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母校校長來要捐款,卻不知道校訓是什麼,任老送了他6個字

2020-12-23 小剛視野

2012年,任正非的母校——貴州都勻一中的校長胡立軍找到任正非,表示學校遇到了經費不足的狀況,希望他能夠給母校捐款100萬。

為此,胡立軍還專門準備了一些「硬性指標」,比如學生的基本情況,本科的升學率等,以此來回答任正非可能會提出的一些問題。

但是任正非卻只是問了一句:「一中的校訓是什麼?」

因為在任正非看來沒有校訓就不能夠清楚如何去辦學校,所以他是不會捐款的。

胡立軍當場就愣住了,倒不是因為他答不上來,而是那個時候的都勻一中的確是沒有校訓的。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沒有回答出來。

正當他灰心喪氣地準備離開時,任正非一把拉住了他,告訴他沒有校訓就一起想,想不出來他就請一些朋友幫忙想,一定要將校訓確定好。

這次對話不久,任正非邀請了馮侖、柳傳志在內的眾多商業大佬回到自己的母校,認真開會,總結出了「立志、崇實、擔當」六字校訓。校訓確立後,任正非也沒有食言,第一時間就給胡立軍打了電話,並且為都勻一中捐款100萬。

原來,任正非第一次問校長的時候,並不是在刁難對方,而是真的想捐錢搞教育,正因為想做,所以格外注重學校的辦學宗旨、校訓,他希望先賦予學校靈魂,明確學校的發展願景和方向,然後再給一筆錢,讓管理者按照這個方向把學校辦好。

從任正非的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家的格局與擔當。

對他來講,其實拿出100萬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他卻把教育視作了根本。在他看來即便是為母校捐款,也要對錢的用處以及本該受益的人負責。

如今的華為,對於國人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一家商業上成功的企業,而是中國人自強不息,頑強奮鬥的一種精神。

而一手締造了華為這個商業帝國的創始人任正非,也當之無愧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的精神和事跡成為無數追夢的年輕人,進行企業管理的經理人效仿的對象。

如今平臺上引進《任正非傳》,本書以時間為線,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人生和創業經歷還原,分享了他在華為獨特的管理思路,前述的故事有的也在書中有詳細解讀,這是一本具有勵志色彩的任正非傳記。

現在只需要一杯咖啡錢,38元,你就能把任正非的過人智慧帶回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下單。

