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曉
被「姐姐」、「樂隊」和「街舞」霸屏的夏天,終於又迎來一檔慢綜藝。有趣的是,和今年多檔選秀類「網綜N代」打破市場魔咒,在關注度和口碑上解鎖新高不同,這檔節目也曾在第三季打破低迷,節目衍生的「網紅體」一度紅至《新聞聯播》的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播》中——正是《中餐廳》和第三季紅極一時的「明學」。
今年,黃曉明繼「明學」之後再度歸來,再加上趙麗穎婚後綜藝首秀,《中餐廳4》早在拍攝期間便頻頻登上熱搜,花式路透搶佔輿論。周五晚,節目首播,神秘面紗揭開了一角。酷雲收視顯示,節目收視基本和其接檔的《嚮往的生活4》持平,略有增長達到0.9444%,綜藝領域僅次於《奔跑吧4》。
但從各大數據平臺來看,節目的網絡熱度尚未完全發酵,豆瓣上本季節目也只有200餘條短評,客觀來講好評率並不高。高期待之下,這並不是一個美好的開局。不過節目仍然展現了其在話題撬動上的超能力,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3.5億,也有4.3億的閱讀量。
一個很顯著的變化是,由於疫情原因,《中餐廳4》打破了之前在海外開餐廳、將中國美食文化推廣至世界的設定,而是將目光瞄準了溯源尋根、講好中國故事。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中餐廳4》的「失落」第一集背後,關於初心、關於創新、關於經營的問題也愈發值得探究。
「心疼曉明哥,《曉明歷險記》之後的又一力作《曉明變形計》」,雖然2020年的綜藝市場是屬於「姐姐」和「少年」的,但是作為「端水大師」和「曉明歷險記」的主演,他還是狂拉了一波好感度。只是誰曾想,回歸主場《中餐廳》的黃曉明還是沒能逃脫「宿命」,甚至愈演愈烈。
《中餐廳4》第一集用將近半個小時上演了一出「曉明變形計」:作為餐廳老闆以及第一個到達的黃曉明,開啟了長時間往返百步梯搬運行李的徵程,速效救心丸、多次險些摔倒、累到脫妝。而據後期計數,他大概搬運了10趟行李,上下2390個臺階。
不可否認這種「慘」戳中了網友的一部分笑點,但是在笑聲過後,開始有聲音對其中明顯的劇本設定、洗白意味甚至是過度追尋娛樂效果等表示質疑。作為一檔經營類節目,有必要如此挑戰嘉賓們的體能極限嗎?在大部分人看來是否定的,尤其是這一環節承載的現實意義著實有限,至少目前節目呈現只是搬運行李。
另一方面,之前因為「明學」引發群嘲的黃曉明,今年展現的更多是性格中溫和、體貼人的一面,無論是《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中餐廳4》都在極度放大這一點,雖然也有大量業內人士表示真正的黃曉明在社交中就是這個樣子。但後者中男性先到、女性後到等細節設定實在太過明顯,也引發了網友的吐槽。
《中餐廳4》同樣展現了趙麗穎婚後的「蛻變」。從綜藝中走紅的「趙小刀」成為溫婉大女人,但也會因為林大廚的「買買買」而傻眼,到最後直接演變成「沒有感情的付錢機器」,更是被開業前夕不緊不慢的廚師二人組、好無頭緒的菜單定價等事宜「氣哭」。「去大膽的說啊」,彈幕背後的觀眾都替她著急。
隱藏在要強不服輸、獨立有規劃的性格背後,趙麗穎的不善言談、甚至是在交際中選擇性逃避的一面也被展現了出來,但也讓這個螢屏上的「大女人」愈發鮮活,有網友感慨像極了剛入職的自己。不過偶爾解鎖的「趙小刀」特質、以及玩梗等仍然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節目的「星光」擔當,黃曉明和趙麗穎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除此之外,林大廚和張亮之間的「雙廚組合」趣味和默契兼具,甜妹子李浩菲也因為獨立不麻煩別人、細心暖心等圈粉。但是人物魅力之外,暴露的還有節目從第一季至今始終存在的問題:過度追求綜藝效果,善於以「撕逼」「矛盾」放大看點。
