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方面軍的最慘烈一戰,八萬紅軍銳減一半,張國燾因此戰改變命運

2021-01-11 網易

2021-01-09 08:32:55 來源: 有意思陌生人

舉報

  紅軍第四方面軍是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4軍和紅25軍組建而成,實際領導權由張國燾控制,軍事指揮由徐向前負責。1932年30萬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了鄂豫皖。

  

  紅四方面軍來到川北,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隊伍由1萬餘人發展到10萬之眾,建立起一個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紅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後,為南下、北上問題發生分歧。

  張國燾堅持南下,並帶著紅四方面軍8萬人馬,分兩路南下。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率左縱隊,沿大金川東岸南下;副總指揮王樹聲率右縱隊,沿大金川西岸南下。

  

  川軍劉湘並沒把紅軍放在眼裡,紅四方面軍很快佔領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廣大地區,川西平原已近在眼前。張國燾將「打到天全蘆山吃大米」改為「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號。

  這時發生了改變張國燾命運的一仗:百丈關戰役。這時,劉湘已寢食不安,向蔣介石和川中各路軍閥求援,很快集結了川軍80多個團20餘萬兵力,蔣介石也派出中央軍薛嶽部的6個師前來助戰。

  

  敵軍十幾個旅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向紅軍發起進攻,面對裝備整齊,且有飛機大炮助陣的川軍主力,紅軍經過7天7夜的大血戰,傷亡慘重。14日紅軍佔領百丈關,但20日川軍就重新奪回了百丈關。

  此時,紅軍經過長期苦戰,沒有後勤保障,沒有時間休整,由8萬人減至4萬餘人,南下行動遭到失敗,被迫第二次翻越夾金山,退向漫天冰雪的甘孜藏區。

  

