto(持續地小廣板)

Andante  sostenuto(持續的行板)

Moderato(中板地)

舞曲按照這些速度標準,怎麼行走都美而不自知,不由得想到用拜倫勳爵的詩句來形容:「She walks in beauty,like the night」(她在優美意境中行走,猶如黑夜)。十七世紀下半葉,也就是巴洛克晚期,一些作曲家開始把舞曲編成純器樂曲。舞跳或不跳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音樂仍在繼續。樂譜見證了當年舞會的盛況,此後經年,巴赫、拉莫、莫扎特、貝多芬等人的小步舞曲最為著名。

1

有哪首小步舞曲是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卷首之作《G大調小步舞曲》(BWV App.114)。這首作品可謂小步舞曲之首,因端莊優雅、亦趨亦步以及平衡感而不朽。咳咳,不過要敲黑板,這首所有琴童都會彈的曲兒為誰所出有爭議,根據資料記載,這首小步舞曲為巴赫同時代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所作,而非巴赫。然而也有小部分人認為這首《小步舞曲》確實由巴赫本人所作。至於到底為誰作品,意義不大,反正大師的作品光輝燦爛,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

1

巴赫留存有28首小步舞曲,分散在鍵盤和帕蒂塔等作品中。我們如今見到的巴赫鋼琴曲譜,實際上是巴赫寫的一些羽管鍵琴曲,因為當時還沒有鋼琴。巴赫的音樂既有教堂神聖的音樂,也有俗世的音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遠,集大成者的學習與創新能力都極其強,巴赫的舞曲學習大庫普蘭和呂利。巴赫在《英國組曲》中的六首庫朗特舞曲捨棄義大利庫朗特,模仿大庫普蘭以凡爾賽法式風格來創作的,充斥著繁縟又精緻的裝飾音。《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號(BWV1046)第四樂章Menuetto-Trio Polacca-Trio(小步舞曲-三重奏波羅乃茲-三重奏),可見在波羅乃茲中穿插小步舞曲,作品明顯流露出呂利作品的風格,而清一色的大調則顯得無與倫比的光輝燦爛。巴赫的《B小調第二首樂隊組曲》(BWV 1067 – VI)小步舞曲&諧謔曲,也不像六首無伴奏大提琴曲那樣略顯宛轉而傷感。

巴赫的舞蹈組曲多是來自於法國舞蹈原型,但他的加入了一些對位,非常新穎,豐富了音樂叢林裡多維的層次、線條及畫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初級鋼琴曲集》中有11首小步舞曲,除了將巴赫的小步舞曲華彩流淌於指尖,我們還可以嘗試研究舞步,模仿起舞,這樣生動有趣的探究,自然就會帶出音樂的律動感。

1


亨德爾的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中有多首小步舞曲,我們聆聽他的小步舞曲、三聲中部和小步舞曲,似乎看見三百年前那一場盛大的水上華宴。其中的第一組曲中的第五樂章一開始就因為裝飾音,似乎能看見水中晃動的漣漪倒映著水上景物,流光溢彩。亨德爾讓圓號、小號各領風騷,木管和通奏低音則唧唧復唧唧般重複。幾乎所有巴洛克時期的舞曲都採用一種曲式:二部曲式(AB),兩個部分都要反覆。要注意亨德爾是如何在小步舞曲和三聲中部讓圓號和小號各自演奏A和B段,然後再把這些音樂材料交給木管樂器以及全樂隊。

18世紀流行什麼舞曲?還是小步舞曲盛行的年代。貴族品位耽好生活之甜美,是巴洛克之美持續風行之因,古典主義之嚴格則與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性、紀律及計算彼此相適。這個時期的小步舞曲既有巴洛克時期那種古雅的風格,又有富有活力而又保持高度優雅的氣質。18世紀後半葉起,小步舞曲被用作奏鳴曲、室內樂、交響曲等套曲的第三樂章,速度較前加快,性格也更為活潑。

