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怎麼了,都2020年了,又想起了《最好的我們》。可能是偶然在B站上看到了《最好的我們》的剪輯視頻,配樂是雷雨心的《記·念》,瞬間就戳中了我,又一次重刷了網劇,也重讀的原著,依然耿耿於懷。
那是2016年的夏天,當時我在豆瓣上參加了一個線上活動,上傳了一張青島的風景照,下面有人回覆說網劇《最好的我們》裡面也有這個角度的鏡頭,那時距離《最好的我們》上線已經過去了好久。其實當時我也不知道這是部什麼劇,甚至到底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沒搞清楚,只是因為在青島拍攝所以就去看了,一看是校園劇,當年我對這種題材並不是很感冒,因為那時的校園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我感覺都很狗血,我們的初高中根本就不是那樣的!可我還是帶著疑慮看了下去,希望不要可惜了我大青島的美景。看了幾集之後我就感覺,這真是一部好劇,雖然也有戲劇化的成分,但總體上還是很真實,可以說是校園劇中非常出色的作品了,我真想感謝當時給我留言的那位網友,雖然我現在已經找不到當時的網頁了。
一切都是從這張照片開始的
看了網劇之後,又買了原著,仿佛跟著八月長安,跟著耿耿餘淮又重走了一次青春。真正好的作品是有力量的,可以直抵人心,它能把你當年想說但又不知怎樣去說,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的想法、情感或者其他,流暢的展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是你自己的經歷一樣。就像八月長安在《最好的我們》後記中說的:其實我知道,你也知道,故事都是假的。餘周周和林楊、耿耿和餘淮,都是紙面上的鉛字,他們從未存在。然而好故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它給了你勇氣和力量,去把你所看得到的虛構,變成你做得到的真實。振華中學的畢業典禮上有1517名畢業生,浪漫主義的校長於是給他們放飛了1517隻鴿子。這當中有一班的餘周周、楚天闊和辛銳,有二班的林楊、蔣川和凌翔茜,也有五班的耿耿和餘淮。更重要的是,這1517個人中,還有一個你。
後面是我2016年夏天看完網劇之後寫的,也貼上來吧。
我是分割線----
當消失了十年的餘淮再次出現時,已經沒有了在振華的時候的風採,瘦削而略顯蒼白的臉上留著胡茬,有點頹廢;在影片結尾的晚秋高地,聽到那句「耿耿,我來晚了」耿耿轉過身與餘淮相視而笑,陽光灑在他們臉上,我知道,十七歲時餘淮,回來了。
最近幾天,冒著完不成作業的風險,看完了《最好的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寫一些東西。
我理解餘淮。一個振華中學的理科尖子生,在最最重要的一次物理競賽中失利,高考再次失利,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他還怎麼面對周圍的一切?怎樣面對那個一直崇拜他的耿耿呢?耿耿的信、簡訊和電話其實餘淮都收到了,這些陪他度過了最艱難的一年,他從來沒有回應,他選擇了消失,不見任何人。他其實也去尋找過耿耿,甚至打過她宿舍的電話,得知耿耿不在,他就在宿舍樓下等,結果他看到了耿耿與一個男孩在手牽手滑輪滑。我相信如果是在振華,餘淮一定會跑上去推開那個男孩,「敢動小爺的人,我看你是活膩了!」然後摸摸耿耿的頭,一起走著與她分享今天的趣事。但是,他沒有。他轉身就走,沒有去見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或許像餘淮媽媽說的,餘淮一直感到沒臉見她。我想如果不是在醫院偶遇,餘淮大概永遠也不會再去聯繫耿耿了吧,或許他真的不知道怎樣去面對這個一直喜歡了自己,崇拜了自己那麼多年的女孩。
我理解耿耿。耿耿在北京上學時每周都會去清華,放假時常常幻想著會不會在街上就這樣與餘淮偶遇,她想了他好多年,找了他好多年也等了他好多年。路星河是真的喜歡耿耿,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抵不過餘淮的一句「我來晚了」。原因就是耿耿的心裡一直就住著他崇拜的散發著光芒的餘淮啊。她可以為與他同桌而在最後關頭改學自己並不擅長的理科,可以為了他放棄路星河,可以等他好多好多年,也可以為了挽回他找出十年前的手機把上面的簡訊一條一條的再發給他。在最後告訴他,「愛情的意義本來就是兩個人在一起,扭轉命運的手腕,我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我們」。這沒有什麼原因,因為,她是耿耿,而他,是餘淮。
我也理解路星河。他雖然表面上玩世不恭,但內心卻非常的堅定。他藐視校規,不愛學習,卻對藝術情有獨鍾,最終學有所成。他喜歡了耿耿好多年,他在振華為了向耿耿表白險些炸掉學校的噴泉,他帶著耿耿去讀詩會,他五十六次向耿耿求婚,最後一次,耿耿賭氣答應了路星河的求婚,又反悔,路星河非常生氣,不久卻又收回了他為耿耿親手精心製作的鑽戒,說永遠為耿耿保留。我相信路星河所謂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對耿耿的愛。因為深愛,所以離開,這小哥,夠爺們!
每個人對劇情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生活畢竟不是劇情,可能我們的青春並不像他們那樣豐富,那樣波折,我們的那段時間可能過的並不是那麼美好,甚至有些苦悶,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回憶我們的那個時代,那些人,那些事。
胡思亂想的就寫了這麼多~向看到這的朋友表示感謝~祝大家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