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自開播以來就備受矚目,
從配色、整體構圖、到服飾都收穫了一致好評。
近期,「延禧莫蘭迪色」又席捲各個平臺,
但手藝君想說,
這真的屬於莫蘭迪色系嗎?
從劇照就能感受到,《延禧攻略》的色調跟之前的古裝劇相比,色彩的飽和度降低了,畫面的高級感即可呈現出來。可它絕對不是莫蘭迪色,而是中國的傳統顏色。
莫蘭迪出生於20世紀初,是一位義大利畫家。一生盡畫些清湯寡水的瓶瓶罐罐,反而因為低飽和度的特點在2018年被設計圈看中,從此「高級灰」「性冷淡」成了明日黃花。
莫蘭迪色屬於亮灰調,在色彩裡加白調出;而中國色偏沉穩,在色彩裡加水加墨調出。以明度純度來判斷,這之間差了整整兩個色調。
《尚書》裡寫:「以五採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赤、黃、青、黑、白五色觀,是中國色的基礎。
從周朝開始,「朱色」就成了中國正統。工匠把硃砂礦石細細研磨,塗嵌在甲骨文上以示「高亮」,歷經3000年不褪色。
惲壽平(清)
後來又有了天子硃批、貴胄朱門,抄寫佛經也要用硃砂,「延禧紅」即是硃砂紅,「硃砂紅」便是中國紅。
「延禧」中的宮門紅牆,均以朱色表示富貴。
傅恆、海蘭察穿的侍衛服採用了煙紅,這種顏色 專門用來製作古代的僧袍以及批量生產的制服。
張熊(清)
剛入宮做小繡女時的粉裝,容易被認成莫蘭迪色裡的「高級粉」,實則是中國傳統色「十樣錦」,由唐朝女詩人把信箋染成粉色而來。
黃色五行屬中,象徵中正帝統,又是土地的顏色,十分尊貴。唐代開始就只有皇族可以使用,而且黃色越純,權利越大。
「延禧」中只有皇帝、皇后和貴妃才能用黃色。
古代的靛青色,要從珍貴的青金石裡提取,是有錢人家富太太專用色,也是劇中輝發那拉氏皇后的最愛。
莫高窟壁畫中就使用了大量青金石製成的靛藍顏料,這可不是歐洲色地中海色,而是純正的中國色。
就連最接近莫蘭迪色的紫色系,也是傳統中國色中的丁香色。
冒著失去朋友圈的風險,手藝君還是要說一句:我喜歡爾晴.常穿的那件墨綠旗裝。
乾隆御筆《水仙冊》
「延禧」中以粗晶皂和墨綠相配,正是明清時期國畫常用的手法。以粗晶皂為底色,畫上墨綠的枝葉。
魏姐就不適合穿墨綠,而是用「荷綠+月白」來表現素雅單純的假象。
雖然都有低飽和度的特點,但中國傳統色是以水和墨來控制深淺,色彩飽滿不蒙灰,和莫蘭迪色系的高灰高白完全不同。
整部「延禧」的布景和服裝,採用了中國傳統色之後呈現出了一種和諧穩定的感覺。純而不豔、灰而不髒,就連群像都絲毫不亂,滿溢著微微泛黃的古畫質感。
要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中國工匠為了製作這些傳統色,從春秋戰國起歷經了三千年艱難的探索。
上文提到的傳統顏料,大多從天然礦石植物中提取。一個合格的顏料匠人,先要有一雙慧眼,在崇山峻岭中走上好幾天,發現適合提煉的巖石、植物,有時幾個月才能讓找到1兩適合的礦石。
再備上四件套:榔頭、石杵、石盆、瓷碗。
用榔頭把礦石敲得稀碎。
再用篩子過濾掉粗糙的顆粒。
接著就是一天8小時枯燥的打磨。就一個動作,手握石杵在缽裡用力旋轉,耳邊不斷循環刺耳的滋啦滋啦聲,直到沒有聲音才算成了。
很髒、很累、很寂寞,這種足以把人逼瘋的單調,是顏料匠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日常。
至少一月有餘,才能做出小小一方顏料。只有用手磨出來的顏料,才能歷經千年不褪色。
甲骨文的硃砂,沒有褪色(3000年)
馬王堆的帛畫,沒有褪色(2000年)
敦煌的壁畫,沒有褪色(1500年)
《千裡江山圖》,沒有褪色(1000年)
正是製作不易,每一種傳統色都有一個極富韻味的中國名。燕地女子採擷紅藍花搗汁凝成脂塊,是為「胭脂」。
宋徽宗夢見煙雨初霽,水白而天空青成一片,是為「天青」。
唐朝女詩人薛濤,用草木將信箋染粉寫少女心事,是為「十樣錦」。
中國工匠歷經艱難,製作了中國色;中國畫師鑽研畢生,把中國色用到極致。每一種傳統色,都印刻著中國的歷史。
中國傳統色,有著悠久的歷史、淳厚的積澱,每一色都純正高級、堪稱至美。
所以,別再說《延禧攻略》的配色是莫蘭迪色系啦,繼續跟隨劇情,一起從中體會東方美學吧~
/ 圖文素材來源:雲上文化、叄拾美學
手藝君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