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師長柴鴻儒
1936年10月27日深夜,在甘肅省東部會寧縣慢牛坡,一場紅軍阻擊國民黨反動派軍隊進攻的戰鬥正在激烈地進行。一位紅軍師長,冒著槍林彈雨,深入到前沿陣地指揮戰鬥,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都被打退,就在戰鬥即將結束時,突然一顆子彈飛來,擊中了紅軍師長的頭部,他倒在血泊之中。這位英勇善戰的紅軍師長就是柴鴻儒。
柴鴻儒又名洪宇。1903年7月出生在大名城南老堤南村。從小家境貧寒,早年喪父。拾柴放羊之餘,隨大哥讀書識字沒錢買筆墨紙硯,就以樹枝為筆大地為紙,學習非常刻苦。他常把小說中的英雄人物講給小夥伴們聽。並說:「我若不能像嶽飛那樣為將,也要像武松那樣做人」,顯露出他遠大的志向。成人後,受大名七師革命思想的影響和南方革命浪潮的激勵,1928年,他毅然離開家鄉,告別親人,隻身來到南方,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在連長魏孟賢(中共地下黨員)的培育下,政治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1929年冬,魏孟賢任營長,柴鴻儒遂被提拔為連長。就在這一年,柴鴻儒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下,柴鴻儒協同魏孟賢加緊做著起義的準備工作。
1931年2月15日,柴鴻儒率領全連參加魏孟賢領導駐六安的國民黨第四十六師兩個營起義,經過激戰,摧毀敵人一個團部和兩個旅部,擊斃敵旅長、團長等反動分子多人,起義成功,勝利與皖西紅軍會師,編入紅四方面軍。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柴鴻儒參加紅軍後,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先後任中央教導師連長、營長、團長、總參謀部參謀主任等職。1933年6月就被提拔為紅三十軍八十九師師長。10月,他率部參加了營渠戰役和宣達戰役,在粉碎敵「六路圍攻」長達11個月的作戰中,協同兄弟師反擊二、三兩路進犯之敵取得很大勝利。該師的二六五團被方面軍授予「夜老虎」的獎旗。在陝南戰役中,他率領八十九師與八十八師協同殲敵兩個團和另兩個團大部。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後,八十九師參加了毛主席親自指揮並取得輝煌勝利的「包座之戰」,為紅軍繼續北上開闢了道路。
就在紅軍乘勝北上之際,張國燾卻分裂了紅軍、分裂了黨。他強令紅四方面軍調頭南下。這時柴鴻儒被調到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任師長。張國燾不顧敵軍的絕對優勢,命令進攻名山。此役,紅軍傷亡慘重,被迫撤離。為掩護方面軍戰略轉移,總部命令柴鴻儒率九十三師擔任後衛。連續打了13個晝夜硬仗的九十三師,已付出了巨大犧牲,此刻又擔任後衛,阻擊敵人,任務異常艱巨。柴鴻儒率全師官兵,振作精神,與敵激戰7個晝夜,打退敵人10多次進攻,絕對保證了整個方面軍的安全轉移。該師二七四團獲「夜襲長勝軍」稱號。之後,率九十三師抄小道趕上了大部隊。張國燾南下以來,兵敗連連,損失慘重,被迫取消偽中央,同意再次北上,紅軍開始第二次長徵。
1936年7月2日,柴鴻儒的九十三師在總指揮徐向前的率領下,從爐霍出發北上長徵。在毛爾蓋的摩天嶺,柴鴻儒率一個半團的兵力,連續擊潰國民黨一個師的兩次猛烈進攻,大獲全勝。部隊抵達甘肅岷州後,他奉命率部兩次遠距離奔襲搶佔戰略要地通渭縣城,為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會寧創造了條件。接著在該縣境內作戰,殲敵1300多名。爬過皚皚雪山、走過茫茫草地,克服千難險阻,最終於10月上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
國民黨蔣介石得知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消息後,如坐針氈,焦急萬分,他急忙調精兵遣強將,前往甘陝,妄圖將立足未穩的紅軍主力一舉消滅。中央軍委根據黨中央「逼蔣抗日」的方針,決定給蔣介石部隊以迎頭痛擊,並指示四方面軍西渡黃河作戰。柴鴻儒率九十三師會同九十一師,負責阻擊敵人,掩護大部隊渡河。10月24日.在會寧城東的高山上,給關麟徵部二十五師七十五旅以迎頭痛擊,遏制了敵人的追擊,為紅軍大部隊在虎豹口順利渡河贏得了時間。
蔣介石隨又敦令關麟徵繼續北進,追擊紅軍。柴鴻儒奉命率九十三師,協同其他兩個兄弟師,在會寧東部的慢牛坡伏擊追敵。27日,柴鴻儒率部進駐慢牛坡,經親自察看地形後,把部隊埋伏在雜草和灌木叢生的坡上高地,佔據有利地形,布下一個「布袋」陣,修工事挖戰壕,一切就緒,只等敵人來犯。
傍晚時分,柴鴻儒得到偵察員有敵情的報告,為誘敵深入,他命令部隊注意隱蔽,不許有任何動靜,待敵人進人腹地後,來個關門打狗。
雖然沒有月亮,可滿天的星鬥,足以使隱蔽的紅軍把來犯之敵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當敵人進入我埋伏圈,正在爬坡時,只聽柴鴻儒高喊聲「打」!機槍、手榴彈似狂風驟雨一樣向敵人打去,毫無防備的敵人,頓時亂作一團。死一樣寂靜的慢牛坡霎時變成了殺聲的海洋,槍聲的海洋。為不使一個敵人漏網,柴鴻儒命令兩個團,緊緊地「扎」住了「布袋」口,截斷了敵人的退路。敵人在「布袋」裡拼命掙扎,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柴師長又命令吹起了嘹亮的衝鋒號,紅軍從四面八方向敵人發起了衝鋒,直殺得敵人人仰馬翻,屍橫遍野。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敵旅長梁愷被擒,敵七十三旅大部被殲。
就在戰鬥勝利結束之際,一顆罪惡的子彈飛來,擊中柴師長頭部,這位驍勇善戰的紅軍師長的一腔熱血灑在了慢牛坡,年僅33歲。
在黃河西岸指揮作戰的徐向前得到柴鴻儒犧牲的報告後,難過的說:「他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揮員……」。1958年5月,他的遺骨移葬於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甘肅省人民在他的犧牲地——會寧縣慢牛坡建紀念碑一座。
(根據《大名革命史》改編)
轉自:大名教育
原標題:《英雄大名——紅軍師長柴鴻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