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構思階段,主要的表達形式就是設計草圖。
草圖雖然看起來粗糙、隨意、不規範,但它常常記錄了設計師的靈感火花。正因為它的「草」,多數設計師才樂於藉助它來思考,這正是手繪草圖的魅力所在。
記錄性草圖
作為景觀設計師,需要不斷地完善與豐富自己的設計素材庫,記錄性草圖就是一種很好的記錄手段與工具。
草圖是運用圖示的形式來進行推進思維的活動,用圖示來發現問題,尤其是方案開始階段,運用徒手草圖的形式把一些不確定的抽象思維慢慢地圖示化,捕捉偶發的靈感以及具有創新意義的思維火花,一步步地實現設計目標。
繪圖工具
在繪製手繪效果圖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較高質量的表現效果圖,必須要細心地做好準備工作。本小節主要介紹手繪效果圖線稿繪製階段的常用工具。
高端斯塔色彩豐富,暈染效果好筆觸感佳受到廣大學習者的追捧。
直線的練習
直線練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徒手繪製,另一種是尺規繪製。
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使用,徒手繪製更具情感色彩,隨心所欲,不同的力度或不同的速度會得到不同的線條,而這種力度和速度正好體現了手繪表現的魅力。
曲線的練習
景觀表現中,曲線的運用是整個畫面最活躍的因素。畫曲線時一定要果斷有力,不能出現重複描的現象。曲線的使用非常廣泛,其運用也相對難一些。所以在練習曲線的過程當中要熟練的把握筆與手腕的力度、角度與速度的變化。
線條疏密組合的練習
通過前期不同類型線條的練習,掌握線條的習性。通過線條的組合排列,了解快速線條的排列。要求運筆速度均勻,有一定的疏密變化。
不同材質的表現
在進行設計表達過程中,我們需要表達不同空間、不同氛圍中的不同材質。
線條虛實變化與光影關係的表現
注意線條的虛實變化與光影關係處理技巧。
受光面虛,背光面實;轉折結構線實,紋理線虛;與地面接觸線實。注意畫面黑白灰關係的處理。
一幅畫面會設置合理的的光影關係,投影在畫面中比較重,投影的漸變關係從靠近物體往外逐漸減弱。
景觀植物線稿表現
景觀設計者必須具備手繪草圖快速表達的能力,因為景觀設計中的地形、植物、水體等都需要徒手表達,而且在收集素材,設計構思,推敲方案的時候也需要通過徒手繪製草圖來表達設計構思,所以掌握徒手快速表現技法是景觀設計者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的能力。
樹木的畫法
學畫樹時,首先應學會觀察各種樹木的形態、特徵及各部分的關係,了解樹木的外輪廓形狀,整株樹木的高寬比和幹冠比,樹冠的形狀、疏密和質感,掌握動態落葉樹的枝幹結構,這對樹木的繪製是很有幫助的。
1、喬木的表現
喬木一般分為五個部分:幹、 枝、 葉、 梢、 根, 從樹的形態特徵看有纏枝、 分枝、 細裂、 節疤等,樹葉有互生、對生的區別,了解這些基本的特徵規律後利於我們快速的進行表現。
樹的生長是由主幹向外伸展。它的外輪廓基本形體按其最概括的形式來分有:球或多球體的組合、圓錐、圓柱、卵圓體等。不同形態的植物圖例,掌握好樹幹的形態有助於快速準確的畫好植物的輪廓。
喬木的明暗與體塊
樹的體積感是由茂密的樹葉所形成的。
在光線的照射下,迎光的一面最亮,背光的一面則比較暗,裡層的枝葉,由於處於陰影之中,所以最暗。
自然界中的樹木明暗要豐富得多,應概括為黑白灰三個層次關係。在手繪草圖中,樹木只作為配景,明暗不宜變化過多,不然會喧賓奪主。
樹木在畫面中前景、中景、遠景的表現區別
喬木的表現重難點:
A、清楚的表現枝、幹、根各自的轉折關係。
