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命金冠,現藏於山東煙臺萊州市博物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土於萊州市北關。市博物館存誥命金冠兩頂,金絲編制、堆壘、鑲嵌而成,金成色約56%,工藝規制遵從大明典制。冠後左右旋配十片金葉,書文「奉天誥命日、官誥重封月」,是佐史例證的出土實物,也是萊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金冠,以誥命夫人所戴之冠,得名誥命冠;以鳳凰點綴名曰鳳冠,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上才戴。古時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誥命等級分為一到五品,太小的官就沒資格封誥命夫人。明朝,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無封無品叫娘子。一品夫人,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誥命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典 制
根據《大明會典》記載:雙鳳翊龍冠,以皂縠為之,附以翠博山。上飾金龍一、翊以二珠翠鳳,皆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頭、翠葉、珠翠穰花鬢、珠翠雲等。三博鬢(左右共六扇),有金龍二各銜珠結挑排。冠上飾件以龍鳳為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富有立體感;鳳用翠鳥毛粘貼,色彩經久豔麗。冠上所飾珍珠、寶石及重量各不相等,冠最多的一頂上有寶石128塊,最少的95塊;珍珠最多5449顆,最少的3426顆,最重者2905克,最輕者2165克。冠上嵌飾龍、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及博鬢。這些部件都是先單獨作成,然後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內,組合成一頂鳳冠。
鳳冠造型莊重,製作精美,其工藝有花絲、鑲嵌、鏨雕、點翠、穿系等項。點翠面積大(四頂鳳冠上有翠鳳、翠雲、翠葉翠花多達數百片),寶石鑲嵌多達400餘顆,大小珠花及珠寶串飾的製作也不少。最後的組裝更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序,各飾件的放置,幾千顆珍珠的穿系,幾百顆寶石的鑲嵌,諸多飾物於一冠,安排合理。鳳冠口銜珠寶串飾,金龍、翠鳳、珠光寶氣交相輝映,富麗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達到。鳳冠上金龍升騰奔躍在翠雲之上,翠鳳展翅飛翔在珠寶花葉之中。
來自花開市博物館,文字:張玉光,攝影:李偉光(網名: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