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文
把抗日戰爭從1931年的「9·18」之後算起,中國軍隊打響抗日第一槍的當屬「鬍子」出身的黑龍江地方將領馬佔山。
出生於東北,早年曾落草為寇的馬佔山受命於危難之際。他為人仗義、生性豪爽,其時剛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就在日軍企圖侵犯黑龍江之時,馬佔山奮起抵抗,江橋一戰,遂使他一舉成名,名垂青史。當年上海的《生活周刊》在給馬佔山的專電中稱:「奮勇抗戰,義薄雲霄,全國感泣,人心振奮。」著名教育家、詩人陶行知曾寫了一首《敬贈馬佔山主席》的詩:「神武將軍天上來,浩然正氣系興衰;手拋日球歸常軌;十二金牌召不回。」
就是這位馬佔山,在幾經起落輾轉之後。於1937年的12月率領東北挺進軍,踏冰過河,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鄂爾多斯這塊偏遠之地……、
綏包淪陷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推行吞併滿蒙政策,煽
動蒙漢分裂,製造民族糾紛,公然策動伊克昭盟上層背叛民族和祖國。一時間,一些蒙古王公貴族,經不起日寇的威脅利誘,開始投敵叛國。馬佔山部稍事修整後,一方面秣馬厲兵,積極準備再戰;另一方面也認識到,在蒙漢雜居特別是蒙古族王公貴族以及上層控制的地區,爭取他們一道參加抗日鬥爭的重要意義,否則,日本帝國主義就會拉攏和收買他們為其效力。日寇扶持德王陰謀成立的「大蒙古帝國」正是這樣,日寇還以伊盟為基地,大肆封官許願,利用特務機關,挑撥民族關係,鼓吹蒙古獨立,欲驅逐漢人於蒙境,使蒙漢兩族矛盾日益加深。
馬佔山得知上述形勢的變化後認為,伊克昭盟確是一戰略要地,背倚大青山,西與寧夏接壤,南鄰黃河,與晉、陝相連,交通方便,物產富饒。古時,就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跳板,清王朝時期,是各旗會盟的地方,又是蒙古族重要的遊牧場所,居南北要衝。伊盟有失,陝北及寧夏將岌岌可危,此乃關係到西北大局的安危。他遂將情況電告國民黨中央。國民黨中央回電令挺進軍「警衛伊盟,兼守河防」,同時加任馬佔山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
於是,馬佔山即率部離開五原,向伊盟挺進。
1937年12月初,馬佔山率部到達伊克昭盟東勝縣,俘獲了投日的東勝縣縣長劉牛。此時,正值日本特務內田在伊金霍洛旗召集伊盟各旗蒙古王公開會,企圖進一步就建立偽蒙政府進行分裂活動。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車抵東勝時,馬佔山部已進駐東勝等候多時。
日特因馬佔山的進駐,不得不將設在東勝及伊金霍洛旗的特務機關和電臺撤回包頭。
12月16日,達旗王爺康達多爾濟乘馬佔山在東勝立足未穩,糾集偽蒙軍第四師及達旗森蓋林慶的部隊,企圖襲取東勝。馬佔山獲報後,痛恨康達爾多濟背信棄義,一方面令劉桂五部阻擊來犯之敵,另一方面乘達旗王府兵力空虛,派出騎三師二團李公九率三十餘騎兵乘夜色直抵達旗。為萬無一失,遂在李公九率兵出發後,又派侯化民副團長率三十餘名手槍隊員,隨後前往策應。此前,本來康王與馬佔山在包頭時已達成協議,康王是同意馬佔山跨河過境的。結果馬的部隊剛過河就遇到康王部下的阻擊。這次,馬佔山決心給康王點顏色看看。
17日,劉桂五師與日偽軍在東勝羊場壕一帶展開激戰,將來犯之敵擊潰。
與此同時,李公九帶三十餘騎兵一夜急行軍。於拂曉趕至達旗王府。至一井畔時,見幾個騎兵正在飲馬,發現李公九等人後,沒有聲張,遂騎馬向包頭方向弛去。李公九為了不打草驚蛇,既沒有追擊,也沒有開槍,而是迅速向王府包抄過去。王府的士兵發現了李公九的騎兵,問是哪一部分的,李公九答:「我們是包頭方面來的,請康王帶路打東勝,大隊在後,很快就到。」管家給李公九打開了王府城門,正說話間,侯化民所帶的三十餘名手槍隊員也已趕到。進入王府後,李公九迅速派人佔領了王府的前院後院,並控制了王府各炮臺。侯化民立即在院外動手,將王府的衛兵繳械。並商定,只要王府院內信號一發,內外立刻動手。