B、畫枝幹時注意上下多曲折,忌用單線。
C、嫩葉、小樹用筆可快速靈活,老樹結構多,曲折線可表現其蒼老感。
D、樹枝表現應有節奏美感,樹分四枝,是指一棵樹應該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伸展枝丫,這樣才有立體感,只要懂得這個原理,即使只畫兩三枝也能夠表達出樹木的疏密感來。
E、遠景的樹在刻畫的時候一般採取概括的手法,表達出大的關係,體現出樹的形體。
F、前景的樹一般在表現的時候突出形體概念,更多的時候畫一半以完善構圖收尾之用
2、灌木的表現
灌木與喬木不同。植株相對矮小,沒有明顯的主幹,呈叢生狀態的樹木。灌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幹等幾類,是矮小而叢生的木本植物。單株的灌木畫法與喬木相同,只是沒有明顯的主幹,而是近地處枝幹叢生。
3、修剪類植物的表現
修剪類植物主要體現在造型的幾何化。
在畫這類植物時要注意一些細節處理,用筆排線略有變化,避免過於呆板,把握基本幾何形體找準明暗交界線即可。
畫這類植物時應注意「近實遠虛」,就是說靠後的枝條可以適當虛化,分出受光背光面。畫樹葉時從背光部開始畫,先畫深後畫淺,最後畫受光部。
4、棕櫚科植物的表現
直立性棕櫚植物的葉片多聚生莖頂,形成獨特的樹冠,一般每長出一片新葉,就會有一片老葉自然脫落或枯乾。
表現的要點:
A、根據生長形態把基本骨架勾畫出來,根據骨架的生長規律畫出植物葉片的詳細形態;
B、在完成基本的骨架之後開始進行一些植物形態與細節的刻畫;
C、注意樹冠與樹枝之間的比例關係。
5、花草及地被的表現
花草根據其生長規律,大致可以分為直立型、叢生型、攀緣型等幾種。
表現時應注意畫大的輪廓以及邊緣的處理,可若隱若現,邊緣處理不可太呆板。
若花草作為前景時則需要就其形態特徵進行深入刻畫,若作為遠景則可以不用刻畫地那麼細緻。
而攀緣植物一般多應用於花壇或者花架上面,需要儘量表現出其長短不一的趣味性,同時注意植物對物體的遮擋關係。
景觀山石線稿表現
總體來說,表現山石時用線要硬朗一些,但因其本身特徵的不同也有一些區別。
石頭的亮面線條硬朗,運筆要快,線條的感覺堅韌。石頭的暗面線條頓挫感較強,運筆較慢,線條較粗較重,有力透紙背之感。
而同樣在其邊上的新石塊邊角比較銳利,故用筆硬朗隨意。
景觀植物馬克筆表現
喬木的表現
(1)、根據喬木的生長習性,完成基本的形體刻畫;
(2)、從亮面開始著色、由淺到深完成整體的色彩關係的鋪設;
(3)、加強植物的色彩對比同時對於植物的枝幹、葉片進行深入刻畫、調整完整的畫面效果。
灌木馬克筆上色步驟
棕櫚科植物的表現步驟
不同棕櫚科植物上色表現效果
小景表現步驟圖:這是一組經典的組合表現圖,喬木、灌木、草本、植被的表現,全部融入到畫面中來了。
1、上色之前,先找好幾支不同色階的綠色。先拿一支黃綠色,表現受光的植物位置,筆觸可以放輕鬆些。
2、找一些中間色,在背光面畫上一些灰調子(中間調)。
3、 將中間調拓展到更多的地方,適當加一些重色作投影,加強畫面的光感。
4、最後,要把畫面統一起來,亮的地方可以用修正液提亮,再加強光影關係。
景觀山石水景著色表現
景觀園林的設計中,山石、水景的表現有動靜之分,有深有淺。我們在表現其材質,動靜的時候,用筆要乾脆,根據不同的石材,表現不同的色彩,最主要的是表現出石頭的體塊感 。
一支筆,一張紙
詩情畫意
躍然紙上
對於手繪來說
固然需要平時的勤學苦練
當然
也萬萬不可忽視老師領進門
這個重要的起點
4月11日(今晚19:30分)
蘇州泓都建築設計總監
徐凱先生
將帶領大家領略
筆尖上的創意靈感表達
與大家一起享受
一支筆、一張紙
帶給我們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