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亞裔演員
被很多華人熟知
不少人將她冠上「女版林永健」的標籤
但今天我們只談吳珊卓!
第76屆金球獎中
吳珊卓(Sandra Oh)憑藉《殺死伊芙》
成為金球獎首位榮獲最佳女主的亞裔
得知獲獎的瞬間
她懷著一絲難以置信拘謹地走向前臺
擊敗的強勁對手茱莉婭·羅伯茨的吳珊卓
一時間風光無兩,「榮登金球視後」刷爆各路社媒
這一路的艱辛大抵只有本人才能體會...
傳統亞裔家庭中的一朵「奇葩」
出身韓裔家庭加拿大籍的吳珊卓家裡是崇尚學歷的典型傳統亞裔家庭,父母均畢業於多倫多大學,父親是商人,母親是生化學家。這對韓裔夫婦共育有三個孩子,1971年出生的吳珊卓是老二,姐姐Grace是律師,弟弟Ray是遺傳學家。姐弟所學都是最容易讓移民在北美站穩腳跟的專業。而夾在中間的吳珊卓卻偏要另闢蹊徑,選擇了其實「困難模式」,進入演藝圈。
Copyright:www.taola.com
其實吳珊卓也並非不是學習的料,她拿到了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新聞專業錄取通知,而且還有4年全額獎學金。但機緣巧合接觸到音樂劇的她,不能自拔的愛上了表演。
該讀本科的她拋下新聞專業,不顧不夠出色的外表,毅然走上了學習表演的道路,也因此成了家中唯一「不務正業」的人,家人對演員行業的評價曾是「與妓女只有一步之遙」。
父母的反對,讓吳珊卓的追夢之路背上了更大的壓力!
經過幾十年漫長的奮鬥,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獲得金球獎頒獎現場,鏡頭轉向吳珊卓的父母,年邁的父親爸爸激動地起身為女兒鼓掌,這一刻父母為女兒擔憂的心也得以釋懷。
難掩驕傲和街上女兒作品的廣告牌合影
三十年專業配角生涯
說是三十年的配角生涯其實也並不準確,畢竟吳珊卓事業初期早在1994年就憑藉電影《雙喜(Double Happiness)》獲得過「加拿大奧斯卡」吉尼獎最佳女主,但加拿大的認可遠遠不夠,不去好萊塢的話,她永遠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為生計奔波的小演員。
電影《雙喜》
翻開吳珊卓的演繹履歷會發現早年的角色甚至都沒有姓名,「朋友」、「鄰居」、「閨蜜」、「副校長」這樣的龍套不勝枚舉。
《公主日記(The Princess Diaries)》裡笨拙搞笑的副校長
2000年吳珊卓認識了前夫兼美國導演兼某種程度上的貴人Alexander Payne,兩人2003年結婚。吳珊卓因為2004年在Payne電影《杯酒人生(Sideways)》中亮眼的表現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讓她大放異彩的機遇——《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中的女二號Dr. Cristina Yang。
《杯酒人生》中痛打渣男的片段
2005年到2013年,吳珊卓一連演了10季《實習醫生格蕾》。這也讓她積累了大量人氣,雖然不是女一號,但也是一個有血有肉角色豐滿活靈活現的電視劇人物形象了,甚至不少粉絲在她離開本劇後紛紛棄劇。她也因此劇拿過了金球獎最佳女配。
因《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走進華人觀眾的視線
至此,吳珊卓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表演實戰經驗,離開《格蕾》劇組三年後,終於迎來了屬於她的女一號——《殺死伊芙(Killing Eve)》。
《殺死伊芙》,成就吳珊卓
吳珊卓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等了30年才等來《殺死伊芙》這樣一個機會,她在劇本中也盡力挖掘這個角色巨大的表現潛力。該劇講述的是著迷殺人案的英國安全局人員伊芙與天才殺手Villanelle間的故事。
Copyright:www.taola.com
如何形容這部劇呢?BBC對它的信任達到尚未開播就預定第二季的程度,也正是這部劇,讓專業配角三十年的吳珊卓終成金球獎前無古人的亞裔最佳女主。
《殺死伊芙》劇本中的女一號原本是白人角色設定,加之吳珊卓已經習慣了出演配角,這導致她在剛拿到劇本時略感迷茫,竟不知自己要出演哪一個角色。但經紀人表示劇組希望由她來出演劇本中的白人女一號,這著實讓吳珊卓感到意外。
畢竟,在好萊塢從來只聽說由白人替代少數族裔出演角色,卻鮮有亞裔來出演原本是白人角色的情況。吳珊卓能出演原本是白人的角色,既是實力得到認可的體現,也是一種幸運。
典型好萊塢「亞裔」,非典型「美女」
巨星雲集的好萊塢裡,低調的吳珊卓身上最具話題性的地方有兩點:亞裔身份,不夠漂亮。這兩個看似弱勢的點卻給吳珊卓帶來了機遇!
