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結婚越來越少,有幾個趨勢值得注意,結婚率和離婚率。
最近廣州乃至廣東很多地市未來一個月已經無婚可離,根據廣州、佛山民政局官網顯示,整個2月的離婚號都預約完了。
我們再根據一張圖表看一下我國2020年結婚和離婚率的情況:
民法典自一月開始實行,已經有一個月了,其中的離婚冷靜期一個月,當時引起不少討論,但是似乎該離的還是繼續離,要結的也會繼續結婚。
離婚,一個上一輩的人很少接觸,或者覺得是家醜的事情,在如今年輕人的觀念中變得不再奇怪。
結婚率的逐年降低和離婚率的逐年增高,大家有目共睹。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結婚了?
今天我們從心理層面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身邊的好友,一直沒有結婚,自身條件不差,長得陽光帥氣。但是一談到經濟條件,就比不上了。
他曾經抱怨,現在結婚都不是喜歡我這個人,好像只是喜歡最後也不屬於我的金錢和物質。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結婚變的物質化,年薪多少,有無車子房子,房子在哪裡,車是什麼牌子,都可以攀比一番。
到了談婚論嫁,禮金也可以成為導火索。
誰都想要優秀的人,優秀的人卻沒有那麼多。
但現實的選擇卻不會降低,所以愛情已經比不了麵包了,選擇麵包比愛情更加重要。
這樣無形中給當代的年輕人造成了心理壓力,他們會覺得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是非常遙遠的,哪怕遇到自己喜歡的,也有雙方父母的壓力。
每逢過年,好友也會跟著去家人安排的相親,但是去的多了,都是一些物質攀比大會,談不上什麼喜歡有感覺,就是像是一個過場和形式。
生活壓力隨之而來,父母施壓,年歲漸長,卻工資微薄,短暫的逃避似乎是可以喘息的瞬間。
這樣的壓力越來越重,讓他不禁要想,是不是一定要把婚結了?
不過,他說最後可能都會隨便找個人結婚就算了。
單身久了是會降低擇偶標準還是提高?
有人覺得是降低,因為年齡到了,壓力也有,就隨便一點就算了,免得孤獨終老,孤身一人。
可實際情況卻往往相反,單身久了反而會讓人提高自己的擇偶標準。
如今不少獨居的年輕人,在和別人同居之後,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朋友小勇便是如此,他愛潔淨的生活,會把家裡收拾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這樣讓他很舒服,哪怕加班工作回來之後,看到乾淨整潔的家,也會讓他舒心不少。
再遇到了那個人之後,他們相戀了一段時間,本以為他們會幸福的走下去。
然而卻在某個下午茶的聊天的時候,他說已經很久沒有聯繫她了。談及相處的幾個月時間,很多的點滴,卻沒有怎麼收穫快樂。
她把他收拾好的東西隨便亂放;
他習慣吃飯之後馬上把鍋碗瓢盆刷洗乾淨。而她卻總是喜歡留著在水槽裡過夜;
他習慣衣服當天洗淨,她卻總是留著幾天堆積。
聽到這裡,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小問題,然而這些小問題就是大家的不一樣,而許久的單身和獨居,對另一半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從心理學角度看,雙方並沒有深愛對方,不會耐心為對方作出改變。
兩個人朝夕相處,考驗大家的情商和耐受力,也考驗著彼此的感情。
於是單身越久,選擇便會越高,遇到合適的就更少了。
同樣是某一個下午茶聚,小莉和朋友們傾訴不愉快的婚後生活,和婆家相處的不愉快。
她在說著丈夫婚前和婚後幾乎沒有區別,除了身材和樣貌,還是一樣每天泡在遊戲裡面,也不幫忙帶娃,而婆婆卻每天在她耳邊絮絮叨叨。
這些家長裡短,我們本不知怎樣評價,每個家庭似乎都有。她也只是把好友當成傾訴的平臺。
可是聆聽的幾個好友都表示聽完會恐婚,既然婚姻生活不愉快,結婚的意義又何在?
這樣的社會環境早就緩慢而深遠的影響著當代年輕人。
有些人是看到父母的婚後生活並不愉快,有的則是聽到朋友的婚後生活不愉快,有的甚至經歷了痛苦的婚姻,成為離婚率的組成數字。
造就目前結婚意欲降低的環境因素主要有:
家庭環境:從成長環境耳濡目染造成影響
周邊環境:從別人處聽到和看到婚後的不幸生活。
社會環境:社會充斥著婚姻的矛盾和不幸。
如今年輕人不愛結婚主要是因為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變化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已經選擇逐漸發生了變化。
社會現實、金錢物質已經讓人產生了巨大心理壓力和差距。
婚姻已經不是必備的選項,人生還有其他的追求。
和自己過一生的人,都希望選擇更好、最好的那個。
大家應該從自己內心出發,不過於強求,不要因為年紀大了就隨便找人結婚。
但是如果想找合適的人一起,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多為對方著想。
生活需要潤滑劑,好的心態和心理就是最好的潤滑劑。
知了世界知了你
沒有適合結婚的年齡,只有適合結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