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工作坊首次登陸大銀川-兒童心理及教育研究者的必修課

2021-02-25 銀川正面管教


阿德勒心理學深深影響著許多知名心理學家,包括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卡爾·羅傑斯,以及認知心理學派的亞倫·貝克等人。

現代暢銷書《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的作品也反映出阿德勒思想,聞名全球的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內基也曾經說過:"阿德勒是位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真理往往精簡、不隨時代改變。

阿德勒認為,個體心理學可能是針對「人類生活問題」進行解答、最一致的心理學理論。


導師將會帶領你用自己的生命歷程來呼應阿德勒理論,這將會是一場真誠開放的學習,你將學習用阿德勒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與生命,進而發掘無限的生命發展可能性,學習到如何創造幸福的真諦。

 

本工作坊目的並非進行心理治療,然而大多數的參與者可以從其中獲得療愈感受,並對自己的生命有更深理解。


阿德勒心理學是在兒童教育領域應用最多的心理學,可能正因為如此,當年簡·尼爾森的導師才向她推薦了阿德勒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尼爾森博士才發展出了幫助無數家庭、孩子的「正面管教」!阿德勒理論是「正面管教」的根基,PD的課程內容、授課方式及理念與阿德勒學說緊密相連。

在正面管教和鼓勵諮詢的課堂上充滿一個個有趣的活動,然而活動要引出的知識與內涵,往往讓學習者感到模糊。如果你也有此感,本次工作坊將會增進你對兩課的全面理解——有高度、有寬度、有深度!

具體來說,你將理解正面管教和鼓勵諮詢「背後的完整理念」,看到一幅全景圖。當你明白了兩個課程設計的骨血肉由何處滋生而來,在授課和講解活動時,對知識點的挖掘和體驗式活動帶領將會更加流暢、深入。

導師在講解阿德勒思想時,也會指出相關正面管教活動,更能夠幫助你在設計課堂時,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你將學到如何串起一條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珍珠項鍊。

深入的理解正面管教、更深的接納自己和家人、包括孩子,本身就能夠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不僅如此,課上還有如下重磅話題↓↓↓

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用阿德勒的眼光來透視人生!

工作坊中使用《超越自卑》(黃光國譯本)作為主要授課教材,沿襲著大師的筆觸,逐步摘要深入解說阿德勒思想,並輔以導師多年累積的心理諮詢個案作為對照。

導師還將於課程進行中,穿插引導參與者進行阿德勒取向設計的體驗式活動,以協助參與者獲得全面性的學習效果。

課程進行方式包括講授、體驗式活動,閱讀、反思及分享等,約40%說書/說理,60%體驗式活動。
為保證學習效果,請在開課前閱讀完此書。

 


畢業於澳洲國立格裡菲斯大學企管營銷學系學士,原任職外商高階主管,在接觸心理成長相關課程訓練受到啟發後,全心投入心理與諮商輔導專業領域,累積受訓與實務經驗超過十五年,深感阿德勒心理學派的正向理念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遂在恩師也是亞洲唯一獲取「美國阿德勒研究學院」認證的阿德勒學派諮商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校長曾端真老師的指導下,一直進行阿德勒學派專題研究,並獲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學位。

以婷專程到美國正面管教協會(Positive Discipline Association)受訓,成為臺灣第一位獲取正面管教協會認證之導師和講師,並且是目前華語界惟一一位進行阿德勒學派專題研究、擁有深厚個體心理學背景的導師。

以婷已婚十五年,是一個十三歲女兒的母親,個人積極運用正面管教於諮商工作及家庭中。除任職杏語心靈診所擔任資深心理治療師外,還於今年創辦亞和心理諮商所與亞和正向心理培訓機構,藉由個別諮商、團體課程、工作坊與演講等,推廣正向心理觀念於社稷,期待維護下一代能在積極正向的社會氛圍中成長茁壯。

課程信息

時間:2018.10.6-10.7     9:00-16:30 

地點:銀川市

導師:姚以婷(臺灣)

費用:3800元/人 

銀川正面管教   杭莉娟(妍媽)

電話:13709580653

郵箱:ymazmgj@163.com

微信:13709580653   或 識別二維碼↓

繳費方式:

支付寶:13709580653

(暱稱:妍媽  姓名:杭莉娟)

學費不包含發票稅,開發票,需另交6%稅費

1. 繳費成功後,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加,可選擇參加一年以內的培訓或申請退費。

2. 如申請退費,申請人需幫助提供等額學費替補人員。替補人員完成繳費後,方可辦理全額退費。

3. 如最終造成名額空缺,將不給予退費。

銀川正面管教課程安排情況:

 

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認證班:少量名額.


