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2020-12-22 騰訊網

長徵是國內戰爭中的轉折點,先後有四路紅軍長途跋涉,在艱苦環境中邊作戰,邊行軍。這期間進行了600多次戰鬥,以下10場戰役最為關鍵。

1、湘江戰役

戰役時間:1934年11月25日開始,歷時7天。

戰役指揮:李德、博古。

作戰部隊:紅一方面軍。

戰役過程:

長徵中戰鬥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仗。

從1934年10月10日開始長徵,紅軍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戰鬥,但是帶著龐大機關和眾多後勤人員,還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資,經過一個多月行軍,已經疲憊不堪。

在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附近渡過湘江時,紅軍行動遲緩,導致陷入尾追的中央軍、湘軍和堵截的桂軍包圍中。經過7天血戰,突破天險,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

戰役意義:

巨大的損失讓紅軍減員超過一半,引起廣大基層戰士和幹部不滿,全軍上下強烈要求改變換軍事指揮。

2、血戰獨樹鎮

戰役時間:1934年11月26日至28日。

戰役指揮: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

作戰部隊:

紅25軍。

國軍3個師。

戰役過程: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開始長徵,經過10天行軍,從河南省羅山縣到達了方城縣,穿過這裡,就可以進入伏牛山區,擺脫國軍的圍追堵截。

11月26日下午1時許,紅25軍穿越許南公路時,敵軍40軍115旅和騎兵團搶先佔領了七裡崗高地,對紅軍進行截擊。紅25軍224團和223團在吳煥先、徐海帶領下,把正面進攻的敵人壓了下去,佔領了公路兩側的有利地形。

天黑後,紅25軍在風雪中繞道突圍。27日拂曉,抵達伏牛山東麓。

戰役意義:

紅25軍擺脫敵人堵截,繼續踏上長徵之路。

3、四渡赤水

戰役時間:1935年1月上旬開始,歷時三個多月。

戰役指揮:周恩來、毛澤東、朱德。

作戰部隊:

紅一方面軍。

國軍中央軍8個師,湘軍、滇軍、川軍、桂軍近20個師(旅)。

戰役過程:

朱德身為總司令,負責制定作戰計劃,周恩來是軍事行動最高決策人,毛澤東協助周恩來。實際決策中,三人配合默契,到1935年3月11日,正式形成三人決策小組。

紅軍缺乏作戰地圖,主要依靠朱德對雲貴川的地形與民情非常熟悉。

此外,紅軍的情報工作也非常出色,廖承志帶來蘇聯的密電碼破譯法,中央紅軍電報隊使用後,可以破譯敵人電報,而敵人無法破譯紅軍密碼,無法知曉紅軍動向。

在軍事指揮上,恢復了朱毛紅軍時期靈活多變,快速機動的作戰方法。根據敵人動向,紅軍不斷改變作戰計劃,巧妙地隱蔽戰略意圖,調動敵人,從而找到戰機。

戰役結果:

儘管敵人有40萬人,紅軍歷經40次戰鬥,取得多次大勝。紅軍甩開追兵,變被動為主動。

4、嘉陵江戰役

戰役時間:1935年3月5日至4月21日。

戰役指揮:徐向前,陳昌浩。

作戰部隊:

紅4方面軍。

川軍鄧錫侯第28軍,田頌堯第29軍,共52個團。

戰役過程:

為配合中央紅軍貴州地區作戰,紅四方面軍向川甘邊境的嘉陵江地區作戰。

歷時24天,殲敵12個多團約1萬人,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縱橫各100餘公裡的廣大地區。

戰役結果:

配合了中央紅軍在貴州地區作戰,為兩支紅軍會師創造了條件。

5、強渡大渡河及飛奪瀘定橋

戰役時間:1935年5月24日至25日,1935年5月29日。

戰役指揮:劉伯承、聶榮臻。

作戰部隊:

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一團,川軍1個營。

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四團,川軍1個團。

戰役過程:

5月24日晚,紅1團2營到渡口下遊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

25日晨,1營營長孫繼先率領2連17名勇士(連長熊尚林、羅會明、劉長發、張表克、張桂成、蕭漢堯、王華亭、廖洪山、賴秋發、曾先吉、郭世蒼、張成球、蕭桂蘭、朱祥雲、謝良明、丁流民、陳萬清)組成渡河突擊隊,強渡過河。戰鬥中,炮手趙章成發揮出色,僅有的3發迫擊炮彈,分別命中敵人的碉堡和衝鋒隊伍。突擊隊及後續部隊擊潰川軍1個營,取得勝利。

