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豔驚才,天下側目。五歲學劍,六歲解劍譜,十多歲擊敗第一劍客「遊龍劍客」華少坤,是為三少爺謝曉峰。」
「以前有個人叫燕五,還有個人叫燕七,你覺得你比他們兩個加起來還要厲害一點,所以你叫燕十三。」
《三少爺的劍》繪本封面
《三少爺的劍》,作為古龍晚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講的是謝曉峰和燕十三二人的宿命對決,情節變化莫測,風格詭異飄逸。
時間回到39年前,1977年邵氏第一次把《三少爺的劍》搬上螢屏。而在這一版電視劇中,飾演三少爺謝曉峰的恰恰就是2016版電影的導演——爾冬陞。
大概爾冬陞自己都不會想到,在自己出演三少爺將近四十年後,他竟然做了導演去拍他心中的三少爺。
直觀看上去,電影《三少爺的劍》的畫面在爾冬陞和徐克的調教下,完美還原了小說裡的環境描寫。不管是影片開頭的橋上一戰:
還是結尾百花林終極對決:
電影的畫面表現幾乎完美。腥風血雨的江湖不就應該這樣嗎?沉靜,壓抑,冷色調,一股禁慾氣息充斥其中。
作為影片監製,徐克的功力還體現在動作設計上。
精緻的服裝造型,搭配出色的3D效果,貫穿全程的武打戲份絕對可以讓武俠動作愛好者一本滿足,飄逸瑰麗的風格是徐老怪在這部電影上打下的屬於自己的烙印。
從這個角度來講,男孩子可能會更喜歡。
▼
注重環境描寫,行文簡潔清冽是古龍小說的兩大特點。爾冬陞藉助CG技術成功把環境搞定,而到了最考驗導演功力的劇情和演員方面——
爾冬陞爾導..……卻還是差強人意。
古龍的書中沒有一個殺手臨終前突然覺悟要做回好人的,而到了爾冬陞這裡燕十三被村民幾句話就被幡然醒悟去除暴安良,劫富濟貧。
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這根本不在古龍的套路中。
名著改編影視作品可以改編,也需要改編。但最能體現燕十三精髓的奪命十四劍、十五劍在電影中被改編沒了。
在原著最後對決中,奪命十五劍正是燕十三的殺手鐧。而電影全面弱化了燕十三的各種屬性,到最後還頗為慈悲的要給燕十三一個名分。
影片最後謝曉峰和小麗說二人將會行俠仗義、整頓武林。然而古龍筆下看盡世間事歸隱山林的三少爺選擇出世,且不會再次入世。
這些都已然偏離了古龍的初衷。
而在劇情方面倒是加入了一些情節。
比如一人始終活在另一人名字的陰影之下,比如作為弱者的村民對燕十三的道德綁架,聯繫當今社會現實,倒是也有一些現實諷刺意味。
▼
此外,演員方面也是水平不一。
先不說戴著面具還能讓人一眼猜出的反派boss,爾導真該解釋一下演員選擇問題。平心而論,林更新真的不適合演俠客,畢竟有的角色氣質比演技更重要。
不過不吹不黑,林更新平民扮相還是很得神韻的。
而在上映前因為殺馬特造型被噴的何潤東竟然是最亮眼的一個,黑衣長發,帥帥酷酷的樣子相當討喜,相信又會是很多男孩子模仿的對象。
而在影片中他和幾個小孩的互動也既有愛,又有遺憾。
遺憾的因為在其中有一個稍大的叛逆少年,仗著大幾歲欺負比他小的孩子,而由於時長限制或不可知的某些原因,這條線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如果將燕十三對這名少年的引導加入影片中,或許會再次在教育下一代方面這個命題下產生別樣的火花。
至於本片最大敗筆:竹葉青,真想問問貢獻了災難級表現的他是怎麼被導演看中的。燕十三第一次見到他就說了一句:「竹葉青,有毒。」
越往下看我才知道真是金玉良言,他真的有毒。僵硬的表情,基本沒有的臺詞功底,本就讓人捉急的臺詞從他嘴裡說出來,我整個人都是方的。
▼
古龍的原著中字裡行間處處流露著一種高冷範,可能是為了迎合市場,爾冬陞改編加入很不少搞笑元素。
這本無可厚非,但正因如此,古龍作品中最讓人著迷的魂沒了。悽厲的江湖爭鬥少了幾分厚重感,反而在向著過家家靠攏。
即便拍的再好,也只能算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而不是一部好看的古龍式武俠電影。
對於一部古龍電影,我們希望看到的他的武俠世界,是「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州」;是「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裡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
古龍的思想化身為獨立於天地間的俠客,一身寒意,不會妥協。很可惜在電影《三少爺的劍》中,被改的所剩無多。
這部無論《三少爺的劍》,造型、畫面、動作都相當漂亮,可以看得出爾冬陞、徐克二人的努力。
但作為古龍電影卻丟了魂,可能當時看的很過癮,但內在的魂沒了,海報上那大大的「古龍」二字還留著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