2018年11月9日,10 日,11日(周五,周六,周天)

 

相關焦點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自卑補償:因為自卑,所以奮力追求卓越,補償缺憾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中,自卑與補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追求優越的基本動力;追求優越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也是支配個體行為的總目標。它既可以激勵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積極的成長,也會由於追求個人優越而忽視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從而產生「自尊情結」,使人變得缺乏社會興趣,妄自尊大起來。總之,阿德勒提出「自卑感」「社會情感」是性格發展的動力源泉,即個體的行為模式起源於童年早期,自卑感是其行為的重要驅力。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五)人格發展與成因/簡述阿德勒提出的人格發展與影響因素阿德勒跟弗洛伊德一樣重視兒時經驗對於人格發展的作用,不過他關注的是家庭環境和社會關係的影響,如父母教養方式、兒童的出生順序等。1.父母教養方式兒童遇到的最初的社會環境是家庭,在家庭中與母親的接觸和母子關係的發展形成了將來與他人關係發展的基礎。
  • 阿德勒的心理學著作
    1911年,阿德勒被迫離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同時帶走了幾位親密的同事,他們走進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拍桌子決定要成立一個新的團體——自由精神分析協會。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想要打破原來精神分析的框架與束縛。1913年,這個團體更名為「個體心理學學會」。阿德勒開始稱自己的理論為個體心理學。
  • 新課到|阿德勒心理學工作坊·初階
    阿德勒開創的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被稱為"人性心理學的源流",他強調個體在其社會環境中有「自我決定」的能力,是一個有創造性、能負責的個體,朝著既定的生活目標前進。         阿德勒心理學深深影響著許多知名心理學家,包括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卡爾·羅傑斯,以及認知心理學派的亞倫·貝克等人。
  • 阿德勒心理學博士瑪麗娜關於「什麼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分享
    2018年11月5日,由國際阿德勒心理學博士瑪麗娜·布魯斯丁和三有成長聯合創始人張婷婷導師聯合開啟關於「什麼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線上分享!當我們去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和其他學派不一樣的地方是,阿德勒心理學其實是一種生活的哲學。
  • 塑造良好性格,從了解兒童心理學基礎知識開始
    青少年兒童是處在人生起步的初始階段。對於良好性格的塑造,只有充分認識並理解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了解兒童心理的發展規律,才能就本質解決問題。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了解兒童心理學知識都至關重要。而了解的最快途徑非書籍莫屬,今天列了一份讀書清單,家長或是老師請自取哦。
  • 『受傷的醫者』「兄友弟恭」愁殺人——個體心理學鼻祖阿德勒(Alfred W. Adler)醫師
    「兄友弟恭」愁殺人——個體心理學鼻祖阿德勒(Alfred W.
  • 心理學:自卑的出路在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來告訴你答案
    導語無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還是以教育相關的領域出發,自卑都是一個值得研究與探討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更加緊密與複雜,自卑也就成為了抑鬱與焦慮等心理障礙的根源性問題。自卑,不僅具有廣泛性,同時具備不可消除性,就像矛盾一樣,只可以降低或減少矛盾,但不可以消除矛盾。至於原因,我們做出如下分析。
  • 心理劇個人成長與專業訓練工作坊
    心理劇以社會心理醫學的獨特視角,高度重視個體與生俱來的自發性與創造性,著眼於個人多方面資源與內在潛力的開發與使用,藉助即興場景創設與角色展現來推進心理探索,於當下有效修復過去創傷經驗、重建今日積極認知、訓練未來有效應對,協調情緒、認知和行為的平衡以提升行動效率,促進人格的整合與健全發展。
  • 猶太思想家弗洛伊德與阿德勒的衝撞與纏鬥
    精神分析學和個體心理學各擅勝場,難分軒輊。精神分析學的理論探索更為精深奧妙,在整個20世紀直至今天對全世界現代文藝創作思潮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這一點是個體心理學所望塵莫及的,個體心理學側重的是培養個體對於共同體文化的歸屬感,著眼於社會教育工程的革故鼎新,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也更激動人心。
  • 心理劇、社會劇、社會計量個人體驗與專業訓練工作坊
