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美國政治,就需要了解政治遊說,「遊說」是伴隨著美國一起誕生的,同時也是美國政府最古老的產業。
它是一個每年價值超過350億美元的行業,每年大約有2.1萬美國專業人士在這條產業鏈上「工作」。
而在這些「說客」背後,是各行各業的成百上千家企業、工會組織、行業協會和利益相關方。
「遊說產業鏈」,是推動美國政府做出各項決策,推行各類法案的主要推手。
要不要禁槍,要不要賣武器給臺灣地區,要不要制裁中國鋼鋁產品,幾乎每一項美國政府推出的政策和法案,背後都有「遊說」的影子。
今天就來聊聊美國這個建國以來就有的,長時間影響美國決策層的「遊說產業鏈」
遊說一詞的英文(lobbying),是從大廳(lobby)發展而來的。
給大廳加上ing,是遊說,這是因為「說客們」經常守候在國會外的大廳,大廳裡議員和官員們商討國事,等議員和官員出來時,說客們就主動上前,找到他們要找的人,進行接觸。
由於早期說客都在國會大廳中活動,所以「遊說」的英文也就成了lobbying。
美國是公開允許遊說存在的,早在200多年前的美國建國時期,建國者們為了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利益團體,可以強大到主導政府政策決定,所以默許各個利益集團僱傭說客,對議員和官員展開遊說。
隨後美國的遊說還被正式寫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在憲法的「人民請願權」下方的條款裡。
從此「美式遊說」,就成了一種合理合法的產業鏈。
對官員進行政治遊說,影響政府決策,這居然受到憲法保護,當屬「美國特色」。
而遊說類似行賄,但在美國它不算行賄,遊說和行賄之間有一條法律邊界(簡單講就是有一個度,超過這個度是行賄,沒超過是遊說)。
美國式的遊說,不是大家想的提著一箱子錢,找個秘密地點會面政府官員或議員,然後把箱子往對方前面一推,打開箱子,滿滿的美鈔。
不是這樣。
美式的合法行賄(遊說),最普遍的做法是找到議員,或者是議員助理(秘書),然後邀請他一起吃個飯。
這頓飯通常都非常豐盛,基本款是一頓飯2000美元左右(人民幣1.3萬),好一點的話5、6千美元也有。
你突然被人請過去吃了頓2萬人民幣的晚飯,那人家肯定是有求於你。
吃完飯再看看你平時的愛好,你是愛聽古典樂的女士,還是一名籃球愛好者,那就會幫你安排劇院的VIP包廂票,或者最前排的NBA現場票,這一張票大概也是2、3千美金(一兩萬人民幣)。
平時聽到你要去哪裡出差,馬上給你訂個頭等艙機票,政治地位更高的議員,遊說公司甚至會專門派私人飛機來接送你。
美國的政治遊說最基本的就是這麼玩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遵守法律底線:
1,不送錢;2,不送女人。
當然我說的是大多數情況,這行雖然受到憲法保護,但底下的灰色地帶也非常多。
你比如這些說客都是哪來的呢?大家知道嗎?
美國大學也不會專門開個學科,叫做「遊說學」,同學們畢業了去遊說公司當說客啊。很多說客,其實都是來自前政府官員或者工作人員。
這是個主要來源。
美國政治和中國政治不同。中國是內部單循環,美國是內外雙循環。
中國培養一個幹部,從底下開始一步步往上幹,這個幹部就一直在內部積累經驗,慢慢升遷。
但美國不是這樣,因為選舉制度的存在,美國官員都是內外雙循環。
你比如川普馬上要下臺了,川普政府裡工作的人,明年下臺,那麼這群人都去哪裡了呢?
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像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商務部長,這些大官下臺後都會為他們原來的政黨服務。
但是這些大官下面的小助理啊,小顧問啊,這些人去哪呢?你比如美國副國務卿手下的環保政策服務顧問,這種人他都去哪裡了呢?
像這種曾在政府內部工作過的,小官們的助理或者顧問,下臺後就會被遊說公司盯上,邀請他們去當說客。
比如這位吉米.威廉士,老兄以前是某位國會議員的助理之一,該議員落選後他就去當了一名政治說客。
這些「說客」通常都在政府內部工作過,熟悉政府運作,也有政府內的朋友與人脈,這種人最適合當說客。
畢竟你不可能讓一個連政府都沒進過,更搞不清國會內部情況的人,去幫你的企業當說客吧。
所以美國他是一種「雙循環」的制度,政府官員當個4-8年,下臺後有的繼續為政黨服務,有的就成為了說客。
而這就可能出現問題,打個比方,我是議員或者官員。你是說客,希望我支持某一項減稅法案,這項減稅法案對某個企業很有利。
於是你對我進行遊說。
除了最基礎的遊說套餐(大餐、VIP票、頭等艙)外,你還告訴我,XX公司為我準備了一個高管職位,等我下臺了,我就可以去XX公司任職。
那是一個虛職,沒什麼實際工作,但卻拿著高薪。
這也是一種遊說方式,你說我會不會心動呢?畢竟議員很難當一輩子,萬一下次落選了,我還能有個高薪閒職乾乾。
那請問,這合不合法?
