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vs幕末:最受日本人喜愛的時代調查 日本視角

2021-03-05 日本物語

縱觀NHK的大河劇,基本一年都是圍繞「戰國」和「幕末」交替展開的。今年的大河劇《真田丸》是以戰國時代為舞臺展開的作品。而在去年播出的《花燃》,是取材自幕末時期。


電影天與地 上杉家武士

幕末日本政府軍隊

給觀眾的感覺是,似乎日本歷史的高潮,不是在戰國時代就是在幕末啊。即便說日本的文化和民族認知都是在這兩個時期形成的也不為過。

那麼就此來向日本人詢問。「戰國時代和幕末」,你更喜歡哪一個時代呢?」

結果:

■幕末壓倒性的勝利,逼近7成的比例

借作家井澤元的話來說戰國時代就是「非日本的時代」。另一方面,在幕末時期,居住在列島的人們「從地域人走向日本人」,經歷著這樣的區分流程。

總感覺現代的日本人似乎比較喜歡幕末。在這次的調查中,有66.9%的人回答「比起戰國更喜歡幕末」。

分開性別來看,男性中支持幕末的人佔61.5%,與之相對的女性則佔了72.4%。雖然在以前就說過「女性是幕末迷」,但顯然這次的調查也印證了這句話。

■中年男性喜歡戰國時代?

另一方面,根據性別對不同年齡層的調查結果也頗有意思。

從40代女性的統計結果來看,「喜歡幕末」的佔72.4%。但同處於40代的男性,勉強過了5成而已。剩下的4成則是回答「喜歡戰國」。大概戰國亂世、群雄割據的世界更能抓住逼近中年大叔的心吧。

不過從全體著眼的話,日本無論在那個地區都充斥著「喜歡幕末多於戰國」這樣強勢的意見。幕末,說白了就是從佩裡來航到戊辰戰爭的這15年間,凝聚濃縮著現代日本人最應該效仿的精髓。

同時不需要和其他時代區分開來,具有獨特的魅力,因此,這次的調查不如說結果是在意料之中的。

那麼各位讀者朋友們,幕末與戰國,你們喜歡哪個時代呢?又是為什麼呢,請留言討論!

來源:滬江日語翻譯。僅代表譯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日本良品 微信號:Madein-japan

日本物語姐妹公眾號:日本良品,介紹日本優秀上等商品與日式生活理念。掃掃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關注!

