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可以安若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文化人,可以育新風。朋友們,又到「每日師說」的時間了。
一、晨鐘暮鼓
佛講「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自己才是自己的命運的主宰。所以佛說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若是去斷惡行善,就可以快樂,就可以幸福。
我們喜歡去追求快樂和幸福,卻不喜歡感受痛苦,然而許多人的做法卻是顛倒的。凡事都有因果,想得到快樂的果,就要去種下快樂的因;反之,如果你不想感受痛苦,就不要去種下痛苦的因。
有人說命運是註定的,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命運是註定的,那我們還讀什麼書呢?還參加什麼工作呢?其實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命運不能靠神,也不要靠一些外在的力量,而要靠自己。
那怎樣去改變命運呢?就是要去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看法,建立積極的因素,這樣就能改變命運。
二、以史為鏡
華夏有三大原始文明,它們分別是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但若從文化角度論,與仰韶文化一起並稱為四大文化的是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龍山文化。
1、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持續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從今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2、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遊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
3、半坡文化,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
4、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分布於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為漢族先民創造的遠古文明。
三、以文化人
有人說:「面對複雜的社會,應該明哲保身才對,能不做就不做,失誤才會少一點。」而我們卻認為:「我寧願不斷犯錯,也不願什麼都不做。」你認為呢?
這個社會的確是夠複雜的,我們的付出不見得一定會得到回報,有時候甚至會得到負面的回報,但這並不是我們不去做的理由。就好像我現在寫的文字,可能並沒有人會看,但卻不能不去做,有時甚至還可能會遭到別人的攻擊,說你一派胡言,但這也不是我放棄去寫文字的理由。
我寧願不斷犯錯,也不願什麼都不做。
但願大家都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