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什麼?

2021-03-01 深泉心理

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什麼?

  嬰幼兒對世界的看法與成年人是否相同?他們是微型的「成人」還是獨特的「小精靈」?為什麼同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長大後個性和成就都如此不同?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對了,這些正是兒童發展心理學所關心的問題。顧名思義,它研究的是兒童期的心理和行為的發生與發展的規律,以及這個時期的心理年齡特徵。但有一點和我們平時理解不大一樣,兒童期是指從出生到青年前期,即從出生到17、18歲左右。當然它還可以細分為更小的階段,比如常用的嬰幼兒期(出生到2歲)、兒童早期(2歲到6歲)、兒童中期(6歲到11歲)和青少年期(11歲到20歲)

  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基本的理論問題:

   1、 遺傳重要還是環境重要?

   2、 是遺傳還是環境是決定發展的更重要因素?如果是兩者同時起著主要的作用,那麼它們如何共同影響個體?

   3、 發展是連續性的還是階段性的?兒童發展是技能和行為不斷積累的產物,還是包含著質的飛躍和階段性變化的過程?

   4、 兒童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大人安排好了就能很好的成長嗎?兒童是積極探索的還是被動接受的?

   5、 個體的成長是穩定的還是開放式的變化?在什麼程度上,遺傳和早年經歷建立起終身的行為模式?是不是有「關鍵期」?以後的經歷能否抵消早年的消極影響?

   6、 發展在各個階段是穩定的還是不穩定的?不同情境下兒童的表現是否一致?

  有人類社會就有兒童,歷史上洛克、盧梭、達爾文這些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先驅者們都提出了他們的觀點,影響深遠。

而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誕生之後,產生了一些重要的的學術流派,他們的學說對上述問題的回答也各具特點,且互相碰撞,構成了一幅多彩的畫卷。

讓我們來大概地看一看!

  成熟勢力學說

  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他認為,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規定的順序有規則、有次序地進行的。成熟是推動心理發展的主要動力,沒有足夠的成熟,就沒有真正的發展與變化;脫離了成熟的條件,學習本身並不能推動發展。格塞爾收集整理了數以萬計兒童的發展行為模式,推出了格塞爾行為發育診斷量表,在臨床中使用至今,惠及無數家庭。

  精神分析學說

  精神分析對兒童發展心理學來說,弗洛伊德和他的後繼者埃裡克森影響最大。弗洛伊德第一次強調了早年經歷對個體畢生發展的重要性,並細緻地描述和分析了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基礎。但他過於強調了性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而廣受批評。埃裡克森接受並擴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論,他把人的一生發展分為8個心理社會階段,第一次全景式地勾勒出了畢生發展的圖景。他認為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主要任務和矛盾,每一階段任務完成和任務的解決有助於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

  行為主義和社會學習理論

  受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的啟發,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認為一切行為都是刺激―反應的學習過程,強調刺激和反應的連結。他認為兒童從遺傳得來的是數量很少的簡單反射,對日後的心理發展沒什麼作用,環境和教育才是行為發展的唯一條件。他的下述「名言」生動地表達了他的觀點:「給我一打健康的、發育良好的嬰兒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撫育他們的環境,我保證能把他們隨便哪一個都訓練成為我想要得任何類型的專家――醫生、律師、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論他的才智、嗜好、傾向、能力、稟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

  斯金納是後期的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與華生不同的是,他用操作性條件作用來解釋行為的獲得,從而擴展了行為主義的解釋性。什麼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呢,簡單的說,就是個體偶爾發出的動作如果得到強化,則建立起了某種連結,這個動作後來出現的概率就會大於其他動作。行為是一點一點塑造的。斯金納的行為發展觀對行為矯正和教學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著重研究人的行為學習。他認為觀察學習是一種普遍的、有效的學習,最明顯的例子是兒童看完電視節目後出現的模仿行為。班杜拉還重視學習之間的複雜認知過程和強調人、環境和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拓展了行為主義對人類心理和行為的解釋力。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若要評出各學派對兒童心理學的影響和啟示最大的人,估計大多數的兒童心理學家都會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皮亞傑。瑞士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對兒童的細緻觀察和訪談,提出了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描述了各個階段不同的思維方式的特徵。他認為認識或者說思維既不是單純來自於客體,也不是單純來自於主體,而是來自於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的遇到外來刺激,通過同化與順應機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認知結構。

  在皮亞傑看來,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者,而是有著豐富的知識結構和積極的學習者。這一觀點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兒童發展心理學者們。

  異彩紛呈的當代理論觀點

  除了上述經典的心理學理論,當代出現了許多研究兒童發展的新方法,這些方法或以早期理論的發現為基礎,或對其進行質疑和拓展。今天,包括信息加工、生態學、社會文化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和動態系統觀在內的一大批新方法和研究重點,拓展了我們對兒童發展的認識。

