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自天上的光明
現在落入地上的黑暗
經由生命中的對抗的力量
精神展現光芒
精神點燃溫暖
精神帶來力量
讓我們的愛溫暖你
閃光的思考,平靜的情感,療愈的意志
你紮根在精神的高度之中,工作在大地的根基之上
你將成為語言的使者,精神在照耀,愛在召喚
生命更加堅強
魯道夫施泰納
最近讀到美國已故小說家David FosterWallace2005年5月在Kenyon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稿《這是水》中有這樣一段話:
學習如何思考,實際上意味著學習如何對你怎樣思考及你思考什麼施加控制。它意味著足夠清醒和自覺地選擇你關注什麼,選擇你如何從經驗中建構意義。因為假如你不能在成人生活中施加這類選擇,你就會被完全打敗。想想那個老掉牙的格言。思想是個好僕人,卻是個壞主人。他還談到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的節奏由「我」掌控」。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能力。
David Foster Wallace的演講總是提醒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這段時間忙亂的工作與生活曾經一度讓自己很疲憊,各種各樣的想法及念頭開始操控我。幸運的是自己遇到了心靈周曆的學習課程,那顆躁動的心開始跟隨心魂周曆的節奏慢慢地靜下來。特別是最近幾次的心魂周曆中也談到了讓我們更多地進入內在去關注我們內在的自我,關注我們的自我與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情感和我們的意志之間的關係。我們那寶貴的自我居於我們內在的中心,內在的中心是一片黑暗,而自我便處在其中,我們甚至我們用肉眼觸及它的存在。到了現在霜降這個節氣,外在的世界也在提醒著我們要更多地看到我們內在的太陽,內在的心魂在哪裡?圍繞人體的心魂中內在的太陽在做什麼?就如這29周頌詞中的前兩句「自我用力引燃,內在的思想明光」頌詞中談到的,我們要用自我去召喚思考,讓思考之力照亮我們內在心魂,同時我們與思考之中的意志之力建立聯繫。而這跟David Foster Wallace的演講提到的如何學習思考,如何對思考什麼加以控制和覺察,給予了我同樣的鞭策和激勵。
在心魂周曆29周授課中,馬丁老師指出在黃色的光和紅色的熱的中心的那個暗暗的、安靜地內在就是我們自我,自我其實並沒有沒有怎麼移動,一直處在中心,是我們的思考在移動,思考關注細節。而自我就在中心那裡,靜靜地觀察思考到底點亮了什麼?然後自我開始做第二件事情--思考會對自我說些什麼?我曾經經歷些什麼?而自我與思考工作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看我曾經經歷了什麼?,去想想它,再去解釋他。
為什麼我在同樣一個時期,接觸到同樣類似內容的學習。我想這也許便是吸引力法則,是我的自我覺察和內在需求讓我與它們相遇。我們的自我是在與我們的思考、情感、意志一起在工作,但它並不是思考本身,也不是情感本身和意志本身,而是那個時刻需要保持警覺、看著思考在做什麼?情感在做什麼?意志在做什麼?並用力點燃我們內在思想之光、情感與意志之力的那股堅定而穩穩的存在。
接觸華德福教育、學習人智學這麼久,到此刻才明白自己曾經做錯在哪裡?才明白教育的意義在哪裡?才明白「我的世界我做主」的真意。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人以知識,更是知識背後閃光的思考、真實生命體驗背後平靜的感受、覺察與行動中療愈的意志。基於此,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可以在自我更加穩穩地安於自己的中心,時刻保持覺察,在閃光的思考、平靜的感受與療愈的意志之中,做出合適的選擇,充滿著愛堅定地走人生的路途。
當我們環視我們這個時代,看看這個時代帶給我們多少思想之潮,紛擾我們的內在;看看這個時代帶給我們多麼嚴峻的考驗,需要我們堅定我們的自我;我們也便會知道,每天努力堅持那麼一小步必要的學習與成長、覺察與行動多麼的有意義。
那我們就一起跟隨心魂周曆中提到的自我,再看我們的經歷怎樣的節奏,看看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經歷著怎樣的時代,這樣的經歷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感受和意志行動?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物質極大豐富、電子媒體充斥,一切都變得可能和便捷的時代,人工智慧技術聰明程度遠遠超過人類,網絡信息知識完備龐大遠遠勝過人類,電腦網路迅速敏捷反應之快遠遠將人類拋在後面。甚至有人感慨說,語文不用去背了,想用時候,上網一查就行了;英語也不用想著報班才能學好,現在有很多網絡課程,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的很好,甚至不學也沒關係,因為翻譯軟體可以幫你搞定一切;數理化就更加不用學了,人工智慧全部搞定。另有一些人則堅持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原則,要趕上這個迅捷地時代,早早地把孩子送去早教和各類輔導班。