先說「不夠漂亮」這一點:美是很主觀的概念,即使在帥哥美女雲集的好萊塢,也有很多走獨特風格路線的明星得以大放異彩。殘酷的好萊塢對待美醜比起種族問題還是顯得「包容」得多。
小眼睛、高顴骨、厚唇、下垂的眼眉以及時下最被批「顯老」的長臉,這些不太符合亞洲目前普遍「白瘦幼」審美的外貌特徵在好萊塢裡卻是標籤般的亞裔特色。
吳珊卓早年接到的臉譜化配角龍套大都逃不出這一窠臼。
入行早年被人建議整容才能有戲拍的經歷已成不值一提的過眼雲煙。在好萊塢奮鬥30年、此刻終於獲得西方主流認可,成為視後的吳珊卓,內心早已是百鍊成鋼的女戰士。比起時至今日切實拿在手裡的金球獎,對並沒有統一評判標準的外貌如何評價又有什麼所謂呢?
亞裔在好萊塢的掙扎
耐心修煉三十年,終遇為請她做女主將白人角色「洗黃」的《殺死伊芙》,她無疑是幸運的。但她的背後有更多沒那麼幸運,在好萊塢默默無聞苦苦掙扎的亞裔演員。
好萊塢慣有將角色「洗白」的做法,即找白人演員來出演亞裔角色。《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中的草薙素子竟然由斯嘉麗·詹森出演就是近年來最好的例子。
《奇異博士》中的亞洲僧人改成白人法師
《神盾局特工》中扮演黑客Skye的華裔女演員汪可盈曾經的英文名是Chloe Wang,父親華人母親白人的她為了打破亞裔姓氏「Wang」給她帶來的玻璃天花板,把英文名改成了Chloe Bennet。不需要評價其是非對錯,單看事件本身,足見亞裔身份在好萊塢對人的發展有多大限制。
汪可盈
亞裔在西方影視劇作中要麼主要是打戲,要麼是邊緣化臉譜化或者醜化的搞笑、學霸、呆子、土豪等龍套形象。
章子怡也曾直言:「現在很多好萊塢大片用華人演員無非就是為了在中國上映時更好宣傳而已,很多角色都是打醬油.所以我沒有拍那麼多好萊塢片,因為它不足夠讓我去為她努力和付出,他們給的角色實在是太容易了。」
Copyright:www.taola.com
隱形的規則就是:白人挑剩的角色再給黑人挑,黑人挑剩下的角色再給亞裔。
「發哥」周潤發八九十年代在亞洲紅極一時,3次金像獎影帝,2次金馬獎影帝,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為了進軍好萊塢曾幾乎息影三年潛心準備英文,1995至2003年期間出演多部好萊塢影片卻沒有一部能真正為人熟知。除了類似早年港片套路的槍戰片外,真正有角色發揮空間的也僅有一部《安娜與國王》。然而片酬低到可憐,票房也慘澹收尾。
時至今日這種不公平仍然存在,儘管明星們為開拓國際市場不懈努力,也的確能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影視作品中看到亞裔面孔,但更多還是為配合好萊塢打開中國市場強行尷尬插入略顯單薄的亞裔角色。
景甜在《環太平洋2》
範冰冰在《X戰警》
近年隨著反對好萊塢「洗白」聲浪漸起,也出現了諸如英國演員Ed Skrein拒絕出演《新地獄男爵》中亞裔角色的情況。
要消除好萊塢對亞裔的這種不平等也許尚需時日,相信亞裔會憑藉自身的努力獲得更多尊重與認可。
就像吳珊卓曾經多次提名陪跑卻顆粒無收的頒獎典禮上說的一樣「It's an honor just to be Asian——身為亞裔是一種榮幸」。
亞裔的崛起
吳珊卓在金球獎的光芒,無疑讓好萊塢甚至整個北美看到了亞裔演員的風採。
終於在美國大熒幕上,黃皮膚黑頭髮成了主角,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去年在美國主流媒體掀起的一股「亞裔旋風」。電影《瘋狂的亞洲富豪》話題在各大社交媒體刷屏,票房一路飄紅、口碑居高不下,影片觀眾中60%都是其他族裔。除開電影情節、場面、演員陣容外,電影成功的深層原因是亞裔在美國的崛起。
亞裔成為各族裔中收入較高的群體;
亞裔的消費能力成為各大行業關注的重點;
亞裔的投票權也成為兩黨關注的重要問題;
吳珊卓的成功也標誌著亞裔在北美舞臺上獲得了更多認可!不過要想佔據堅不可摧的位置還任重道遠,需要更多人更多的去爭取和去努力。好的是至少如今我們每一大步邁出去,亞裔群體慢慢向美國主流文化靠近的距離就拉近了一些!
ref: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sandra-oh-wears-all-female-designers-at-golden-globes-1173948
本平臺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推薦閱讀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您一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