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2021-01-18 蘭臺夜讀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且聽老黃為你試作辨析。

兩朝為官的劉伯溫

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劉伯溫天資聰明卻好學習,聰慧過人,12歲即考中秀才,元統元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舉進士。在家待業3年後,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因其為人剛正不阿,在任內重拳除惡,地方豪紳對他恨之入骨。看透世清的劉伯溫,5年任滿後,便辭官歸鄉,過起自由自在的耕讀日子。

至正三年(1343年),元朝又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御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只好上書辭職,任期約一年。劉伯溫在元朝的仕途,就此中止。

至正二十劉基年(1360年),劉伯溫被正為打天下招攬人才的朱元璋延請至應天(今南京),成為朱元璋的謀臣。作為謀臣,劉伯溫參與軍機八年,給了朱元璋許多有益建議,比如,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掉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此外,劉伯溫還建議朱元璋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民心,並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後,除了做了八謀臣,吳元年(1367年)以後,又先後任職太史令,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及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爵為誠意伯。那麼,這些官職與爵位,都是幹什麼的,相當現在什麼級別呢?

太史令是個什麼官?

朱元璋25歲時參加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56年被奉為吳國公。朱元璋建明稱帝的前一年,亦即1367年正月,始稱吳元年。劉伯溫被授太史令的時間,就是吳元年(1367年)。

太史令是何官職?太史令也稱太史,相傳夏代末已有此職。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

秦漢設太史令,職位漸低。魏晉以後修史的任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隋改稱太史監,唐改稱太史局,肅宗時又改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遼稱司天監,金稱司天台。元代改稱為太史院,與司天監並立,但推步測算之事都歸太史院,司天監僅餘空名。明朝初年,仍稱太史院,後來改稱欽天監。

太史令最初的職責非常多,到了劉伯溫時代,就成為專一主管推算曆法的技術官員了。職級為正三品。

明初,即置太史監,設太史令,通判太史監事,僉判太史監事,校事郎,五官正,靈臺郎,保章正、副,挈壺正,掌歷,管勾等官。以劉基為太史令。吳元年,改監為院,秩正三品。(《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職官三》)

劉伯溫在太史令的位置上,並不只是演算曆法那麼簡單,而是在職責範圍內,主動作為的,比如,他就任之初,就向朱元璋進呈了《戊申大統歷》。熒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預示有兵災禍亂,劉伯溫借觀天象之機,請求朱元璋下詔罪己。天氣大旱時,劉伯溫請求處理久積冤案,朱元璋便當即命令劉伯溫予以平反,大雨也就從天而降。劉伯溫又趁機請求建立法制,防止濫殺現象。朱元璋這時正要處決囚犯,劉伯溫便問是什麼原因,朱元璋將自己所做的夢告訴他。劉伯溫說:「這是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應當停刑等待。」三日之後,海寧歸降,朱元璋很高興,就將囚犯全部交給劉伯溫釋放了。

劉伯溫的太史令,相當於現代國家氣象局局長兼天文臺臺長。

御史中丞是幹什麼的?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年),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定都應天(今南京市),國號大明。明王朝正式建立的,朱元璋擢升劉伯溫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史」是中國古代一種官名,先秦時期,天子、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秘書官。國君置御史,則開始於秦朝,御史專門為監察性質的官職,一直延續到清朝。

到了東漢時,始設置御史臺,為王朝的監察機構,職掌握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御史臺以御史大夫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領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

唐朝貞觀之前,御史臺僅僅風聞奏事,沒有司法權力。貞觀間,御史臺設置臺獄,受理特殊的訴訟案件。開元十四年(726年)後,專設受事御史一員,以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輪流受理詞訟。從此,凡重大案件,御史臺和刑部、大理寺組成三法司聯合審理。大理寺負責審訊人犯、擬定判詞,刑部負責覆核,同時報御史臺監審。元代的御史制度空前發達,御史臺直接在地方設立行御史臺,與行樞密院、行中書省並立。

明初,延襲元制,也設有御史臺,左、右御史大夫分別為鄧愈與湯和,劉伯溫與章溢為御史中丞。

初,吳元年置御史臺,設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以鄧愈、湯和為御史大夫,劉基、章溢為御史中丞。諭之曰:「國家立三大府,中書總政事,都督掌軍旅,御史掌糾察。朝廷紀綱盡繫於此,而臺察之任尤清要。卿等當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縱奸,毋假公濟私以害物。」(《明史·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職官二》)

