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當有為 正是潛心學習時

2021-01-18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親愛的同學們:

新年快樂!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閉門不出,終日宅家,到了開學季,各種線上學習蜂擁而至,迅速鋪開。但是,有不少學生不知所措,不會接招,學習效果不好。其實,我們居家學習,完全可以化危機為契機,彎道超車,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會在逆境中學習

古今中外,身處逆境而發奮學習,終成大器者不勝枚舉。司馬遷身獲腐刑,在獄中寫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巨著《史記》。同樣,他在《史記》中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殯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這些學有所成,立言立名者,恰恰都是在逆境中成就的。

成立於長沙,遷址於昆明的西南聯大,伴隨著八年抗日烽火,艱難辦學,但成績非凡。3882名學生中,有2位獲諾貝爾獎,8位「兩彈一星」科學家,4位獲「國家最高科技獎」,172位兩院院士,數百位人文大師……這是對逆境成才最好的詮釋。

我們突然居家學習,沒有老師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學,沒有同桌的商量、小組的研討,我們是否一下子失去了北,迷失了方向而手足無措?

同學們居家,吃喝有人問,冷暖有人管,老師線上指導,家長溫情相伴,這不正是上天賜予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嗎?

學會自主學習

1984年,鄧小平問李政道:「博士已經很博了,為什麼還要辦博士後呢?」李政道答道:「給研究生一個研究題目,老師並不知道答案。按照老師指導的方向,求知一個新的結果。專家評議是對的,就可以給畢業生一個學位,叫博士。但是真正地做研究,必須讓學生學習和鍛鍊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結果出來,這個鍛鍊的階段就叫博士後。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一個過程。」居家學習不正是鍛鍊我們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學習結果嗎?

美國未來學家託福勒曾有言:「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面對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能夠自主學習,才不會被知識的洪流擊垮,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錢學森舉例說:「光是瀏覽一下世界上一年內發表的化學論文和著作,一位化學家每周使用40小時,需要閱讀40年。」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和信息,學校只能傳授最基本的理論,最重要的信息。其他很多知識,特別是那些你們在校期間接觸不到的信息和知識,需要你們在今後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自主收集自主學習。

居家學習這段時間,請同學們按照學校總體要求,安排好學習時間,自主學習,及時總結在線學習的經驗,逐步增強依託網際網路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規劃、自主監督、自主反思、自主修正的意識和能力,對接大學學習、社會學習,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會學習,對國家和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人。

學會創新學習

居家學習,有的同學認為沒有好的學習環境,缺少必要的學習工具;有的同學認為沒有學校規律的學習節奏,甚至有的同學認為,沒有學校那麼適用的作息制度。這能是我們不認真學習的理由嗎?這些困難能不能克服?

古人「三上」(馬上、枕上、廁上)讀書,囊螢鑿壁,懸梁刺股,就是創新思維方法,惜時借力拼搏讀書的。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毛主席少年時,勞作之餘,「擁被夜讀」「蒙窗偷讀」;青年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時而到學校後山妙高峰上「靜中求學」,時而到車水馬龍的鬧市讀書,旁若無人;長徵途中,他躺在擔架上讀書,自稱是「在馬背上學的馬列主義」;新中國成立後更是日理萬機,即使在理髮也照讀不誤,還跟理髮師開玩笑:「你辦你的公,我辦我的公。」

這些日子居家學習,也有很多新點子新招數,令人肅然起敬。為借鄰居網絡學習,南陽淅川高三學生小通寒冬之下爬上屋頂讀書,可謂:「古有匡衡鑿壁偷光,今有學霸屋頂蹭網。」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一名大三學生邊治療邊學習,人稱「考研哥」;方艙醫院也有高三學生備戰高考,手不釋卷的。還有家住農村報考體育專業的同學,利用架子車砣練習臂力。這些創新學習舉措令人欣慰,也令人敬佩。

同學們,這場戰役是全民戰役,不僅我們學生,全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挑戰。現在有個說法:「全民是廚子了,醫生成戰士了,公務員成門衛了,老師成主播了,學生成粉絲了,家長成班主任了。」特別是我們老師,「停課不停學,老師變主播」「沒有主播工具,全靠聰明才智」!有的老師拿衛生間玻璃門當作黑板;有的自做手機架,還怕聲音不大,借用村的廣播喇叭……無不用其奇,這都是創新教法。

許多學校用釘釘、騰訊、希沃平臺,我校高三用升學e網通,高一、高二用學科網精準教學通平臺,這對我們老師教學和班級、學校管理是個挑戰。面臨新的形勢,要創新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

去年從我校考入清華大學的江群同學,用視頻對我們高三同學說: 同學們,這段自主學習時間,不受在校他人影響,洗衣、做飯都比學校節省時間;逼著我們用手機、電腦學習,進入大學學習模式,這都是難得的機緣!雖然我們「生於非典,考於肺炎」,但我們慶幸生於大中國,能夠居家安心學習,在家上網課。相信我們的觀高學子線上學習會做得更好!