相關焦點

  • 母校找任正非,校長提出捐100萬,任正非說了5個字,對方沉默無言
    母校讓任正非捐款,任正非就問了幾個問題。校長答不上來。任正非便說:「那我不能給你錢!」結果,過了幾天,任正非叫了幾十位大佬(其中包括柳傳志、馮侖、陳東升等),一起來到任正非的母校——替這所學校擬定校訓!原來,當時任正非問校長的問題就是:「校訓是什麼?
  • 許昌市第三高級中學傑出校友李朝向母校捐款100萬元
    許昌市教育局副局長趙建鵬、第三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何軍卿、學校校長閆大龍出席此次捐贈儀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孫明智副校長、程津鋒副校長、胡曉偉副校長、呂志健副校長、張二民副校長及300餘名師生、來賓和來自報社、電視臺的10餘位媒體記者共同參加了此次捐贈儀式,主管德育工作副校長武帥超主持捐贈儀式。
  • 義烏高考學子:聽聽母校校長的臨別贈言
    義烏二中校長 王偉慶最好的自己在未來的路上三年青春的拔節生長,旺盛得像校園裡鬱鬱蔥蔥的「國奧樹」,夢想正一點點接近現實。我們知道,成長是個不斷試誤的過程,每位少年都是在這樣一個個美麗的錯誤中由懵懂走向覺悟,由稚嫩走向成熟,由衝動走向理性,由驕縱走向謙卑,由無知走向淵博,由平凡走向卓越。因此最好的自己一定還在未來的路上。
  • 他清華大學校訓提出者,30歲擔任清華校長!開創眾多教育界先河!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說起中國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這一校訓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多人並不一定知道這個校訓的提出者。他就是清華大學的奠基人,清華大學的老校長周詒春。今日之清華歷經百年滄桑,成為中國高校之翹首,這位老校長在其中功不可沒。
  • 任正非:是,我很尾大!
    那一年,任正非44歲了,窮愁潦倒、身拖病恙,只剩一對兒女跟6個投奔他的兄弟姐妹。怎麼看,人生都已經沒有多少選擇。創辦華為,確屬走投無路。 經此一劫,任正非大徹大悟,懂得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局限,說自己領悟到「個人才是歷史長河中最渺小的」這一真諦。
  • 「全職太太」捐款母校,反被校長罵「滾出去」!
    這兩天,張桂梅因拒絕一位當了全職太太的學生的捐款,走上各熱搜榜單頭條。 提起張桂梅,大家應該都聽過,她是一位校長,紮根雲南貧困山區40多年,推動創建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幫助1804名女孩走出貧困山村,進入大學。
  • 如涵紅人李朝 不忘初心為母校捐款激勵學弟學妹常懷感恩之心
    他說,「一別五年回到母校我特別開心,見到了曾經對我特別照顧的老師們也很激動,學校裝滿了我整個青春回憶,尤其是堅毅誠樸,至真至善的校訓始終激勵著我不斷前行。「李朝同學是我們許昌市三高優秀學子的代表,前幾天我接到了他的電話,他說自己想要為母校捐款助學,當時我非常感動,也很驕傲!」陳豔群老師曾是李朝的高中班主任,提到李朝,她印象深刻。
  • 如涵紅人李朝 不 忘初心為母校捐款激勵學弟學妹常懷感恩之心_快訊...
    提到這次捐款的初衷,李朝說:「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助到更多的學生,因為愛與被愛都是相互的。」他說,「一別五年回到母校我特別開心,見到了曾經對我特別照顧的老師們也很激動,學校裝滿了我整個青春回憶,尤其是堅毅誠樸,至真至善的校訓始終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 廣工62歲 校友捐款500餘萬讓母校田徑場換「新顏」
    來自廣工各地校友捐贈的 510 餘萬捐款,正式捐給母校,將對學校使用 13 年的大學城校區中心田徑場進行修繕。據了解,今年 6 月,廣工各地校友組織了解到已使用 13 年的大學城校區中心田徑場需要修繕後,想為學弟學妹們創造一個良好的運動場地的校友們紛紛捐款,鼎力支持。
  • 靜夜思 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附柳傳志讀後感)
    我身在伊朗,飛機要多次中轉才能回來,在巴林轉機要待6.5個小時,真是心如煎熬,又遇巴林雷雨,飛機延誤兩個小時,到曼谷時又晚了10分鐘,沒有及時趕上回昆明的飛機,直到深夜才趕到昆明。回到昆明,就知道媽媽不行了,她的頭部全部給撞壞了,當時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藥物和機器維持,之所以在電話上不告訴我,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
  • 走進任老的智慧,美方材料全替換?任正非:美國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有很多人認為任正非應該比非華為相關人士,更加視美國為「死敵」。因為沒有美國的制裁,依照華為目前如日中天的局勢,未來將更快開創新的宏偉藍圖。其實這正是任老的智慧所在!任正非曾清楚表示,我們應正確區分,何為美國企業,何為美國政客。
  • 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附柳傳志的讀後感)
    我身在伊朗,飛機要多次中轉才能回來,在巴林轉機要待6.5個小時,真是心如煎熬,又遇巴林雷雨,飛機延誤兩個小時,到曼谷時又晚了10分鐘,沒有及時趕上回昆明的飛機,直到深夜才趕到昆明。回到昆明,就知道媽媽不行了,她的頭部全部給撞壞了,當時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藥物和機器維持,之所以在電話上不告訴我,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
  • 全文來了!兩萬字,任正非採訪全記錄!
    土耳其教授不是華為在編員工,但是我們拿錢支持他的實驗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我們給博士生提供幫助。我們在日本支持一位大學教授,他的四個博士生全到我們公司來上班,上班地點就在他的辦公室,而且他又可以再招四個博士生,等於有八個博士幫做他研究,所有論文等一切都歸屬他,不歸屬我們。如果我們要用他的東西,需要商業交易,這就是美國的「拜杜法案」原則,我們就是通過這樣的「喇叭口」,延伸出更多的科學家。
  • 桃李歸園報校恩 攜手共圓三高夢 如涵紅人李朝不忘初心為母校捐款
    他說,「一別五年回到母校我特別開心,見到了曾經對我特別照顧的老師們也很激動,學校裝滿了我整個青春回憶,尤其是堅毅誠樸,至真至善的校訓始終激勵著我不斷前行。如涵紅人李朝謹記恩師教導 不忘初心「作為許昌市三高培養的學生,我一直關注著母校的發展,而且心裡總有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我回到這裡,向學校和老師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 西北大學6年為畢業生發放「藍田玉印章」 累計送出4.2萬枚
    在學生畢業之際,學校會為畢業學子送上一枚「藍田玉印章」,作為「離別禮物」。「當看到印章或想起印章時,就會想到母校,回憶起校園時光。」西北大學畢業生閻飛躍3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據了解,西北大學自2015年起便以「藍田玉印章」作為畢業禮,今年已是陪伴「西大」學子的第六年,且累計送出了4.2萬枚。
  • "登高自卑""君子不器" 這些重慶中學校訓好勵志
    相比傳統簡單直白的校訓,廣益中學的校訓「行遠自邇,登高自卑」顯得很內涵,而其中「自卑」二字更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  「其實,這裡的自卑,並不是缺乏自信的意思。」6月3日,廣益中學辦公室主任劉老師解釋說,在這兩句話中,「邇」是近的意思,「卑」則是低的意思,「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的意思就是:走遠路,必須從近處開始;登高山,必定從低處起步。
  • 畢業多年仍搞不懂校訓到底什麼意思……
    留不留學乾貨、攻略、案例,關於留學的一切都在這裡關注都開學兩個多月了,很多同學都還不知道自己學校的校訓是什麼,不過不知道也正常,因為你有可能在學校見到了它們,也不一定懂它們的意思,因為很多壓根就不是英文...
  • 90後網紅向母校捐款100萬,網友:就該他紅
    有的網紅如同「腰子姐」、「月亮饃阿姨」火一陣子就不火了,還有一些網紅也是發展得很不錯,擁有穩定的粉絲,通過流量變現後,生活也變得富足。大多數網紅在賺了錢之後,想著法的賺更多的錢。而有的網紅賺了錢之後,卻想要獻愛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是什麼塑造了任正非
    70年前,任正非在這個物質極度匱乏的貴州小縣城已經度過了生命最初的五年。任家要哺育七個孩子,加上父母,家裡共九人,生活開支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資維持。到了月底,只能靠借錢度日。1950年,任正非(最後一位站立的小男孩)與母親和6個兄弟姐妹的合影為保證能活下來,任家實行了嚴格的分餐制。如果不這樣,可能會有一兩個孩子活不下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