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地見證大無畏的長徵精神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7月29日,四川省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紅軍長徵紀念碑碑園的紅軍長徵紀念總碑。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孔斯琪/攝

  7月29日,四川省紅原縣日乾喬大沼澤,羅日搓為女兒系扣子。她住在日乾喬大沼澤景區附近,平時招攬遊客在此體驗騎馬。如今,日乾喬大沼澤已是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孔斯琪/攝

  掃一掃,看視頻

  翻開紅軍長徵波瀾壯闊的篇章,四川是最光輝耀眼的一段。

  雪山草地之行,無疑是紅軍長徵史上最悲壯的一筆。

  據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資料,長徵期間,紅軍翻越72座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其中有67座位於四川,包括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紅軍翻越最高的位於巴塘境內的藏巴拉雪山等。

  四川省黨史專家周銳京說,四川是紅軍長徵中經歷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省份,長徵期間,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非戰鬥減員最嚴重的雪山草地都在四川。

  位於川西北的紅原縣,因紅軍長徵而得名,1960年,為紀念紅軍經過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國革命危難關頭所作出的貢獻而建立。周恩來專門題詞:「紅軍走過的大草原」。

  日乾喬大沼澤位於紅原縣瓦切鎮北部,泥潭密布,氣候無常,被稱為陸地上的「死亡之海」。

  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從阿壩出發,經紅原渡過蜿蜒西流的嘎曲河,經日乾喬踏上了茫茫澤國的艱難徵程。

  肖鋒的《長徵日記》中寫道:進入草地第四天,清晨出發,到分水嶺東南宿營,究竟走多遠無法正確計算,好多單位都沒糧食了,菜和肉乾也吃光了,軍團政治部民運部有位幹事,過分水嶺不久,就突然倒在了草地。

  紅原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餘朝慶說,在穿越大沼澤的途中,因糧食、藥品奇缺,許多紅軍戰士因飢餓、寒冷、傷病而長眠在這片草地。

  「當年紅軍過草地的艱難,是後人難以感受的。」紅原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賀建軍說,首先是行難,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就沒有路。

  飢餓,則是過草地的紅軍戰士最慘痛的記憶。紅軍後代何繼軍說,奶奶13歲參加紅軍,生前不止一次對他說過,過草地時吃草根、野菜,留下印象最深的就一個字:餓。

  紅軍經過的川西北草原,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連接段,面積有15200平方公裡,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溼地的特殊地質地貌,形成湖泊星羅棋布、沼澤連片,許多區域渺無人煙。

  「草地的水因為長年泡著腐草,又黑又臭又有毒,根本不能飲用。」賀建軍說,進入草地前,各部隊雖然開展籌糧工作,但在川西北物產不豐的貧瘠之地,有的部隊甚至只籌到兩天的乾糧。進入草地後,戰士們身上背的一小袋青稞麥粒或青稞麥粉,成為他們的第二生命,麥粒一顆顆地數著吃,麥粉一小把一小把地省著吃。

  茫茫草地,無路可走。草地上還有不少綠草覆蓋的泥沼,人和牲口掉到裡面,越陷越深,直至被吞沒。僅據紅一軍的統計,犧牲者和掉隊者就有500多人。

  松潘縣黨史與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車華強說,跨越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人與自然鬥爭最嚴峻、犧牲最大,同時也是決定紅軍長徵成敗的一段艱難徵程。「爬雪山,過草地」,既是紅軍長徵艱苦狀況最簡潔的描述和概括,也是長徵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採訪毛澤東時提問:「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毛澤東答:「那是在1935年的長徵途中,在草地與張國燾之間的鬥爭。當時黨內面臨著分裂,甚至有可能發生前途未卜的內戰。」

