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一生愛唱這支歌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專訪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紮根西藏五十年 一生愛唱這支歌  

  編者按: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歷史,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證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本期節目帶您走近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從舊西藏農奴家的女兒,到新中國第一代藏族歌唱家,從18歲一直唱到81歲,才旦卓瑪忘不了黨對她的栽培,忘不了人民對她的熱愛。改革開放四十年,她的足跡不但響徹雪山草原、帳篷田間,還將喜馬拉雅的情懷帶到五湖四海。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才旦卓瑪用歌聲讚美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夢想與榮光。

  一提起西藏,我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浩瀚的高原、澄淨的藍天、潔白的哈達,當然還有才旦卓瑪。作為新中國藏族第一代歌唱家,從農奴的女兒到人民藝術家,從18歲到耄耋之年,才旦卓瑪的歌聲婉轉動人,那股糌粑與酥油茶的味道醉人心扉。

  《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輝》……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才旦卓瑪一路歌唱,她將自己對黨、對西藏、對人民的愛都蘊含在歌聲中。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為了家鄉文藝事業的發展,才旦卓瑪紮根西藏,不但走遍了雪域高原上的大小村落,將歡笑帶給了家鄉人民;還踏足過三十多個國家,讓嘹亮的歌聲在五大洲迴響。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人民網獨家專訪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一起聆聽這些年來,她還有多少溫暖的歌兒想要唱給黨聽。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一定要唱這首歌,把對黨的感激之情唱出來」

  人民網:提起您的名字,人們的耳邊就會響起那首家喻戶曉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您在歌曲中用真情感動了所有聽眾。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解,因為當時您的漢語說的不是很流利,為什麼要唱一首漢語歌曲?

  才旦卓瑪:《唱支山歌給黨聽》是我在1963年演唱的,那時候我還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心裡就充滿了感情。這首歌的歌詞就像是在說我家鄉人民的經歷,我親眼目睹了家鄉農奴的辛酸過去,又見證了大家翻身做主人後的幸福生活,親身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通過這首歌來表達我對黨的感恩之情該有多好。

  我就向老師懇求,說希望能唱這首歌。由於當時我的漢語還說得不太好,老師就詢問我為什麼這麼堅持。我回答道,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想要對黨講的話,特別是「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有了黨的號召、帶領,我們才能翻身得解放。所以我覺得我一定要唱這首歌,向大家表達我對黨的感情

  後來,這首歌的作曲家朱踐爾老師也被我的演唱感動了。他告訴我,要將一首歌唱好,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觀眾。這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我一定要把這首歌唱好,把心裡對黨的感激之情唱出來。

才旦卓瑪和她的老師王品素

  人民網:在這首歌問世的40多年後,您又演唱了一首《再唱山歌給黨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作?

  才旦卓瑪:當時中央電視臺在準備春節的歌舞晚會,我們年輕的歌唱家索朗旺姆提出,想演唱由她自己創作的《再唱山歌給黨聽》。導演聽過這首歌之後,向她提議邀請我一起演唱。我聽過《再唱山歌給黨聽》之後,看到歌詞裡面表達出了民族的大團結,以及各民族對黨的感情,我覺得寫得很好。而且,作為前輩,我也應該帶著這一批新一代的歌唱家一起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歌頌黨、歌頌祖國是我們永遠的主題。所以我就決定和索朗旺姆一起演唱這首歌。

  人民網:我們知道您在1994年設立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鼓勵藏族新人進行藝術創作。您當時設立這個基金的初衷是什麼?這二十多年發展得如何?

