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笑話:一個紐約人遇到一個洛杉磯人,互相聊天。紐約人:「天哪,您竟然有車,那你準完蛋了。」 洛杉磯人:「天哪,您竟然沒車,那你活不了了。」原因無他,乃洛杉磯地廣,無車則無法生活;紐約正相反,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車位貴,有車反倒是個包袱。然而,放眼世界,像紐約那樣的地方少之又少,而像洛杉磯那樣,沒車就交通不便捷的地方倒是很多。比如公交系統極不發達的歐美中小城市,加拿大、澳大利亞那種開100公裡都沒有村莊的大荒野。
所以,出國旅行,最佳的方式就是租車自駕了。除了從甲地到乙地的通行工具,車還可以成為你移動的家,流動的行李寄存處,美麗風景的瞭望臺。到一個地方,租一輛車,開上幾百上千公裡,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領略人文風俗;走出城市,觀賞山間水邊的獨特風景,是正確的旅遊打開方式。
一、駕照
有個略帶悲傷的事情就是,中國駕照和中國護照一樣,不知為什麼,承認的就不算太多。而中國並未加入《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國際駕照(IDP)是中國大陸居民是辦不了的,所以網上所謂的「辦理國際駕照」,也只是蒙人而已。像日本,它承認菲律賓駕照,可是不承認中國大陸駕照(臺灣香港地區的它認),有不少人曲線救國,利用菲律賓法律鬆懈,搞到菲律賓駕照去日本開車,但是據說日本警方已著手打擊。
好在還是有一些友好國家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人家風景好哇,發達國家哇,想想還是值得慶幸的。下面整理了一些駕照信息,供參考。
歐洲。除一部分不承認的國家外,大部分承認的國家做法差不多。就是國內駕照,加上合規的翻譯件、公證件就可以上路開車。不同的是有效期。法國英國瑞士義大利瑞典比較慷慨,中國大陸駕照可以使用一年。德國荷蘭,有效期為半年。
要是用中國大陸駕照要在德國開車,必須攜帶駕照原本以及一份在德國經法院指定的翻譯件或者德國駐華使館認證過的德語駕照文件,不過有效期為6個月。丹麥最小氣,中國駕照只在前14天有效。比利時最好,中比兩國互認駕照,可以直接開車(同樣互認的還有阿聯)。你要是比旅遊還要更長時間居留,甚至可以經由法定翻譯,再經法院認證蓋印,到住地的市政廳申請轉換本地駕照(歐盟駕照)。
北美。美國,各個聯邦州對中國駕照使用的法律規定不同,但是大部分州承認中國駕照,特別是西部的一些州。加利福尼亞州法律甚至規定,18歲以上持任何國家的合法駕照都能在加州使用。但美國中、東部部分州規定駕駛者必須提供駕照和駕照的公證件。每個州規定的駕照可使用時間也不一樣。加拿大,中國駕照有效期6個月,也就是說中國遊客可持中國有效駕照在省內開車6個月。
澳洲。紐西蘭,中國駕照可合法使用一年,只要在紐西蘭交通局認證的翻譯機構取得駕照翻譯件,就可以在每次進入紐西蘭後合法駕車一年。澳大利亞,可以採用中國駕照加國際駕照翻譯認證件的方式駕車。國際駕照翻譯認證件,是由境外自駕遊網際網路平臺「租租車」推出,經NAATI(澳大利亞翻譯資格認可局)、 NZTA(紐西蘭交通部)、德國高級法院、法國上訴法院、西班牙外交部聯合翻譯認證,依據《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並按照國際標準將中國駕照翻譯成9國語言的標準駕照翻譯文件。要注意的是,國際駕照翻譯認證件僅適用於短期在澳大利亞旅遊租車的中國公民。長期旅居澳大利亞的用戶,如華僑、留學生等不適用。
二、租車平臺
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租賃公司官網,一是第三方平臺。
比較大的租賃公司包括(排名不分先後):
(1)赫茲租車(Hertz),官網https://www.hertz.com
這個是個租車屆的老大哥了,也是國內最大的神州租車的合作夥伴。租車網絡遍布世界147個國家。
(2)安飛士租車(AVIS),官網http://www.avis.cn