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御史臺;洪武十五年(1382年),更置都察院。其職守是,「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都察院的主官為左、右都御史(即原左、右御史大夫),左都御史主掌都察院,右都御史輔之。左、右都御史同正二品;其下的左、右副都御史(即原御史中丞),正三品。

劉伯溫的御史中丞,為御史臺正三品副職,相當於現在的監委副主任之職,屬副部級高官。

資善大夫與上護軍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授劉伯溫為弘文館學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又加授劉伯溫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先說說弘文館學士。

弘文館最初始設於唐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李世民招集天下名士,充實到修文館中,有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陸德明、孔穎達、虞世南等名流入館,號稱「十八學士」,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將。。唐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一即位,就將修文館改名弘文館。

學士為長官,負責校正圖書、教授生徒、參議朝廷制度及禮儀。明初亦設弘文館,劉伯溫為學士,不久即廢,其職責與品秩不詳。宣德間,復建弘文閣,不久併入文淵閣。

再說資善大夫與上護軍。

資善大夫是「散官」,是與職事官表示所任職務的稱號相對而言。散官也始自隋朝,是加給文武重臣的榮譽稱號。官員有實際職務者為職事官,散官是有官名而無職事的官稱。劉伯溫的御史中丞與太史令,就是有職有權的職事官,資善大夫就是一個官名,而無實際職責。資善大夫雖然有名無實,但是,卻可以反應出一個官員的職級。資善大夫始設於金朝,為正三品下,元代升為正二品。

在明朝,散官又稱散階,明之文散階有四十二階,以歷考為差: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劉伯溫能加授資善大夫,表明他此時已是正二品的職事官。

上護軍為「勳官」稱號。勳官是官稱的一種,授給有功官員的一種榮譽稱號,有品級而無職掌。北周時本以獎勵有功的戰士,後漸及朝官。隋置上柱國與柱國以酬軍功勤勞,皆無職掌,凡十一等。其初皆名散官,到了唐朝,為區別「散官」始別稱為「勳官」。明朝的勳官也分文武,其中,文勳十級,武勳六品十二階。劉伯溫的上護軍為武勳之正二品勳官。

在明朝,那些官職為正二品呢?明初沿襲元朝制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國,其中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吳元年,改右相國為左相國,左相國為右相國。洪武元年,改為左、右丞相。由中書省統六部,但不設置中書令。左、右丞相為正一品,平章政事為從一品,左、右丞為正二品。另外,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亦為正二品。

明朝初年,正二品尚書及都御史等職相當於正部級。從劉伯溫的散官與勳官上看,明朝正式建立後,他已是標準的正二品高官了,雖然他的職事官可能仍然是御史中丞,但是,他還有個封爵——如意伯。明朝建國前後,獲得封爵的功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共一百五十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劉伯溫的如意伯為三等伯爵,為12位伯爵之首,在功臣大排名中的名次為第一百零五位。

