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前,新冠肺炎的防疫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不同尋常的工作、學習、生活模式
每個人難免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
從推出《大中小學生防疫心理調試手冊》
到推出防疫心理微課
再到復學後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建議
浙師心理學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
積極投身心理戰疫
為大中小學生的防疫「供電」「賦能」
近日,「微言教育」公眾號推送浙師大副校長李偉健教授
關於「復學後中小學生的心理輔導」詳解
為學校和教師提供開學心理工作指導
浙師大心理學系導師和研究生團隊
參加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與浙江省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導中心辦公室組織的
在教育之江推出
2月10日,由孫炳海教授和研究生袁旭輝、孫長康執教的
面向中小學師生及家長的首節心理微課
《疫情與賦能——積極科學防疫的人會長出力量》
在之江匯教育廣場的瀏覽量已經超過24萬
目前,已上線學習強國平臺
課程簡介
《疫情與賦能:積極科學防疫的人會長出力量》
疫情發生後,普通老百姓是躲起來?
還是像醫護人員一樣投身防疫活動?
心理學家告訴你開展力所能及地
積極科學防疫活動會讓你更有力量!
孫炳海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課堂小知識
Q1:悄悄潛入的負面情緒哪裡來?
大家可能聽說過「感覺剝奪」實驗。說的是人們在與外界隔離時,外在刺激減少會使得人們出現各種焦慮不安的情緒。隔離在家的人們如果每天以吃吃睡睡為主要生活方式,就容易產生各種不良狀態。如果人們做些閱讀、遊戲等有意義的事情,就不容易會出現這種現象。
Q2:如何走出「感覺剝奪」的心理困境?
1
具身認知
心理學中的具身認知理論也非常強調身體及其活動方式塑造人們的認知,行為決定態度,行為促進情感與認知。當人們實踐了「勤洗手,戴口罩」這樣的行為操作,就會覺醒科學防疫的意識。
2
心理彈性
有些人在遇到困難挫折時會顯示出強大的「心理彈性」。當人們遇到重大負性事件時,個體適應環境的需要會使得人們激發出潛在的力量去更好的適應環境。心理彈性的發揮需要個體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外部力量和內部資源去面對疫情,相互支持與保持樂觀極其重要。
3
心理賦能
心理賦能理論表明,人們參與決策、付出行動、實現目標的過程有利於提升個體的身心健康。在面對疫情時,個體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家庭成員一起做飯,參與社區志願者活動,支持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可以在科學的行動中促進個體心理成長,增加防疫效益。
Q3:疫情期間,大學生怎麼做?
1
有規律地開展學習活動
可以通過確定目標,做好計劃,行動為主,及時強化這四個步驟來保證學習生活的規律有序。確定目標重要的是要把目標細化分解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目標。疫情期間能有規律的開展學習活動是緩解疫情應急反應的重要手段。
2
多與親友互動
同學師生親友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讓我們獲得強大的社會支持。心理應激、心理彈性、心理賦能理論都強調社會支持是我們有效面對突發社會事件的強大力量。通過和同學師生親友間進行心情交流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升應對困難的信心。所以當前情況下,同學們不能返校,但可以通過網絡表達關心,特別是對處於疫區、處於困難之中的同學朋友而言,你的問候與關心對他們是巨大的鼓勵與力量。
3
給學習加點儀式感
儀式感讓我們在行動中喚醒心理力量。具身認知視角下的探索發現人們在洗完澡後認為自己更加道德,深處黑暗環境的個體更容易做出不道德行為。居家生活學習的我們每天注重個人形象,可以提高幸福感。網絡學習也要把自己「打扮」精神,要端端正正坐電腦前,切莫躺在床上。學習的儀式感能喚起心理力量。
4
自主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疫情發生後,出現的許許多多心理現象引發了許多學生的思考,為了緩解消除疫情下的心理問題,浙江師範大學的許多心理學科的學生研發如何做好心理防疫,體育學院的學生研發如何居家健身。這個過程中,既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進行自我學習的過程。大學生的學習應當是研究性的學習、問題解決的學習,絕對不能複製視頻、做知識的搬運工,而是要做知識的創造者。
5
發揮專業特長投身抗疫
發揮專業特長力所能及的積極投身抗疫是每個大學生的責任。大學生作為思想最活躍,最富有朝氣的年輕群體,應利用自己的專業所學自覺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我校心理學科、藝術學科、體育學科學生在防疫心理調適、以藝治疫作品拍賣捐款、居家科學健身等領域不斷湧現先進個人與團隊。他們結合自身所學,積極投身抗疫既增強了他們的學科本領更提高了社會責任感。
強瑞超博士與宋曉蘭博士執教的微課《理解與共情:科學防疫心理支持系統建構》講述通過在不同人際間構建科學防疫的心理支持系統,可以有效緩解消除疫情下人們容易產生的負性情緒。
教育之江推出的中小學防疫心理微課
是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科服務社會的一部分
此前已推出《大中學生防疫心理調適手冊》
《中小學生防疫心理調適手冊》也取得廣泛社會影響
為疫情防控貢獻高校力量
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建立於2000年,是教師教育學院重要教學研究單位。現設有應用心理學本科專業、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近400人,其中約50%為碩士生和博士生。心理學學科為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並得到浙江省重點高校建設重點學科專項資助。經過20年的長足發展,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系已成為浙江省內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高地。
八分鐘的微課,團隊花費七天時間
連夜蝸居加班,前後經歷五次修改
一本心理手冊,也凝結了浙師心理團隊集體智慧
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學習、生活
才能不被疫情擊垮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
部分素材來源|教育之江、教育星空、微言教育公眾號
記者|林慧貞 徐煌
今日編輯|林慧貞 徐煌
責任編輯|趙菡婧
浙師防疫在行動
原標題:《如何進行防疫心理輔導?宅家怎樣高效學習?看浙師心理學團隊為你開出"專業處方"!|浙師防疫在行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