說客不是給你直接送錢、送女人,他給你送個「高薪閒職」。這當然是不合法的,但卻有不少人是這麼做的
為什麼呢?因為取證困難。
說客來找我「遊說」,他不可能說的那麼明白,他不會說「老江啊,只要這次你幫了我,等你下來後XX公司的高薪職位等著你呢。」
政治遊說,沒有人會講大白話,這東西一旦被錄音錄下來,那立刻就要坐牢。
所以大家都採取一種心照不宣的方法,講話非常含蓄,一個眼神,一點暗示,雙方心裡都有數,政治和遊說的灰色地帶,常年來就是這麼玩的。
不久國會投票開始,我在國會投票支持某項減稅法案,而XX公司最終受益了。
大概幾年後,我或者議員競選失敗,或者到了退休年紀了,之後你就會看到我去了XX公司的下屬子公司,當了一名「高級顧問」。
說是「公司高級顧問」,實則就是拿高薪做閒職的,這是對我當年投票支持那項「減稅法案」的回報。
沒有人會來指控我犯罪,因為很多人都是這麼幹的,而且我去XX公司拿高薪,距我當年投票支持減稅法案,可能過去了三年、四年,甚至八年。
那麼請問這是不是行賄?每年給我幾十萬美元年薪(幾百萬人民幣)這算不算行賄?
這100%是變相行賄啊,但我卻不會受到任何法律懲罰,因為大家都是這麼玩的,而且證據很難抓。
幹遊說這行,必須保持低調,保持低調,默默幫忙,默默拿好處,別高調,不然慘的一定是自己。
遊說高調的,死的都快。美國遊說教父「傑克·阿布拉莫夫」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傑克·阿布拉莫夫和共和黨前眾議員領袖湯姆.迪萊關係密切,2001年,兩人合謀提出了一份「K街計劃」。
所謂K街,就是白宮北側的一條道路,在這條路上,雲集著眾多遊說公司的總部,你可以看作是美國遊說集團的老巢。
共和黨領袖迪萊就準備,利用政黨優勢向K街的各個遊說公司施壓,要求遊說公司僱傭更多和共和黨有關的說客,排擠民主黨說客。
當時共和黨佔據國會優勢,加上搞這一計劃,遊說公司陸續照辦,無形中也讓傑克這位「遊說教父」的勢力迅速做大。
傑克的遊說有多牛呢?他的遊說可以「直達天廳」,2002年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想會見布希,談點「事情」,但當時布希並不想見他。
於是馬哈蒂通過傑克,前後花費共計120萬美元,安排了美國總統小布希和馬哈蒂的會面。
2006年,馬哈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及此事,感嘆美國遊說政治的影響力巨大。而讓傑克和共和黨大佬「迪萊」倒臺的案子,是一場轟動美國的賭場遊說案。
從2002年開始,印第安部族首領就找到傑克.阿布拉莫夫,希望在新的國會法案中,印第安部落區能繼續享受開賭場免稅的有利政策,並且繼續阻止其他任何競爭對手,在印第安的賭場附近修建新賭場。
因為歐洲殖民者當年大量屠殺印第安人,美國建國後印第安人一直是社會最底層,到了1975年,美國人良心發現,通過法案允許印第安人在自己的保留區開賭場,並且給予免稅政策。
這讓美國各地的印第安賭場迅速蓬勃發展起來,賭博業成了印第安人的第一產業。
到了2000年,全美國一共有562個被政府承認的印第安部落,這些部落生活的保留區內,很多都開設賭場賺錢,全美國大概有400個印第安賭場。
在康涅迪格州開設的「快活豪華賭場」,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單一賭場,為印第安人帶來豐厚利益。
有這麼大的利益在,印第安首領們自然希望美國政府能把這項政策持續下去,所以首領們花了大價錢找到「遊說之王」,希望幫忙否決國會將提交的改變「印第安博彩業」的聯邦法案。
光在2002年這一年裡,傑克就從6個印第安賭場那邊,收取了高達8200萬美元的遊說經費。
這些錢用來遊說(行賄)國會議員們,主要行賄的方向是:
1,為議員們提供競選資金:選舉非常花錢,候選人必須自己募捐,依靠社會捐款,那遊說方就用募捐的名義,為一些需要競選的議員提供競選資金
2,老三套(大餐,VIP門票、頭等艙或私人飛機)
3,議員親屬的就業機會
說客不光能給議員下臺後提供高薪閒職,議員的兒女或者兄弟姐妹們一樣去幹高薪閒職。
根據傑克被捕後的調查結果,在2002年一年,傑克的遊說公司光花在買VIP門票上的錢,就達到540萬美元(一年要花3、4千萬人民幣買VIP門票,這是要給多少政客送禮啊)。
傑克的遊說公司裡有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的人不幹別的,就專門負責預定和購買棒球,冰球,籃球,音樂會,歌劇的VIP門票。