李公九進入內院後,一再催管家請王爺出來回話,管家進內院連催三次,均不見康王動靜。李公九隨即帶五名手槍隊員直入王府內宅。此時,康王和三個姨太太還未起床。睡夢中,康王覺得有一個冷冰冰的東西戳到了頭上,睜眼一看,見有人正用槍對著他的頭部,命令他立刻穿衣。康王還想反抗,早有隊員手急眼快,從他的枕頭下取出手槍,又分別在牆角、柜子裡收繳了兩支手槍。那三個姨太太縮在被子裡體若篩糠,擠成一堆,面無人色。
康王故作鎮靜,邊穿衣服,邊說李公九是土匪。李公九說,請你放明白、規矩一點,我們是挺進軍,馬將軍請你去東勝面議軍機。直到這時,康才如夢方醒,頓時耷拉下臉,變得規矩起來。李公九見事已成功,沖天放了一槍。這時,騎三師三團的其他策應部隊也已趕到,迅速包圍了王府。原來,馬佔山恐有意外,畢竟他對達旗的情況不是很熟悉,於是又增派井德泉率騎增援。這樣裡外一起動手,僅僅十幾分鐘的時間就結束了戰鬥,王府殘兵,全部交出武器。井德泉師長進了康王府,對康王稍加安慰,說明讓其去東勝參加會議的動機,康王無奈,只好親自開上車,由井德泉師長同車前往東勝。李公九率人將康王的電臺、槍枝、彈藥、馬匹全部押上,也向東勝馳去。
汽車開出約二三個小時後,早晨逃往包頭報信的康王騎兵與日寇已聯繫上了。日軍遂派三架飛機,向東勝方向飛來。飛機追上康王的汽車後,低空盤旋了幾圈,知道無法救出康王,只好嘶啞了幾聲向包頭方向飛去。
在返回東勝的路上,李公九得到消息,森蓋率領的來犯之敵,已被劉桂五部徹底擊潰,森蓋去向不明。
井德泉回到東勝後,隨即將康王送交馬佔山。馬佔山即召開伊盟各旗王爺會議。會上各旗王爺紛紛譴責康王附逆日寇的醜惡行徑。康王將所有責任都推在森蓋身上。馬佔山力陳抗日救國之道理,向王公們曉以民族之義,動之以情,勸各旗王公要以團結為重,為國出力,共同將日寇驅逐出國境,並以種種事實揭露日寇之野心,告誡各王公貴族要分清是非,不做千古罪人。會議開了三天,散會後,馬佔山即刻把康王押送西安行政公署,轉往重慶。
會後,挺進軍在東勝整肅隊伍,於1937年12月23日移師準格爾旗。挺進軍浩浩蕩蕩開入準旗,雖是隆冬,士兵不入民居,號令嚴明。安營紮寨後,馬佔山和劉桂五親赴神山,面晤準旗代理扎薩克奇文英,曉以民族大義,令其協助抗日,為國立功。並同奇文英商定:挺進軍司令部設於楊家灣,騎六師駐納林、沙圪堵,騎三師駐哈拉寨、古城、大、小什拉塔,騎一旅駐馬柵沿河。為了協調軍隊與地方關係,奇文英派團副楊光譜住於挺進軍總部,以便隨時商洽。馬佔山對準旗的軍事實力以及各派的政治態度很清楚,在綏、包淪陷的混亂時期,二奇都在旗內招兵買馬、積草囤糧,積極擴充實力。
奇鳳嗚還收編了由薩拉齊潰退下來的保安團的五百多騎兵;奇文英也收編了託縣護路保商團約四百餘騎兵,再加上旗內其它武裝,約有三千之眾;這些隊伍地形熟悉,射擊精準,馬術高超,足可和挺進軍比高低。雖然二奇之間因權利衝突也有矛盾,但在挺進軍面前卻又不得不團結一致。馬佔山針對這些情況,一方面對二奇儘量表示友好,處處尊重二奇的權益,耐心解釋和表白挾持康王及查抄森蓋家是不得已的苦衷;另一方面又積極在兩人的部隊內開展工作,使他們中的一部分部隊棄暗投明,這大大削弱了二奇的軍事實力,解決了挺進軍的後顧之憂。
馬佔山到準格爾旗,在很大程度上分化了奇文英、奇鳳鳴的勢力。一段時間,他與二奇爭奪權利,不時發生摩擦並左右著準旗的局勢。準旗大小仕官包括奇文英都不敢得罪馬佔山,生怕馬佔山對他們興師問罪。在這種情況下,駐大樹灣的偽蒙古軍第四師寶貴廷部在1938年初提出驅逐馬佔山出準旗的倡議,這正符合了奇文英、奇鳳鳴的願望。控制著準旗東北部黃河兩岸的奇鳳鳴,因環境與地理條件的關係,和挺進軍處於非敵非友的狀態。奇鳳鳴雖曾派副官王天榮到沙圪堵會晤馬佔山,表示願負責供應糧草,希望兩軍友好合作,避免主客軍的磨擦;但實際上兩軍經常處於劍拔弩張、互相戒備的緊張氣氛之中。敵偽為了使奇鳳鳴一心趨附自己,派偽蒙軍第四師十二團約四百騎兵開到新召灣奇鳳鳴所在的萬和堂。脅迫奇鳳鳴,別無選擇派自己的保安隊三百多騎兵協同偽蒙古軍向沙漠內大營盤馬佔山部進攻。、
