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啟開創大夏王朝,帝啟到帝予這一段歷史,史記的記載並不清晰。一是沒有記載后羿氏代夏這段歷史。二是太康、中康、少康的身份不清,從前文的《五子之歌》、到三人的姓名,推測三人是兄弟關係,或許太康的五位弟弟都曾登上帝位。
從帝予開始,結束弟兄爭位,父子傳承步入軌道。
【原文】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
【譯文】太康逝世後,他的弟弟中康繼位,這就是中康帝。
太康崩:太康或在洛汭被攻殺而死。予懷之悲!
弟中康立:或是太康同母二弟,第一順序繼承。太康崩、中康立,其背後都有后羿氏的影子。
【原文】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中康崩,子帝相立。
【譯文】中康帝在位的時候,掌管天地四時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於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亂了。胤奉命去徵討他,作了《胤徵》。中康逝世以後,他的兒子帝相繼位。
羲和湎淫:湎指沉湎於酒。淫是過度。羲氏、和氏見於帝堯之時,乃命羲、和,敬順昊天。羲仲居鬱夷,羲叔居南交,和仲居西土,和叔居北方。四嶽威脅帝堯,丹朱不立。羲和湎淫,與帝中康何幹?羲和二族在堯舜之時勢力極大,帝禹之時沒落。羲和二氏主敬天之事,代表守舊派。
廢時亂日:弄錯了歲之四時、日之甲乙。也可以理解為沉迷於酒,終日醉夢之中。
胤往徵之:徵字從彳(chì)表示行走,甲骨文從彳從足,本義到很遠的地方去,遠徵。胤國之君受王命往徵之。或說今四川廣元在夏代為胤國治地,周代為苴國治地。從廣元發兵討伐禹州?幾乎不可能!《姓苑》胤,夏時諸侯國,夏王仲康命胤侯掌六師。子孫以國為氏。望出河東。胤yìn字從肉、從八、從么。肉表示血統關係,么表示重迭,八表示延長,合起來表示後代。胤字本義是子孫相承。胤侯是誰?可以肯定與帝啟一脈傳承,或許與帝啟是兄弟關係。
作《胤徵》:尚書原文,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徵。告於眾曰「嗟予有眾,聖有謨訓,明徵定保,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後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幹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汙俗,鹹與維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
中康崩子帝相立:上古徵伐一般都是帝王親徵,隨載遷廟、宗社,委託胤侯出徵,將六軍託付他人。極其危險!
子帝相立:帝相是中康之子,相是相輔,在朝廷任要職。
【原文】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譯文】帝相逝世,兒子帝少康繼位。
子帝少康立:據《索隱》《正義》考證,帝相至少康中間經后羿代夏政,寒浞(zhuó濁)殺后羿代夏,此紀未記,是司馬遷的疏略。這段太康、中康、帝相、少康,有存疑之處!少康或是中康之弟。后羿確實篡奪夏政,以善射聞名,還有一種可能是胤侯就是后羿。后羿掌六軍,殺中康,立其幼子,擅理國政。
索隱左傳魏莊子曰「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鉏遷於窮石,因夏人而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人事,而信用伯明氏之讒子寒浞。浞殺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殺於窮門。浞因羿室,生澆及豷。使澆滅斟灌氏及斟尋氏,而相為澆所滅,後緡歸於有仍,生少康。有夏之臣靡,自有鬲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於過,後杼滅豷於戈,有窮遂亡。」然則帝相自被篡殺,中間經羿浞二氏,蓋三數十年。而此紀總不言之,直雲帝相崩,子少康立,疏略之甚。正義帝王紀雲「帝羿有窮氏未聞其先何姓。帝嚳以上,世掌射正。至嚳,賜以彤弓素矢,封之於鉏,為帝司射,歷虞、夏。羿學射於吉甫,其臂長,故以善射聞。及夏之衰,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於商丘,依同姓諸侯斟尋。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獸,棄其良臣武羅、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伯明後以讒棄之,而羿以為己相。寒浞殺羿於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於窮門。浞遂代夏,立為帝。寒浞襲有窮之號,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陸地行舟。使奡帥師滅斟灌、斟尋,殺夏帝相,封奡於過,封豷於戈。恃其詐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殺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後緡,歸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遺臣曰靡,事羿,羿死,逃於有鬲氏,收斟尋二國餘燼,殺寒浞,立少康,滅奡於過,後杼滅豷於戈,有窮遂亡也。」按:帝相被篡,歷羿浞二世,四十年,而此紀不說,亦馬遷所為疏略也。奡音五告反。豷音許器反。括地誌云:「故鉏城在滑州韋城縣東十裡。晉地記雲河南有窮谷,蓋本有窮氏所遷也。」括地誌云:「商丘,今宋州也。斟灌故城在青州壽光縣東五十四裡。斟尋故城,今青州北海縣是也。故過鄉亭在萊州掖縣西北二十裡,本過國地。故鬲城在洛州密縣界。杜預雲國名,今平原鬲縣也。」戈在宋鄭之間也。寒國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也。伯明其君也。臣瓚雲斟尋在河南,蓋後遷北海也。汲冢古文雲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尚書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須於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為近洛也。又吳起對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又周書度邑篇雲武王問太公「吾將因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括地誌云:「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裡,蓋桀所居也。陽翟縣又是禹所封,為夏伯。」
【原文】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譯文】帝少康逝世,兒子帝予繼位。
帝少康崩:關於帝少康,《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少康庶子封在荒服之地,職責守禹之祀!也就是說,從帝禹死後,兒子帝啟,孫子太康、中康等均未守祀。
子帝予立:帝予《索隱》音佇,左傳曰杼滅豷yi於戈。國語云杼能帥禹者也。少康之後,結束弟兄爭位,父子傳承步入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