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政的故事(七十二)——共和國法治建設的一個側影

2020-12-27 騰訊網

華政的故事(七十二)——共和國法治建設的一個側影

發布時間:2020-12-22 08:29 星期二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圖為孔令望教授

圖為九十一歲的席祖德教授(左)接受筆者的採訪

□ 何勤華

第二次復校群英譜:孔令望和席祖德

1979年華政第二次復校後,支撐憲法學學科的教授是孔令望和席祖德兩位老師。

孔令望(1929年-2008年),浙江寧波人。1946年入伍,在部隊裡擔任通訊員、會計、學員等職務。1949年5月至1953年6月,先後在杭州市政府、房管所、勞動局和市監察委等單位擔任幹事、副科長等職務。1953年調到北京中央政法幹校學習,1954年完成學習任務後,被分配到剛剛恢復的復旦大學法律系任教,是國家法教研室副主任,1956年被評為講師。

1958年復旦大學法律系被撤銷併入剛剛成立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孔令望老師轉入上海社科院工作,擔任政治法律研究所研究組副組長。1963年華政第一次復校,孔老師調入華政,擔任國家學說教研室的負責人。1972年華政第二次被撤銷,孔老師又回到復旦大學。

華政第二次復校時,孔老師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及上海市委的指令,受時任上海市社聯負責人徐盼秋、復旦大學法律系負責人袁成瑞的委託,從當年2月初開始負責華政復校後的重建工作。華政復校後,歷任憲法教研室主任,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82年被評為副教授,1986年被評為教授。兼任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理事等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教程》,合著《國家監督論》,參加編著《檢察大辭典》等。

孔令望老師長期從事國家法(憲法)的學說和制度的教學與研究,無論在復旦大學,還是在上海社科院以及在華東政法學院,都是憲法學的學科帶頭人。由於孔老師長期兼有華政教務處處長的職務,參與學校的大量教學管理事務,屬於雙肩挑的老師,比較繁忙。因此,在憲法教學、科研和指導研究生方面,席祖德老師配合孔令望老師做了大量的具體事務,推動著華政憲法學學科的發展。

席祖德(1927年- ),浙江杭州人。1947年考入東吳大學法學院學習,1951年7月畢業後,到剛剛組建的上海學院工作,教授「社會發展史」等課程。1952年9月院系調整,席祖德老師到華東政法學院任教,1956年被評為華政第一屆講師。主講「各種政策法令」「中國近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與法的基礎」「資產階級國家法」「蘇聯與人民民主國家法」等課程,是華政憲法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2018年春天,席祖德教授在接受筆者採訪時的一段對話,講述了他在華政兩落三起過程中的命運變化,從中也折射出我國法治發展道路的曲折。

何勤華:您是從上海學院進入初建時的華政工作,能說說這方面的情況嗎?

席祖德:上海學院是由6個私立大學合併起來的,比如上海法政學院、上海法學院等。上海學院也是多科系的,不是只有法律系。我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學院做政治助教,當時的學生只比我低一屆。

何勤華:從檔案上看,在院系調整時,有的學校轉來的學生很少,東吳大學最多,第二就是上海學院,有150多人轉過來。您還記得有哪些同事和同學嗎?

席祖德:上海學院調整過來多少人我記不得。但從各個大學轉來的,我記得有宣冬玲、方曉升、徐建、程輯雍、陸錦碧、強遠淦、樂瑞祥、譚永介、施榮根、賴彭城、彭萬林、陳忠誠、金立琪、王群等。

何勤華:您來華政工作,1956年就成為第一批講師,1957年的反右運動對您有影響嗎?

席祖德:沒有。

何勤華:1958年華政第一次被撤銷時,您去了哪裡?

席祖德:我去了陝北中學,這所學校比較有名,原本是專門教高中的,現在已經併入晉元中學,是很出名的重點學校。

何勤華:1963年第一次復校時,您有沒有回華政?

席祖德:沒有,我是1979年才回校的。當時我和程輯雍在一起,後來他去了上海社科院。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因為我們都是政法大學出來的,所以被分到了一起。

何勤華:華政是1952年成立的,當時《國家法》的教材是編得最認真的,您也參與了編寫嗎?

席祖德:是的,當時是我帶頭組織編寫的,教材正式使用時已經是1956年了。我剛到華政時和趙野民在一個組,主講「中國近代革命史」。

何勤華:您對東吳大學時期的老師有印象嗎?

席祖德:沒有。我在東吳大學上的是夜校部,因為家裡經濟情況比較差,當時在一所中學裡一邊教書,一邊上大學。

何勤華:您對李良和劉煥文有印象嗎?

席祖德:李良是上海學院教務長,之後來到華政工作。對劉煥文也有印象,是語文教研組的。

何勤華:葉松亭也是上海學院過來的吧?