1


博凱裡尼優美高貴的小步舞曲為《E大調弦樂五重奏》(Op.11,No.5)的第3樂章,創作於1771年。博凱裡尼比莫扎特大13歲,生於義大利的盧卡。小城盧卡這個義大利地名我們相當熟悉了,它也是普契尼的故鄉,那兒遍布古教堂,收藏著無數藝術珍品。一位作家曾經這樣描述過:「世界上最整潔、最正規、最精確、最琥珀色的城鎮,街道不擁擠,盧卡的一切都很好。」博凱裡尼小步舞曲除了擁有小步舞曲特有的風雅之外,還有一種歌唱性搖曳生姿的氣質,樂觀,明淨。由於作曲家本身是一位大提琴家,他的小步舞曲用提琴演奏,琴聲像南方豔陽一樣明媚,音樂更顯柔潤婉轉,美從旋律中滲出。

1

莫扎特《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331),我們非常熟悉第三樂章的土耳其進行曲(Alla Turca),但在這活潑的旋律之前,是一首Andante小步舞曲,這華麗而艱深的第二樂章是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精華所在,為後面Alla Turca土耳其風迴旋曲做鋪墊,非常值得聆聽與深究。

1

踏著Menuetto開始的附點音符舞步,一種搖曳的感覺,不自覺地輕鬆愉悅。在莫扎特的所有嬉遊曲中,《D大調第十七嬉遊曲》(K.334) 無疑是其顛峰之作,其中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是最優美的小步舞曲之一,展現了十七世紀宮廷音樂風格,我們從中可見洛可可的精緻與優雅。這種優美線條蜿蜒反覆,都將輕盈婉約、浪漫細膩的洛可可氣質格調極致演繹。

1

小步舞曲這種音樂體裁,作為「樂聖」的貝多芬當然有,他眾多小步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是《G大調小步舞曲》(WoO.10,No 2)。作品創作於1796年,貝多芬時年26歲,正值青春正當期。貝多芬於1792年11月抵達維也納,他的演奏深得維也納貴族所欣賞。作為演奏高手的他名聲很快四處傳揚。1795年3月至1798年10月,他在維也納十一次公開登臺,多數是在音樂家舉行的阿卡德米(十九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自承風險的商業演出音樂會)上,或者在慈善音樂會上演出。也就是說,在維也納的第一個十年,他的職業生涯節節勝利。簡潔優雅的三段體小步舞曲,小跳音溫文爾雅,旋律又婉轉如歌,引發無限古典神韻。

19世紀流行圓舞曲,盛極一時,雄踞社交舞臺榜首,但古典的小步舞曲並沒有漸行漸遠,它遵循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仍然存在。小步舞曲,擁有真正的舞步,不像後來的波羅乃茲舞曲那樣沒有快速的動作,也缺乏舞蹈術語中所說的真正舞步,所以,長河落日繁華過後,小步舞曲仍然一板一眼,不慌不忙,旋轉著舞蹈著為你而來。

1

一直以來,不少復古巴洛克舞蹈,音樂都沒有標明出處。小步舞曲、薩拉班德、加沃特以及庫朗特等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而這些舞曲都讓酷愛巴洛克音樂的我不斷尋找與揣測:誰的作品?作品名稱?如此「強迫症」讓我確信,真正的古典音樂,在巴洛克時期。某次聽到一首作品,覺得跟呂利的音樂風格與細節都十分相似,一路跟蹤下去,竟然發現還真是呂利歌劇《阿蒂斯》中的音樂。那種不期而遇的興奮,直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呂利生活的年代比巴赫、亨德爾早半個世紀,這個義大利人控制了當時法國的音樂生活。呂利最後的悲劇,那權杖一樣沉重的指揮棒打敗了他,讓他永久進駐指揮名錄。敬仰大師,崇尚古代文化,我們聽聽理查·施特勞斯向呂利致敬的小步舞曲吧!

1

「墓」的實質是「碑」。對於沉浸在浪漫主義廢墟、荒野以及墳墓的幻想,接觸過哥特文學的人來說,並不害怕黑夜。拉威爾的法國前輩——浪漫派先驅夏多布裡昂,就有一本著名的《墓中回憶錄》。生於風暴,死於風暴,八十年的人生旅途走得不容易,夏多布裡昂用文字為自己立一座紀念碑,是為《墓中回憶錄》(Mémoires d』outre-tombe)。歲月的風暴可以掃除許多東西,卻似乎蓋不住他從墳墓中發出的管風琴般雄渾的聲音。這本從醞釀到寫作歷時四十年的回憶錄,如果不是出於狂妄,那就是出於一種巨大的信心,相信活人會傾聽他這個死人的訴說,接受他的文字的魅惑。這種紀念性的文章與音樂,都有感而發。音樂既然是懷念戰友,那麼必然蘸滿濃情,以淚相訴。真的這樣嗎?不,晚年備受「創傷後應激障礙」折磨的拉威爾,是以活潑的古風小步舞曲藉由庫普蘭之墓重申他對痛失戰友的懷念。在回應人們的質疑時,拉威爾平靜回答:「死去的人,要永遠被埋沒在寂靜中,已經是極為悲傷的事情!」言下之意,他不想再用悲哀描述悲哀了,就像莫扎特。那些不可言說的悲傷,如果能似一陣風在耳邊低語,風過無痕多好!可是能遺忘嗎?

