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八步沙「樹三代」紮根家鄉給梭梭樹「娶媳婦兒」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圖為八步沙的「樹三代」郭翊。 劉璞華 攝

中新網蘭州7月16日電 (崔琳 劉璞華)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甘肅武威市古浪縣梭梭林裡,「樹三代」郭翊正在滑著手機屏幕,通過APP查看天氣,這樣的APP,他裝了很多個。連著幾場雨,終於讓這個西北漢子緊鎖了一個春天的眉頭舒展了些。

「今年較旱,尤其3至4月春種時基本沒下雨。」郭翊說,天不下雨,就只能拉水澆樹,成本壓力和心理壓力都很大。

本可以端著「鐵飯碗」過安穩日子的郭翊,是八步沙的「樹三代」,他爺爺郭朝明就當年「六老漢」中的一員,父親郭萬剛則是如今沙場場長。上世紀80年代,郭朝明等人在古浪縣「八步沙」那片沙塵肆虐的土地上,按下了承包沙漠的指印,誓用「白髮換綠洲」。

圖為落地一年多梭梭樹長勢喜人。 劉璞華 攝

古浪縣位於甘肅和內蒙古交界,北部緊鄰騰格里沙漠,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在黃花灘生態移民區,6萬多人從南部的祁連山區搬到這裡。曾經由於土地沙化問題,種地的收入不高,老百姓積極性不高,很多人還是選擇外出務工。

小時候,郭翊幾乎見不到父親——因為他永遠在種樹。高中畢業,郭翊「逃離」了家鄉,這也是當地很多青年的選擇。他愛闖蕩,也很有網際網路思維。曾經組織虧損的摩託車隊送快遞、創辦網站。被父親「拽回來」種樹後,他利用專長,「趟」出了一條網際網路治沙道路。

從「人工治沙」到「工程治沙」,祖輩治沙更多依靠「人定勝天」的信念,到了第三代治沙人,他們不再選擇「一根筋」式的去和大自然死磕,更多是在嘗試與大自然和解。

2018年,郭翊不再漂泊闖蕩。他把寄托在大城市的幻夢,變成了紮根家鄉的堅韌。

讓種樹既有生態效益,又能看見經濟效益,這是第三代治沙人不同於父輩們的思考。兩行梭梭樹之間的間隔是2-3米,這給了郭翊他們發揮的空間。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樹下的名貴中藥材,接種成功後,經過兩季的生長,就能進入採收期。經過四年的時間,蓯蓉能進入穩產期。

為此,當地成立了扶貧公司,按照年租金遞增的方式,從移民區的農戶手中流轉土地。據統計,相關項目創造的種植養護崗位,累計幫扶貧困戶1100戶,帶動的貧困人口超5000人。(完)