大營盤地處於庫布齊沙漠的北端,是準旗歷代的王府所在,一度曾是伊克昭盟的政治中心,偽軍將駐紮於此的馬佔山守軍約一團人馬擊敗,迫使該團退出大營盤,撤往納林。馬佔山得知情況後,立即令其主力騎六師劉桂五部、新騎三師等部隊攻大營盤,猛攻三日,傷亡較大,偽蒙十二團被圍無援(偽蒙四師此時在薩縣一帶被門炳嶽的騎七師牽制抽不出援兵),速調柴磴、西碾坊駐防的森蓋部四百多騎兵奔赴大營盤增援,日寇也由託縣出發,以步、騎、炮兵聯合編成了隊伍一千五百餘人,附鐵甲車二十餘輛,向大營盤進攻。
劉桂五部給敵軍以迎頭痛擊,雙方僵持兩晝夜,因馬佔山策動偽軍劉勝五部反正,這樣裡應外合,方將敵擊潰。偽軍被迫退回萬和堂一帶。這時奇文英突然集中保安隊,企圖襲擊馬佔山後路。馬部正準備撤回沙圪堵,而偽十二團及奇鳳鳴保安隊因援軍不到亦準備退走。劉桂五師長遂在撤退之前發起猛烈反攻,劈死了日本指揮官,偽十二團也傷亡慘重,只得狼狽潰敗退回薩縣。劉桂五勝利回師,粉碎奇文英陰謀,受到馬佔山及準旗群眾的隆重歡迎。
偽蒙軍十二團向東潰退以後,李守信的偽蒙軍第一師第二團進佔了大營盤。馬佔山又用大兵力奪回了大營盤。致使奇鳳鳴的保安隊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突圍退回新召灣萬和堂。奇鳳鳴自知危險,帶家屬及保安隊退過黃河北岸到將軍窯子等地,取得偽蒙軍四師的支援,準備共同抗禦東北挺進軍。
這時馬佔山一面先派人與背後的奇文英取得諒解;另一方面又派人到將軍窯子對奇鳳鳴說:「偽蒙古軍來,你們自然得應付,我們能諒解,好在大家都是中國人,再不要發生誤會就好。現在我們馬上北上抗日,你們還是回府來住!」與奇鳳鳴暫時取得了諒解。
至此,馬佔山所部已全部駐紮於準格爾旗境內,經過不斷的鬥爭,掃清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以準格爾旗為根據地,展開了新的抗日鬥爭。
二
「哈拉」蒙語為黑色,「寨」是漢語,即屯兵之地。哈拉寨位於內蒙古與陝西省交界處。清水川穿鎮而過,是個兩面背山,一川為澗,地勢頗為險要的地方,它沉落在內蒙古高原和陝北高原交界地的溝壑中,在歷史上是邊防與軍事重鎮。
馬佔山將挺進軍司令部設在此後,嚴格執行國民黨中央「警衛伊盟,兼守河防」的命令,除積極備戰外,密切注視著內蒙古準格爾旗的動態。準格爾旗是晉陝蒙邊地武裝實力最強的一個旗,擁有兵力近萬人,武器裝備精良,分別由東西協理奇文英和奇鳳鳴所掌握。準格爾旗的武裝力量早已為日偽所覷視,日偽極力拉攏二奇,封官許願,重金收買,用盡手段,二奇擁兵自重,與日偽也暗送秋波。挺進軍進入伊盟後,二奇的投日活動由公開轉入地下,稍有機會便伺機而動,成了挺進軍養在門口的兩隻狼。
隨著形勢的發展,準格爾旗的東西協理奇文英和奇鳳鳴各步東西,政治態度大相逕庭,矛盾日趨嚴重。在馬佔山的督促下,奇文英在國共合作抗戰形勢的影響下,同東北挺進軍關係密切,人員往還;與蒙旗長官指導公署和綏境蒙政會的抗日部署配合默契,抗日的態度明朗、堅定起來。奇鳳鳴為了保全自己在河套的租稅利益及統治權力,一步步被捆上了日偽「
共存共榮」的戰車。但表面上,奇鳳鳴仍在與馬佔山和傅作義保持著關係。
馬佔山意識到,一但二奇投日,自己將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危險,便時時加以提防,這樣挺進軍的行動就處處受到牽制,成了馬佔山的心頭之患。馬佔山為了儘量不使二奇投向日寇,採取了種種息事寧人的辦法,力圖保全自己的兩翼不受威脅。但這種種努力,僅僅是個願望而己。為此,馬佔山便不得不採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來牽制二奇。
1938年冬,傅作義駐軍河曲,此時,馬佔山正在河曲與何柱國、鄧寶珊參加軍事會議。奇鳳鳴派侄子奇子祥和秘書李碧青來晉見傅作義。奇子祥到河曲時,又獻出一匹好馬給傅作義,並當面表示願意提供傅作義糧草、人力及一切軍需物資,不願意提供挺進軍,說挺進軍紀律不好,對旗下百姓驚擾太多,並說馬佔山逼迫自己的伯父。傅聽後,誠懇希望奇鳳鳴要顧全民族大義,不要聽信讒言,挺進軍是存在一些問題,但會解決好的,要和挺進軍團結起來,共同抗日,警衛好黃河。馬佔山聽說此事後,心中頗為不快,但為顧全大局,沒有將自己的不快表露出來。
