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大宅門》開拍沒幾天,陳寶國拿著自己的9w片酬,當場扔到了投資方的桌子上,表示自己不拍了!他說:「如果導演不是郭寶昌,我陳寶國堅決不演!」
原來,《大宅門》寫的就是編劇兼導演郭寶昌的人生經歷。劇中的白景琦、楊九紅、二奶奶等都是有人物原型的,而這些也是郭寶昌的家人。
他從16歲開始創作《大宅門》這部小說。在大環境下,手稿兩次被毀。後為自己正名後,第三次手稿又因和妻子鬧離婚,被妻子給燒了。作為稿子的"親生父親",郭寶昌當然要到處找投資,來完成自己"親兒子"的拍攝願望。
兜兜轉轉,可是找到了一家投資商願意投資,演員就開始招募了。當時的陳寶國也來了,不過當時他的名氣還很小,在於導演郭寶昌深入探討過角色之後,陳寶國談下來了白景琦這個角色。
按理說,萬事俱備就差開機大吉,可是投資方卻出了么蛾子,要換掉郭寶昌的導演,轉交他人之手來拍攝整部作品。郭寶昌怎麼可能同意,畢竟稿子是自己寫出來的,如果發生什麼特殊情況,比如:人物角色不對,演員臺詞等情況,那可怎麼辦?總不能找一個什麼也不知道的人,上來就拍啊。
但是投資方不同意,如果你不走,那麼我走。資金鍊的斷裂讓整部劇陷入了僵局,不過也因此我們能夠見證好演員對於好劇本的看法和堅持。陳寶國知道這件事後,陳寶國直接拿著9萬塊片酬,還給投資方。說:「只要不是郭寶昌導演,我就不拍了!」
1995年的9萬塊,那可是不是一筆小錢。後來接受採訪時,陳寶國鏗鏘有力地說:「男爺們做事兒的仗義!」沒想到,拍了兩三集後,投資方不知道因為什麼問題,突然撤資走了。郭寶昌一下子背上了300多萬的債務,沒辦法他只能四處找投資。
先後找了大概80多家,但這80多家沒一個靠譜的,都是他口中的「下三濫、騙子」。直到4年後重見陽光,他找到了央視的俞勝利。而俞勝利看這部劇也有意思,同意了投資這部劇。一切準備就緒,這部劇就開始了拍攝。
陳國寶扮演的白景琦,每一天的拍攝任務,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而陳寶國為此,也是經常的忙到了晚上2~3點。只是為了能在第二天,有更好的狀態前去拍攝。陳寶國選擇吃幾片安眠藥來幫助自己休息,但是是藥三分毒,有一次差點出現了意外,但是好在及時地控制住了。
拍攝時,戲骨雲集,田壯壯,蔣雯麗,姜文,李雪健,何賽飛,陳凱歌,張藝謀等都來了。有些來串戲的大腕,更是零片酬出演。就像張藝謀,自己直接剃了光頭來的。全部行程都是自己掏錢,甚至自己助理的機票和住宿都沒讓劇組報銷。
一串就是24小時隨時待命,這一點讓郭寶昌十分感動。對待演員,他也十分尊重。一般導演覺得這條演得不好,會說:「再來一條。」而郭寶昌對雷恪生這樣的老戲骨時,他會說:「雷爺,這條實在太好了,我再欣賞一遍行嗎?」因為都是老戲骨,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基本都是一條過,造就的經典非常多。
正因為這麼好的導演和這麼多敬業的演員,才能成就這部經典之作。雖然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距離《大宅門》的完結,也有了十多年的時間。但是現在仍然有不少人,依舊在回味經典。這部劇帶給我們的影響,實在是非常大。
「我獻上的不僅僅是一部劇,而是我生命的全部。」這是郭寶昌在《大宅門》還沒播之前跟大家說的話,其實劇中的李天意就是他自己,而白七爺的原型就是他的養父。只是,迫於一些原因,郭寶昌沒有辦法完完全全地把生活裡的人搬上熒幕。因為這涉及到如今北京城老老小小有上千口人。
這麼艱難都沒有阻止郭寶昌成就一代經典《大宅門》,可見「苦盡甘來」不無道理。如今的影視劇卻是經常演員和導演一起「糊弄」觀眾,所以經典越來越少,作品反倒是越來越多。唯一能滿足觀眾看點的,只有以前拍攝的那些經典作品了。希望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還會有更好、更高、更棒的巨作,呈現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