同學們,我們面臨著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的變化,需要轉變觀念創新方法,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不僅對這個特殊時期學習有作用,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工作也有借鑑、指導作用。我相信:今日宅家戰疫學習,未來一定終身受益。

最後,還是溫馨提醒一下,在沒有接到學校通知之前,我們還是安心居家,熬過一月,挺過二月,迎接三月!不求三月下揚州,但願三月能下樓!陽春三月在向我們招手,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都在校。

商城縣觀廟高級中學校長 鄢照學

2020年2月21日

相關焦點

  • 這位「女神」學子的宅家學習生活,發著「光」!
    經歷長時間的「宅家學習」後,最近有一些學子開始抱怨稱:疫情打亂了自己學習生活的節奏期盼能早日回到學校。屏幕對面的你,是不是也這樣想?然而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卻有一位將宅家上網課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的「女神」學子——旅遊管理專業1701班李梓嫣。「宅家學習生活」在她眼中,不僅不無聊,還格外充實明媚。這是為什麼呢?
  • 疫情宅家宅得要發瘋?其實宅家的日子也很豐富
    今年過年有特色,「宅家也是做貢獻」。新冠肺疫情突如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無數人宅家抗疫情。這段抗疫情宅家的日子,有的人戀上電視,早上看,中午看,下午看,晚上看,看到三更半夜,看得腰酸背痛;有的人機不離手,刷完微信刷頭條,刷完快手刷抖音,刷完騰訊刷鳳凰,刷刷刷,刷得頭昏昏,眼發酸;有的人客廳、臥室、廚房,廚房、臥室、客廳,宅家沒幾天就有要發瘋的感覺。
  • 《今晚生活秀》:我型我秀薛之謙疫情宅家你的生活有哪些新模式?
    《今晚生活秀》:我型我秀薛之謙疫情宅家你的生活有哪些新模式?文/寧靜致遠說偶然刷到朱楨主持的《今晚生活秀》第二期,薛之謙、愈思遠、劉維、唐漢霄、羅開遠雲聚會,聊到用一句說說自己疫情期間發現了什麼?薛之謙聊到這段時間宅在家裡,他get了一項新技能:學會了剃頭髮。宅家一個多月,他感覺頭髮長的很長,於是和父親有了最親密的接觸,老父親給他剪了一個七字頭,大家都嘲他是斑禿了,他只能戴著帽子出鏡,不過從眼神中看到他那種被寵溺的味道。
  • 宅家日記|市民劉薇一家的「宅」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市民們都開啟了抗疫的「宅家」模式。無論彈性工作還是遠程的居家辦公,大家總能「宅」出新花樣,宅出新內容。視頻中的男孩名叫李驍毅,是新縣宏橋小學的一名學生,媽媽劉薇是新縣三中的語文教師,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家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通過健身、遊戲、線上辦公、學習等方式讓居家生活充實精彩。自新縣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劉薇一家就響應政府號召,她在家網絡辦公,落實「停課不停學」。
  • 「童心系疫情」徵文|孫雨欣《宅家的春節》
    宅家的春節南安市龍門小學三年四班 孫雨欣指導老師:李惠惠「春節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這是我印象深處最熟悉的新年!瞧!然而,2020年的春節,卻不同尋常,變成宅家的春節。因為這個春節碰上了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讓這個年過得很不一樣,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如同一座孤城,人煙稀少,即使路上有幾個人,也都是帶著口罩,誰也不認識誰。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我們所有人牢牢地鎖在家裡。
  • 疫情宅家無聊到爆?火星人集成灶拯救你
    趁疫情期間與家人切磋交流廚藝,一家人圍繞在餐桌前嘮嘮家常,溫馨的氣氛也會讓自己的心情更美麗。集成灶是廚房做飯的得力助手集成灶優勢一:出色火候 強勁吸力剛經歷了疫情的「洗禮」,筆者覺得在此期間最大的樂趣是和父母一起做飯聊天。
  • 關於學習氣質,「宅」家學霸拿捏得死死的
    「物滿為患」的書桌各式各樣的讀物得以使我們了解到部分同學的宅家生活學習讀書兩手抓宅家也要當學霸這些宅家「姿勢」你Pick哪一款?宅家之書桌篇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宅在家的你也是一名抗「疫」戰士!在家der你有沒有認真學習呢?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他們在家和在學校沒有區別!
  • 上海努力為「銀髮族」宅家生活增添色彩
    上海努力為「銀髮族」宅家生活增添色彩 2020-04-19 11:44:15 受訪者供圖   上海努力為「銀髮族」宅家生活增添色彩 開「雲中小劇場」造辦文化服務平臺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記者 陳靜)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開啟人們「零接觸」「雲生活」新模式。沒有了聚會、沒有了結伴旅遊,也沒有了廣場舞,宅在家中的「銀髮族」難免寂寞、焦慮。
  • 宅家怎樣高效學習?看浙師心理學團隊為你開...
    宅家怎樣高效學習?看浙師心理學團隊為你開出"專業處方"!說的是人們在與外界隔離時,外在刺激減少會使得人們出現各種焦慮不安的情緒。隔離在家的人們如果每天以吃吃睡睡為主要生活方式,就容易產生各種不良狀態。如果人們做些閱讀、遊戲等有意義的事情,就不容易會出現這種現象。Q2:如何走出「感覺剝奪」的心理困境?