  我們取其中的生態系統理論來感受一下當代兒童發展學家的閃爍的智慧之光。

  生態系統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芬布瑞納提出。他認為傳統研究者眼中的環境過於狹窄――只局限於兒童周圍隨時發生的事件和情況,他把環境視為一系列相近結構,從家庭一直擴展到學校以及兒童每天生活在其中的街道、社區環境。環境每一個層次都被認為對兒童的發展產生著有力的影響。

  環境最內部的層次是微觀系統,指的是兒童在即時環境中的活動和相互作用。往外的第二個層次是中間系統,包括與兒童成長的家庭、學校、鄰裡和幼兒園。更外的一層是外在系統,指的是雖然不直接但是影響著兒童經歷的社會環境,既包括正式的組織如父母的工作場所或社區的健康福利服務機構,也包括非正式的組織如父母親的社會關係網――朋友和大家庭成員,他們可以給出建議、提供陪伴甚至經濟上的支持。最外層是宏觀系統,它包括價值觀、法律、習俗和特定的社會文化來源。宏觀系統影響著兒童在低層次環境中得到的支持。

  從上面介紹的這個理論可以看出,當代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試圖更加全面、更動態的把握兒童的發展過程,他們的研究和思考正不斷地把深化我們對兒童心理的理解。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該用這門超值5天專項面授課程

定義註定「不平凡」的2021年了!