馬佔山未到河曲前,奇子祥和李碧青倆人先到哈拉寨挺進軍總部拜見馬佔山,獻出2000兩大煙土作為晉見之禮。攀談中,馬佔山對奇鳳鳴的處境特殊表示體諒,希望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馬佔山對奇子祥款待有加,待為上客。奇子祥也表示願為挺進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馬佔山聽後十分高興,還送給他一把德國產的手槍。
奇子祥和李碧青在兩地活動完畢後,又返至神山,與奇文英面商,共同抵制挺進軍,希望與傅作義合作,只解決傅的糧草及其他供應。奇鳳鳴聞知後,頗為吃驚;飭令奇子祥急速返回,不能在神山多逗留一天。奇子祥走後,奇文英把奇子祥的所做所為報告給了馬佔山。
馬佔山知道後,囑奇文英密切注意奇子祥的行動,防止他投日。其實,奇鳳鳴這時已和日寇建立了密切關係,並得到了日寇的軍事支助。
1939年1月,馬佔山、傅作義、鄧寶珊在河曲召開會議,討論抗戰事宜。奇文英派白鳳歧代表自己參加。事先奇文英先晉見了馬佔山。會議期間,傅作義與奇文英商量三件事,一是報告蒙遊軍一區及準旗情況;二是詢問奇鳳鳴是否投日,如確係投敵,要求奇文英查究;三是三十五軍要開赴綏西,路經準旗,擬在準旗設九個兵站,籌糧儲草,以備補給。白鳳歧電話請示奇文英後,奇文英與傅作義親自通話。奇文英對追查奇鳳鳴投日一事,委婉推辭:「奇鳳鳴是否投日不能肯定,如果他投日了,一個是東協理,一個是西協理,是平級,不好過問。最好還是省府查究為妥。」
會議結束後,傅作義將查處奇鳳鳴投日一事,交給了馬佔山。馬佔山回到哈拉寨後,挺進軍井得泉部奉調入綏西,其所防守的準旗北部河防的十二連城、新召灣一帶,交給了新調來了的熱河先遣軍白鳳翔駐守,歸馬佔山節制指揮。
白鳳翔是西安事變捉蔣的風雲人物,他對準旗的軍民態度粗暴、惡劣,短短幾天準旗人就送了他一個「白三閻王」的綽號。
1939年2月,馬佔山得知白鳳翔已將所部的兵力部署停當,即令白鳳翔依計劃前去萬和堂拜見奇鳳鳴,白鳳翔奉命前去拜訪,奇鳳鳴察覺自己投日的事已為挺進軍所知,時刻提防戒備。萬和堂的房上、炮樓內遍設保安隊警戒。萬和堂是奇鳳鳴多年經營的老巢,奇的住宅是一個四方形的大宅子,宅子外圍設有五米餘高的圍牆,四角設有炮樓,可屯兵五百餘人。白鳳翔到來時,先將隊伍隱蔽在離萬和堂五裡外的一處林地,自己僅帶幾個人先來到萬和堂。奇鳳鳴看到白鳳翔的人馬並不多,便將白鳳翔等放入院子。
奇鳳鳴和白鳳翔還在寒喧之際,白鳳翔的先遣軍正源源開到。奇鳳鳴意識到自己上當了,但已無計可施,只得虛與委蛇,和白鳳翔套起近乎。這時,先遣軍幾乎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了萬和堂,空氣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白鳳翔以好言勸說奇鳳鳴回哈拉寨,給馬佔山解釋自己對敵偽的態度。因奇鳳鳴的投日行為,在傅作義處多有報告。傅在馬佔山走後,曾電告馬佔山,要求馬佔山就地查處奇鳳鳴投日一事,以正視聽,確保黃河不受日寇的威脅。
奇鳳鳴極詭覺,自感大事不妙。但他是久經官場變故的官僚,老於世故,很會逢迎,便立即開始盛情款待白鳳翔,讓白講述在西安事變中的「英雄壯舉」。為了籠絡白鳳翔,奇鳳鳴不僅天天以大煙土招待,而且將自己最心愛的坐騎大青馬也送給了他,沒幾日,兩人結成了「金蘭之好」。
幾天後,奇鳳鳴之侄奇子祥完婚,白鳳翔與部下都送禮相賀。這時,日軍聞知奇鳳鳴被困,即派出部隊與先遣軍隔河戰鬥,準備乘酒宴混亂之際,解救奇鳳鳴突圍。可是,黃河已解凍,先遣軍佔領了高隆渡口,日軍不能搶渡過河,只能野炮轟擊。大量的炮彈傾瀉到黃河南岸,連萬和堂的房屋也被炸塌幾間。白鳳翔為保險起見,迅速將奇鳳鳴轉移到了新召。奇鳳鳴的保安隊在日軍的遙相支援下,立即在萬和堂和新召兩地同先遣軍展開了激戰。輕重機槍、迫擊炮全部投入戰鬥,互相攻擊,徹夜不絕。
第二日凌晨,奇鳳鳴見事已無望,解下金戒指吞入肚中。
此時,奇子祥正指揮著保安隊在外圍與先遣軍戰鬥,身已負傷,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被迫放下武器,繳械投降。白鳳翔急忙找來軍醫,給奇子祥包紮了傷口。此時,日寇已調集兵力,悄悄從黃河對岸增援過來,剛一踏上河面,即遭到了挺進軍的猛烈打擊。