無論規模,車型,還是服務範圍,在全球都是第一梯隊。業務遍及世界16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000多個經營網點,主要在美國、歐洲經營。
(3)阿拉莫租車(Alamo),官網:http://www.alamo.com
業務規模也不小,網點遍布美洲、非洲、歐洲、澳洲的各大城市。
(4)Enterprise租車,官網:http://www.enterprise.com
主要北美、英國、德國;成立於1957年,在全球機場、市區等地點設立了6000個服務站點。
(5)國家租車(Nationalcar),官網:http://www.nationalcar.com
主營範圍:美國,加拿大,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亞洲和太平洋,非洲和澳大利亞;在全球有超過3000個地點提供提車的汽車租賃公司。
(6)百捷樂(Budget),官網:http://www.budget.com;中文:http://www.budget-china.com
成立於1958年,百捷樂擁有3200個服務網點,遍布120個國家,覆蓋825個機場。
(7)席克斯國際租車(Sixt),中文官網:https://www.sixt.cn/
起源於德國,至今已經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
(8)其他還有達樂(Dollar),官網:http://www.dollar.com;蘇立夫(thrifty),官網:http://www.thrifty.com等等。
第三方平臺主要有租租車、惠租車、rentalcars等。比較推薦租租車,網址是https://www.zuzuche.com/。
兩種方式各有優劣。
租車公司官網是直接交易,信息比較及時、正確,沒有第三方中介,投訴、提特殊化要求等會比較方便。
第三方平臺集結各大租車公司價格信息,適合比價和了解概況;往往提供一些增值服務:駕照翻譯、租車流程指引、以及出行地的交通法規和注意事項的提示。
三、租車流程和注意事項
網上訂車,預付訂金,準備租車資料,到達提車點(通常在機場),辦理提車手續,提車。
資料基本包括:護照,中國駕照原件,駕照英文翻譯件(西班牙、德國、義大利、和法國需要當地語言的駕照翻譯),第三方平臺一般會提供免費的駕照翻譯服務和模板,可以直接在平臺下載相應的駕照翻譯模板填寫;主要駕駛員名下國際信用卡(用於車輛押金的預授權凍結),注意一些國家要求駕照翻譯公證件(如德國與義大利)。
還要注意訂車時的保險購買問題。從購買對象看,有第三方保險和租車公司自帶保險之分;推薦租車公司自帶,理賠會簡單,不像第三平臺那樣有限於扯皮的嫌疑。從險種看,有全險和非全險之分,推薦全險,這樣雖然多花點錢,但是安心。
其他的注意事項還包括:
導航。別看谷歌在中國沒法用,出國可就派大用場。車載導航反而因為更新不及時而不如手機。所以,大屏手機加谷歌地圖,是最佳的導航組合。因此要備好手機支架,到時候手機一插就能使用。
兒童座椅。如果是帶兒童的家庭出行,需要注意各國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規定,比如加拿大規定體重18公斤以下兒童乘車時必須使用安全座椅;德國要求12歲以下,或身高不足150cm的兒童必須要兒童座椅或坐墊;而在紐西蘭5歲以下需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5至7歲則必須使用約束設備。一般按租車公司官網具體說明執行就沒有問題。
交通法規。最好能在出發前系統學習目的國的交通法規,認清所有交通標誌及了解其涵義,尤其注意與國內不同的地方。比如,國內圓形紅燈時如果沒有箭頭燈禁止,則可以右轉;而在德國紅燈時不能右轉,只有在紅綠燈前有綠色箭頭的路口,才能在紅燈時按照箭頭指引右轉,但也必須先讓直行車全部通過後才能右轉。
幾個比較通行的規則是,行人優先;路權優先;不給他人製造交通麻煩(比如快速起步,不隨意停車等)。
加油。歐美國家加油站加油要自助,自己拿油槍加,加好到裡面報油槍號碼結帳;也有部分加油機可以直接插信用卡加油。注意了解所租的車該加哪種類型的油,汽油還是柴油(歐洲已在路上使用的小車中柴油車過半),是幾號油。千萬不能加錯。