  在紅軍長徵紀念館,年輕的解說員秦成勇說,四川是紅軍長徵路程和時間最長、經過地域最廣的省份,在經受極端惡劣自然環境嚴酷考驗的同時,還與黨內錯誤思想和傾向作鬥爭。

  四川是黨中央召開重要會議最多的地方。據資料,長徵途中,黨中央主持召開了32次重要會議。其中,14次在四川召開。

  1935年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涼山州會理縣城郊鐵廠舉行擴大會議,史稱會理會議。這是長徵中的重要會議,統一了中央紅軍的戰略思想,進一步鞏固了遵義會議的成果,是遵義會議精神的延續。

  1935年5月飛奪瀘定橋後召開的瀘定橋會議,討論了過大渡河以後的形勢與任務,決定紅軍前進的行動路線。會議確定紅軍走右路北上翻越夾金山和派陳雲在四川地下黨的護送下到上海尋找白區黨組織,並設法與共產國際取得聯繫,匯報遵義會議精神等兩個問題。

  1935年6月26~28日召開的「兩河口會議(現小金縣兩河口鎮)」,解決了兩軍會師後的戰略方針問題。

  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7月中下旬在蘆花舉行會議,這個繼兩河口會議之後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解決了統一指揮問題。

  「從瀘定橋會議以來,後續的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巴西會議等一系列會議都是圍繞紅軍部隊繼續北上,同張國燾分裂行為作鬥爭來展開。」周銳京談道,紅軍長徵在四川,也是黨中央和廣大紅軍指戰員同張國燾分裂活動鬥爭最尖銳、最激烈的地方。

  自1935年1月29日剛在土城戰鬥中失利的紅一方面軍進入四川,開啟紅軍長徵在四川的徵程,到紅二、紅四方面軍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離開四川,紅軍三大主力長徵期間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

  四川是紅軍長徵途經時間最長的一個省份,全省近一半的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轉戰地域達30餘萬平方公裡,總裡程2.1萬餘裡。

  四川省黨史專家、省委黨史研究室周銳京說,人們耳熟能詳的毛澤東《七律·長徵》詩作中,列舉的5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名,其中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等4個都與四川有關。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的講話提到,「長徵途中,英雄的紅軍,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這8場著名戰役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勇克包座等,有5場與四川相關。

  在頻繁的戰鬥間隙或新的轉移之後,三大主力紅軍在當時全川近70個縣的集鎮和鄉村,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據統計,紅軍長徵在川期間,四川各族兒女參加紅軍有10多萬人,為紅軍提供糧食7000餘萬公斤,牛羊肉30餘萬公斤,各類牲畜近8萬頭(只、匹),衣被鞋帽57萬餘件(套、雙)。

  「付出慘重的犧牲,作出了最大的貢獻。」周銳京說。1986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修建一座紀念紅軍長徵的總碑,鑑於四川在紅軍長徵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中央決定將這個總碑建在四川, 「既是中央對四川在紅軍長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認可,也說明了四川在紅軍長徵中的特殊地位和貢獻。」

  如今,坐落在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頂的紅軍長徵紀念碑總碑,每天都會迎來遊人的目光。從山下到山頂共有600多級臺階,代表著紅軍長徵過程中經歷的600多場戰役。紀念碑碑座為漢白玉,寓意紅軍翻雪山的艱難經歷;碑身為亞金銅貼面的三角立柱體,象徵紅軍三大主力;碑頂一位紅軍戰士銅像頂天立地,一手持花,一手持槍,寓意紅軍長徵的勝利。

  秦成勇說,這座高41.3米的紅軍長徵紀念碑,既是紅軍長徵在四川不凡經歷的紀念,也承載著紅軍長徵的光輝歷史、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