在這樣一個時代,似乎我們沒有什麼可學的,但又似乎有很多可學的。當我們被這個時代的思潮牽著走的時候,我們要不然就是跟著它快節奏的生活,變得更加躁動不安,追求著更多更快的生活;要不然就是有時會享受它的便捷而變得慵懶,懶得說話,懶得做事,懶得表達情感,懶得和我們自己在一起。而我們的孩子,也被這樣一個時代深深的打擾著和影響著。一直閃耀到深夜的燈火,常常讓我們的孩子們分不清光明和黑暗,分不清什麼時候是該休息了,而什麼時候又是該醒了;一直不絕於耳的噪音,常常讓我們的孩子耳朵嗡嗡作響,使得他們不能好好地聽;一直忙碌的打拼生活,常常讓我們的孩子們是擁有一個常年加班的爸爸或媽媽,一個有爸爸和媽媽的孩子常常過的是隱性孤兒的生活;慢慢地我們的孩子被這個時代打擾和推開,變得越來越提早成熟和孤獨等等。
這個時代是個信息的時代但同時我們也處在後亞特蘭蒂斯第五紀元的意識心時代。
施泰納認為大約從1413年開始,人類的意識已經發展到後亞特蘭蒂斯文明的「第五個文化紀元」(The Fifth epoch),人類意識經歷感知心、理智心階段已將發展到意識心階段,個體意識已經覺醒。如果說感知心對應著「天」啟的直覺和感通,理智心對應著「地」化的思維和個性,那麼意識心則直指」個體的人「所承載的任務與使命。在意識心時代人居於天地之間,是將上天精神在大地上化現的載體;個體的真理通過自由想像而成長,然後自己長成了那些真理,並成為了它們的一部分;在意識心時代,人既能夠擺脫個人的感受、原始的激情和衝動,也能夠超越理性的羈跘,超越血緣、地緣、文化、民族的限制,獲得了精神的自由與獨立;人與自然、宗教與科學、東方與西方、傳統與未來、物質與精神的二元對立消融了;在意識心時代,永恆的精神之光在個體的心魂中照耀,一個個生命個體,頭頂星光、腳踩大地,在最平凡的工作中完成偉大的使命。
那這一切都告訴我們什麼?無論外在還是內在都在提醒我們,自我不能隨波逐流,跟著狂亂的想法到處飛來飛去,更不能隨著跌宕起伏的情感而忽左忽右,亦不能跟隨衝動的意志橫衝直撞。我們要啟動自我的覺察,穩穩地在那裡,去看看我們外在的世界,再去看看我們的內在世界,最後再看看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追隨宇宙的心魂,要進入怎樣的內在心魂?它們在告訴我們什麼?我們閃光的思考中,蘊含著怎樣療愈意志的行動?我們的療愈意志中,又生發了怎樣平靜的感受。
雖然這個時代的發展,已經有太多破壞大自然和宇宙生命力的趨向,但每年我們還有迎接許許多多新生命的降臨,泰戈爾說每個嬰兒的出生,都帶來了上帝對人類並未失望的信息。我們可能這一生會錯過很多人很多事,但唯一不能錯過的便是和自己的相遇;我們孩子的一生,也可能會錯過這兒錯過那兒,獨獨不能錯過父母應該和他一起走的那段路,那裡有真實的生活,溫暖的陪伴和滿滿的在一起的愛。
好好溫暖你的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年齡。真的,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只記得冰冷的現代技術,嗡嗡作響的機器聲音,富含各種添加劑的食品,甜的不能再甜的糖果和零食。而讓我們的孩子記得,你曾在他內心住過,理解他的自我,和他真正地在一起。我們要控制我們思考的念頭、情感的欲求、意志的衝動,去學習辨別、思考和選擇將什麼樣的真實生活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而不是被孩子異常膨大的自我跳出來,哭喊著說的「我要這兒」「我要那兒」的想法之洪流盲目地牽扯著,討好著愧疚著買這兒買那兒來彌補。記得女兒3歲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總是擔心她的內向,使得她沒有玩伴,結果一周裡有3天是夥伴日,而且每次都玩得很晚,有時我的理由還很充分,你看,孩子都喊要玩啊,而且玩的開心,同時我們幾個成人也藉此聊聊天,說說話。哎,幸運的是華德福教育解救了我,也解救了我的孩子們,而這樣的混亂時光也沒過太久,我在TAMMY老師的建議下決定實施一周一個夥伴日的計劃,且規定了合適的結束時間。華德福教育絕對不是沒有邊界的教育,而恰恰是需要更加溫暖而堅定的界限的教育,尤其在孩子幼年的時光裡,孩子們尚需要我們成人的決定和保護。我們要努力去與自我工作,把合適的邊界與真實的生活帶給孩子們。
要知道塞滿的知識無法點亮閃光的思考;隱性孤獨的生活無法讓孩子擁有平靜的感受;電子媒體的閉鎖也無法讓孩子打開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