相關焦點

  • 電影《八步沙》殺青
    杜少傑飾演第二代治沙人徐懷英蘭州晚報訊 8月15日,以中宣部時代楷模群體為原型的電影《八步沙》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殺青。影片以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為原型,以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為中心,精心進行了藝術創造。
  • 梭梭樹被稱之為什麼
    梭梭樹被稱之戈壁之王,它極耐旱抗寒,具備極強的抗逆性,多栽種在荒涼地域用來防風固沙。它另有著極高的經濟代價,枝幹可用作燃木,其枝葉可作為草食動物的飼料,照樣一種寶貴草藥「肉蓯蓉」的發育寄主。梭梭樹被稱為戈壁之王許多人不曉得梭梭樹被稱之為什麼,實在梭梭樹也被稱為戈壁之王,是一種發育在戈壁乾旱地區的樹木,它的木質堅翠挺立,根系發育茂盛,梭梭樹極耐旱抗寒,是維護戈壁地域綠化的主要樹種。
  • 《八步沙》甘肅開機 杜少傑第三次飾演時代楷模角色
    電影《八步沙》甘肅開機 杜少傑第三次飾演時代楷模角色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24日電 7月23日,根據中宣部時代楷模「六老漢」群體改編的電影《八步沙》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開機拍攝,青年演員杜少傑飾演中宣部時代楷模集體、八步沙六老漢第二代治沙人徐懷英。這是杜少傑繼柴生芳、燕振昌後第三次飾演時代楷模影片。
  • 甘肅省創排話劇《八步沙》講述「六老漢」的故事
    為了綠色事業的繼續,「六老漢」的兒孫們或子承父業,或婿接翁志,從長輩手中接過「治沙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38年間,「六老漢」三代人紮根沙漠,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創造了人間奇蹟,也用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八步沙,漸漸走出大漠,走出甘肅,走進全國人民的眼中,成了「熱詞」;八步沙的「六老漢」,也從西北一隅,走到眾人面前,被譽為當代「最可愛的人」。
  • 電影《八步沙》殺青 杜少傑:參與見證歷史無限光榮
    電影《八步沙》殺青杜少傑:參與見證歷史無限光榮杜少傑飾演第二代治沙人徐懷英 每日甘肅網8月18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8月15日,以中宣部時代楷模群體為原型的電影《八步沙》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殺青。影片以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為原型,以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為中心,精心進行了藝術創造。《八步沙》由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和甘肅聯合出品,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風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攝製,陳玉福、王煜編劇,郝平、潘虹陽擔任製片人,知名青年導演旭澤執導,李藝科、劉培清、陳宣宇、杜少傑和多位甘肅本土演員主演。
  • 他們是戈壁沙漠的「梭梭樹」 綠色生態的呵護者
    在中隊東側訓練場的櫥窗上,「紮根戈壁,以隊為家;勇於吃苦,甘於奉獻;精誠團結,銳意進取;忠於職守,不辱使命」32個字非常醒目。中隊指導員段鵬程介紹,這是中隊指戰員多年來自我總結、一直傳承的「戈壁精神」。每年7月到9月,是中隊指戰員最難熬的時間。戈壁灘上陽光非常強烈,白天的烏蘇平均溫度達30℃,中午最高時能達到42℃。
  • 你在網上種的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你在網上種的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年近70歲的圖布巴圖 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個小村莊 他一直有個夢想 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 修復家鄉生態 讓沙漠變綠洲 這一做就是18年
  • 像梭梭樹那樣(記者手記)
    第一次到民勤時,眼前的沙漠並不是想像中光禿禿的,而是栽滿了梭梭樹,有高有矮,錯落分布。因為有了這片片翠綠,沙海裡便透出勃勃生機。它們竟能在這種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堅韌生長,讓我對梭梭和種植這些樹的民勤人充滿敬意。
  • 講述三代人治沙造林的艱辛歷程 電影《八步沙》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
    講述三代人治沙造林的艱辛歷程電影《八步沙》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展映八步沙人治沙的場景每日甘肅網11月1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進入11月,根據央視《中國文藝報導》節目披露,電影《八步沙》將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片進行展映。
  • 你在網上種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年近70歲的圖布巴圖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個小村莊他一直有個夢想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修復家鄉生態 讓沙漠變綠洲這一做就是18年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 大型原創話劇《八步沙》劇本研討會在蘭舉行
    大型原創話劇《八步沙》劇本研討會在蘭舉行每日甘肅網1月8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平麗豔 楊亮)「時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堅持38年壓沙植樹,讓荒漠變綠洲的事跡激勵著億萬國人。1月6日下午,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演藝集團組織召開話劇《八步沙》劇本研討會,為把「八步沙」英模群體搬上舞臺提前「把脈會診」。話劇《八步沙》作為中宣部2021年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重點劇目,自立項以來,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主創團隊多次深入武威市古浪八步沙林場和民勤治沙基地,對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感人事跡和我省治沙成就進行深度挖掘。
  • 你在沙漠種植的梭梭樹,原來作用這麼大!
    可能很多人都會在網上積攢能種樹,而且很多人積攢的能量兌換的第一棵樹就是「梭梭樹」,現如今,經過5億多網友的努力,在沙漠地區已經種植了10億多棵樹,其中大多數都是梭梭樹。 那麼問題來了,梭梭樹究竟有什麼魔力,為什麼首選的植樹品種是它們呢?
  • 「八步沙」將登上話劇舞臺,劇本研討會在蘭召開
    研討會現場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 通訊員宣學洲 馬彥然)「時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治沙造林的事跡感動億萬國人。為了將「八步沙」英模群體早日搬上舞臺,進一步推動全省文藝精品劇目創作,1月6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演藝集團召開話劇《八步沙》劇本研討會。話劇《八步沙》是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重點支持創排劇目,是中宣部2021年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重點劇目,由甘肅演藝集團話劇院實施創排,目前已完成劇本創作,並邀請由二群、康愛石、陳大明、常貴順等國內知名藝術家加盟主創團隊。
  • 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開幕:為「時代楷模」立像
    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開幕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高凱)104幅作品,中國畫、油畫、綜合材料等眾多表現形式,從創作到寫生,全部聚焦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治沙人,12月4日,一場別具特色的人像美術展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
  • 原來梭梭樹的作用這麼大,怪不得被當成沙漠植樹造林的先驅者
    而本土植物則具有較強的優勢,其中就以梭梭樹為代表。梭梭樹的生長能力非常旺盛,不僅能夠在沙丘上生存,還能在鹽鹼地帶的荒漠中生存。它們既能夠忍耐高達43℃的高溫,也能抵擋零下40℃的低溫,並且在含鹽量3%的地方仍能夠頑強生存。
  • ...講好八步沙故事——八步沙幹部學院師資及管理人員培訓班側記
    弘揚八步沙精神 講好八步沙故事——八步沙幹部學院師資及管理人員培訓班側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八步沙治沙造林先進群體2019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以來,已在全國各地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通過舉辦八步沙精神學術研討會和組織報告團赴外宣講,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以愚公移山精神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跡已家喻戶曉,成為全國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 (原創)家鄉的橡子樹
    家鄉自打有這棵橡樹:女兒不愁嫁好人家,出嫁時會來到橡樹下摸摸粗糙的樹幹和橡樹告個別,回娘家時也要來到橡樹下訴說,把橡樹當親人,當老人;兒子不愁娶好媳婦,婚禮那天來到橡樹下舉行婚禮,吹起鎖吶拜橡樹,祈禱幸福,兒孫滿堂
  • 方雲高: 植被四野的釘刺槐,是永遠的家鄉樹
    亭邊三棵刺槐樹呈三角鼎立之勢,驗證了槐根萌新、獨槐成林的傳說:西北一棵老樹特別粗壯,東南一棵中年樹較粗、樹身向南傾斜,東北靠小路、石駁岸邊的一棵小樹正值萌發期,三棵槐樹仿佛是人間傳承的祖孫三代。樹上綻放著無量無數潔白無瑕的槐花,輕風徐徐吹拂,花香撲鼻,沁人心脾。刺槐樹不耐陰、較耐乾旱、在中性、石灰性、酸性以及輕度鹼性土壤中均能夠生長。
  • 在螞蟻森林種下的樹,沒那麼簡單
    用戶在螞蟻森林種下的每棵樹,都是由現實生活中的這群人親手種下的。三個故事,三個主要人物,傳達「種一顆樹,就是種一個夢」的美好願景。這些樹把人與人緊密聯繫在一起,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慢慢地改變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