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臺輕起,《中餐廳4》開播了。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一季《中餐廳》沒有選擇出國,而是把位置定在了一艘沿著長江順流而下的江船上,最終目的地是幾個月前疫情的中心——武漢。
這樣的設置很用心,也很正能量,風景也足夠養眼。節目裡長江沿岸的風景果真如詩歌所寫:閒雲潭影日悠悠,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遠影碧空盡,輕舟已過萬重山(此處為詩歌串燒)。
因為在國內拍攝錄製,節目的形式有了一些改變:餐廳設定在江輪上,所以餐廳的位置是移動的,在每個港口停留三天,大概可以用中餐廳快閃店來理解,每天最多接待十桌,而且只做晚餐;大概是上一期空手套食材被吐槽得太狠,這一季節目組給了2000塊錢啟動資金,不至於大明星們在父老鄉親面前刷臉購物,免去了觀眾們替節目嘉賓尷尬(話說芒果臺好像超喜歡搞刷臉這套,之前《爸爸去哪兒》似乎也是如此...雖然錢不多,但小編覺得大可不必用這樣的方式展現普通人熱情好客);另外最值得誇一誇的是,節目組終於總結了前幾季廚房裡總是手忙腳亂的情況,找來了兩個大廚,一個是上一季頗受好評的林大廚,另一個是第一季頗受好評的張亮,出菜的速度較上一期大有改進。
《中餐廳》的創意來源於韓國綜藝《尹餐廳》,因此第一季出爐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因為抄襲開足馬力嘲諷,如今第四季了,《中餐廳》終於開回祖國,也依託於歷史進程中的大事件,做出了不一樣的嘗試,BUT,最近的三期看下來,小編卻有一種看《變形計》的感覺——看完就一個字:累。
先說第一集節目組選擇的停泊碼頭,居然足足239個臺階。
36攝氏度的高溫下,以黃曉明為代表的5個合伙人來回搬了十趟行李,直接把黃曉明累脫相了......還留下了如下經典畫面
把合伙人累成狗的確讓節目上了熱搜,但接下來餐廳經營策劃難道不需要給合伙人留點體力嗎?在我的理解中,這應該是一個餐廳經營綜藝,類似於一個小職場兼美食治癒系的節目,幹體力活可以有但讓合伙人們滿頭大汗體力輸出有啥看點嗎?更別說直接導致第一天5人組累崩倒床休息,又影響了後面各種餐廳安排。
第二個讓人看著累的是店長黃曉明。按理說黃曉明上一季就是店長,在生活中也是投資了不少項目開了不少店的老闆,對於餐廳經營管理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了,林大廚和張亮也都是此前合作過的老選手,省去了不少磨合時間。但可能是上一季被罵得太狠,這一季的黃店長居然一改上一季「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霸總風,雖然在生活上努力刻畫自己助人為樂的「老好人」形象,但在工作上,把財務重任交給第一次來的趙麗穎後,開始奉行甩手掌柜政策,在需要制定菜單、控制成本等幾個重要事項上都不做幹預,結果就是底下的員工情緒失控。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不願意擔責任的老闆還不如霸總風的老闆。
第二個累衍生出了第三個累——合伙人內部的溝通問題。三期節目看下來,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後廚幾個人溝通是正常的,但負責接待的兩位總是陰陽怪氣,其中又以趙麗穎為代表——當林大廚請大家第二天早點起來吃早餐時,趙麗穎卻連連拒絕:我不吃、我不配、吃不起......所謂不配吃早餐的背後原因,自然是她作為財務總監不滿林大廚花錢如流水。
事實上,趙麗穎的這些不滿完完全全是可以擺在檯面上來討論的,不需要通過這些小表情讓其他合伙人覺得尷尬和難堪。
林大廚是五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這種定位的廚師,一般負責的是餐廳的創新菜式和質量管理,就如節目裡介紹的,他平時空閒時間做的最多的,就是各地挑選最合適的食材,他甚至有一面牆都是自己挑選的食材,還裝了射燈。他是一個享受生活的人,上一季工資拿來買啤酒,這一季自帶優質咖啡,這樣的人,他不在乎小蔥多少錢一把、茄子多少錢一斤,他要做的,就是挑選最新鮮的食材,做最棒的菜品,招徠最多的客人(何況後來又出現菜品沒有備夠導致少賺了一千塊,節流很重要,但開源更重要啊)。
其實,林大廚上一季就愛花錢,當時秦海璐也一度崩潰,後來兩個人卻相處得其樂融融,其中未必沒有趙麗穎可以借鑑的。當然,林大廚也有自己的問題,比如在菜單制定上,他總是待會再說待會再說,磨磨唧唧,但趙麗穎要是願意多溝通溝通催一催,說不定就沒有後面這些委屈了(趙麗穎也是30+的姐姐了,每件事都操心著但每件事兒都不推動干著急,指望著別人看到她的情緒順著她改變也是不大現實。該有的主意還是得自己拿啊!看看隔壁《乘風破浪》!)。
第四個累是替吃飯的朋友們心累。雖說疫情控制住了,但零星散發病例不斷的情況下,在餐廳這種地方,尤其是廚房重地,合伙人們完全不戴口罩,做菜的時候還特愛交流說話,黃曉明在拌海帶拌到一半的時候還夾了一筷子吃了起來(不知道有沒有接著用這雙筷子拌)......我真是替這家餐廳的衛生情況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