    心理劇以社會心理醫學的獨特視角,高度重視個體與生俱來的自發性與創造性,著眼於個人多方面資源與內在潛力的開發與使用,藉助即興場景創設與角色展現來推進心理探索,於當下有效修復過去創傷經驗、重建今日積極認知、訓練未來有效應對,平衡情緒、認知、身體與行為四方面狀態以提升行動效率,促進人格的整合與健全發展。
  • ​2020年10月自考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00886真題
    2020年10月自考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00886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
  • 阿德勒的心理學
    這時,與他出生在一個時代,三大心理學家中的第三位——也是最桀驁不馴的一位,阿德勒,在不懈的探究和實踐後,開始公開反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協會。與「決定論」正相反,他提出了「目的論」。一般人認為,這個人無法走出一扇門,是因為他過去遭受過一些心理創傷,比如父母的不和、對自身相貌的自卑、對成績的不滿足。
  • 教育部:高校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
    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俊)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綱要》表示,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2—36個學時;每校至少配備2名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規範課程設置,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和輔修課程,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公共必修課程原則上應設置2個學分、32—36個學時。加強預防幹預。完善心理測評方式,優化量表選用,禁止使用可能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儀器。
  • 跟隨《頭腦特工隊》的五個情緒小特工,一起探索兒童教育心理
    ,同時對我們探索兒童教育心理也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如果你心理上覺得糟透了,實際情況就會糟透了——兒童對情境的認知存在心理導向兒童對世界的認識是感性的,他們對一件事的理解並不是基於事物本身的客觀事實,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觀感受的影響。當主觀感受映射出的是負面信息的時候,兒童很容易在頭腦中形成錯誤觀念,繼而影響到行為。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摘錄
    關於自卑情結,個體心理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訓練這一類人揚棄猶豫不決的態度。面對這些人,最適當的做法是激勵鼓舞,而非使之灰心喪氣。我們必須讓自卑的人徹底了解自己有能力面對困境、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自信;也唯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感。
  • 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再來看看朱曉剛老師對於自體心理學的講解:自體心理學與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對同一心理問題、症狀的解釋完全不一樣,也造成了臨床上的治療方法、過程大有不同。簡言之,自體心理學認為:因為早年感受到自體客體體驗環境的缺乏而形成了適應於此的自體保護機制(類似防禦機制的概念),但這種機制卻反而成為了之後自體進一步發展和實現的障礙。即:防禦機制(在自體心理理論裡稱為補償結構)成為各種心理症狀形成的原因。
  • 以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解析《霸王別姬》裡程蝶衣悲劇的必然性
    這種排斥心理並不少見,就如同我們不喜歡林黛玉與賈寶玉之間多出個薛寶釵,王寶釧十八年寒窯等待後在薛仁貴身側旁立了個年輕美貌光彩照人的代戰,諸葛亮擺好續命七星陣卻闖入了走路帶風的魏延。若是沒有菊仙或者沒有小四就好了!我們總是忍不住這樣長籲短嘆。事實上,如果真的沒有這兩人的存在,程蝶衣命運的齒輪能不能朝另一個方向運轉?
  •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什麼?
    對了,這些正是兒童發展心理學所關心的問題。顧名思義,它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
  • 【家庭治療】盛曉春家庭治療:兒童青少年問題主題工作坊
    >不管是兒童、青少年還是中老年的心理問題,不管是個人的、婚姻的還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管舉一反三還是追根溯源,最終都能找到ta的家庭對ta的巨大影響。無論是家長、教師、心理諮詢師、心理輔導員、大編覺得都應該去學習一下!好的講師,好的內容設計,好的上課模式,好的價格!匯聚成這次的兒童青少年問題-專項培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