過路費。大部分不收費,歐洲有些國家收年費,如瑞士;奧地利則是高速公路的一次性收費,都要入境前買好。也有可能租車公司已經買好,那樣的話就不用花冤枉錢了。
提車。注意核對與所訂車型是否吻合,如果不吻合,可以堅持要租車公司給出合適的車型。一般他們會給車型升級。檢查車況,全險的話可以馬虎點,否則要打起精神來核對每一個地方。
還車。大部分租車公司會滿油給你,也要你滿油還車。也可以不滿油還,但是會扣錢。比較下來還是滿油還合算,因此要通過導航找到離還車點最近的加油站。
四、一次海外租車自駕事例
分享我自己的一次經歷,朋友們可以獲得點經驗教訓。
坐標德國,時間2015年8月,共計租車17天,以阿爾卑斯山為軸線,穿插環繞德國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四國,行程2300多公裡。
以下隨想。
起先在德國本土租賃商Sixt上訂的一輛BMW1系,臨出發了,看到一個評論,說這家亂扣錢,後來就轉投Herzt的懷抱,訂了一輛BENZ的 E級旅行轎。在法蘭克福機場提車點,
Herzt工作人員一位黑人大叔態度很熱情,卻跟我說「您訂的車型沒有了」,然後就給我推銷大路虎攬勝,要價1350歐,比我訂單上850貴了不少。我說,我不需要SUV;而且我只要跟我訂單價格一樣的。後來他說這個怎麼樣,並把屏幕轉過來給我看,一輛沃爾沃V70(也是旅行轎,國內未引進,近期改版為V90)。看看車子是柴油的,且很新,才12000多公裡,我答應了。然後是提車,因為小盆友不到150cm,又租了個兒童坐墊,50歐(很黑,其實就是一塊布包著個硬泡沫)。
就是下面這個車。其他配置極高,甚至那時就有變換車道警示系統,如果不打燈就改變車道它會判斷你在瞌睡,提醒方式是屁屁底下一陣陣震動,極其強烈,直到你打燈或走回兩個車道線之間。然而,它竟然沒有天窗。
柴油車的油耗,2000多公裡下來綜合6.2升每百公裡。
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德國傳說中不限速的高速路段,第一天只開到180多公裡的時速,被高爾夫、甚至polo超車。後來習慣了,每次已出現解除所有限速標誌,立刻飆到210公裡左右,這個是國內從未有過的體驗。
其次就是德國黑森地區的B500、L28等公路的美景。看圖吧。
房車拖車、摩託車拖車很常見,還有呼嘯而過的大馬力機車,都是路上的風景。
再說說停車費。
法拉克福街上停車。先自己預估時間(其實不用估計,它寫著不得超過一小時),然後去咪錶投幣繳費,紙片鍾撥到停車的起點時間,然後把繳費單和紙片鍾放在擋風玻璃前。時間到了趕緊開走,否則罰款。
在瓦杜茲停車,投幣,打出一張紙條,收費0,然後硬幣退出。原來當天禮拜天,停車費免。這是最便宜的停車。
薩爾茨堡,停車一個白天,收費17歐,是最貴的一次,肉痛。
來說說一路的烏龍吧。烏龍一:網上都說瑞士油貴,於是在德國境內加滿到快加不下了,結果到瑞士一加油站休息時,發現還是人家便宜。不過最貴也就是折人民幣7塊左右,跟當時國內油價差不多,可是人家收入可比我們高多了。烏龍二:進入瑞士之前,忙不迭地買好年票,結果還車時才發現,租車公司早給買了,只是標籤沒貼在右側風擋,在左側!烏龍三:開頭幾天國內開車習慣還沒拗過來,隨地調頭,引德國人遠遠地就停車讓道,有點丟臉。
德國人開車極猛,起步從來都是大腳油門。據說是為了不給後車擋道。奧地利加油站遇到一對開車旅行的老年夫婦,90歲左右,巍顫顫的樣子,可是一上車,車子是以賽車般駛離加油站的,而且是老太太開。
但他們在岔路口等你的時候又極有耐心,非得你走遠了他們才會起步。
高速上他們總是自覺留出最右車道給最快的車走。即便是200多公裡的時速,也是超完車就回到第二道。
總之比在國內開車容易多了,適合新手。
還車的時候,底下發現擦碰的痕跡,接車的小夥子安慰我說,別急,你全險的,一個子兒都不用掏,我們自己去找保險公司修車。所以,買全險更好。
最後一條建議是,人少別租太大的車。我當時想的是車大舒適,結果在瓦杜茲九曲十八彎的山路(極小的單行道盤山公路)、瑞士山區的發卡彎,還有林道這種充滿歷史感的小城市巷子裡,大車極為不便。其實在歐洲,還是寶馬1系,polo,高爾夫,奔馳A,mini這類小車要實用得多。
怎麼樣?有收穫嗎?預告一下,下期準備寫寫籤證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