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劇很多是戰國,幕末時代的背景,這是為什麼呢?_澎湃新聞-ThePaper

2021-01-18 澎湃新聞
X

大河劇很多是戰國,幕末時代的背景,這是為什麼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這個問題很大,涉及到日本人對他們自身歷史的認識。下面的文字可以作為一種思考方向,供您參考。
首先,對日本歷史的認識,不能簡單地套用一般的朝代更替式的歷史觀。這與明治維新的歷史有密切關聯。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所謂的忠君思想,是指針對當地的藩主,而不是天皇。這與日本歷史上長時期存在的幕府與天皇並存的政治體制格局有關,此外,幕府出現以前,貴族和皇族所統領的地區和勢力範圍也僅限於今天的奈良、京都等地區,並未覆蓋到整個日本。
正因為如此,日本人對「國(くに)」的理解,也偏向於指「故鄉」,即曾經的「藩」的統治範圍,而不是現代西方意義上的「國家Nation」。現在,日本人說「國に帰る(回國)」,同時意指回到故鄉。日本人的故鄉觀念和國家觀念是混然一體的,這是造成他們對戰國幕末時期地方諸侯「大名」(藩主)及其領地的認同和身份歸屬的歷史原因。
這是一個前提,由於有了這種前提,當今的日本國民,把當地歷史上的「大名」(藩主)視為一種英雄,加之,一些文學作品的渲染和美化,於是,大河劇層出不窮,長盛不衰。對這些人物的描寫,虛構的成分很大,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一種「演義」。地方政府利用這種現象,來帶動當地觀光產業的發展,以振興地方經濟,這也是造成以各地藩主為題材的大河劇輪番製作播放的一個主要原因。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Copyright © 2014~2021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