除此之外,議員們還會坐上傑克的私人飛機,一起去全世界最棒的高爾夫度假勝地,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度假。
因為印第安人給的錢實在太多,傑克又太過高調,最終被捕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遊說醜聞主角,被判5年10個月刑期。
遊說產業鏈,灰色地帶很多,你只能做不能說,而且要時刻保持低調,膨漲過頭自然會被社會教訓。
但遊說大王的倒臺,並不代表美國遊說產業的衰亡,相反美國遊說產業一路高升。
根據統計,2019年美國通過了12170項法案和修正案。而在這一大票新法案和修正案中,有接近12000名說客參與其中。
說客們為大客戶搜集資料,撰寫政策報告,通過網際網路和媒體造勢,更牛的說客公司甚至會直接提交法案文本給官員「參考」
希望官員,依照這份「法案文本」,提交法案給國會。誰獲得稅收減免,誰獲得政策補貼,誰被放鬆監管,誰又要加強監管。
這些政策不完全是根據客觀事實來決定的,很多時候政治遊說會起到重要作用。
2005年遊說大王倒臺案後,美國曾出臺限制遊說法案,但是嚴厲的禁止遊說法案,遭到了共和黨、民主黨這兩大政黨的共同反對,最後只通過了一個溫和版的。
根本原因在於,遊說產業鏈和美國大選是深度綁定的。
如果沒有遊說公司在中間牽線搭橋,想要政治捐款給政客的企業,根本找不到中間人,更無法保證自己這筆捐款有用。
比如我是石油企業老闆,我支持川普,因為川普要退出氣候協議,那我就要給川普競選捐錢。
這捐錢肯定不是直接網上銀行轉帳,轉給川普競選團隊的,在捐這幾百萬美元前,我必須和川普團隊聯繫、溝通、確保川普如果當選了,我們公司會得到的利益。
然後等川普真的當選後,再繼續保持聯繫後續事情,具體到在什麼法案上,要川普幫幫忙,在什麼政策上,要共和黨的國會議員幫幫忙。
這一系列的操作,不是捐錢那麼簡單,背後一大塊「政商勾結的灰色地帶」需要去溝通,去執行,而這就是遊說公司所要做的。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美國商會2019年政治捐款7700萬美元(美國商會是一個民間組織,由律師,說客,企業代表組成,對美國政府進行系統性的政治遊說)。
亞馬遜2019年政治捐款1679萬美元,其中捐給拜登和華倫兩個人的,合計96萬美元。
而在2016年大選中,華爾街共計支出超過20億美元,用來政治捐款。
當然企業這麼大手筆的捐款不會是因為道德高尚,而僅僅是為了商業利益。基本上把錢用於政治捐款和遊說開銷,是一筆穩賺不虧的買賣。
根據美方報告,從2009-2019年這十年裡,企業每花1美元用來政治捐款或遊說,就會獲得760美元的超高額回報。
回報給企業的方式包括,相關減稅法案,打壓國外競爭者法案,獨佔法案(類似印第安賭場)。
所以你說,美國這條「遊說灰色產業鏈」怎麼切的斷,政客要用他來募集大選資金,企業要用他來獲得商業利益。
切斷遊說連接,更等於切斷了美國搞了百年的「政商體制模式」。一個無法與資本家連接起來的政府,還怎麼能稱作資本主義政府呢?
2020年,更是美國遊說產業鏈賺的盆滿缽滿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疫情大爆發,美國各大小企業都紛紛找到遊說公司,希望政府通過有利於他們行業的緊急救援法案。
遊說資金的花費創下新高。美國的醫療業,航空業,農業,這三大類別的成百上千家企業,都積極政治遊說,希望儘快獲得最大程度的政府救助。
而那些沒有能力找遊說公司的企業,那些沒有與官員們打通溝通渠道的企業,最終都註定將被拋棄。
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體制的必然。
最後你可能想問,中國有辦法影響美國政策決定嗎?既然遊說公司那麼牛,中國企業也可以僱傭他們啊。
是的,在過去確實有一些中方企業與美國著名遊說公司保持著密切聯繫。
但如今隨著美國的國內氛圍轉向全面反中,任何對中國有利的法案,無論是參議員、還是眾議員、還是官員,他們「都不敢接」了。
現在在美國政壇,誰要是敢幫中國說好話,就會被打成美奸,就像在中國說美國好話,也會被打成漢J一個道理。
中美兩國的輿論環境,都變了,現在正是中美最劍拔弩張的時刻。
所以現階段,通過美國遊說公司,來影響美方政策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走,目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