白鳳翔聽到岸邊的槍炮聲後,急令部隊前往,正在此時,挺進軍派人來與白鳳翔聯繫。原來馬佔山料到北岸的日軍一定會支援奇子祥,便悄悄調集兩個團的兵力布置在黃河南岸的隱蔽處,將日軍阻擊在黃河北岸。
白鳳翔對奇子祥說,實在是誤會太深了,你叔父年歲大了,不適宜帶部隊了。勸奇子祥收攏駐在黃河以北的保安部隊,回到河南來,脫離日本控制。並告訴他:「你叔一時想不開,吞了金,經軍醫搶救,性命是問題不大了」。奇子祥聞聽後,如霹靂轟頂,急忙去見奇鳳鳴。
奇鳳鳴一見奇子祥就嚴厲呵斥道:「你在我身邊,打算父子同死嗎?」要他立即走開,逃奔黃河北岸,頂起天地。奇子祥受到庭訓後,向白鳳翔詭稱去收攬河北部隊,連夜過河宣布投日。
白鳳翔知道受騙後,便親自帶領部隊,護送奇鳳嗚回哈拉寨挺進軍總部,途經楊家灣就地休息。德力格爾以酒宴款待白、奇二人。酒宴罷,白鳳翔喝退侍衛,和奇鳳鳴在臥室一邊吸大煙,一邊和言傾談。正在騰雲駕霧之際,奇鳳鳴抓起煙槍,照白鳳翔的腦袋就猛力擊去,白鳳翔「阿呀」一聲,衛士突然開門闖進,才將白鳳翔救下。白鳳翔甦醒後,憤怒萬分,立即捆起奇鳳鳴,急速趕赴哈拉寨。一到哈鎮,奇鳳鳴已氣絕。馬佔山認為這件事有損於團結抗日,隨即通知奇文英和奇子祥來哈鎮看視,並厚殮了奇鳳鳴。奇子祥聽說後已不敢回哈鎮,只派了幾人,將其叔父的靈柩運到河套,安葬。
馬佔山解決了後顧之憂,遂著手準備外線作戰的計劃。
仲秋時節,黃河兩岸正是草美魚肥的季節,田野上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群,黃河已進入汛期,水流洶湧,巨浪濤天。中秋節剛過,馬佔山便接到了國民黨政府任命他為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委任書。
三
蒙古王公貴族是世襲制。抗日戰爭爆發時,小王爺奇治國年僅十三歲,按照蒙古王公貴族的傳統,還不到繼位的年齡。當時伊克昭盟的盟長便安排其到伊盟中學讀書,到了當年正好到了襲位的年齡。這時,扎薩克一職正由實力雄厚的奇文英代理,小王爺沒有武裝力量,接位實非易事。馬佔山早已聞聽,準格爾旗為爭奪王位屢有互相殘殺事件發生,這次恐奇文英不會輕易讓位,便早早做了安排。此前,他已接到傅作義的指示,由他負責監護小王爺繼位。
大營盤王府被日偽軍焚毀後,王府一直設在奇文英的住宅。現在要奇治國到奇文英的府上去繼位,這簡直是不可能的。馬佔山權衡利弊後,決定將得勝西奇治國親戚的院落暫時闢為王府。馬佔山決定接印時由他全權負責,親臨主持監護。典禮前,馬佔山派穆新亞四個加強連,由杜海榮指揮,全部部署在德勝西四周,嚴加戒備,以防奇治國遭到不測,並令所有河防部隊,密切注視對岸日偽的動態。馬佔山嚴令,如果有誤,唯頭是問。
接印繼位典禮的前一天,小王爺帶了兩個衛士前去迎接穆新亞師長。杜海榮為安全起見,親率四十餘人隨往,到了德勝西東南約十餘裡處,便見前方來了一干人馬。杜海榮以為是穆新亞師長到了,走近一看,卻是奇文英從神山率部馳來。奇文英見到杜海榮也很吃驚,在馬上和杜打了招呼。當他看到小王爺也在路旁,眼都紅了,欲動手,杜海榮一看著了急,目示手下,士兵們都手持槍械對奇文英說:「奇司令你走吧,我們還得等著迎接穆師長呢!」
奇文英只好匆匆馳往德勝西去了。
杜海榮受此虛驚,不敢大意,迎接到穆新亞後,將情況向穆新亞作了匯報,穆新亞認為情況嚴重,恐奇文英派兵來襲,隨即命令杜海榮留一個連在此監視,再增加兩個連的兵力,加強對德勝西四周的警戒。
馬佔山到來後,穆新亞已做好了警戒布署,便見臨時王府警備森嚴,房頂上架了十幾支槍,院裡院外站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穆新亞將情況向馬佔山作了匯報,馬佔山聽後表情嚴肅,對典禮的警戒安排表示滿意,接著對穆新亞說:「今天得給奇文英一個下馬威,免得日後欺負小王爺,我們得表個態度。」
典禮由穆新亞主持。這時氣氛變得緊張起來,馬佔山聲色嚴厲地說道:「從今天起,奇治國就是準旗的當家人,你們都要擁護,誰不服從,媽的巴子,我馬佔山絕不客氣!」