席祖德:是的,葉松亭我認識,他後來留在華政教刑法了。

(《華政的故事(七十一)》詳見《法治日報》2020年12月15日9版)

責任編輯:冀春雨

8388292

相關焦點

  • 上海解放中的「華政故事」!
    回顧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有一段特別「溫暖」的故事——而鮮有人知的是,這個「溫暖」的故事背後,有原華政副院長曹漫之的身影!這一時期,曹漫之同志在市委領導下,為上海市區級政權建設,治安保衛、舊上海社會改造,司法改革等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開創性工作。
  • 華政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籤約!
    華政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籤約!在新時代背景和要求下,為全面踐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積極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雙方將加大合作力度,擴大合作範圍,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和作用,促進司法實踐與法學理論緊密結合,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深度銜接,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合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上海辨識度的檢校合作品牌。
  • 華政附中學生厲害!一條意見寫進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個孩子聯繫著一個家庭,未保法惠及千家萬戶,學生參與國家立法,是很好的宣傳和普法過程。法治教育實踐從校內走到校外2012屆學生邢文陽是華政附中(原番禺中學)更名後經歷三年尚法課程學習的首批高中生,如今,他成為黃浦區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助理。中學期間,他不僅是社團活動的活躍分子,還被全校師生評為「明日法治之星」。
  • 她記錄華政故事!十餘年如一日!
    她一直說,榮獲上海市檔案系統「先進個人」,「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人來說,非常意外」。但與檔案工作相伴的十餘年,在漫長的收集、整理、編目中,她甘願守住那份寂寞。她介紹道,在華政,檔案可以分為這麼幾類:黨群、行政、教學、外事、科研、設備、基建、出版、財會等。其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是學籍檔案,它記錄了學生在學校的整個學習過程,也為今後用人單位政審提供證明。
  • 華政這個創新團隊成員多數兼任政府法律顧問/立法諮詢專家!
    華政這個創新團隊成員多數兼任政府法律顧問/立法諮詢專家!如何搶抓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的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的引領作用,提高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水平,推動華政建設成為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和令人嚮往的高雅學府?在2019年底公布的高水平地方高校創新團隊建設名單,我校8個創新團隊榜上有名,包括2個戰略創新團隊和6個重點創新團隊。在不斷建設的過程中,團隊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華政官微將陸續為您報導。
  • 華東政法大學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央廣網上海12月2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華東政法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今天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理論研討會同時舉行。此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推進和提升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政基地建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研究。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中國建設
    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  這是繼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之後,在全國性會議上全面闡述、明確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
  • 建設法治兵團·我與法治同行
    建設法治兵團
  • 做好新時代法學研究 華東政法大學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做好新時代法學研究 華東政法大學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時間:2020/12/21 10:04:13 來源:文匯教育    作者:儲舒婷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 《法治日報》點讚湛江法治建設
    11月8日,《法治日報》頭版頭條位置刊發《讓法治成為「港城」第一品牌》一文,點讚我市法治建設,對我市依法防控疫情、依法行政、民法典宣傳等工作進行深入報導。而這,僅是湛江司法行政系統發揮職能作用全面助推市域治理的一個縮影。
  • 華政人的數學可以這麼牛!
    華政人的數學可以這麼牛!中心秉承「立足全校、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的宗旨,旨在激發華政學子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感,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們多元化的學習訴求,培養學生數學應用實踐能力,同時豐富華政校園文化。
  • 打造紅色文化法治陣地推動「法」「景」融合
    「七五」普法以來,三明市以巖前法治文化示範基地、沙縣龍湖法治公園、將樂常口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三大普法品牌建設為抓手,將紅色文化、法治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區域民俗文化等有機融合,深入挖掘三明厚重的歷史文化淵源,著重凸顯法治建設成果,精心打造了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文化氛圍濃厚的普法精品工程。
  • 今年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工作重點有哪些?專訪部法規司司長魏莉華
    培訓班上,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魏莉華就如何把握法治建設新形勢、認清法治隊伍建設新要求、確定今年法治工作重點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背景準確把握自然資源法治建設新形勢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唱響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時代最強音,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表明黨對法治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來,我國的法治建設步履鏗鏘。
  • 王靜: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
    、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重要論述以來,相對滯後的法治社會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實踐中,法治社會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邊界何在,三者如何一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近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回應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現實需求,針對法治社會建設實踐中的難點和問題,描繪了從法治觀念培育到誠信守法行為選擇,從指導思想到工作舉措的法治社會建設總布局。
  • 華政人教你說「不」!
    華政人教你說「不」!>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華政說
  • 袁家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努力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區
    原標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努力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區   本報杭州12月14日訊 (記者 劉樂平) 14日下午,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以及省委關於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對2021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的法治浙江建設進行謀劃部署。
  • 旬陽縣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督查
    2020年12月1日,旬陽縣被中共陝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命名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為鞏固該縣法治政府建設成效,開展「回頭看」活動,旬陽縣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辦公室成立了由縣級四大家分管領導為組長,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司法局幹部為成員的四個督查組,對縣委及縣級國家機關各部門、中省駐旬各單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督查。
  • 廣東惠州:「法治新地標」成建設文明鄉村的標杆示範點
    法治主題標識牌、古今道德故事牆畫、法治成語典故展示架……一個「法治新地標,網紅打卡處」——由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委政法委全力打造的「仲愷平安法治文化示範點」完工啦!集聚創意、美觀和教育意義的牆畫引得遊園的市民不時駐足觀看、拍照留念。
  • 【封面報導】從高峰到平原 沃原劇社——華政校園文化的縮影
    然而,如今的沃原似乎正在走在一個發展的窘境。獲獎變少、管理漏洞、成員參與度下降、藝術分歧……沃原面臨著怎麼樣的內部與外部問題?它是華政校園文化的一個側影嗎?在華政這樣一個政法院校中,人文藝術的氛圍該如何培養?
  • 發揮好法學會作用助推法治建設
    ,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法學會作為黨領導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學術團體和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按照黨中央、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法學會建設的意見要求,組織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進一步認清肩負的職責使命,積極投身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在推進法治河南建設中展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