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版的《廣州出土漢代珠飾研究》一書封面,印有這樣一串珠飾:
仔細觀察,會發現其中有一對形態生動的琥珀小獅子。
琥珀獅2000BHM21:065-1
琥珀獅2000BHM21:065-2
這一對琥珀獅子,無論顏色或形態,都極其相似。皆為棕紅色,半透明。以圓雕和陰刻的手法,雕刻出獅身及五官,並打磨光滑,造型古樸,趣味盎然。身體中部有縱向、橫向穿孔各一個。2000BHM21:065-1,體態圓潤,方正的下顎和嘴巴,陰刻長鬃毛,耳朵豎起,腰身趴陷,似捕獵狀,身體線條極富力量,長22.65、高14.18、寬8.07mm,重1.36g。2000BHM21:065-2,身形瘦長,呈趴踞狀,陰刻出下顎和嘴巴,尾巴翹起,長19.85、高13.22、寬7.81mm,重1.08g。
仔細觀看可發現,它們竟然雌雄可辨!那麼,哪一隻是雌獅、哪一隻是雄獅呢?
在自然界,雄獅體態魁梧,威風赫赫,擁有濃密的鬃毛,雌獅沒有鬃毛,體態相對瘦小,常常與幼崽們相伴,養育它們成長。因此可以判定,有鬃毛的2000BHM21:065-1應為雄獅;無鬃毛的2000BHM21:065-2應是雌獅。這是廣州目前發現唯一一對可辨性別的漢代獅形珠飾。
這一對琥珀獅僅僅是2000年發掘的廣州恆福路銀行療養院M21出土的一大串極其精美、種類繁多的珠飾中的2顆。那麼,這樣一串精美的珠飾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來一睹它的真容:
這串珠飾共114顆,包含金、玉、水晶、綠柱石、琥珀、瑪瑙、紅玉髓、綠玉髓、石榴子石、玻璃10種材質。類型多樣,色彩絢麗,奪人眼球。詳細情況如下表所列:
材質名稱
數量(顆)
分類形狀
分類數量(顆)
圖片
金珠
10
十二面焊珠金球
1
膽形
8
算珠形
1
紫水晶珠
6
圓形
2
凸鏡形
3
欖形
1
黃水晶珠
2
不規則雙錐形
2
綠柱石珠
2
淡綠透明不規則稜柱形
2
石榴石珠
33
系領形
2
圓形
31
玉珠
4
青綠色璧形
3
白色鳥形
1
琥珀珠
8
橢圓形
2
圓墩形
1
凸鏡形
1
勝形
2
獅形
2
綠玉髓珠
1
圓形
1
紅玉髓珠
29
欖形
28
算珠形
1
瑪瑙珠
4
纏絲欖形
3
白色圓鼓形
1
玻璃珠
15圓形
15
有綠、黑、紅三種顏色。
如此精美的珠串,出自怎樣一座墓葬呢?我們一起看看這座墓的資料:
2000年廣州恆福路銀行療養院二期工地M21,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豎穴分室木槨墓,隨葬品有72件(套),除了常見的陶器,還有銅器以及金銀玉石器等。
2000BHM21隨葬器物簡表陶器
銅器
其他
鼎、壺7、提筒7
屋、倉、井、灶
盤口罐2、四耳罐16、碗8
鼎、壺、小壺
溫酒樽、燻、碗
匜、盉、盤、洗
小碗2、小盒
五銖錢1串
鏡2
銅錢2串滑石洗
琥珀印章2
玉石金銀珠串飾
金戒指
考古工作者對比《廣州漢墓》中同類型的墓葬形制、器物組合,排列分期,判定這是一座西漢中期墓,屬於同時期中陪葬品較豐富、等級較高的墓葬。
根據《廣州出土漢代珠飾研究》統計,廣州出土珠飾的68座西漢墓,僅10座為西漢前期墓,其餘58座均應屬於西漢中後期墓葬。西漢中後期墓出土珠飾的數量與種類較西漢前期墓豐富許多,這種現象,應與漢武帝時期加強與海外諸國通商貿易往來有關聯。漢武帝平南越後,派遣船隊前往東南亞、南亞,開闢了官方的海外貿易通道,廣州瀕臨南海,是漢朝與東南亞、南亞交通往來的重要貿易港口。海外的奇珍異寶進入中國,首先在廣州、廣西合浦等沿海口岸登陸,再由此集散,輾轉流傳。因此廣州、廣西合浦等地出土的珠飾在種類、數量上,遠超同期國內其他地區。恆福路銀行療養院M21出土的珠飾,絕大多數屬於海外貿易中的舶來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墓葬出土的琥珀製品,不僅有珠飾 ,還有兩枚蛙鈕琥珀印章,其中一枚還陰刻篆文「毛君明印」,另一枚素麵無字。蛙鈕琥珀印章,2001BHM21:60,印面邊長1.8、通高1.6cm,鈕底有雙底圓形小系孔,印臺近方形,陰刻篆文「毛君明印」。蛙鈕琥珀印章,2001BHM21:61,印面邊長1.3、通高1.5cm,鈕底有雙穿圓形小系孔,方形印臺,素麵無字。
除了廣州,廣西合浦也出土有琥珀印章。從印文可以判斷,這類器物是在本地製作。有學者研究表明,漢晉時期中國境內琥珀還未得到大規模的開採。漢代的琥珀原料絕大多數來自域外,通過樣品檢測,廣州漢代琥珀珠飾的鐵含量高的特徵與緬甸的琥珀是一致的,表明其原材料可能來自緬甸北部,此地區在兩漢時期屬於漢王朝勢力範圍。由於目前採用的檢測儀器無法分析出有機類樣品成分,不排除有的琥珀來自波羅的海、地中海的可能性。廣州、廣西合浦等南方沿海地區發現的琥珀製品若是來自這些地區,由陸路輸入的可能性很小,從海路輾轉輸入的可能性相對較大。撰文、供圖:龍麗朵
編輯:郭怡樂
校對:鄺桂榮
審定:易西兵
廣州考古文物之美|漢代珠飾:條帶紋玻璃珠
廣州考古文物之美|蝕花紅玉髓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