奇文英聽到這些話後,臉色變得煞白,一言不發。
馬佔山又說:「奇文英老司令是有功的,給你們看門看得不錯,你們要很好地尊重他!」說完,開始交接印信儀式,奇文英不敢怠慢,被迫交出了印信。
馬佔山帶頭鼓起了掌,並對奇文英說:「兄弟,你也表個態。」
奇文英無奈,只得面對全旗的軍政人員說:「剛才馬將軍說了,從今天起,奇治國就是準旗的扎薩克,我們要聽他的話,以後我會好好協助的。」
交印典禮結束後,人們才鬆了一口氣。馬佔山與奇文英一同回到了沙圪堵,就今後加強雙方合作等事宜作了商議。奇文英經此一事,態度變得很和順,很快便與馬佔山達成了協議。
四
1942年春,抗日戰爭進行到相持階段,為了懷念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將士,馬佔山在哈拉寨修築了忠烈祠。忠烈祠依哈拉寨外山勢而建,鑿巖以進,闢為廳堂。祠堂內設有靈牌二百餘位。祠堂前建有八角亭,山上建有高大的紀念塔。
馬佔山親自撰寫了碑文:
抗日軍興以來,我國軍死事者多矣。忠烈祠之建設,所以妥忠魂勵士氣,典至重也。而往事念來茲者,又後死之責也。爰徇袍澤之請,奮筆而為之書曰:哈拉寨之有忠烈祠,用以祀告東北挺進軍死事者之將士也。溯自九一八事變起,餘在黑省與倭寇作殊死戰,迨七七事變,又奉命編組本軍於大同,未幾而冀察相繼淪陷,倭寇長驅西犯,進略綏遠。本軍諸將士在綏輾轉防守,鏖戰兼旬,寇勢雖挫,然其援軍續至,眾寡懸殊,故退守五原、臨河,此抗戰初年事也。次年復奉命警衛伊盟兼守河防。伊盟者,本蒙族遊牧地,而在戰略上我西北之屏蔽也。倭寇蓄謀已久,間諜充斥,操縱甚亟。本軍行抵東勝,乃先伐其謀,擒其渠魁,倭寇氣奪,蒙族之反側者以安,遂進駐哈拉寨,迄於今且六年矣。綜計此六年中,其始也,寇焰方張,迭陷我偏關、河曲、保德、府谷各縣,神木榆林莫不震驚。
在此艱危之際,本軍乃浴血奮戰縱橫馳騁於託城、薩縣、武川、涼城、關河口之間,大小不下數十戰。率皆襲其要害,攻所必救,卒使倭寇不能立足,將其侵陝部隊撤援託薩,所陷各縣次第收復。而本軍諸將士之為壯烈犧牲者亦眾矣。抑尤以武川黃油乾子一役為慘,師長劉桂五殉焉,即今之端然列祀者也,是豈餘之德薄能鮮,所可感召哉,蓋自先總理以大無畏之精神訓練中國革命軍,而所謂不成功即成仁,天經地義久已昭然於每一軍人之心目。今總裁蔣稟承之,益為發揚光大,殺敵至果,義無反顧。
固不獨本軍諸將士有此表見也。獨念本軍諸將士數年來從予於沙漠之地,歷盡艱辛完成責任,雖無赫赫顯著之功,然用兵之道固有牽一髮而動全身者。曩使艱危之際,本軍諸將士而不能奮死決鬥,所陷各縣未必能復,伊盟七旗未必能保。藩籬盡撤且將影響於西北全局,而重為我最高統帥宵旰之憂矣。然則諸將士誠不為徒死也,祠而祀之。固宜祠在哈拉寨南山之麓鑿石為屋,鳩工庇材。董其事者為本軍王總參議鼎三,並由奇司令文英及地方紳商贊助。祠左崗上建有本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祠畔置田十餘畝,以供歲祀。委託地方育嬰堂保管之,例得附書。
東北挺進軍總司令兼黑龍江省政府主席馬佔山撰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十二月吉日立
忠烈祠建成後,馬佔山又請傅作義和鄧寶珊分別為忠烈祠題了詞。
傅作義的題詞是:「浩氣長存」。
鄧寶珊的題詞是:「碧血有痕留戰壘,青山無語拜碑亭」。
馬佔山在1943年刊印的《府谷縣誌》的序言中說:「噫!予以民國二十六年又提軍轉戰於斯土。駐守以來,於今已七稔矣,雖夙夜欲東,急趨於白山黑水,而扼守大河,久留斯土,能不眷眷於是哉!」
五
1943年,清明剛過不久,馬佔山收到了陳長捷發來的要求挺進軍協助開墾土地的公函。馬佔山急忙寫了回函,勸阻陳長捷要適度開墾土地,不要激化民族矛盾。還沒有等公函發出去,「三·二六事變」就爆發了。