  才旦卓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和香港、澳門之間的聯繫也不斷加深。我當時是西藏文聯主席,在澳門回歸前,澳門的美術協會和我們西藏文聯一直有溝通和交流。在《澳門基本法》表決通過一周年之際,澳門方面邀請我們到澳門演出。演出結束之後,很多澳門人士都被我們感動,希望給予我們西藏的文藝團體一些幫助,對西藏文藝事業的發展做一些貢獻。所以,我們在兩家澳門企業的幫助下,設立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藝術基金除了歌舞之外,還涉及繪畫等方面,都是澳門同胞對西藏人民的感情和心意。

  在藝術基金成立之後,我們舉辦過若干活動和比賽,其中有表彰個人的獎項,也有對優秀作品的獎勵。希望年輕的藏族文藝工作者能夠保護、傳承好本民族的藝術,為西藏和全國人民服務。

  改革開放四十年:「沒有改革開放,西藏的文化藝術就很難走出去」

  人民網:從1974年開始,您先後擔任了西藏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領導職務。在您眼中,改革開放40年給西藏文化事業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

  才旦卓瑪:在改革開放這40年間,黨和政府很尊重我們民族的文化特色,西藏文化發展得相當快。如今西藏的各個地區都有文工團,能為人民群眾帶去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一些傳統的文藝形式,我們也在努力地保護和傳承;此外,通過西藏電視臺等媒體,我們能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我們西藏的民族文化藝術。無論是古老的格薩爾史詩,還是藏戲,又或者是豐富多彩的民族歌曲,西藏不同風格的民間藝術都得到了很好地保護和展現。

  國家也非常重視我們西藏的文物古蹟保護工作,對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等珍貴文物古蹟的修繕投入很大。文物保護工作還積極吸收當地農牧民參與,既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又為我們西藏的文物保護工作培養了一批能工巧匠。

  人民網:這些年來,改革開放給您個人帶來了哪些影響?

  才旦卓瑪: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我之所以能有這麼好的發展機遇,都是源於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黨和政府當時希望我能繼續唱歌,通過歌聲來表達對黨的感情,表現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的發展以及西藏人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我個人而言,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讓我對西藏各地區的文化藝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我們到全國、世界各地去演出,我們通過文藝演出展現西藏的變化,外國人看完我們的表演之後,都能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西藏的發展變化是如此之大。

  人民網:您曾出訪過世界上30多個國家,嘹亮的歌聲遍及五大洲。中國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對外傳播中國的文化,在西藏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您有怎樣的感受呢?

  才旦卓瑪:改革開放以後,西藏的文化藝術也得到了長遠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對西藏的宣傳也越來越多。改革開放之前,很多外國人對西藏非常陌生。有一次我在保加利亞演出,他們的舞臺監督非常喜歡我們的表演。他以前對西藏一無所知,但那天看了我們的演出,聽了我們的歌聲之後,讓他對西藏有了直觀的認識。他對我說,我們的歌聲讓他聯想到了喜馬拉雅、珠穆朗瑪,就好像親身到了西藏一樣。沒有改革開放,我們西藏的文化藝術就很難走出去

  這麼多年我始終堅持唱藏族民歌,我認為只有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別人才能了解和尊重你的文化。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有豐富多樣的民族藝術。我們要把自己的文化、藝術特色傳承下來,要把根扎深,這是發揚民族文化藝術的關鍵

  人民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各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最讓您感到欣喜的是什麼呢?

  才旦卓瑪: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發展進步相當大,而且這些進步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不僅僅是經濟和科技這些方面發展得很快,我覺得文化藝術領域也是如此。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40年前我們到國外去的時候,很多外國人都不了解我們,甚至還有人看不起我們。改革開放之後,不僅人們的生活變好了,其他國家的人們也逐漸了解、並喜歡上我們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這讓我們這些老文藝工作者非常高興。

  感激黨、感激人民:「一心一意為黨、為人民唱好歌」

  人民網:除了到國外演出以外,多年來您一直跟隨西藏歌舞團下鄉演出,為農牧民歌唱,為邊防戰士歌唱。在下鄉演出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才旦卓瑪:西藏地廣人稀,下鄉演出的條件比較差,很多地方交通不方便,有時候大家只能騎馬,甚至還得背著背包走路過去。但大家都非常樂意下鄉去演出,沒有怨言。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是為人民服務的,在演出的過程中我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也能學習到很多東西。那時候在農村演出,老百姓說從來沒有想到我們能到他們村子裡表演。大家和演員們一起唱歌跳舞,非常開心。

