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2020-12-22 騰訊網

古詩中提到:邦君今刺史,光祿古名卿。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刺史是一個官職,並且享受功名利祿。其實除了刺史之外,中國歷史上衍生出來的官職有很多,其中熱議程度比較高的有宰相、丞相、大司馬、侍郎等等。當然還得包括知府,雖然知府的熱議程度並不是很高,但是知府這一官職,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真實存在的。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後,很快又恢復了宋朝時期的一些官職制度。所以這時候慢慢的就衍生出了知府這一個地方官。其實在明朝之前,關於知府這個官職屬性的工作,也有其它的名稱。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是工作屬性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比如說公元184年到公元220年是我國歷史上東漢末年時期。東漢末年時期,就已經有了監察區變為行政區的一個過程。這時候會有州牧這個工作,工作的屬性就是掌管一個州的軍事勢力和百姓治安。到了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是我國歷史上的隋朝時期。這段時期也有知府的概念,這個時候被稱之為是刺史或者是太守。

到了唐宋時期,刺史和太守慢慢的就被稱之為是知府事。所以在明朝時期,朱元璋根據歷史當中知府的一些發展過程,就將這個工作的名稱簡化成了知府,其實也就是人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所看到的刺史和太守。工作屬性差不多,但是名字不一樣。

明朝時期,知府是一個比較低調的官職。到了清朝時期,知府的名氣才響徹海內外。所以人們現在在看影視劇的時候會發現清朝背景的影視劇裡面,經常會提到一個官職,那就是知府。可見知府在清朝時期的狀態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的形態。然而在清朝時期,有名的知府其實也有很多,比如說康熙年間的陳鵬年。

陳鵬年出生於公元1663年,是湖南人。在1684年中了舉人,後來慢慢的一路被提攜,從知縣又做到了蘇州知府,最後成為了河道總督。去世於公元1723年,是清朝時代著名的官吏和學者。除此之外,還有豫劇裡面經常提到的臺北之府陳星聚。陳星聚出生於1817年,是河南人。

直到現在人們提到漯河豫劇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在戲劇裡面認知到陳星聚這一歷史人物,而陳星聚並不是虛構出來的歷史橋段,而是真實存在的清朝人。那麼如果要問清朝時期的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代生活中的什麼官位。這個問題其實也好回答。根據《百官志》記載,知府是州府最高行政長官。

相當於是現今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任市長。1949年我國地級市的數目為54個,1982年地級市的數目為112個,直到現在地級行政區總共333個城市,數量達到了293個。所以從這個龐大的數據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出,如果用清朝的知府官職來衡量現在的行政人員的話,會發現這個工作並不是一個小眾的工作崗位。

