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包(方言:別)嚷我,我不是怕你拿不動,過來替你拿點。」
「趕緊走,我還沒老哩,聽不懂人話還是咋了?」
車停在路邊拍風景,不遠處傳來很大聲爭吵的聲音。小郭有點忿忿地說:「這大爺怎麼這樣,大娘好心去幫他,還這樣罵人家……」
大約200多米遠的樹林裡,只能看到一位摘柿子的大爺,發脾氣的應該就是他了。
不大一會兒,帶著藍頭巾的大娘搬著一個小凳子,挎著半籃柿子,一邊走一邊小聲嘀咕著:「跟著你過都球呢,給你生仨娃子,生老大開始就噘(方言:罵)我,眼看土埋脖子了,還噘我……」
公路上邊的院子裡,有人喊著:「伊**家有人沒,給你家裝空調了,趕緊回來。」後邊的大爺用摘柿子的竹竿撥了一下,把大媽撥到路邊,快步走過去:「哎呀,你趕緊走吧,給你說家裡一會兒就來人了,木你能給那螞蟻踩死完?走又走不快,立那路當中當桷(jue,方言:石柱的意思)呢?淨耽誤事。」
大爺姓伊,據說是商朝宰相伊尹的後裔,雖說已經快80歲了,脾氣卻依舊火爆。
短短200米,大娘走累了,放下凳子,坐在石堰下休息,似乎有些委屈。
看到作者走過來,大娘拿出來一個軟的柿子:「給,吃吧,剛摘的,能吃。」大娘告訴作者:伊大伯年輕時候脾氣就不好,經常跟人吵架,也會罵自己,不過卻沒有打過一巴掌。大娘的腿有點老毛病,走不快,天氣變了還疼,大爺不讓她幹活,可是農村的老人誰能閒得住呢?
於是老兩口就經常拌嘴吵架。
剛摘的這籃柿子,還放在平房邊的梯子下面,大爺去招呼安裝空調的人了,大娘上不去梯子。大娘告訴作者:「俺兒子家準備開農家賓館,叫鎮上的人來安裝空調,誰知道今天裝空調的來了,他們卻進城了。從鎮上到這山上幾十裡,幸好老頭子拿的有鑰匙,要不然,他們就白跑了。」
作者問大娘是不是要把柿子拿到平房頂上,大娘說:「你不用管,叫那死老漢兒回來了自己上去。」
籃子倒是不沉,幫大娘送上平房,看到上面已經放了一筐柿子,還曬著一些紅豆和玉米。
「這都是大伯拿上來的?」
「屁,他是有那本事?那些蜀黍(玉米),是俺老大娃子給他背上去的,憑他,等著吧……」
裝空調的是大娘二兒子家,大兒子的房子和她們緊挨著,房子的後面曬著很多玉米杆。「俺老大是個沒本事人,太老實,不會來事,去放牛了,沒在家。」大娘告訴作者:老大兒子不太善於跟人交際,卻養的好牛,現在有三四頭母牛,每年都能賣兩頭小牛。雖然說不能大富大貴,日子過得也還可以,只有自己身體不好,是個藥布袋。
大娘指著遠處地裡的玉米杆說:這些都是大兒子準備的,再過半個月左右,山上就該冷了,到時候就餵玉米杆。兒子餵牛,冬天還需要好多玉米,老伴兒種的玉米,自己吃一些,剩下的就都給兒子餵牛了。老兩口現在身體還行,能幫幫兒子,要是將來不會動了,老二老三不在家,也只能靠最沒本事的老大了。
大娘希望自己將來走在老伴兒前面,這樣,就不用再聽他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