舞蹈的本質是「感物而動」,所謂「歌詠其聲,舞動其容」。音樂的漣漪呼喚內心深處的秘密,我踏著舞步,如雪花飄落一般輕盈地落到你的身邊,矜持,卻又生曖昧。

相關焦點

  • 【鋼琴】小步舞曲(巴赫G小步舞曲解析)
    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巴赫G小步舞曲講解分析特點法國古老的民間舞曲,17、18世紀流入宮廷,並逐漸盛行於貴族社會。三拍子、中庸速度、風格典雅優美。可以寫成獨立的器樂曲,也常用於古組曲或奏鳴曲的第三樂章。通常為帶"三聲部中段"的復三部曲式結構。
  • 巴赫與小步舞曲
    巴赫寫了為數眾多的鋼琴作品,在《初級鋼琴曲集》中,共有11首小步舞曲,這些作品有淺至深,自成體系,賦予音樂以哲理性,表達出深刻的思想感情。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管風琴家和教育家,是巴洛克音樂的高峰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於1685年出生於埃森納赫,1750年卒於萊比錫。
  • 【音樂基礎知識】小步舞曲
    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  特點  法國古老的民間舞曲,17、18世紀流入宮廷,並逐漸盛行於貴族社會。三拍子、中庸速度、風格典雅優美。可以寫成獨立的器樂曲,也常用於古組曲或奏鳴曲的第三樂章。通常為帶"三聲部中段"的復三部曲式結構。  起源  原為法國土風舞,一種三拍子的舞曲。
  • 【音樂百科】小步舞曲(Menuet)簡介
    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 法國古老的民間舞曲,17、18世紀流入宮廷,並逐漸盛行於貴族社會。三拍子、中庸速度、風格典雅優美。到了19世紀,歐洲的作曲家們仍然熱衷於創作小步舞曲,例如法國作曲家比才在他的《阿萊城姑娘》的配戲音樂裡,就有一首很有名的小步舞曲,後來編入《第一組曲》裡,原來是在都德的同名話劇第三幕裡演奏的,那是一個富有的農家熱鬧喜慶的場面,所以在優雅之中帶有一種樸實的風格。
  • 閒聊小步舞曲
    巴赫同時代的德國作曲家泰勒曼也寫過許多著名的小步舞曲,選自泰勒曼的《古代民族和現代民族序曲》的兩首小步舞曲,從這兩首同一作者而不同風格的小步舞曲可以大概地領略17世紀歐洲巴洛克時期小步舞曲的風貌。第一首在優雅之中帶有嚴肅深沉的味道,中段用了復調音樂的寫法,連速度也加快了。第二首就比較優雅抒情,風格較為接近18世紀的小步舞曲。
  • 指尖上的舞蹈-《G大調小步舞曲》演奏講解
    《G大調小步舞曲》是音樂家巴赫的作品,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聽音樂】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的歷史也比較久遠,在歐洲流行了差不多有兩百年之久。小步舞曲原先是一種優雅的三拍子民間舞曲,大概是跳舞時舞步跨得很小,所以稱為小步舞曲。到165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是一個跳舞迷,他很喜歡跳小步舞,於是在宮廷裡大肆提倡,沒有多久就傳遍了歐洲各國。小步舞曲除了作為伴舞音樂之外,還有專門用來欣賞的,常常用在一些大型樂曲裡,作為一個樂章。
  • 《 比才 小步舞曲 長笛》
    MinuetGeorges Bizet - 100 Flute Classics   小步舞曲(Minuet)一種起源於西歐民間的三拍子舞曲,流行於法國宮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繪許多禮儀上的動態,風格典雅。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
  • 【每日美聽】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
  • 吳思琪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介紹小步舞原是起源於法國勃列坦省的一種三拍子民間舞蹈。十七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國宮廷和貴族社會中很流行,不久,又流傳到歐洲其它各國,並形成了中庸速度和莊嚴、典雅的風格。十七世紀下半葉,一些作曲家開始把小步舞曲編成純器樂曲,它最明顯的特徵是:3/4拍,單三部曲式結構。旋律流暢而富於表情,伴奏部分寫得簡潔而靈巧。