  百丈關戰役的失利,改變了張國燾的命運,他被迫同意取消「第二中央」,帶著紅四方面軍和賀龍、任弼時領導的紅二六軍團一同北上,1936年10月與紅一方面軍實現了三軍大會師,紅軍長徵從此結束。會師之後張國燾被邊緣化,被剝奪了軍權並遭到批判,1938年他乘祭黃帝陵之機逃出陝甘寧邊區,投靠中國國民黨,從而改變了後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號稱十萬、實為八萬的紅四方面軍最後都去了哪
    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並稱為紅軍的三大主力,紅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於1931年11月在湖北黃安七裡坪成立,徐向前為總指揮,起初下轄2個軍,兵力4.5萬人,因為作為勇敢,批揮得力,部隊發展很快,在紅軍時期殲敵88萬人,遠超其它兩個方面軍,為大三主力之最,這樣的戰果,也充分說明了徐向前的軍事才能。
  • 巴山蜀水鑄忠魂——紅四方面軍長徵與四川
    紅四方面軍長徵始於1935年3月28日嘉陵江渡江戰役,在四川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英勇奮戰,經歷了曲折複雜的徵程,最終於1936年8月上旬與紅二方面軍離開四川共同北上。  一、紅四方面軍為什麼會撤離川陝蘇區進行長徵?  (一)根據中共中央命令,配合、策應中央紅軍  1.
  • 紅四方面軍四川最慘烈的一仗:百丈關之戰,損失紅軍隊伍一萬餘人
    百丈關戰役,是1935年11月南下的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川軍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戰役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戰鬥進行之艱難、之悲壯、之慘烈,是紅軍長徵史上僅次於湘江血戰的一場大戰。也是紅四方面軍自成立以來,一次時間不長的戰役最為激烈,損失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
  •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沒有紅三方面軍?
    大家都知道,紅軍時期,我軍最大的軍事編制是方面軍。當時紅軍共有紅一、紅二和紅四三大方面軍,紅軍長徵就是以三大方面軍的勝利會師為終點。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獨獨沒有紅三方面軍呢?
  • 從擁抱到決裂——毛澤東與張國燾(之五)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以後,戰略上取北上態勢,四川軍閥採取尾隨戰術。他們保持與紅軍一天行軍距離,旨在把紅軍和尾隨紅軍的蔣軍送出川境,現在紅四方面軍去而復返,張國燾還提出「赤化全川」的政治口號,這樣就逼出了川軍兇殘血性的一面。 10月20日,張國燾下達《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劃》,提出徹底消滅遭受重創的楊森、劉文輝兩部川軍,進而迎擊最強大的川敵劉湘。
  •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為什麼唯獨中間空了「紅三方面軍」?
    在紅軍的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三個方面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都是主力部隊,長徵的結束也是以三大主力會師為標誌的。不過很奇怪,番號一般都是按照數字來排序的,中間為什麼空缺了一個紅三方面軍呢?這個還要從紅軍的早期說起。
  • 中央紅軍北上,陳昌浩反應過激,徐向前: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1935年6月,對於轉戰千裡的中央紅軍來說,他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這便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此時兩支部隊人數達到了十萬之眾,可謂聲勢浩蕩。但就在兩軍會師,即將合力打破國民黨軍圍剿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 張國燾為何力主紅軍南下?林彪堂兄帶回一句什麼話,讓張幡然醒悟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雙方就「南下」還是「北上」這個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由於雙方意見無法調和,最後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發生分裂。作為紅四方面軍長期以來的「頭號人物」,張國燾堅持南下的態度無疑是導致此次分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張為什麼堅持要南下呢?
  • 百丈關血戰,8萬紅軍銳減4萬,徐帥指出缺點
    1935年張國燾一聲令下,紅四方面軍八萬人向西南挺近,在分為兩個縱隊之後挺過夾金山,翻過向蘆山朝著寶興進軍,中途遇到了川軍阻擋,但是紅軍將士的戰鬥力卻十分強悍,迅速將圍過來的川軍擊潰,十幾天的時間,殲滅敵人五千多人。
  • 【黨史故事】紅四方面軍長徵過藍田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地區發動武裝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支主力紅軍部隊。蔣介石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央紅軍發動「圍剿」的同時,對鄂豫皖根據地和紅軍也發動了瘋狂的「圍剿」。
  • 從大渡河到夾金山 追尋紅軍在雅安的足跡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沿著「南方絲綢之路」和川藏茶馬古道先後走進雅安,並在這裡建立起省、縣、鄉紅色政權。   「雅安山河一片紅」,雅安是紅軍長徵途中極其重要的活動地區之一。   1935年5月23日,中央紅軍從涼山州冕寧縣進入石棉縣境內,6月12日,中央紅軍一部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一部在小金縣達維鎮會師。
  • 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惡仗,徐向前絕境中力挽狂瀾,許世友一戰成名
    不久,張國燾在新集召開了紅四方面軍師以上幹部會議,會上他樂觀地向這些在前方浴血奮戰的指戰員們宣稱:「現在,敵人的主力只剩下七個師,其餘都是雜牌部隊,紅軍現有這樣的力量
  • 一哥「俗人讀史」之——蕭克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
    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會師後不久,紅二、六軍團改稱紅二方面軍,並加入了原紅一方面軍紅9軍團改建的紅32軍,蕭克改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陳伯均任紅六軍團改建的紅6軍軍長。而此時,紅四方面軍的第31軍原任軍長餘天雲因與張國燾之間的不睦而墜崖身亡了,暫時代理軍長的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的王樹聲也因病不能帶兵了。
  • 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戰役意義: 巨大的損失讓紅軍減員超過一半,引起廣大基層戰士和幹部不滿,全軍上下強烈要求改變換軍事指揮。 這一仗是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聯合北上途中,第一次重大勝利。
  • 紅四方面軍三大師政委,當時只有一二十歲,後都當大軍區司令員
    在紅軍時期,師長和師政委是有一個明確的分工,師長負責軍事指揮,衝鋒在前,政委負責政治宣傳和動員。一般來說,師長是猛將,就像猛張飛,師政委則政治工作過硬,像一位謙謙君子。可是在紅四方面軍中則不然。紅四方面軍的師政委,不但要負責政治工作,還要領兵打仗,師長和師政委往往都是猛將,師政委勇猛不在師長之下。
  • 紅軍長徵史:策應紅一、紅四方面軍
    部隊在興隆鎮休整期間,仍未得到黨中央和紅一、紅四方面軍的消息,省委開會決定,再在西蘭公路上鉗制敵人半個月,接不到中央,再去陝北。紅二十五軍離開興隆鎮後,從8月17日開始沿西蘭公路東進,一舉攻克隆德縣城,殲守敵第十一旅第二團第一營大部,活捉敵縣長和保安團長,並以繳獲的部分衣物被服救濟貧苦百姓。
  • 紅二方面軍長徵沒有蝕本,兩大奇功,會師時毛主席兩次大拇指點讚
    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時,沒有紅一、紅四方面軍的人馬眾多,途中沒有那麼大的起伏,蒙受那麼慘重的損失,所以沒那麼受人們的重視。但是,就是這樣一隻部隊,長徵下來,會師時人數和出發人數都是一萬多,幾乎不減少,用毛主席的話就是沒有蝕本。創造了紅軍長徵史上的一個奇蹟。
  •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都是誰?結局又怎麼樣?
    1935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紅1、4方面軍進行了會師,會師後的總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中共中央和軍委為團結紅4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實現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方針,決定對組織進行必要的調整,將軍團改成軍,以與紅4方面軍保持一致。
  • 因張國燾阻止南昌起義,周恩來拍桌大吼:我辭職不幹了!
    ,因此不好再改變了。」1935年6月16日,紅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後,張國燾與陳昌浩分別來找博古,了解遵義會議情況,說遵義會議的決定不合法,四方面軍不同意,博古是共產國際批准的合法總書記。但是,博古是非分明,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為此,毛澤東向周恩來說:「博古是一個很有原則、很有組織觀念的人。」
  • 西南地區紅一角 紅旗漫捲川西北——四川在紅軍長徵中的地位與作用
    中央紅軍入川時,紅四方面軍已經在川北和陝南地區建立並鞏固擴大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建立了東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至營山、渠縣,北迄陝南,幅員面積達42000多平方公裡,人口500餘萬,下轄23個縣和1個市的省級蘇維埃政權;紅四方面軍從入川時的4個師15000餘人,發展到5個軍8萬多人。這種勝利態勢成為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制定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戰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