此前,伊盟地區遭受了特大旱災,大部地區顆粒無收,牲畜大量死亡,造成饑荒遍野,疫病蔓延。不僅天災如此,而且人禍倍加。為了封鎖陝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於冬季在東勝設立了「伊盟守備軍總司令部」,並派大批正規軍進駐伊盟,擠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企圖把伊盟變成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基地。陳長捷奉蔣介石、傅作義之命,從後套出發,輾轉來到東勝,任伊盟守備軍中將總司令兼晉陝綏邊防軍副總司令、伊盟保安長官公署副長官,統轄駐伊盟的太上皇。陳一上臺,首先強化「防諜」反共組織,設置「黨政軍特別匯報組」、「情報科」等情報機構;實施所謂的「黨政軍一元化」,把東勝變成了統治伊盟各旗的反動中心。陳長捷專橫跋扈,剛愎自用,變本加厲地推行反共滅蒙政策。
他曾公開宣稱:「餘與別人不同,是委座派來鎮壓你們蒙古的。」後陳向蔣獻計:在伊盟開墾荒地五萬頃,「以充軍糧」。蔣介石準其試墾五千頃。陳長捷獲準後大加發揮,炮製了十項決策,以強權命令盟、旗、縣、處立即實施。其主要內容有:訓練民眾,組建保甲;建造營房,軍民分住;設立墾務局,開墾各旗牧場、廟地、蒙民戶口地等一萬頃;徵收農牧民的駱駝、牛、馬一萬一千頭,歸伊盟守備軍運輸處「駝運隊」、「牛車大隊」使用;以整飭社會風氣為由,不準蒙婦戴頭帶、逼喇嘛娶妻等。開墾牧場,導致牧民無草場放牧,等於斷了蒙民生路;強徵牲畜,致使大批役畜勞累過度,病傷而死,使農牧業生產急劇下降;所謂整飭社會風氣,更是嚴重破壞了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這些政策和措施普遍遭到農牧民直到仕官、王公們的強烈反對。尤其是擴大開墾,肆無忌憚地破壞成吉思汗陵地、召廟、鄂博等神靈聖地,這不僅直接侵犯了蒙古族人民的經濟利益和生存條件,而且也嚴重地傷害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由此,全盟人民怨聲載道,陳長捷聲名狼藉。
陳長捷為了順利推進開墾、加強對伊盟的統治,與特務組織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中統特務、蒙政會財務委員會科長白音倉,以各種手段取得了沙王的寵信,掌握了財政大權,身兼黨、政、軍幾個重要職務:蒙政會委員、國民黨綏蒙黨部特派員、三青團幹事、保安長官公署副官長、保安司令部的團長等;顧列三,中統札旗據點負責人,竊據了蒙政會委員、保安處主任、伊盟保安長官公署上校副官長蒹伊盟守備軍運輸處副處長,掌有一定軍政實權;老牌特務、陳長捷的親信秘書王蘭友,以蒙政會秘書的身份,與陳通風報信。還有其他特務在幕後活動。同時各特務組織還派有相當數量的「通訊員」,到處搜集情報。在開墾問題上,他們內外夾攻,逼沙王照數完成任務。沙王無奈,備函請陳長捷減少墾量,但無效。
1942年12月間,沙王先派王蘭友,後派白音倉面見陳長捷,再三求減。實則王、白二人不但從中作梗,而且白音倉擅作主張,滿口答應開墾萬頃草原,其中包括成陵寢地和沙王祖墳地。這種出賣牧民利益、賣祖求榮的卑劣行徑,引起全盟、特別是札薩克旗軍民的切齒痛恨。加之,蒙政會元老阿陵閣等失勢,白音倉等得權仗勢欺人,強迫札旗保安團集體加入國民黨等原由,使矛盾愈演愈烈。舊恨加新仇,終於激怒了阿陵閣和札旗西協理兼保安司令鄂齊爾巴圖以及保安團二連排長老賴等。他們積極主張剷除這幫內奸、特務,以免後患。
1943年2月21日,白音倉及侍衛郝三,從榆林返至札旗三裡界時,突然被保安隊的士兵暗槍打死,惹出了禍患。白的同夥、盟兄弟顧列三、王蘭友等暴跳如雷,執意報仇。陳長捷聞訊,異常震怒,除嚴令沙王懲辦兇手外,又派騎七師一個連,由李連長帶領進駐伊金霍洛和再生召。3月26日凌晨4時,率保安團四百餘人發起了武裝暴動,這次暴動以新街鎮王府為中心,西起札薩召之國民黨綏蒙黨部、中統綏蒙調查室,東至再生召之國立伊盟中學,25華裡一線為事變地區,搗毀了黨部、中統、軍統特務機構及電臺四部,擊斃了顧列三、王蘭友兩人,拘禁了綏蒙黨部特派員、伊盟保安長官公署政治部主任、特別黨部書記長王天籟,綏蒙黨部書記長、代主任委員兼中統綏蒙調查室主任趙城壁,綏蒙黨部特派員、蒙政會委員、伊中校長經天祿等四五十人。
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伊盟「三·二六」事變。