5月28日,紅四團晝夜兼行,創下了240裡山路的徒步行軍記錄。二連在連長廖大珠帶領下組成突擊隊,共22人。經兩小時戰鬥,取得勝利。目前有8位勇士可以確認:廖大珠、王海雲、李友林、劉金山、劉梓華、趙長發、楊田銘、雲貴川。

戰役結果:

紅軍憑藉大無畏的勇敢,強渡天險,擺脫追兵。此後,紅一方面軍進入四川,開始新的徵途。

6、包座戰役

戰役時間:1935年8月29日至8月31日。

戰役指揮:徐向前。

作戰部隊:

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30軍。

守軍1個團,援軍胡宗南第49師。

戰役過程:

採用圍點打援戰法。紅30軍第264團首先向大戒寺進攻,將國軍49師增援部隊吸引到大戒寺東北。紅30軍的主力在高山密林伏擊,下午3時,紅88師和紅89師將敵人分割成了3塊,一直激戰到晚上,敵49師大部被殲滅。

紅4軍第10師向求吉寺發起猛攻,殲滅敵人兩個營,取得勝利。

戰役結果:

斃傷敵人4000餘人,俘敵800餘人,打開了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戶。

這一仗是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聯合北上途中,第一次重大勝利。

7、吳起鎮戰役

戰役時間:1935年10月20日至21日。

戰役指揮:毛澤東、彭德懷。

作戰部隊:

紅一方面軍先遣縱隊。

馬鴻賓部35師1個騎兵團,東北軍3個騎兵團。

戰役過程:

20日,第1縱隊(紅1軍團)、第2縱隊(紅3軍團)分別設伏於頭道川、平臺山(今勝利山) 、二道川、三道川。

21日7時,紅軍將追兵3個團包圍,採用分塊切割,相機包圍的戰術,分別殲滅。

經過數小時激戰,殲滅1個騎兵團,擊潰3個騎兵團。殲敵1700餘人,繳獲戰馬1600餘匹,還繳獲大量武器。

戰役結果:

中央紅軍長徵的最後一戰,取得重大勝利,繳獲物資眾多,迫使國民黨軍停止追擊。

8、百丈關戰役

戰役時間:1935年10月24日至1935年11月21日。

戰役指揮:張國燾、徐向前。

作戰部隊:

紅4方面軍15個團。

川軍劉湘等部,共80多個團。

戰役過程:

1935年9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南下作戰,歷經2個月戰鬥,打到了川西平原,逼近成都。川軍劉湘等軍閥為保成都,調集全部主力參戰。

紅軍在頭幾天取得戰果,擊潰了敵人幾個旅。敵人集中10多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進行反撲,經過連續七晝夜的激戰,紅軍也傷亡近萬人,被迫撤出戰鬥。

這一仗總計殲敵4萬餘,然而紅軍戰役上失敗。

戰役結果:

張國燾的南下遭受重大失敗,此戰後紅軍減員至4萬餘人,被迫放棄進攻。1936年2月至4月,四方面軍被迫後撤,逐漸轉移到四川和甘肅邊境地區。

9、烏蒙山迴旋戰

戰役時間:1936年2月至3月。

戰役指揮:賀龍,蕭克。

作戰部隊:

紅2軍團,紅6軍團。

國民黨軍10個師又1個旅。

戰役過程:

紅軍退出湘鄂川黔根據地,西進烏蒙山區。為了擺脫敵人,賀龍指揮紅軍反覆迴旋,避免與敵人大規模作戰。一個月後,隱蔽地從敵人郭汝棟、樊嵩甫兩個縱隊的接合部鑽出去,兼程進入雲南。

戰役結果:

以較小的代價擺脫了國民黨軍的重兵包圍,從絕境中求得了生存。1萬多紅軍長徵,幾乎沒有遭受損失,長徵後還是1萬多人。

10、山城堡戰役

戰役時間:1936年11月15日開始,歷時7天。

戰役指揮:彭德懷。

作戰部隊:

紅軍第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第二方面軍第2、第6軍團;第四方面軍第4、第31軍。

國民黨軍第1、第3、第37軍和東北軍第67軍、騎兵軍等5個軍。

戰役過程:

東北軍第67軍、騎兵軍經紅軍統戰工作,前進緩慢,處於觀望。第37軍準備西渡黃河,「追剿」紅軍西路軍;第3軍進佔同心城後,也停止前進。此時,只有胡宗南第1軍孤軍深入。

11月20日,紅軍主力在山城堡外山區地區隱蔽待機。此時,第一軍兵分三路,進入我軍包圍圈。21日下午,紅軍將敵人第78師包圍,殲滅1個多旅,第1師第1旅也被擊潰。

戰役結果:

