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季節》這部電影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該片於2011年在美國上映,主要講述了兩位騎士護送一名被懷疑是女巫的女孩到修道院,一路遭遇艱難險阻的故事。和電影中所描述的一樣,在中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時刻,每天都有年輕女子被迫害,甚至被綁在火刑柱上活活燒死。這些年輕女子,全部被當時的教會判定為女巫。
1480年,歐洲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獵巫行動,這場慘絕人寰的運動在歐洲整整持續了300年之久,直到1780年才落下帷幕。在此之前,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古時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世紀。在這個時代,天主教神學成為當時的思想主流,也是唯一意識形態。
歐洲進入中世紀之後,航海技術突飛猛進,很快便完成了地理大發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嶄露頭角。總的來說,這個時段整個歐洲社會比較混亂,是一個思想轉變的重要時期。社會體制土崩瓦解,主導人們思想的宗教進入分裂時期,甚至還發生了基督教會巴比倫流亡的事件。
同時,歐洲還發生了宗教改革,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對抗激烈,並牽扯到世俗政權。人們的精神世界飄忽不定,人際關係變得非常緊張。如果僅僅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可在當時偏偏又發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和瘟疫疾病,而且還伴隨著激烈的戰爭,社會越發動蕩不安。
如英法百年戰爭,金雀花王朝和瓦盧瓦王朝進行了長達100多年的戰爭,大量百姓痛失家園。又如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奪去了2500萬人的性命,佔歐洲總人口的1/3。總之,社會一片黑暗,大家信仰又發生動搖。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被磨難壓迫到幾乎崩潰的歐洲人同樣這麼認為,社會之所以如此混亂,戰爭不斷、瘟疫橫行,那一定是有一個「妖」在作祟啊!那麼,這個「妖」究竟是誰呢?
一開始人們認為是魔鬼撒旦,可撒旦只是宗教中虛化出來的形象,並沒有實際的人或物可以讓當時的歐洲人出氣。後來,人們把目光集中到了那些神神秘秘的巫師身上,認為他們全部都是撒旦的使者,身上充滿了邪惡。最後,則具象為女巫。
為什麼一定是女巫呢?
開始的時候,女性在歐洲社會的地位並不低,尤其是在日耳曼傳統文化地區,社會地位就更高了。
但是,基督教的興起直接將矛盾對準女性,並捏造了女巫的醜惡形象,乃至形成了歐洲獨特的女巫文化。說到底,那些被指認為女巫被活活燒死的年輕女子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女巫,她們絕大多數都是基督教為了平息民怨的犧牲品。教會不停地告訴民眾:你們之所以遭受磨難,全部都是因為這些女巫在作怪。現在,偉大的上帝要將她們處死,你們也都可以安心了。
1484年,羅馬教皇英諾森八世頒布敕令:女巫絕不可被饒恕,她們十惡不赦、荒淫無恥。
巫師追獵運動就此開始,在接下來的300多年裡,人們以獵殺女巫之名,通過宗教裁判所和世俗政權,處死了十萬人,其中就包括大多數的女性。
總的來說,中世紀歐洲的獵巫運動並不是一場愚昧無知的屠殺活動,而是一次由宗教掌控的政治運動,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屠殺女巫其實只是一種形式,真實目的其實還是打擊異教徒,借著當時歐洲人民的恐慌心理而大行殺戮。不光是女巫,當時還有數以萬計的異教徒被冠上巫師的名號葬身大火之中。
有預謀、有手段,玩兒的就是個心理。民怨平了,異教徒除了,一箭雙鵰,何樂不為?
只不過,在宗教逐漸穩定的背後,是十幾萬冤死的靈魂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