事變發生後,準格爾旗保安隊積極響應,欲在旗內起事。後因馬佔山嚴加防範,未敢行動。奇子祥將準旗之事詳告日寇。駐包頭日寇司令小島,認為準旗的奇文英受陳長捷的壓迫,軍需負擔繁重。小島允奇子祥、森蓋部隊過河進攻挺進軍。
奇子祥領令後,率部千餘人,乘一個漆黑的夜晚,從李三壕偷渡過黃河南岸,向七卜窯子、新召灣挺進軍駐防部隊猛烈攻擊,激戰兩晝夜,在河北岸日軍炮火的掩護下,挺進軍不敵日偽火力,四個連的河防部隊撤至黃河沿岸的沙漠地帶。馬佔山速令新騎五師及騎六師各一個團,共約兩千多人,由慕新亞指揮,星夜馳來。
此時,奇子祥已在七卜窯子附近,日夜修築起不少防守工事,站穩了腳跟。挺進軍在慕新亞的指揮下,進行了有力的反攻,日寇用炮火支援奇子祥,阻擋了挺進軍的反攻。挺進軍久攻不下,形成了敵我相持狀態。日寇恐馬佔山調集更多的人馬,遂調集河北岸所有日軍,向河南發動了進攻,牽制了挺進軍的兵力。雙方膠著了兩個多月,難分勝負。
奇文英見有機可乘,又伺機而動,調集旗內兵力五千餘人,暗中增援奇子祥,妄圖從背後襲擊挺進軍,構成我方陣地左翼的威脅。慕新亞發現日偽的意圖,緊急變更部署,同時將情況電告馬佔山。馬佔山令慕新亞,不惜一切代價將來犯之敵趕到河對岸。慕新亞得令後,令杜海榮團天亮前撤至沙漠邊緣,隱蔽待命。
此時,馬佔山已發現了奇文英調集兵力的意圖,即派參議王鼎三到神山質問奇文英集中兵力的目的。奇文英說我怕你們打不了敵偽,正要出兵幫助你們。王鼎三將計就計,請奇文英派部隊到前方助戰,並旁敲側擊地告訴奇文英,別有什麼其他想法。
奇文英知道企圖被馬佔山識破,不得不派奇子禮率三百餘騎,與挺進軍一起到前方助戰。但奇文英來到陣地時,不僅不支援作戰,反而暗中與奇子祥在河北會務,被挺進軍偵知。慕新亞迅速將情況電告馬佔山,馬佔山遂改變作戰部署,突然向奇文英的老巢神山派去兩團人馬。奇文英知陰謀敗露,派軍需官白鳳歧向馬佔山解釋。馬佔山對白風歧說:「回去告訴奇文英,趕快覺醒,將部隊迅速各歸原位,否則,兩天之內,我就使神山變成一堆焦土。」奇文英懾於馬佔山的壓力,再未敢妄動。急令奇子禮就地待命,不可輕舉妄動。奇子禮聽令後,按兵不動。
慕新亞抓住機會,向突入南岸的奇子祥發動猛攻,奇子祥得不到奇子禮的支援,被迫又退回了黃河北岸。此役持續了三個多月,挺進軍犧牲官兵近百名。
1944年,抗日戰爭進行到反攻階段時,國民黨政府令前方部隊抽出一部分兵力,到敵後開展遊擊活動。馬佔山遂派挺進軍遊擊支隊共四個中隊,約三百餘人,乘夜渡河進入敵戰區。日寇調集重兵企圖對大青山一帶的遊擊隊進行鐵壁合圍。日偽的這次大規模掃蕩,歷時月餘,封山口、斷糧道、縱橫梳剿,企圖將我抗日遊擊隊一網掃盡。
馬佔山遂又派出三支小股部隊,採用聲東擊西的辦法,支援遊擊支隊。日偽疲於應付,左奔右襲,疲累不堪。遊擊支隊和三支小分隊彼此呼應,搞得日偽昏頭轉向。
一天傍晚,三支小分隊包圍了美岱召車站,策反警備隊30餘人,消滅了駐車站的日軍15人。日偽得知消息後,急向美岱召車站馳援。遊擊支隊在背後突然向日偽發動襲擊,日偽又急忙調頭圍剿遊擊支隊。土默川及大青山的老百姓得知挺進軍深入敵後、打擊日寇的消息後,紛紛奔走相告。
遊擊隊就利用這種戰術,密切配合,相互支援,牽制了日偽的力量,緩減了挺進軍的河防壓力。
馬佔山在堅守河防的同時,積極發展地方經濟,特別是在文化、慈善、教育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捐資15萬元,在哈拉寨興建了一所小學,校內修建了秀芳圖書館、中山堂等。為了改變當地重男輕女的封建習俗,該校男女兼收,還鼓勵女孩上學,給女生每人發制服一套。馬佔山看到哈拉寨常有棄嬰、溺嬰和歧視婦女現象,又拿出錢創辦了一所育嬰堂,收容被遺棄的嬰兒,讓保姆將嬰兒撫育成人。同時發動官兵協助地方建橋補路、修理河堤,開辦紙坊、油坊、軍鞋廠等;為發展地方經濟,設立集市,每十天一集,以加強蒙漢物資交流,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讚揚。
當地群眾為了感謝他為人民所做的好事,特為馬佔山立了一座「德政碑」,這個碑直到今天依然還佇立在哈拉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