這是三大主力唯一一次共同作戰,此戰中朱德、彭德懷、賀龍、聶榮臻、劉伯承五位元帥,徐海東、陳賡、黃克誠、肖勁光四位大將參加。此外還有大約有30位上將,60位中將,200名少將參加。

這也是紅軍長徵最後一戰。

相關焦點

  • 紅軍時期十大戰役,都由誰指揮?哪個戰役殲敵最多?
    戰役意義: 這是僅有一次攻佔省會城市。 我軍設下伏擊,切斷其退路,進行分割包圍,全殲援軍2萬餘人。 蘇家埠、韓擺渡守軍數次突圍未逞,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戰役結果: 殲敵3萬餘人,俘虜1.8萬餘人,繳獲長短槍1.5萬餘支、機槍250挺、各種炮44門、電臺5部,擊落飛機1架。
  • 東徵戰役
    2月20日20時,東徵戰役開始。各軍團突擊隊和先頭團在預定的渡河點突破晉綏軍防線,控制了河東灘頭陣地,並積極擴展渡河場,掩護主力部隊渡河。至23日,紅軍全部控制辛關至三交鎮之間各渡口,佔領了包括三交、留譽、義牒各鎮在內的縱深35公裡,橫寬50餘公裡的地區。接著向東進攻,經石樓、隰縣、關上村等戰鬥,至27日,共殲滅和擊潰晉綏軍5個團,俘1200餘人,控制了石樓、中陽、孝義、隰縣之間的呂梁山區。
  • 紅軍長徵後的十大戰役,都由誰指揮?各自的意義是什麼呢?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長徵,在長徵之後紅軍也創造不少的經典戰例,這些戰役都是由誰指揮的,各自的意義是什麼?一、強渡烏江時間:1935年1月1日至1月7日主要指揮官:陳光、劉亞樓,耿飈、楊成武;薛嶽,王家烈戰役過程:國軍第2兵團總指揮和貴州總指揮王家烈,指揮在黔北圍堵和消滅紅軍。
  • 中央紅軍長徵時,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55年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
    1933年9月,老蔣調集100萬重兵對中央蘇區發起第五次「圍剿」,儘管廣大紅軍將士英勇奮戰,但由於李德和博古的錯誤指揮,紅軍不僅沒能打退敵人的進攻,還遭受了嚴重的損失。1934年10月10日,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軍委直屬隊共8.6萬餘人,從江西省瑞金和古城等地出發,開始長徵。
  • 雪山草地見證大無畏的長徵精神
    據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資料,長徵期間,紅軍翻越72座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其中有67座位於四川,包括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紅軍翻越最高的位於巴塘境內的藏巴拉雪山等。  四川省黨史專家周銳京說,四川是紅軍長徵中經歷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省份,長徵期間,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非戰鬥減員最嚴重的雪山草地都在四川。
  • 西南地區紅一角 紅旗漫捲川西北——四川在紅軍長徵中的地位與作用
    與長徵沿途其他省(市)比較,紅軍在四川徵戰時間最久、行軍線路最長、經過地域最廣、自然環境最惡劣、召開重要會議最多。四川在整個長徵歷史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具有突出的歷史地位;特別是鑄就長徵精神的眾多元素都與四川密切相關,讓紅軍長徵在四川的歷史凸顯出迷人的傳奇色彩。
  • 紅四方面軍四川最慘烈的一仗:百丈關之戰,損失紅軍隊伍一萬餘人
    百丈關戰役,是1935年11月南下的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川軍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戰役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戰鬥進行之艱難、之悲壯、之慘烈,是紅軍長徵史上僅次於湘江血戰的一場大戰。也是紅四方面軍自成立以來,一次時間不長的戰役最為激烈,損失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
  • 一塊門板一雙草鞋再現紅軍長徵 「十送紅軍」唱出離別情
    「這是紅軍穿的草鞋,穿著它走在山路上也不會打滑。」陳羅壽說,草鞋是窮人穿的鞋子,紅軍也是窮人的子弟,當年紅軍長徵時,行囊裡除了一個星期的乾糧之外,就是兩雙草鞋。這代表了於都人的一片心。在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也有一雙草鞋。這是一雙黃麻編成、綴著繡球的草鞋,雖然已有80多年的歷史,但依然完好無損。草鞋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謝志堅的老紅軍,這雙鞋是一位名叫春秀的姑娘送給他的定情信物。
  • 百歲紅軍的囑託|張力雄:長徵精神是無價之寶
    張立雄是1932年加入紅軍的。1934年9月底,張力雄接到上級命令,率800餘名學員,在江西興國老營盤白雲山阻擊國民黨軍。戰爭打了三天兩夜,頂住了兵力是自己10多倍敵人的輪番攻擊,為紅軍主力集結戰略轉移贏得了時間。這是中央紅軍長徵前的一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戰。此戰之後,張力雄跟隨主力部隊長徵,其突出表現使他升任紅5軍45團政治委員。
  • 黃安戰役中,王樹聲正在激烈戰鬥,一架飛機開過來,對著敵軍掃射