JPSOO.COM 日本視角  SENGOKU.CN 浪人御所

新浪微博:朱印船 http://weibo.com/3888645


相關焦點

  • 《銀魂》背後真實的日本幕末時代
    《銀魂》以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天人」來到地球為背景,講述了地球人和天人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之時,攘夷派志士為反抗幕府與天人勾結進行鬥爭的故事。它借用了江戶末期的時代背景以及部分明治時期的人物原型,並將一些歷史元素融入其間,例如反對「天人」的攘夷戰爭,即幕末反對「開國」的運動,以及禁止武士帶刀的「廢刀令」等等。
  • 血與淚的時代!盤點日本幕末題材動畫
    幕末時代是日本從江戶時代進入明治時代的轉折期,也是日本社會全面西化及現代化的開始。
  • 大河劇很多是戰國,幕末時代的背景,這是為什麼呢?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大河劇很多是戰國,幕末時代的背景,這是為什麼呢?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這個問題很大,涉及到日本人對他們自身歷史的認識
  • 日本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10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
  • 《龍馬傳》幕末的日本
    從浪客劍心開始,就很喜歡看日本幕末背景的故事.那是一個風雲際會,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碰撞時,一個民族站在歧路,為何去何從彷徨無措,卻仍然努力向前的時代.最讓人感慨的是,正是因為明治維新的成功,日本開始全面吸收西方技術和文化,從而後來居上,超越了曾經的老師中國,轉型成為一個現代國家.
  • 書單丨汗青堂日本中世史:從保元之亂到戰國開端,從英國來的水手到開往橫濱的黑船
    日本的文明作為世界歷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被逐漸引入更多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在中國,由於歷史、國家層面的交集、地域等各方面的影響,傳統上,一般中國讀者對作為鄰國的日本的文化及日本史的好奇基本集中在戰國時代和幕末維新兩個時期。而對於更廣泛意義上的日本中世的戰亂、文化交流、耳熟能詳的重大事件更深的源頭,大家又有怎樣的了解呢?
  • 日本的戰國武將究竟長啥樣?
    說到日本歷史,大概在國人心目中,特別是80,90後心中,受長年以來鋪天蓋地的動漫和遊戲刷屏的影響,想必最具有魅力的兩個時代應該就是幕末和戰國吧
  • 武田信玄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地位
    《戰國無雙》裡的怪蜀黍武田信玄後來玩電腦版的日本歷史策略類遊戲。比如《信長之野望》系列。講的就是日本戰國的故事,從這款遊戲裡知道了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人物。也開始關心起那段歷史來。還能從作者的講述中對日本戰國時代有個形象的了解。中國戰國時代,是在公元前二三百年的時候。而日本的戰國時期是從1467年到1603年,也就是中國大明朝憲宗成化年間到神宗萬曆年間。雖然晚了近兩千年,但兩個戰國確實非常相似,天子仍在,而諸侯並起,群雄割據,徵伐不休。日本戰國歷史精彩紛呈,幾可媲美中國的春秋戰國與三國時期。
  • 幕府風雲——日本的戰國時代
    對於影武者的叫囂,武田信玄平靜的回答道:「我的確是個罪大惡極之人,我放逐生身父親,殺害親生兒子,為了奪取天下,不擇手段。現在四處戰爭頻起,除非有人出來一統天下,否則天下仍會是血流成河、屍體成山的情況。」  武田信玄的這段話,道出了戰國時代群雄割據爭霸的本質——勝者為王。
  • 150年前幕末明治,才貌雙全的日本美女們!
    當桂小五郎潛伏在二條大橋時給他帶去飯糰的藝伎「幾松」……幕末志士與戀人的浪漫故事成就了無數美麗的傳說。明治維新後,為使日本能與列強並肩,女子們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除了自鹿鳴館而始的社交界以外,文學、醫學和教育界也活躍著女性們的身影。生於動蕩時代的她們,至今仍在明治維新150年後的照片中散發著獨特魅力!
  • 天下布武 日本戰國時代
    直到近代土地不再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為止。而在日本,中央沒有很大的權力,矛盾也就不會集中,地方大名的權力很大,他們的莊園生產的糧食可以不向中央納稅,中央派到地方的官吏也不能干涉莊園事務。土地兼併的主要矛盾就體現在了地方農民和大名之間。地方大名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僱人來保護自己的莊園不受平民搶劫,同時也監督佃農耕作交租。
  • 日本戰國時代三美女和她們的人生傳奇丨日本歷史
    日本的戰國時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時代。
  • 日本幕末大河劇在演什麼?「幕末時代」東京歷史景點巡禮
    日本幕府末年西方國家強勢來襲,日本國內經歷了極大的動蕩時期。「樂吃購!日本」這一次要帶大家一起來回顧幕末在江戶(東京)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與景點巡禮,若有看描寫幕末歷史大河劇《新選組!》、《篤姬》、《八重之櫻》、《西鄉殿》的讀者對這些歷史事件應該不陌生,而這一切就從美國海軍將領培裡來到日本之後正式揭開了序幕。
  • 從戰國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無論是熟悉、不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只要稍稍了解一些日本文化,都聽說過「真田幸村」這一號,但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眼中的真田幸村都不大一樣,他可能是智將,可能是勇士,可能是運籌帷幄的軍師,可能是個每天喊著「館主大人」的一根筋少年,可能是個戰鬥值超高的熱血遊戲角色,可能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腹黑武士,還可能是個搖著六文錢大扇子的傲嬌小女生。
  • 日本人為何如此喜愛梅子酒? | 日本視角
    說起梅子酒的由來,還是要提到咱們自己的酒文化。梅子酒顧名思義是由梅子釀造而成,因此梅子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梅子酒的品質。日本最主要的梅子產地是和歌山縣、群馬縣,神奈川縣等,其中和歌山縣的南高梅最為優質,果實大,果肉厚且柔軟。
  • 日本犬為何會獲得人們的喜愛?
    ,長久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人類最密切最可信賴的動物伴侶。在歷史長河中,日本人又是怎樣看待他們與狗的關係的呢?01  江戶時代這個時代有一位著名的「狗派」人士,那就是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據說綱吉受儒學之中的「孝」所影響,不但讓母親桂昌院介入政治,更聽信於母親寵愛的怪僧隆光僧正。綱吉喪子沉痛,求嗣不得,隆光僧正進言:「人之乏嗣,皆前身多殺之報也。今欲求嗣,莫若禁殺生也。且將軍生歲在戌,戌屬狗,最宜愛狗。」綱吉就頒布了這一道法令,相當於現在的《動物保護法》。
  • 日本人超愛中國春秋戰國時代!
    日本人以男性為中心喜歡看《三國志》,這在中國也廣為人知。但在最近,即使是年輕的男女,中國史愛好者也在增加。而且除了《三國志》之外,熱切的視線尤其投向春秋戰國時代。       其中,具有壓倒性人氣的是《KINGDOOM》(中國名:《王者天下》)。
  • 雪峰居士曰:日本史人物/事件簡評——日本幕末「安政大獄」事件
    安政大獄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幕末安政5年 (1858年) 到翌年發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間部詮勝鎮壓因為「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籤字及繼承德川家茂的將軍工作」上,政治迫害反對派的事件。被鎮壓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橋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躍分子)們,牽連者達到100人以上。
  •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電影推薦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有很多,這次給大家推薦幾部小十郎看過的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關原之戰 (
  • 《銀魂》背後真實的日本幕末
    《銀魂》以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天人」來到地球為背景,講述了地球人和天人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之時,攘夷派志士為反抗幕府與天人勾結進行鬥爭的故事。它借用了江戶末期的時代背景以及部分明治時期的人物原型,並將一些歷史元素融入其間,例如反對「天人」的攘夷戰爭,即幕末反對「開國」的運動,以及禁止武士帶刀的「廢刀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