  • 疫情之下,日本誕生一批宅家拍攝的「遠程劇」
    遠程拍攝:條件簡陋,腦洞不小疫情之下,日本誕生一批宅家拍攝的「遠程劇」羊城晚報記者 胡廣欣疫情催生出「雲綜藝」「雲演出」,但你看過「雲劇集」嗎?從4月至今,日本誕生了一批演員們宅家自拍的「遠程劇」,陣容還非常豪華。
  • 宅家戰疫情,如何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
    例如,因為恐懼,而盲目外出排隊搶購「雙黃連」;因為焦慮而失眠;因為無聊、鬱悶而不停地吃零食、刷各種社交媒體,以至於一天下來,咽幹氣短,頭暈眼花,好像大病了一場;因為壓抑而憤怒,因為憤怒而有語言和行動的攻擊性等。因此,疫情期間,宅在家裡,應該設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負性情緒。
  • 戰疫情,PP視頻教你「宅家新姿勢」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在本應走親訪友陪家人外出旅遊的春節期間,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儘量宅在家中,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為戰勝疫情做貢獻。平安宅家,安心過年。
  • 「徵稿活動」Up Up Up,假期拒絕土肥圓,宅家宅出新氣象,學習辦公樣...
    在家真的能學習嗎?請接受來自小小值的靈魂拷問.....畢竟,都是在學校都沒好好學習的人~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擁有了一個很長的「寒假」,在這個假期睡夠了,玩夠了,刷手機都刷累了,也許是時候換種「宅」模式了,我說學習,你說NO?
  • 「宅家」一個月,近視一百度?專家支招學習網課如何科學護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約2億兒童青年少面臨延期開學、居家自主學習。如何在長時間、大規模的「宅家」行動中落實近視防控指導,保護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科學推進「停課不停學」,成為一項艱巨挑戰。針對「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電子產品的使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宣講團充分發揮專業和平臺優勢,組織專家編寫《學習網課時如何科學護眼、防控近視》,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導價值的防控措施。「宅家」學習該怎麼保護眼睛呢?怎麼選擇上網課用的電子產品?
  • 上遊夜雨丨「宅」家趣事 - 程世平
    「宅」家趣事程世平農曆庚子年初春,病毒來襲,疫情蔓延,小區實行封閉管理,人人響應政府號召,自覺「宅」家避風險!然而,「宅」家未必真閒著,人們自尋其樂,皆有趣事可幹,既為抗疫做貢獻,又各有所獲。光陰沒有虛度,可謂一「宅」雙得!以前,我和老伴玩趣味相投,玩性大,好出遊,總是經受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管不住自己的腿腳,但凡晴好天氣,我們不是乘公交坐地鐵跑到鬧市區逛商場,就是自己駕車跑到近郊遊山玩水。
  • @CCNUer 宅家學習,小詩教你如何訪問校內網絡資源!
    @CCNUer 宅家學習,小詩教你如何訪問校內網絡資源!小詩今日就帶來解答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和學校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的信息化服務保障工作,現就雲課堂平臺網絡保障、遠程協同辦公服務、校外VPN訪問、校園網及一卡通應急服務等信息化服務保障舉措,具體如下:01雲課堂平臺網絡保障
  • 宅家「百法」
    宅,是一種生活狀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在家也可以知天下事、辦很多事。 宅,還是一種文化。它體現的是一種對私人空間、專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於形式的獨立性。 而當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宅家」成為了全民抗「疫」的一種有效自我保護。
  • 以網絡為陣地做好宅家服務
    袁雲才 雖然很多單位已開始上班,但疫情防控阻擊戰一點不能放鬆,「宅在家」依然是許多市民的選擇。大把的閒暇呆在家裡能做什麼?筆者認為,相關單位不妨在網絡上組織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做好宅家服務。 早幾天,長沙的一些街道、社區已行動起來。
  • 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時?
    1983年6月至次年1月,他在《漫畫BURIKKO》雜誌上連續刊載文章《宅的研究》,「宅」指代那些沉迷於某一種活動而整天呆在家裡潛心研究的人,有時也專指狂熱的動漫愛好者。《超時空要塞 MACROSS》第4話18:37,這裡的「你」用的正是「おたく」(即「御宅」)。
  • 開學繼續延期,班主任電訪「宅家學習」情況
    通過電訪,總結出認真的學生都離不開自律,合理作息,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下面且看兩位比較典型的自律同學:自律者小嵐同學說:他自己本來就是不怎麼能克制自己的人,在學校有老師,學習還算佼佼者;但是現在在家,一時間迷失了學習方向,怕開學被甩出10條街,所以在學習桌上貼著自己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