  除了農牧民區之外,我們也去過部隊演出。部隊在邊防線上站崗放哨、保衛祖國、保衛人民非常艱苦,我們通過歌舞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有一次去定日縣的兵站演出時,大家都很累了,甚至有些缺氧,但沒有人有任何怨言。演出結束後,我們又得知炊事班有幾位戰士因為做飯沒有來,就決定到廚房去給他們再唱幾首歌。

  才旦卓瑪與甘巴拉英雄雷達站的官兵們

  人民網:您剛才也提到,在下鄉過程中和人民一起唱歌跳舞,和鄉親們打成一片。您當時為什麼會決定返回西藏?家鄉的山水給您的演唱和藝術生涯帶來了哪些滋養?

  才旦卓瑪:當年在北京演完《東方紅》後,周總理問起我的畢業規劃,我還有些迷茫。總理希望我回家鄉看看,回家鄉歌唱——他給我打了個比方,說我是藏族歌唱演員,離開家鄉太久的話,「酥油糌粑」的味道就會慢慢少了。總理告訴我,西藏解放不久,像我們這樣的文藝工作者,應該回去宣傳我們黨的民族政策。為了這句囑託,我義無反顧地堅守在西藏,與家鄉人民心連心,為家鄉人民歌唱。

  現在回想起來,總理當時給我指了一條最好的路。在西藏的這些年,我和大家一起生活,向更多的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我當年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歌聲裡的民族特色並不多。回到家鄉以後,跟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唱歌,對我的歌唱生涯有很大幫助。

  周恩來總理與才旦卓瑪握手

  此外,我回到西藏以後,家鄉人民看到黨確實培養了我們藏族的年輕人,他們非常高興。因為在剛解放不久時,有人造謠說藏族年輕人出去以後,共產黨就不讓他們回來了。我們回去以後,這些謠言就不攻自破。

  人民網: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您的表演也一直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一直為人民貢獻自己的藝術。

  才旦卓瑪:我覺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講得非常好,對我個人來說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我們做文藝工作的,歸根到底是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這幾年來,總書記對文藝工作非常重視,很關心我們文藝工作者。他之前還對我說過,你們是西藏的見證人,一定要傳承好民族的藝術。總書記對我們這麼關心、這麼重視,不禁讓我思考,我們該如何去做文藝工作?文藝工作的根子在哪?根子就在人民。我感激黨,感激人民,感激大家的幫助。所以,我在思想上時刻不忘要一心一意為黨、為人民唱好歌。

  我有好多歌曲都是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家鄉的。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首先得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認識。拿到一首歌之後,自己首先得了解這首歌唱的是什麼,明白了才能唱出感情,觀眾是能分辨出來的。我唱歌不是為個人而唱,是為人民而唱。大家聽懂了歌中的情感,我作為一個歌唱演員就成功了。

  六十載歌唱生涯:「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為人民歌唱」

  人民網:從18歲到現在,您的歌唱生涯已經有六十多年了,但您的聲音仍「永葆青春」,有什麼保養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才旦卓瑪:也談不上什麼保養。身體很重要,身體好、精神才會好,才能唱好歌。沒有精神的話,就是想唱歌,氣息也跟不上。

  人民網:那您平時是怎樣鍛鍊身體、保持健康的呢?

  才旦卓瑪:我鍛鍊身體的方法就是每天練練歌,唱一些簡單的民歌,讓氣息保持流暢。另外,要保持心情舒暢,把心放寬了,身體自然就好了。

  人民網:在練歌的時候會非常投入地放聲唱出來嗎?

