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零點,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通道管控,隨著櫻花盛開,這座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徐徐打開了大門。武漢,甦醒了。
這兩天學姐在看 CGTN 製作的首部戰疫英文紀錄片《THE LOCKDOWN——One Month in Wuhan》(武漢戰疫紀)。
這部時長 33 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從多個角度回顧了武漢封城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真實故事,也成為了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武漢這座千萬級人口城市「抗疫」點滴歷程的一扇窗。
目前,它在 YouTube 上的播放量,已突破了 1000 萬次。
純正英語旁白,中英雙語字幕,在這部片子裡,我沒有看到故意催淚煽情的片段,有的只是發生在武漢城內的真實影像及對此克制客觀的忠實記錄。
它的製作者——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即原央視英語頻道。
之前和 FOX 約辯的主持人劉欣就是 CGTN 的主播之一:
劉欣在 CGTN 有一個欄目叫做《The Point with Liuxin》(欣觀點)學姐也是日常圍觀的。
前幾日鍾南山院士、張文宏教授也接受了 CGTN WorldInsight 欄目的全英文專訪,主持人是田薇姐姐。
CGTN 有官網也有手機 App。
我知道有的朋友會顧慮我們自己的英語媒體的英文水平,但實際上並不是只有母語者才具備語言表達上唯一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CGTN 以及在前文中曾推薦過的 CHINA DAILY,學姐都是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去看的,每天早晚刷一刷,可以及時了解到與我們每日生活相關的時事新聞熱詞和一些中譯英的方法,且因為和中文新聞熱點重合度較高,閱讀起來會覺得格外容易些。
最後,再來考一考大家,「封城」的英文叫做"lockdown",那麼如今武漢重啟,"解封"的英文該怎麼說呢?
"解封"主要有兩種地道的表達方式:
這兩種表達都是正確的,可以替換使用。比如在下面這篇 CGTN 的文章中,作者就採取了這樣的交替使用方法:
其中,用「end」來修飾 lockdown 來表示結束是比較好理解的,但為何用「lift」也很恰當呢?
如果在網頁瀏覽器的圖片搜索欄中輸入 lift,顯示出來的是以下圖像:
沒錯,lift 做名詞時,主要表示"電梯"的意思。
例句:
They took the lift to the fourth floor.
他們坐電梯到了五樓。
相應地, lift 做動詞時的主要義項為「Raise",即"抬高,舉起,提起「的意思。
如:
Andrew lifted his eyes from his book.
安德魯從書本上抬起眼睛。
He stood there with his arms lifted above his head. 他站在那裡把胳膊舉過頭頂。
而在"Lift lockdown 解封"這個表達中,使用的是 lift 作為動詞時一個不常用的義項:"Remove Law/Rule",即撤銷某一項法律/規則的意思,屬於熟詞偏義。
如:
To lift a ban/curfew 解除禁令/宵禁
例句:
Martial law has now been lifted.
戒嚴令現已解除。
提到 lift 還有一個好玩兒的俚語——「油瓶倒了都不扶」:
Not lift a finger(to do sth)
比喻連手指頭都不抬一下,一點忙都不幫。
例句:
He never lift a finger to help around the house.
他從不幫著做家務。
對了,就在昨天武漢解封之後 CGTN 又推出了一部紀錄片《From Lockdown to reopening》(武漢76日):
英文旁白,中英雙語字幕,按天記錄了疫情下武漢城內 76 個平凡又非凡的日與夜。
《From lockdown to reopening》
無論是好奇亦或是想要銘記,都值得一看,在 CGTN 官網或者 App 內搜索英文片名就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