  本報四川松潘7月31日電

相關焦點

  • 長徵精神不朽——觀「傳承長徵精神陶印作品展」有感
    四渡赤水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次戰鬥的勝利,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的「大無畏」。在人類歷史上,兩萬五千裡的長徵前所未有,它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早已成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它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徵精神。這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去追憶,去重視,去表現。
  • 憶長徵:《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一路長徵一路歌6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  二萬五千裡長徵,不僅是戰略戰術的較量,還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
  • 「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童書首發|傳承永不磨滅的長徵精神
    (右起)小說家海飛、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邱建國、杭州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校長譚鵬飛共同為「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新書揭幕 「紅小鬼」是紅軍長徵隊伍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儘管他們還未成年,但個個剛毅堅忍、英勇無畏,跟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逆境中漸漸成長,於戰火裡走向成熟,用不尋常的童年譜寫出了一曲曲生命的壯歌
  • 「爬雪山過草地」背後的原因,你一定要讀的歷史真相!
    中央紅軍在進入雲南以後,雖然長徵開始以來的困難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樂觀不起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落不下腳,就沒有辦法建立起來新的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還是得咬緊牙關,在不停的移動當中尋找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 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且看世界對長徵是如何評論的?
    綿延雪山,挑戰極限。荒無人煙,穿越草地。三軍會師,喜笑顏開。 背景: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因指揮的錯誤,始終沒能打破敵人的圍剿,蘇區根據地日漸縮小,紅軍損失慘重,形勢危急。面對國民黨重兵的步步緊逼,紅軍已經不可能在僅有的蘇區範圍內打破敵人的"圍剿",最終被迫選擇戰略轉移。由此,一場驚心動魄,震驚世界的「萬裡長徵」開始了。
  • 你可知道,紅軍長徵時在雪山地區行程一千多公裡,只用了一個月
    今天的我們一提起《長徵》,都會想起紅軍在爬雪山、過草地時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在大自然的神秘莫測下,即使是今天,我們想要翻過雪山、穿過草地,也都要帶上各種裝備和物資,在準備齊全了才敢出發。然而,在八十多年前,紅軍缺衣少食,又沒有過雪山和草地的經驗。
  • 紅軍後代憶長徵往事 延續先輩初心 走好新長徵路
    她說,這也許就是當初父親長徵時的初心吧。今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不忘初心再長徵」大型聯合採訪活動的記者們,從酷暑走到深秋,從山間村鎮、縣城小巷走到雪山草地,多篇優秀長徵報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賀捷生曾為父母親著書《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在她的書裡寫過一句話:新中國成立以後,賀老總再也沒有回過家。其實賀老總並不是不愛家鄉,正是因為他有信仰,這份信仰讓他付出了一切。
  • 新時代版《長徵組歌》首演,青春版打頭陣,讓青年人傳承的長徵精神繼續「播種」
    長徵精神的傳承,和上音薪火相傳的傳統,將在這三天的上音歌劇院,完成一次跨越幾個時代的握手。在首演中登臺的聲歌系學生蔡程昱,領唱了《過雪山草地》一段。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在復排過程中,還在劇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以多元方式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堂」「藝術實踐思政」,使全體參演師生、全院廣大師生接受了一次偉大長徵精神的心靈洗禮、一次鮮活生動的「四史」教育,更加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長徵精神的內涵非常豐富,考生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精神進行立意,也可以綜合多種精神進行立意。「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也是一個泛化的主題,考生可以發散出很多具體立意。2.寫作內容是開放的。考生確定好立意進行寫作時,既要寫長徵及長徵精神方面的內容,也要寫新時代長徵的內容。
