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基礎部展覽講座 校園文化 通知提醒信息
敬請關注
近期上映的《戰鬥天使:阿麗塔》在大大小小的網站裡飽受爭議,許多忠實漫畫迷都認為電影還原出的場景與原著不符合,也有觀者吐槽劇情的平淡和老套……但是,拋開電影的劇情,我真的非常驚嘆於電影中人與機器結合的「阿麗塔」的渲染效果以及整部電影的特效製作。
《戰鬥天使:阿麗塔》電影宣傳海報
很多人一定還記得許多年前,讓3D電影火熱起來的《阿凡達》吧。《阿麗塔》的電影特效製作團隊,正是卡梅隆啟用的與《阿凡達》一樣的全球頂尖特效公司——維塔工作室。(Weta Digital)
《阿凡達》劇照
在查閱很多資料後,我得到了一個很驚人的結果:
《阿麗塔》項目的維塔視覺主管Eric Saindon介紹說:「阿麗塔」專屬的特效製作團隊超過800人,渲染電影啟用了3萬臺電腦,渲染總時長達到4.32億小時。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億」。
我們所見的戰鬥天使,是幾億小時的產物。
Amazing!
這不由得讓我們自己想起自己渲染多個小時的作業,在如此龐大的渲染工程前是多麼的微不足道阿。主管還介紹道,影片渲染時,儘管維塔工作室所在地還是冬天,但是從外面看起來,整個大樓都在冒熱氣,可見3萬臺電腦同時運作的工作量驚人。
用美院同學的話說,就是「我看到CPU在燃燒!我看到鍵盤在燃燒!」
渲染的手指製作的無比精細
特效視覺感極棒
再進行細緻的了解後發現,戰鬥天使「阿麗塔」是首個「表演捕捉」出來的人物角色。她與過去維塔公司渲染出的「阿凡達」相比,難度大了許多,因為阿麗塔是個有著人類相貌的機器人,她必須看起來像個活人。
越貼近現實的CG模擬就越難,因為只要有一些瑕疵,整個電影就「穿幫」了。為了逼真的效果,整個工作室的工作都圍繞著阿麗塔的扮演者羅莎·薩拉查展開。
阿麗塔扮演者羅莎·薩拉
不同於從前的動作捕捉,表演捕捉不但需要捕捉演員的動作形態,更需要捕捉人臉部的表情,需要細緻到演員在每一個動作中細微表情的變化。所以演員不僅要穿上表演捕捉服裝,臉上也要標點做好標記。
羅莎·薩拉真人與阿麗塔對照圖
據維塔公司說,電影中有一場阿利塔吃橘子被酸到的表情,維塔公司來來回回做了兩千多種面部表情動態給導演和卡神卡梅隆看,才定下了最終的呈現效果。
拍攝的過程中,有幾十個相機同時多角度拍攝,將真人數據的變化和維塔公司做的機器人物骨骼肌肉交融在一起,才能夠形成最後的角色CG模型。
維塔公司設計師正在將捕捉的數據與人體骨骼結合
細緻的了解這項技術以後,在感嘆設計師的技術與艱辛時,我覺得這項技術也是對演員的一種更好的磨練。現今許多演員只憑顏值,實力演技派越來越少。這樣的面部捕捉技術,是考驗一個演員如何將一系列動作和神態同時完美微妙地表達出來,如何通過微小的變化更自然地讓情感流露,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科學技術在檢驗一個演員的專業素養。這樣的技術著實令人讚嘆吶!
阿麗塔在電影中生動細微的神態
所以,在我的分享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對這個幾億小時渲染出的「戰鬥天使」多了一些好奇與興趣呢?
如果心動了,那就趕緊去電影院一探究竟吧!我才不給你們劇透呢~
來源:中國美術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