  • 英語古典音樂之貝多芬和小步舞曲
    不過,為了那20多位父母,貓老師今天來講一講貝多芬和他的G大調小步舞曲。歡迎粉絲們留言指正。請喜歡的父母持續點讚。如果興趣足夠多,貓老師後續還會發出其他音樂家的類似文章。我們先來聽一段英文講解和作曲家作品錄音。這些都是特意為兒童和少年的音樂啟蒙而製作的,也可以用來學英文。貓老師已經將英文講解記錄並翻譯下來。
  • 巴洛克時代的組曲(1):概述
    一首典型的巴洛克組曲一般至少包括四首按照以下順序排列的舞曲:阿拉曼德舞曲、庫朗特舞曲、薩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其中吉格舞曲在這種形式中,出現的要晚於其他三種舞曲。Galanterie 的例子包括小步舞曲(Minuet)、加沃特舞曲(Gavotte)、巴瑟比埃舞曲(Passepied)、布列舞曲(Bourrée)、波羅乃茲舞曲(Polonaise)、帕薩卡利亞舞曲(Passacaglia)、西西里舞曲(Sicilienne)、帕凡舞曲(Pavane)、詠嘆調(Air)、恰空舞曲(Chaconne)、路爾舞曲(Loure)等。
  • 《非人學園》精衛小步舞曲時裝技能怎麼樣 精衛小步舞曲時裝技能介紹
    導 讀 在非人學園手遊中精衛小步舞曲時裝的具體技能都有哪些呢?
  • 《小步舞曲》教學課例
    活動一:心隨樂動  感受舞曲風格(一)活動目標      在《G大調小步舞曲》音樂中,敏銳感知三拍子的節拍特徵,找出強拍並用腳步表現出來。在「移動空間」遊戲中解放肢體、放鬆身心,培養適度的距離感和空間感。(二)活動步驟1.
  • 戀與製作人周棋洛小步舞曲怎麼獲得
    戀與製作人周棋洛小步舞曲怎麼獲得?限定SSR羈絆周棋洛小步舞曲已經開啟了多途徑限時開放獲取,只要參與每日充值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哦,除此之外,奇遇之約活動上線,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戀與製作人周棋洛小步舞曲獲得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每日美聽】博凱裡尼:小步舞曲
    連續一周的《每日美聽》中,老徐給大家介紹了來自巴赫、貝多芬、莫扎特、海頓、拉威爾的《小步舞曲今天我們繼續賞析博凱裡尼:小步舞曲博凱裡尼出生在義大利,但大半生都在西班牙度過。他的作品今天已經很少被演出了,不過,他的《E大調弦樂五重奏》中的小步舞曲,非常有名。博凱裡尼是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有不少人覺得他的音樂風格近似於海頓,甚至有人給他起了「海頓的老婆」這樣的綽號。
  • 戀與製作人周棋洛小步舞曲獲取攻略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戀與製作人周棋洛小步舞曲獲取攻略,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戀與製作人的遊戲中周棋洛小步舞曲怎麼獲得呢?相信不少的玩家朋友都想獲得這個東西,小編也是給大家整理匯總了一下相關的獲得方法,感興趣的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古典吉他名曲欣賞:拉摩《小步舞曲》
    接上期:古典吉他名曲欣賞:維瓦爾第《D大調吉他協奏曲》拉摩 (Jean 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法)·小步舞曲
  • 亨德爾《水上音樂—小步舞曲、充滿柔情的舞曲、如歌的舞曲》,提高注意力第一百九十四天【每天給孩子聽段古典樂再睡】
  • 《光遇》G大調小步舞曲琴譜樂譜數字簡譜分享
    在光遇中有很多小夥伴想彈G大調小步舞曲這個曲子,但是不清楚要怎麼彈,那麼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G大調小步舞曲的彈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光遇》G大調小步舞曲琴譜樂譜數字簡譜分享,還不清楚的小夥伴趕緊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