  才旦卓瑪:現在居住的環境不一樣,大家都住在小區裡,這邊有一點動靜在那邊就能聽到,所以有時候也就是自己琢磨琢磨,怎麼樣唱會更好。但還是會稍微練習一下,不練的話就會生疏。

  人民網:從18歲就登臺演唱,一直到現在。回望您的藝術生涯和中國文藝事業的發展歷程,您個人最深刻的體會是什麼?

  才旦卓瑪:我從18歲開始在舞臺上唱歌,在黨的培養下,又去了上海音樂學院學習,為我日後的歌唱事業打下了基礎。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秉持著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黨和人民的感情。所以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通過更多的歌曲來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我最擅長的就是唱歌,能給黨、給人民唱歌,我就感到非常開心。所以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輩子為人民歌唱,用我的歌聲來讚美新時代,讚美新西藏,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和支持

相關焦點

  • 見證人·第三期|才旦卓瑪:紮根西藏五十年 一生愛唱這支歌
    感激黨、感激人民:「一心一意為黨、為人民唱好歌」 人民網:除了到國外演出以外,多年來您一直跟隨西藏歌舞團下鄉演出,為農牧民歌唱,為邊防戰士歌唱。在下鄉演出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經歷?所以,我在思想上時刻不忘要一心一意為黨、為人民唱好歌。 我有好多歌曲都是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家鄉的。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首先得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認識。拿到一首歌之後,自己首先得了解這首歌唱的是什麼,明白了才能唱出感情,觀眾是能分辨出來的。我唱歌不是為個人而唱,是為人民而唱。大家聽懂了歌中的情感,我作為一個歌唱演員就成功了。
  • 建黨99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才旦卓瑪的《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歌
    >《唱支山歌給黨聽》「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雷鋒因公殉職後,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向雷鋒同志學習活動的高潮中,作曲家朱踐耳把這首小詩譜成了曲,就是現在這首《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歌的演唱者是歌唱家才旦卓瑪。
  • 國韻湘音專訪④ | 對話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陳小朵
    (專訪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陳小朵。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 唐茜茜/攝製)  星辰在線5月2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楚辭重香草,秋蘭貴為貞。5月25日晚,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陳小朵將在「國寶國樂 國韻湘音」雲上音樂會上演唱一曲汲取了楚辭中香草美人這一比喻所作的《香草》,更將與笙、箏之音融合,表達出空靈的氛圍與貞愛之情緒。  「作品《香草》既有瀟湘古韻又有古辭古風,非常優美、婉轉、飄逸。」陳小朵對星辰全媒體記者說,在眾多國寶環繞的湖南省博物館內呈現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鬱的國樂,能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 著名歌唱家雷佳、才旦卓瑪如何評價《中國民歌大會》?
    無論是活躍在舞臺上的演唱家,還是勞作于田間的勞動者都是民族聲音的傳承者,而青年歌唱家雷佳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在《中國民歌大會》的播出之際,記者對她進行了採訪,來聽聽新時代民歌傳承者內心的聲音。 青海花兒在藝術上的感染力十分觸動雷佳,作為青海花兒中最美之一,「綻放」在中國民歌大會舞臺上的《雪白的鴿子》讓人著迷,高亢的調子直擊人心,也讓雷佳回憶起自己演唱這首民歌的經歷。
