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有多長/希望就會在前方/不懈追求與嚮往/就是人民富裕與安康。信仰有多高/忠誠就會更昂揚/美好藍圖與夢想/就是祖國繁榮與富強……」
一首由楊文國、聞藝作詞,孟文豪作曲的《信仰》,經歌手平安、喻越越傾情演唱,像號角,召喚著人民對不忘初心的美好憧憬;像戰鼓,激勵著大眾對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把聽眾帶到了一個崇高的思想境界、壯美的改革戰場,奏響了時代強音,震撼了萬眾心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是億萬人民強大的前進動力,又是各族兒女堅定的奮鬥目標。初心、使命來自於追求和信仰。信仰,成了我們力量的源泉、致勝的法寶。作者緊緊抓住了國家興旺的關鍵——信仰,並把它作為這首歌詞的核心和題旨,通過精心細磨和完善,凝聚起人們深入改革的堅定信念,激發出大眾實現夢想的豪邁氣魄。
好的歌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抒真、善、美之情。這就與那些無病呻吟或詞藻華麗的作品劃出了鮮明的界線。這首歌詞的出現和成功,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要當好人民的宣傳員,先要理解大眾的奮鬥史和當代的著力點。做到扎生活之根,知人民之心,取時代之神,揚民族之魂。
這段詞從作品層次上來說是承前啟後、承上啟下;從作品內容上來說是主題的延伸、深化。作者在這首詞中採用了AABB的曲式結構。在前面兩個自然段中,主要展示詞的中心內容,介紹了夢想與信仰的關係以及希望與目標的內涵。接下來的第三段(即第一個B段)唱出了我們該如何為實現夢想而去奮鬥的行動和使命。
而在第四段(即第二個B段)中,歌曲接著唱道:「民族的希望是壓不彎的脊梁/國家的力量是萬眾一心的光芒/堅定信念緊跟前進的航向/國富民強鑄就人民永恆的信仰。」唱到這裡,以全詞的高潮結束。在這短短四句裡,作者把信仰的含意、目標作了極為精彩、傳神的描寫,給人以巨大的力量和無限的希望,讓人們喜於傾聽、樂於接受。嶄新詞句和藝術魅力,使人看了眼睛發亮,聽了盪氣迴腸,拍手叫好。由於這首詞的主題突出,結構嚴謹,形象鮮活,思想深邃,讓聽眾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受到心靈的震撼。
一首好詞的誕生,要經過詞家嘔心瀝血的反覆構思和細緻周密的精雕細刻。作品貴在出新。這個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立意新、題材新、角度新、結構新、語言新、形象新等。《信仰》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新的感受。
立意新。這是這首詞帶給我們的第一個鮮明印記。信仰作為題材來說,雖是正題、大題,但並不十分新穎,這首詞的可貴在於作者把這個題材與當今的追求和時代的夢想緊緊連在了一起,並用嶄新的手法使之生活化、形象化,成了人們樂於傾聽的聲音。立意好、立意深,是這首作品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切入新。要把信仰這樣的正題、大題寫活寫好,十分考驗作者的藝術功底。在這首詞中,作者在一二段首句採用了設問式「夢想有多長」「信仰有多高」。把這極為理念化的內容人性化、生動化,讓聽眾去猜想和解答,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作者所營造的氛圍,去思考,去開拓。
語言新。歌詞,是詞的藝術,要求精煉、準確、生動、深刻,絕不允許拖沓冗長、東扯西拉,最難做到的是出新。作者在這首歌中創造了不少閃光發亮的新詞、新句,如「信仰有多高,忠誠就會更昂揚」「牢記使命把信仰擦亮」「國家的力量是萬眾一心的光芒」「國富民強鑄就永恆的信仰」……在這些詞中,作者把思想與作為、追求與藝術、信仰與宏圖等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作者為中國詞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