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顯然未能找到成人向動畫的真正出路,故事性和人物刻畫不盡人意,最終,眾多流量加持下的預售冠軍,最終也只能淪為「10億+」票房檔次的「二流電影」。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2020年國慶檔期(10月1日至8日),全國電影票房共產出39.52億元,吸引近1億人次觀影。其中,《姜子牙》累計票房13.84億元。去年的國慶檔票房為44.66億元。
國慶檔前7日,《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兩部影片的票房已經佔據市場78%的比例。
相較於陣容強大、獲得較多好評的《我和我的家鄉》,由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影業主出品的《姜子牙》則既有褒獎也有質疑。
《姜子牙》首日票房為3.57億元,首日觀影人次858萬人,而此前《哪吒》創造的國產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僅為1.44億元,《姜子牙》是其首日票房的近2倍。
《姜子牙》上映的第四天,累計票房就突破10億元,用時3天9小時31分,再度刷新《哪吒》的紀錄(4天8時11分),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快破10億的動畫電影。
單從國慶幾日的數據來看,《姜子牙》的首日票房以及突破10億票房的速度都已經趕超同樣作為成人向動畫的《哪吒》,《姜子牙》在光線傳媒的運作下更是已經成功完成「破圈」。
但今日,節後第一天股市開盤,光線傳媒一度跌幅超過17%,創2015年上市以來最大跌幅,目前跌逾10%。
票房數據如此漂亮的《姜子牙》到底引來了多大的爭議,才能讓這家老牌傳媒公司創紀錄暴跌?
《姜子牙》超越《哪吒》的3.57億元的首日票房其實在上映之前就確定了。作為在影院全面復工後的第一個節假日上映的「國慶檔」,《姜子牙》在預售環節就已經顯露出了冠軍相。
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哪吒》的片尾就已經對《姜子牙》進行了預告,也曾經發布包括《大聖歸來》《哪吒》和《姜子牙》三部電影的賀年海報。核心人物IP還與部分食品飲料產品進行聯合推廣活動。
其次,姜子牙與哪吒兩個人物均屬於神話故事封神的系列IP。可以說在《姜子牙》上映前已經獲得了部分《哪吒》帶來的「流量紅利」。在國慶上映前,《姜子牙》則進行了一系列的線上線下宣傳,包括線上的短視頻投放,線下便利店的物料投放等。
國慶檔流量加持,豐富的IP聯動,光線傳媒成熟的宣發和營銷能力,這些都使得《姜子牙》在上映之前就已經獲得足夠多的的關注,首日票房亮眼並且迅速突破10億票房也不足為奇。
儘管前幾日票房表現優秀,但《姜子牙》的預測票房就停留在「10億+」區間內,徹底淪為「二流電影」,遠不及同為國慶檔的《家鄉》直奔30億的水平。
業內此前預估的《姜子牙》一強多極的格局,變成了《家鄉》一強+《姜子牙》一極的場面。
首先是國慶檔累計票房遠不及預期,截至10月7日,今年國慶檔累計票房38.23億元(9月30日-10月7日),相較於去年國慶檔同期8天的51.4億,縮水13億,同比下降25.6%。
國慶檔票房不及預期中有發行商與影院之間類似「停密鑰」之類的糾葛,但《姜子牙》自身在豆瓣上僅僅7分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鏡。
《姜子牙》立意在文藝片方向上,期望去探討一些更為深刻的話題,缺乏類似於《哪吒》一樣的合家歡搞笑情節,整部電影也缺乏直擊內心「爽點」的片段。
另一方面,《姜子牙》片方給出的觀影建議是8歲以上的兒童觀看。從各個方面來看,《姜子牙》是主動「放棄」了部分低幼觀影人群以及他們的家長,最終呈現一個純粹成年人的視角與故事。
在時光網,豆瓣等評分網站上,觀眾們對《姜子牙》的故事邏輯和人物刻畫幾乎表達了一致的不滿,給高分的觀眾也僅是處於對其美術風格和動畫效果的讚賞。
過去,在中國的商業化電影市場中,動畫電影一直是一個小眾品類,也更多被認為是兒童節、春節等特定檔期的產物。直到2015年《大聖歸來》在票房上的成功,才讓國內電影市場看到了動畫電影破圈的可能性。
近年來,類似《姜子牙》的成人向國產動畫電影層出不窮,《大護法》、《大世界》等均收穫了良好的市場口碑,說明這類電影是存在空間的。
如彩條屋一貫的IP聯動操作,《姜子牙》的片尾也播放了計劃於2021年推出的動畫電影《深海》的先導預告片。雖然預告片時間較短,但也收穫了較高的市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