曾幾何時,我們做了父母以後,在回顧自己童年的生活時,我們都會感慨:麵包機可以做出美味的麵包,可是比起媽媽做的總是少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味道;電子媒體可以播放絢爛的信息、優美的圖片,精彩的感官刺激,但比起一家人徒步進入森林見到的野花、野草、小蘑菇,它們卻總是讓我們感覺自己丟掉了什麼;跟讀機裡面反覆跟讀的句子雖然已經說孰訥於心,可是比起自己第一次喊爸爸和媽媽,喊我及長大一些那些自己說出來甚至寫出來的有點粗糙、有點笨拙的話語,總是少點什麼;爸爸出差回來給我們帶回來的好吃的,好玩的,長大後我們一點點的拋棄和忘記,可總是無法忘記爸爸花了一兩周時間,給我們親手做的小黑板和小板凳;媽媽帶給我們很多美味的點心,可我們總是忘不了,第一次和媽媽一起烤蛋糕,那股焦黃和滿屋香氣的味道;家裡的洗衣機洗過我們的很多件衣服,可是和媽媽一起在一個大大的盆子裡一邊玩泡泡、一起唱歌、一起用手搓衣服的圖畫,卻總是會跳入腦海,讓我們無比的開心。面對電子抓魚的遊戲我們也會拍的手疼,抓到了會開心,抓不到會失望,可比起小時候媽媽帶我到河邊去抓魚的樂趣,我們總是會浮想聯翩,甚至晚上做夢好像也抓到魚了。
是的,這個時代給了我們便捷的同時,也縮短了我們真實生活的過程。而這個真實的生活過程,恰恰是能深深滋養我們生命力的寶貴源泉。這個過程,讓我們的自我可以與這些經歷更好的對話,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加明晰的選擇。當然我們也不能眼睛一閉,說我們看不到這個時代,看不到這個現實,而恰恰是我們要成為時代的勇士,勇於在時代中堅定我們的自我。就拿前幾日發生在我自己身上一個例子說:儘可能不帶孩子去大型超市是我一直以來的堅持,前幾日我要去吉之島購買日用品,孩子們哭鬧著也要去,我果斷拒絕了。到了超市那兒以後,我更加堅定我的拒絕是多么正確。因為我平時很少逛大超市買東西,結果那天不僅趕上了吉之島搞活動,還趕上了尖峰時段,叫賣聲、喇叭聲、擁擠嘈雜聲,讓我的耳朵和頭部非常的不舒服,走到哪個貨架都是人山人海,仿佛要把超市買空一樣。我想若我的孩子在這裡,將會是收穫了多麼多刺激,帶來多麼多的躁動與不安。本來半個小時就結束的購物,結果我足足進行了兩三個小時才結束。回到家我的頭因為過多的聲音和信息的攝入變得很疼,而身體也因為人多擁擠一直緊繃著變得很累,而且心裡還有些不痛快不開心的感覺。當時如果我跟隨自己的情緒,跟隨頭腦中的聲音,可能我會生出許多抱怨、不滿來,但幸運的是在那一刻我覺察到有個內在的聲音在說:「放下吧,事情已經這樣發生了,去想想這些經歷能告訴自己什麼?」哦,就這樣的一念之轉,把我拉回到清晰的思考之中,並帶來現實的意志行動-我向常去吉之島的人們了解尖峰時段是什麼時候,同時減少自己去大型超市的購物機會,並且一定會避開尖峰時段購物。我想這就是自我覺察與思考、情感、意志一起工作的日常例子吧。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帶入更多的覺察,我們會較少地被我們思考之流所帶走,被我們的情感所羈絆。
在這樣一個時代,就讓我們去重新選擇下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吧,把真實的勞作與生活與陪伴帶給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吧,因為真實的生命過程中有那閃光的思考、平靜的感受、療愈的意志。
在這樣一個時代,就讓我們多去看看內在的世界吧,想一想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又要到哪裡去?於自身是否有了什麼新的發現。同時再去看看自己曾經的經歷吧?它在告訴我們什麼?
教育說到底就是自我的教育。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做什麼?為什麼而做時?那份覺察幫到的將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世界。
當然要在日復一日的時代衝擊和成人世界裡保持意識和活力,並且重複地堅持那必要的一小步,這並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途,可是要知道教育真的是一生的事情,而它始於現在當下的每一個時刻。
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這條自我教育的路,就是這樣走著走著變成了一條寬廣的路。寫到這兒,突然想起海西地區幼教培訓時候,我們唱的那首歌:從那黑夜生黎明,從那寒冬生春意,從那種子生出紅玫瑰,從那奮鬥生平靜。加油吧,儘管未來任重而道遠。
(此文為深圳育德杜豔麗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照片來自深圳育德程璐老師)
內在成長,我們在路上
歡迎投稿分享成長感悟,投稿郵箱:weimingyu@139.com
點擊下面的標題,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川劇《花重錦官城》——成都華德福小學2012級四年級學生期末演出
明宇原創|初夏端陽節慶掠影——成都華德福學校2016年6月
原創|有機培訓——面向未來的成人教育實踐
傳統川劇《駝子回門》——成都華德福學校四年級傾情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