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的士子文武並重,文武兼修,因此戰國時代出了不少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們都是出將入相,將相一肩挑!後世帝王為了限制將軍與丞相的權利,儘量讓文武分離,以文統武,弱將限相,使得權力儘量控制在皇帝手中。因此能稱得上文武雙全的人大部分出現在戰國時代,著名的有吳起、衛鞅!
吳起是少有的天縱英才,他精通儒法兵三家,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武全才。吳起武藝高強,曾經一人擊殺數十同鄉精壯,可見他個人武藝是超群的。吳起做魏國將軍時,訓練了第一支職業化軍隊魏武卒,曾經以五萬之眾擊潰秦軍五十萬之多;吳起後來又率領楚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吳起還留有兵書《吳起兵法》。可見武功之道,吳起堪稱完美,後世戰神白起就是崇拜吳起才取名起字的!
吳起卸任魏國上將軍職務後,到楚國當了令尹,也就是楚國丞相。他在楚國變法,做起了文臣幹的工作,變法九年而楚國強盛,四處攻擊列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可見吳起變法也是成功的,只是時間太短,沒有徹底改變楚國,否則統一天下的就是楚國了!
衛鞅不知師從何人,但是他天賦異稟,留有治國安民大策《商君書》,又在《商君書》裡留下了他的部分兵法!因此衛鞅是一個兵法兼通的文武全才。衛鞅最大的功績還是在治國安邦、強兵富民上面,他作為治國聖手遠遠超過他武功本身。司馬遷批評衛鞅為人刻薄寡恩,但同時也承認了他的治國才能。
《史記商君列傳》: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於是以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為築冀闕宮庭於鹹陽,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鬥桶權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復犯約,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
衛鞅對秦國有三大功勞不可磨滅:其一、變法強秦;其二、遷都鹹陽;其三、收復河西!如商鞅這般經天緯地之才,司馬遷難以望其項背,因此他才從道德層面批判商君,因為道德是弱者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