  • 著名歌唱家吳雁澤專訪
    9月下旬,應邀擔任中國紅歌會評委的歌唱家吳雁澤來到了南昌。年近古稀的他,雖已頭髮花白,但仍精神矍鑠、目光炯炯。看到他,那悠長粗獷的《草原之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似乎就在耳畔響起。  談到紅歌,吳雁澤感慨萬千。他說,每一首紅歌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紅歌能夠延續傳唱,紮根人心,是非常難得的,作為老文藝工作者的他感到無比欣喜和激動。
  • 著名歌唱家賈世駿昨日去世
    這首歌曲的首唱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賈世駿,也因為演唱這首作品而為觀眾所熟知。昨天上午,因患癌症,賈世駿於上午9時48分病逝,享年81歲。賈世駿1930年出生於山東省單縣,1949年參軍,曾經是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以甜美的音色、吐字清晰和聲情並茂的演唱,受到觀眾的喜愛。
  • 蔣大為不愧為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別人唱不紅的歌曲他一唱就紅!
    著名歌唱家藝術家蔣大為老師!蔣大為老師又說了:「我一唱也唱紅了」!蔣大為老師真厲害!了不起!!別人沒唱紅的歌他一唱就紅!記得蔣大為老師唱紅的歌曲還有《紅牡丹》吧!看看蔣大為老師是多麼的謙虛啊!唱的那麼紅的《紅牡丹》人家就是不說出來!
  • 歐陽文名人專訪 |《她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記著名歌唱家龔琳娜 》作者:歐陽文 ‖ 解說:那曉東
    作者歐陽文和著名歌唱家龔琳娜合影名人專訪:她是中國最努力的音樂人——記著名歌唱家龔琳娜作者:歐陽文解說:那曉東她不時去貴州、福建、陝北農村採風,採風的視頻裡的龔琳娜,跟舞臺上的龔琳娜一樣,興奮地跟當地的農民又唱又念,手裡還拿著個小本子。我問她為什麼非要跑到農村去?她說:「我出生在貴州,我要做中國音樂,首先就需要這樣尋根。我想知道一首歌是怎麼來的,他們在什麼時候唱這首歌,為什麼要這樣唱?!」
  •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耿蓮鳳唱響北京理工大學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耿蓮鳳老師攜手青年歌唱家金霖,與北理工的200餘名學子相聚一堂,暢聊青春故事,分享音樂人生。   耿蓮鳳老師,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960年從事文藝工作,演唱的曲目膾炙人口,有《祖國一片新面貌》《藏族人民縱情歌唱》《青春在閃光》《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布達拉宮的太陽》《下雨的時候》《魚水情》等,可以說她的歌聲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 新星專訪假聲男高音歌唱家劉珅:20歲,不給自己設限
    唱歌無師自通 楊鴻年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音樂家庭,劉珅從小耳濡目染,5歲時隨父母到劇院觀看人生中的第一場歌劇《茶花女》,被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的演唱所震撼,從此對音樂的熱愛便一發不可收拾。
  • 《唱支山歌給黨聽》的首唱者任桂珍謝幕!曾擔任歌劇《江姐...
    中國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任桂珍病逝,這位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扮演者走完她88年的人生旅途,與我們揮手告別而去,網友紛紛發聲悼念:金曲回聲嘹亮,願天堂也有歌聲。任桂珍一生所愛,非歌唱莫屬,「小學我唱兒歌《小麻雀》,到了中學唱周璇、白光、李香蘭的歌。現在我還記得當時唱的《戒菸歌》『有錢的吸菸上天堂。』我的所有業餘時間都用來唱歌,校長特別喜歡我,一旦需要人上臺表演,我肯定是第一號人選。」學生時代的任桂珍儼然璀璨小歌星。
  • 他是著名歌唱家,結婚當天被「悔婚」,2婚娶女將軍很幸福