「沒有規劃」,趙麗穎曾明確指出前三季節目突發狀況不斷的原因,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轉身佛系的店長曉明,忙著剝蒜的李浩菲,以及兩位不慌不忙的大廚,菜單定價推進緩慢。第一集雖然沒有明顯「衝突」,但趙麗穎哭了、和客人約好的飯點來不及,以及預告片中破碎的盤子、被拒絕的攬客,都在醞釀著一場暴風雨。
很難想像,除了趙麗穎和李浩菲,其他三位男性都是《中餐廳》的老人了,上一季存在的問題不會被總結改正,而是不斷重複著、甚至愈演愈烈,雖然滿足甚至放大了綜藝效果,但也在消耗著市場的耐心,畢竟熟悉的「一地雞毛」我們已經感受了太多遍。正能量美好的主題之外,不會成長的內容,很難長久。
「綠水青山的中國味,不用去遠方,去長江」,《中餐廳4》有一個美好的主題,同樣美好的還有它頗具電影質感的片頭,天高平也闊的秀麗山河,印象中上一個有此意境的綜藝片頭應該是《舌尖上的中國》。而隨著「中餐廳號」啟航,鏡頭下的「國之重器」三峽大壩也震撼人心,對於被疫情困住的觀眾來講都是極致享受。
當最初的震撼和唯美褪去,回歸到尋根中國美食、經營餐廳的主題時,卻略顯單薄。據了解,「中餐廳號」將沿長江順流而下,從巴東啟航,經過三峽人家、宜昌、荊州、嶽陽、赤壁和武漢,解鎖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也感受著最平凡人的生活,傾聽他們對家鄉美食的深情。
後疫情時代,家國情懷已然被喚醒並持續高漲的當下,《中餐廳4》將大部分的站點放在了湖北省,其中的人文關懷不言而喻,初衷是美好的,這也是節目期待值被不斷拔高的一大原因。雖然節目中並未直接公布太多在終點站武漢的舉動,但從宣傳和路透中不難窺見節目的公益屬性。
不可否認,作為一檔娛樂綜藝,《中餐廳4》正在努力解鎖疫情下的現實關懷,只是最終這份美好能否傳遞給大眾,還是逐漸消解於套路化的綜藝效果,目前看來還需要打一個問號。這一點要從《中餐廳》的初心和綜藝情境來分析。
2017年《中餐廳》概念面世,「一帶一路」的號召、將中國美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題充滿正能量,而在海外開中餐廳的設定帶來的不僅是美食文化的碰撞,還有異國文化、語言文明、生活習性甚至是地域氣候的不同,天然的故事情境的設置也讓該節目一經播出便在慢綜藝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當中餐廳選擇在國內營業,上述所說的天然的元素碰撞都將被弱化,雖然國內不同地域文明也將帶來和「中餐廳」的碰撞,但其中的故事性和戲劇性都需要更深刻的挖掘。當然,如果其中的故事和人文能夠恰到好處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的話,產生的倍增效應也是巨大的,這也是尋根文化的獨特魅力。
不過,《中餐廳4》將以敲開居民的家門的形式去「攬客」,這也是一大看點。流動的「中餐廳號」、雙廚、攬客等設定外,節目中打破「常規」的創新還有許多,如在本季節目中飛行嘉賓不再是一期遊,而是會和合伙人們一起營業到最後,不乏王俊凱、楊超越等人氣偶像。這也是未來其撬動更廣泛群體的重磅武器。
在這個衛視綜藝開啟革新的當下,作為湖南衛視僅存兩檔的老牌慢綜藝之一,《中餐廳4》的首播不算亮眼,尤其是在市場被選秀牢牢把控的當下,想要後來居上談何容易,不過它的潛力仍然不容小覷。畢竟《中餐廳3》就是在開播兩期後才以「明學」為槓桿撬動大眾市場,帶動全面節目出圈,這也是芒果系綜藝以話題見長的常態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