識別二維碼    即刻報名

原價:4850元

3月31日前交費

早鳥價3800元

相關焦點

  •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新中國兒童心理學發展史上的「活化石」!
    1951年後,朱智賢雖調入北京師範大學從事心理學研究,但仍是人教社的重要作者,參與編寫和翻譯了一系列師範教材和教育圖書。他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便是他培養的新中國第一位心理學博士。 1962 年 4 月,朱智賢 《兒童心理學》由人教社出版。
  • 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八種理論,你都了解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所有事業發展的基礎,值此教師節之際,對所有教師說一句:你們辛苦啦!另外給大家介紹一本有關教育的書,《兒童發展心理學》,作者邊玉芳、張瑞平 。這種類型的書,可能很少有人愛看吧,豆瓣都沒有評分。本書讀起來很有學術氣息,感覺又回到了大學課堂。
  • 發展心理學簡介
    今天我們先來專輯的第一部分,簡單介紹一下發展心理學的內容。什麼是發展心理學?心理發展指從動物到人類的心理演變過程。個體心理發展指人類個體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個生命中心理發生和發展的過程。
  • 塑造良好性格,從了解兒童心理學基礎知識開始
    這本書集多位心理學專家的作品。展示了用科學方式對嬰兒心理剖析的全過程。不管是對嬰兒出生時期的行為、言語、情緒、自我發展,還是嬰兒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研究,甚至包括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對嬰兒心理的影響,書中以案例為切入點,爸媽們可以從這本基礎的心理學讀物中,了解到兒童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的心理變化。
  • 論音樂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近年來,音樂心理學已經得越來越多國際學者的關注,它同時橫跨了音樂學與心理學兩大領域,學科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可用於指導實踐還具有相應的學術研究價值。      對於傳統的心理學來說,它的產生意味著一個新的紀元。
  • 影響兒童教育的心理學實驗
    在上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就開始嘗試通過實驗幫助、發展兒童,為教育做指導。這些實驗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來獲取兒童的真實反應,並對其反應、行為背後的動機、原因作出分析。因此,對於老師、家長們,了解這些實驗,才能找到更適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 殷紅博37年潛心研究證明 7歲前大腦發展關鍵期決定兒童未來
    中國網訊 7歲前大腦發展關鍵期的研究和關鍵期教育是目前國際腦科學、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領域最關注、最前沿的科研課題之一。發展關鍵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將極大的改變當代和未來學前教育的理念、原則和教育方法,同時也將帶來學前教育的革命性變革和質的飛躍。那麼,什麼是大腦發展關鍵期?大腦發展關鍵期存在什麼樣的規律?
  • 十項兒童心理學實驗,值得你細細品讀!
    就像了解自己的歷史可以對未來有所借鑑,兒童發展心理學展現了我們的過去,甚至包括我們的將來。本文將介紹心理學幾個重要領域中的10個經典研究。細細品味任何一個實驗,都將提醒我們,現在看來渾然天成的事情曾經是多麼複雜。1 嬰兒早期記憶想想看,如果我們真的記得從出生開始的所有事情,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幸虧忘的比記得多得多。
  • 心理學研究星座血型性格?
    ):心理學就是星座血型決定性格  一、性格是什麼? 二、人格心理學研究以上這些內容嗎?是的,心理學研究人的人格。當然你也可以繼續叫性格,一個詞不重要。在正經的心理學教材和論文中很少使用「性格」一詞(有但很少),比較通用的是「人格」。性格這個詞更多見於民間和江湖。心理學也希望通過對一個人的過往和現狀進行研究,實現對未來的準確預測。
  • 《頭腦特工隊》背後的兒童心理學[紐約時報]
    剛剛上映的《頭腦特工隊》
  • 心理學入門:6個方面的研究取向 I
    心理學入門Introducing Psychology –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現象的規律;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正在成長為一顆枝葉繁茂的科學大叔;研究心理學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
  • 金職院兒童發展研究院暨家長學院成立 致力於未來兒童教育形態研究
    為了研究未來兒童教育形態,推動兒童發展領域知識創新,12月19日,金職院舉行兒童發展研究院暨家長學院成立儀式。兒童發展研究院與家長學院,將把握兒童發展研究的共建共育共享的「大方向」,藉助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的集體智慧,深化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加強探索,把握教育規律;面向未來,發揮導向引領,開闢未來兒童教育的嶄新航程。
  • 這是心理學研究的終極目標麼?感覺好可怕啊
    在信息爆炸的大時代,心理學已經不像過去一樣那麼神秘。對於大多數人的理解,心理學就是研究個人思想的學科。這個觀點不能說錯誤,但是不夠全面。 心理學的英文是psychology,源於古希臘語,意思是「靈魂之學科」。難道最初心理學的就是為了研究人類的靈魂而誕生?
  • 教育心理學考點: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教育心理學模塊常考考點,出題方式多為選擇題。科爾伯格在皮亞傑的理論的基礎上對兒童的道德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統的擴充,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兩難故事法」,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漢斯偷藥」。故事的主要情節為:漢斯的妻子得了重病,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夠救她,而這種藥只有一個藥劑師能夠配置出來,藥價十分昂貴。
  • 【兒童心理學】嬰兒情緒發展Ⅱ
    2、應答性哭應答性的哭指不適宜的內外環境刺激引起的哭,也是向撫養者表達個體某種需要的信號,是具有社會交往性質的哭3、主動操作性的哭主動操作性的哭是指從經驗中學到的,具有明顯社會活動性質的哭,如把打針與疼痛和白大褂聯繫起來的經驗,懼怕穿白大褂的醫生。嬰兒啼哭的模式:嬰兒啼哭具有共同模式,不同特徵的哭表達不同的緣由。
  • 心理學:弗洛伊德的前半生與癔病研究
    學習心理學,你可以不知道精神分析的具體內容,也可以不了解精神分析與個體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區別。但你不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為心理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他對心理學的貢獻已無需多言。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他的心理學道路也經歷過種種質疑與艱辛。
  • 兒童言語和語言障礙的研究現狀
    研究表明,出生後 6個月前即開始幹預的兒童,其語言發育商及社會適應能力好於 6個月後開始幹預的兒童。這種差異不受性別、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語言康復治療形式的選擇等影響。如果在3歲前即已進行正確的幹預,患兒可望獲得較滿意的語言能力。同時,患兒的智力發育及潛能發展是否完好也有賴於早期的診斷及正確幹預。言語訓練分為兩部分:一是言語理解能力的培養,二是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 考研:心理學考研的3大方向,及心理學專業學碩與專碩的具體差別
    而今年心理學專業報錄比也是非常之高。比如華南師大專碩報錄比高達40:1,學碩高達30:1。因此專家預測,心理學專業的學碩,起碼達到380分才有望錄取。那麼,為啥教育學和理學門類下面都有心理學?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心理學的方向中得到的,而這個專業的考研方向是什麼?就業方向又是什麼?
  • 適合7歲孩子的心理學書籍有哪些?皮亞傑的書籍都不錯
    讓*皮亞傑是瑞士人,可以說是兒童心理學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在我們的教育心理學中他的研究屬於必須出現的內容。 著名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九型人格分析小編是教育專業畢業的,如今也是從事教育工作,在大學的時候在學習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同時也自行學習一些擴展的心理學內容,如果從孩子心理分析來說,九型人格分析小編還是首推讓*皮亞傑的書籍,要說具體到哪一本還真不好說,因為讓*皮亞傑關於心理研究的書籍是非常多的,關於專著就有
  • 戀愛、失眠、抑鬱、創傷……|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學研究
    篩選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55份心理學文獻,主要涉及這幾個方面:有關抑鬱症的研究進展心理學戀愛小貼士怎麼好好睡覺如何更幸福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創傷」改變了什麼一些有關性別的研究幾招科學養娃的建議好好生活指南下面,我們邊看這一年的心理學研究,邊來回顧這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