只是,劉伯溫受封后,在京城只呆了一年,便於洪武四年辭官回鄉。劉伯溫是個知進退的聰明人,所以,才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洪武八年農曆四月十六,劉伯溫病逝於故裡,享年六十五歲。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諡號文成。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朝「正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清朝「正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在清朝當官還算一個很好的職業,尤其相對於明朝而言。明朝的官員,尤其是朱元璋時期,想要保住命都是最主要的。在清朝當官工資收入還算可以,而且皇帝對官員也還不錯。
  • 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古代我國,有很多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
  • 「八府巡按」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在明清時期,「八府巡按」雖然並不存在,但卻存在一個名為「巡按御史」的官職,與之大體類似。
  • 郭嘉的官職是軍師祭酒,那這個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郭嘉劇照郭嘉,字奉孝,是三國裡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有「算無遺策」之稱,只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對他三聲嘆息,大哭不已。言歸正傳,繼續說郭嘉的官職軍師祭酒,我們知道軍師這個詞倒是很好理解,譬如後來諸葛亮就是軍師,而軍師後面加個祭酒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官職有多大,又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呢?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級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
  • 清朝「知府」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後,很快又恢復了宋朝時期的一些官職制度。所以這時候慢慢的就衍生出了知府這一個地方官。所以在明朝時期,朱元璋根據歷史當中知府的一些發展過程,就將這個工作的名稱簡化成了知府,其實也就是人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所看到的刺史和太守。工作屬性差不多,但是名字不一樣。 明朝時期,知府是一個比較低調的官職。到了清朝時期,知府的名氣才響徹海內外。所以人們現在在看影視劇的時候會發現清朝背景的影視劇裡面,經常會提到一個官職,那就是知府。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在清朝知縣身上,有兩個明顯不同於其他官職的特點。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相當於現今的什麼官職呢?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狄仁傑的最高官職, 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說出來很難信
    他幼年登第,擔負過非常多官職,在各地當過法曹、刺史、司馬等職務,非常終做到了武周的宰相。年輕時的狄仁傑就很有才華。參加了科考之後,就被舉薦並出任汴州判佐。所謂的「判佐」就是判官的副手,屬於從七品的官職。然而剛剛到任判佐沒多久,就遭人陷害。由於案情嚴重,一度鬧到了工部尚書那裡,最終還是工部尚書閻立本還了狄仁傑清白。
  • 紀曉嵐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與和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那麼,紀曉嵐最高做到了什麼職務,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成功闖進仕途以後,紀曉嵐的官場生涯同樣不順當,只因為文章見長而屢任類似現今政府出版機構的編輯、總編輯;直到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才被外放地方官職,任貴州都勻知府,品秩為從四品,基本相當於現今地級市的市長,行政級別為廳局級正職。這一年,和珅迎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為以後的官場升遷之路打好了基礎。
  • 古時候清朝的軍機大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官員?
    我們經常都會在電視上看見清朝電視劇中出現什麼什麼巡撫,還有大學士,知府,知縣等。那麼這些人的官到底有多大呢?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
  • 古代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你肯定猜不到
    > 在三國等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職位就是中郎將,很多人可能並不明白中郎將是一個什麼官職
  • 《清平樂》裡神童晏殊做過哪些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如果放在現在,等於是15歲就考上了名牌大學的博士。晏殊步入仕途後,獲得的第一份官職是秘書省正事。在古代,秘書省是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機構,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正事」是職事的意思。這就是說,晏殊第一份官職,相當於今天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1008年,晏殊授任太常寺奉禮郎。
  • 《雍正王朝》的人精圖裡琛,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雍正王朝》裡的「人精」圖裡琛其實從幾個方面就可以看出,比如眾大臣推舉八貝勒為太子之時,引得康熙不滿,十四阿哥出面諫言引得康熙暴怒想要拔刀殺了他,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圖裡琛有多「精」了,他悄悄的躲到一邊不出面等到康熙心情平復下來才感覺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 相當於如今什麼職位?
    這個職位出自《康熙微服私訪記》,於世龍作為每個案件結尾出場威壓地方官欽差大臣,於世龍的官職就是八府巡按。從古代資料記載來看,八府巡按這個名字應該是電視劇中杜撰出來。歷史上跟這個官職相似的是監察御史、巡察御史這兩個官職。
  • 明朝的左都御史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門?
    同時在明朝當官員升遷亦或嘉獎的時候,都察院的長官們會會同吏部等長官進行綜合評估,然後藉此來決定是否要升遷亦或嘉獎於此官員。所以簡單的說明朝的都察院就等於我們現在的中紀委,而左都御史就等於現在的中紀委書記。此外都察院的御史們的職責還有在科舉考試的過程中監督鄉、會試及武舉的公平進行。
  • 和珅的官職放在如今相當於什麼職務
    和珅的起點不低,三等侍衛是正五品武官,在級別上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員。 管庫大臣由皇帝派遣,屬於臨時工,並沒有固定級別。但和珅在這個位置上學習了理財的本事,還通過兢兢業業的管理,使得布庫的存量大幅度增加。乾隆皇帝很滿意。 1775年,和珅一年三次升遷,從一名三等侍衛升遷為正藍旗副都統。副都統級別為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副司令員。當年,和珅父親也做過副都統。
  • 古今官職對比--一品大員,總督,巡撫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巡撫現在古裝電視劇越來越多,形形色色的古代官員粉末登場,什麼一品大員,七品知縣,總督,巡撫熙裡譁啦全都出來了,很多人也許會有疑問: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同一級別的文官和武官,頂戴一樣。 在古代的時候,正一品是相當於現在的正國級的領導,這個正一品也是有很多劃分的,首先就是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是「三公」既:太師、太傅、太保,和殿閣大學士,屬於榮譽上的一種虛職,並沒有實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