    在黃安戰役這一場中曾有飛機來協助,王樹聲也參加了這場戰鬥。在包括王樹聲在內的戰士們的英勇奮戰,黃安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其實那一架來助力黃安戰役的飛機是經過改裝的,像其他戰場上的戰機一般。王樹聲對於助力黃安戰役的飛機很是驚訝,但繼續英勇奮戰。
  • 被遺忘的二戰慘烈戰役:葉利尼亞血肉磨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戰役數不勝數,而慘烈的戰役則更是多如牛毛,有些戰役被描述成壯烈的史詩,有些則被視為重要的轉折點,而更多的則是被選擇性遺忘。比如以下所述的這場二戰中鮮為人知的戰役,就是被遺忘的戰爭之一。
  • 毛澤東如何處理戰略與戰役戰鬥的關係
    戰略與戰役戰鬥的關係,是整體與局部關係在軍事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體現。如何正確處理這對軍事範疇,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軍事創造,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為指導我軍以弱勝強、從小到大的重要因素,時至今日仍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經典的戰役是哪些?我國入選戰役令人想不到
    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億以上人被捲入戰爭中,共有九千餘萬的軍民傷亡。二戰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經典且著名的戰役,人們評選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我國也有一戰役上榜。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平漢、粵漢鐵路的交匯點,有著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1937年,國民政府部分機構從南京遷到了武漢,故該地成了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日本佔領南京後,開始計劃攻佔漢口。
  • 從《紅星照耀中國·長徵》章勘誤看紅軍長徵的若干細節
    而 1934年 10月,中央紅軍主力已經開始了長徵,因此,第五次「圍剿」時,他並不是蔣介石的「首席顧問」。那麼,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的戰略戰術是如何產生的呢? 1933年 5月,蔣介石在南昌成立了全權處理贛、粵、閩、湘、鄂五省軍政事宜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由他親自組織和指揮對各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
  • 巴山蜀水鑄忠魂——紅四方面軍長徵與四川
    但紅四方面軍領導人仍「密切注視中央紅軍的轉戰動向,伺機進行有力策應」。( 徐向前語)  4. 那一時期,紅四方面軍領導人考慮的頭等大事便是如何配合中央紅軍的問題。徐向前回憶,嘉陵江渡江戰役後,紅四方面軍通過中壩戰役,控制了涪江兩岸大片地區。按原計劃應向甘南進擊,但徐向前深感兵力不足。下一步怎麼辦?
  • 傳承紅色基因-我的家鄉石巖頭鎮九江嶺之戰是紅軍長徵路上不可不提...
    我的家鄉湖南永州零陵石巖頭九江嶺是我們全鎮最高山脈,海拔600多米高,山上有九個大洞,洞與洞相通,全長約10多公裡長。就因這座大山,成了一座英雄的山脈 ,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講起,這個山頭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是紅軍長徵路上的一個不可不提的故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高加索戰役
    高加索戰役(1942年7月25日-1943年10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和德軍在高加索地區一系列戰役的統稱。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後,為奪佔以生產糧食和石油為主的高加索地區。
  • 他在萊蕪戰役立下大功,本來授予中將卻沒有念到名字,後來才補發
    更為重要的是,萊蕪戰役之前國民黨高級將領本來認為贏的,結果一敗塗地,穩打亂了蔣介石的全盤計劃,挫傷敵人的信心,迫使他們不得不暫時採取守勢,此役俘敵數量之多、殲敵速度之快,創造了解放戰爭開始以來的最高紀錄。
  • 四史特輯|「紅軍不怕遠徵難」
    帶著無限的尊崇與仰慕重溫那段壯懷激烈的歲月……長徵開始從南昌起義開始,紅軍先後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等。並且進行了四次反圍剿鬥爭,鞏固了革命根據地。1933年末進行了第五次反圍剿,由於指揮失誤,紅軍損失嚴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範圍越來越小,形勢越來越危險,紅軍處於極大的被動局面。
  • 從大渡河到夾金山 追尋紅軍在雅安的足跡
    「雅安山河一片紅」,雅安是紅軍長徵途中極其重要的活動地區之一。   1935年5月23日,中央紅軍從涼山州冕寧縣進入石棉縣境內,6月12日,中央紅軍一部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一部在小金縣達維鎮會師。同年10月27日,紅四方面軍南下進入寶興縣境內,1936年2月下旬全部撤離,紅軍長徵在雅安的活動歷時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