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對於轉戰千裡的中央紅軍來說,他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這便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此時兩支部隊人數達到了十萬之眾,可謂聲勢浩蕩。
但就在兩軍會師,即將合力打破國民黨軍圍剿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原來兩軍會師後,中央便在兩河口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此次會議確定了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計劃,同時決定兵分兩路北上,一路由朱德、張國燾指揮,一路則由徐向前、陳昌浩指揮。
可就在徐向前陳昌浩帶領的右路軍勝利到達巴西地區時,卻遲遲不見左路軍靠攏,而這個時候,原定北上的張國燾,卻突然反悔,決定南下。張國燾的突然變卦,讓隨同右路軍行動的中央很是氣憤,但就在雙方你來我往,爭執不下的時候,中央卻突然帶領紅一方面軍第一、三兩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原來張國燾給陳昌浩發來了一封電報,要求右路軍南下,並且開展黨內鬥爭,這封電報在巧合之下,被葉劍英看到,他連忙將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毛主席,後來中央一眾領導人緊急決定,為了避免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發生衝突,決定脫離右路軍,先行北上。
而在中央紅軍離開後,陳昌浩聽到手下前來匯報,他急忙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右路軍總指揮徐向前。據徐向前元帥晚年回憶,當時情況非常複雜,因為事發突然,他更是缺乏思想準備,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但就是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前方戰士居然打來電話,詢問自己和陳昌浩,是否對中央紅軍進行阻擊。
在聽到這個事情後,徐向前很生氣,他直接說道:「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而陳昌浩卻反應過激,用徐向前元帥晚年回憶的話來說,陳昌浩當時說了中央很多難聽的話,他如果要阻攔,我是阻止不了的,畢竟他是政治委員有最後決定權。
當然最後,陳昌浩還是聽了徐向前的話,並沒有為難單獨北上的中央紅軍,但也沒有執行中央北上的正確方針,而是帶領右路軍再過草地,南下和張國燾匯合。
實際上當時徐向前的態度也很重要,正是他「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震懾住了陳昌浩,否則事態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而徐向前內心對於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也是不認可的,儘管他後來隨軍南下,但也一直堅定的站在朱老總的一邊,同張國燾的錯誤路線作鬥爭。直到百丈關一戰後,南下路線徹底失敗,張國燾在紅四方面軍中威望大損,最終在徐向前等人的呼籲下,這才帶領四方面軍又再次北上。
歷史最終也證明了中央北上方針的正確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紅四方面軍的所有將士們也看穿了張國燾的本質,直到他出走延安,成為叛徒。而徐向前元帥臨危不亂,始終聽黨指揮,堅決擁護團結的做法,充分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尚品質,讓我們永遠銘記徐向前元帥做出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