相關焦點

  • 清朝的「知府」,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雖然這裡的「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而非「清代的知府」,但是也可以看出知府一職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肥差」了。即使是在不違法亂紀的情況下,還可以聚斂這麼多的財富,這也反映了「知府」撈錢渠道之多。那麼在清代,「知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古代的員外官有多大?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古代我國,有很多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
  • 清朝的九品芝麻官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那麼,九品芝麻官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九品十八級清朝的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而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代理縣令,並非是九品,而是正七品。實際上,清朝的九品芝麻官可以細分為正九品和從九品。
  • 李鴻章的最高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說出來你別不信
    ——梁啓超清朝末年,統治者內部腐敗不堪,中國飽受外敵的侵略而不敢反抗,國家陷入無止境的動亂中。在清王朝瀕臨崩塌之際,慈禧太后重用漢人為官,這才有了後來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人扶大廈之將傾,強行為即將崩塌的清王朝「續命」。
  • 清朝的撫臺、臬臺、藩臺、府臺都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舊時下級官吏稱呼上級領導,多以「辦公地點」取代其「職位」,以作敬稱。「臺」,原指石制的案臺,後來逐漸延伸成為官員辦公的地點,於是「某臺」便成了官員對上級領導的敬稱。行至清朝時期,以「某臺」稱呼上級領導幾乎成為了官方慣例,於是便有了「撫臺」、「臬臺」、「藩臺」、「府臺」的叫法。
  • 古時候清朝的軍機大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官員?
    我們經常都會在電視上看見清朝電視劇中出現什麼什麼巡撫,還有大學士,知府,知縣等。那麼這些人的官到底有多大呢?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
  • 清朝「正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清朝「正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有的時候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清朝官員的生活過的非常滋潤,不僅能夠住著大豪宅,拿我們很熟悉的清朝官員紀曉嵐為例,紀曉嵐是後人公認的大清官,清朝一品官員,照理說他是不會貪百姓和朝廷的錢,但是人家紀曉嵐也住著幾千平米的私人宅院,這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難道清朝官員單單是工資就已經那麼高了嗎?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天下那麼大,光靠皇帝的家族是肯定管理不過來的,因此就出現了很多的官員,一開始官員的劃分不是那麼的明確的,是採取分封制度的,由皇帝來分封,把全國劃分成若干塊,每個子孫都能夠領到一塊,然後封地上的皇族,在當地招收官員,從而管理國家,但是後來發現這裡面有很多的弊端,因此清朝當時仍然採用的是漢魏時期的
  • 秦國的左庶長和大良造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那會的職位又變成了大良造,不懂的人會覺得一頭霧水,很多人還會提出疑問:這兩個職位到底有什麼不同,又是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這事還得從商鞅變法之前說起,那時候秦國一共有四種庶長:大庶長、右庶長、左庶長、駟車庶長。
  • 《雍正王朝》的人精圖裡琛,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雍正王朝》裡的「人精」圖裡琛其實從幾個方面就可以看出,比如眾大臣推舉八貝勒為太子之時,引得康熙不滿,十四阿哥出面諫言引得康熙暴怒想要拔刀殺了他,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圖裡琛有多「精」了,他悄悄的躲到一邊不出面等到康熙心情平復下來才感覺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 《雍正王朝》裡的「圖裡琛」,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啥職位?
    《雍正王朝》裡的「人精」圖裡琛其實從幾個方面就可以看出,比如眾大臣推舉八貝勒為太子之時,引得康熙不滿,十四阿哥出面諫言引得康熙暴怒想要拔刀殺了他,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圖裡琛有多「精」了,他悄悄的躲到一邊不出面等到康熙心情平復下來才感覺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 宋朝「包青天」的官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說出來你別不信
    開封有個包青天 ,鐵面無私辨忠奸」對於這一句詞調,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聞吧?如果比較喜歡包拯包青天的人應該還能唱出來。一部《三俠五義》,一部《包公案》,早已經將包拯「鐵面無私」的形象深入到了民間心中。特別是包青天黝黑的皮膚加上額頭中間那一彎月亮,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 郭嘉的官職是軍師祭酒,那這個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郭嘉劇照郭嘉,字奉孝,是三國裡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有「算無遺策」之稱,只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對他三聲嘆息,大哭不已。三國裡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說法,也就是說郭嘉的才能可以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甚至超過諸葛亮,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就無法出山。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一個三國不允許同時出現這麼厲害的兩個人。當然這些描述有後人添油加醋的成分,不過也足以看出郭嘉的厲害之處。言歸正傳,繼續說郭嘉的官職軍師祭酒,我們知道軍師這個詞倒是很好理解,譬如後來諸葛亮就是軍師,而軍師後面加個祭酒又是什麼意思呢?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提督學政,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事宜,因為一般由皇帝欽派,帶有「欽差」意思,所以排位靠前,僅次於一省巡撫;按察使,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執掌一省公、檢、法機構。
  • 李鴻章為官50餘載,最高做到了什麼職位,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更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李鴻章,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從他初入官場到身居高位,官場生涯五十餘載,被時人稱為李中堂,可謂一生宦海浮沉,嘗遍榮辱辛酸。那麼李鴻章到底都當過些什麼官呢?他最高的官職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呢?
  • 古代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你肯定猜不到
    ,有些人或許認為中郎將是一個非常低的官職,其實我們只需要拿現在的一個職位與它進行對比就能夠明白中郎將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了。不過中郎將有時候也會掌管皇家衛隊,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軍區警備團的司令。所以中郎將一職就被降低了,但千萬別小看了那個時候的中郎將,雖然職位被降了,但權力依舊沒有減弱。三國時期位居中郎將一職,掌握實權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曹丕。諸葛亮是被劉備封為中郎將的,因為劉備在擁有了荊南四郡之後,其官位依舊是一個將軍,所以給諸葛亮的官職自然也只能是中郎將了,雖然只是一個中郎將。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統治模式基本沿襲明朝,稱之為「清承明制」,包括官職體系。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我們先來說一下知府,知府這個官職的正式名稱,源於明朝,最初的時候,知府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是作為市級的行政長官,後來到了明朝中期,由於巡撫取代了布政使的省級行政長官之職,布政使的官位品級由正二品下降到從二品,因此作為下一級的知府品級,也由正四品降為了從四品,知府管理整個市以及周圍的附屬縣,主要負責治理百姓,考核屬下官吏,徵收賦稅等一系列的事宜,知府這一官位,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兼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