  • 【方志四川•特稿】三過草地的長徵女英雄王定國
    經典歌曲《映山紅》三過草地的長徵女英雄王定國 王定國(1913.02.04~2020.06.09),原名王乙香,四川省營山縣安化鄉人,中國共產黨黨員,老紅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夫人。第五屆、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 《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
    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過雪山草地二萬五千裡長徵,不僅是戰略戰術的較量,還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鋼鐵一般的紅軍戰士,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靠著堅定的革命信念跨雪山、過草地,在生命禁區中創造了奇蹟。
  • 百歲紅軍的囑託|張力雄:長徵精神是無價之寶
    107歲的張力雄的囑託:長徵精神是無價之寶,年輕人就是要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撰文/中國軍網記者 楊帆攝影/中國軍網記者 伍行健視頻/中國軍網記者 於愷舟 範逸婕2019年9月10日,106歲的張力雄在南京寓所領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 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校園
    大家沉浸在藝術家們營造的濃鬱氛圍中,接受了一次偉大長徵精神的鼓舞與洗禮。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0年9月,教育部部署面向全國高校師生組織開展「網上重走長徵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工作。
  • 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
    我校將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和長期積累的品牌性工作聯動起來,通過「紅色經典進校園」項目讓《長徵組歌》唱響上財校園,傳承和宣傳偉大長徵精神,創新形式講活「四史」要義。今年是《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這部誕生於1965年的恢弘巨作,上千次地在祖國大江南北和海外唱響,成為描繪長徵圖景、歌頌長徵精神的時代強音。
  • 中國人,民族魂——觀《我的長徵》有感
    作為一個走過長徵路的老人,我多麼希望今天的人們幸福的回憶再多一些,痛苦的回憶再少一些。」在經受了艱難困苦、血淚戰火的磨礪後曾經的紅軍戰士王瑞已逾越七十載,如今白髮蒼蒼的他在回顧萬裡長徵的點滴時,我想他心中的百感交集是我們這代人或是說沒有經歷長徵的人無法體會的,在看著他引領著那些輕盈的腳步邁向那扇記憶的大門時,我的內心湧起了一陣陣的澎湃,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的一幕幕翻滾在我的腦海裡,讓那本已沸騰的愛國之心再一次噴湧向天際——祖國,我愛你!
  • 追不上部隊回不了家鄉,過草地掉隊的紅軍,後來咋樣了?
    長徵時期,紅軍將士在若爾蓋草地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歷程,過草地時,不少紅軍因病因傷在若爾蓋掉隊,從此留了下來……作者蔣桂花是若爾蓋縣人,也是雪山草地黨史資深研究者。她曾對若爾蓋草地農區的失散紅軍軍屬進行持續調查和幫扶工作,在調查和幫扶過程中,她曾聽說了長年生活在雪山草地的唯一一對紅軍夫婦徐國富、向金蘭的故事。
  • 串點連線 區域成環 完整呈現紅軍長徵在川光輝歷程
    從國家層面看,在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中,四川是重要組成部分;從幹部教育培訓需求看,通過統籌協作、資源整合,串點連線、區域成環,方能實現聚合效應,發揮更大優勢。   在多次調研、反覆論證和專題研究後,省委決定,以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整合現有以弘揚長徵精神為主題的幹部學院、黨性教育基地和各級黨校資源,聯合共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
  •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些草地現在不見了呢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些草地現在不見了?工農紅軍1935年過的草地,就是川西北的松潘大草地,覆蓋範圍包括今天的松潘縣、紅原縣、若爾蓋縣,當年這是生命禁區、死亡陷阱。松潘草地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1,天氣惡劣,因為沼澤溼氣大量蒸發,草地上經常籠罩著陰森迷濛的濃霧,看不清方向,部隊行軍不能掉隊,一旦掉隊,就不知道前進方向了。2,沼澤地,土壤已經液化,沒有堅實基礎,行軍部隊非常容易陷入泥地後,無法拔腳,越掙扎陷越深,無法施救。3,無人居住,沒有村落,後勤供應增加保障等於零。
  • 前輩的長徵故事 陳其: 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著花
    長徵途中最苦的莫過於爬雪山和過草地了。陳其則經歷了三次過雪山、草地的考驗。「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夾金山終年白雪皚皚,空氣稀薄,容易缺氧,天氣變化無常,狂風捲起千層雪,沒人敢坐下休息,否則就永遠爬不起來了。陳其在饑寒交迫、缺氧眩暈的狀態下,一鼓作氣地翻越了雪山,跟隨隊伍向荒無人煙的草地進軍。草地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