    他是著名歌唱家,卻在結婚當天差點被「悔婚」,不過新娘為了面子忍住了,將就著把婚禮舉行完,又過了一段將就的日子。只是最後兩人還是離了婚。說到底,如果生活不如意,不如早些放過自己。他叫程志,頭婚妻子更是著名歌唱家殷秀梅。01程志算是被命運眷顧的孩子,父母都是部隊幹部,生活無憂無慮,因為喜歡軍營,所以16歲時就那麼順利地進入了部隊。
  • 歷久不衰的經典名歌《唱支山歌給黨聽》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這首歌的歌詞真誠、質樸,充滿著情感,很多人以為這是雷鋒同志自己寫的,但是,這首詩歌真正的作者是焦萍。焦萍原名姚筱舟,是原陝西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的技術員。《唱支山歌給黨聽》寫好後,先是發表在陝西文藝的詩傳單專欄裡,後來被春風文藝出版社編寫在新民歌三百首一書中。
  • 著名歌唱家李雙江:最好的唱法是用心歌唱
    我想,「心兒在歌唱」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說唱歌要唱「情」,應將內心情感抒發出來;二是說唱歌要動腦筋,要動心思,也就是我常跟學生講的「用心歌唱」。前者是常理,很好理解,「歌為心聲」就是這個意思。後者卻難以理解和把握。怎樣才是「用心歌唱」呢?這個問題我整整探索了50年。  李雙江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 為什麼那麼多的優秀歌唱家突然唱不了歌?
    、交流以及聲樂文獻資料的查閱,歌唱家突然不能唱或者不動聽與以下因素可能有關:一、使用過度超出了聲帶疲勞耐受程度而出現問題。有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在他40幾歲時患上了嚴重的「喉肌弱症」,這種病症表現為聲帶結構正常,沒有小結、息肉等影響聲帶閉合振動的病變,但一唱就啞,耐受力不好,高音破,經過6年每天40分鐘的呼吸訓練才得以恢復歌唱。那麼導致「喉肌弱症」的原因是什麼呢?
  • 「山歌唱給大中華」彝族男高音歌唱家陶建阿成演唱會
    在新中國即將迎來70周年華誕之際,中國彝族男高音歌唱家陶建阿成「山歌唱給大中華—感恩家鄉感恩母校匯報演唱會」新聞發布會,近日在北京成功舉辦。
  • 實拍著名歌唱家張也
    張也和歌唱家李谷一在新人輩出的當今歌壇,張也一直比較走紅,與其他人相比,自己有何優勢?對這個問題,張也說道:「我覺得自己的颱風比較穩,這是我的一個特點,我在臺上的時候沒有什麼多餘的動作,也不愛講話,我只是用心去唱歌,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唱了,就一定會與觀眾形成一種互動,大家受到你的感染,也能用心聽你唱歌,這是一種認可的過程。
  • 【聲樂公開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劉斌:「激進感」方法的掌握
    近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獨唱演員——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音樂教育學院聲樂系教授劉斌老師在教學樓301帶來了《「激進感」方法的掌握》精彩公開課。 用樓層來比喻,聲音不能總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唱,要有向上唱的感覺,高位置地咬字和發聲,將聲音唱出流動化。「激進感」方法的掌握可使我們在歌唱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聲音走向,用我們的心靈歌唱,感染自己、打動觀眾,從而產生心動、人動、氣動、聲動,這正是「激進感」方法的最本質的核心內容。劉斌教授表示,中外歌唱家之所以能發出優美動人的歌聲,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他們具有嚴謹科學的發聲方法做保障。
  • 25年前的這場音樂會,齊聚20位著名歌唱家,堪稱一個時代的縮影!
    1995年,一場《中國著名歌唱家成名歌曲演唱會》在浙江溫州體育館隆重開幕。、李光羲、羅天嬋、蔣大為、於淑珍、朱逢博、柳石明、蘇小明、韓芝萍、殷秀梅等眾多著名歌唱家匯聚一堂
  • 她是著名歌唱家,24歲登春晚爆紅後遠赴國外,56歲卻客死異鄉
    索寶莉非常的喜歡唱歌,在1978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索寶莉參加了一部電影的選角,那時候索寶莉唱了一曲《南泥灣》打動了這部電影的作曲家這次的見面也成為了一種契機,在著名作曲家喬羽的推薦下,索寶莉報考了北京的東方歌舞團。同一個歌舞團的還有著名的鄭緒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