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有一處古蹟,叫杜甫草堂,這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既為草堂,房屋在修建時,肯定使用了大量的茅草。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修建方式,在修繕方面也很方便操作。
但在中國歷史上,修建房屋往往不局限於通俗的構造。因為環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古人憑藉過人的智慧,能夠在看似不可能修建住所的地方開鑿出百年難得一見的奇觀。
在山西省盂縣梁家寨鄉深山溝谷中,有一個古老而寧靜的古村落,叫做大汖村。
這個深山村落有四大奇特之處。
一是房舍奇特,大汖村的所有房屋全部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最重要的是,全部用石頭壘成,遠遠望去,就是一處名副其實的「石頭村」。整個村莊建在一個石坡上,不僅有傳統的平房,還有二層和三層的樓房,看起來很氣派。
而且整個村莊的修建,從古人的風水理論上來看,也是極佳之地。此地群山環繞,圍合封閉,附陰抱陽,藏風聚氣,東進西收,松柏罩頭,清泉繞村,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二是道路奇特,這大汖村不僅所有房屋用石頭修建而成,就連所有的道路也是全部用石板或石頭鋪成,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老人們說,村子裡的路和臺階,是先人們在巖石上一階一階的銼出來的。行走在其中,會有一種乾淨無塵的體驗,讓心瞬間沉靜下來。
三是大樹奇特,村子裡有一棵三個成人也合抱不住的千年古樹。它生長在一塊巨石上,可謂一處奇觀。因為這棵古樹,大汖村又被稱之為「千年古樹村」。當年日本人到村子裡燒殺搶掠,幾座民居被燒毀,村裡的這棵大槐樹也未能倖免,但神奇的是如今這棵古槐還是那麼枝繁葉茂,避護著大汖村的村民。
四是石佛奇特,大汖村裡供奉的7尊佛像是有來頭的。相傳在北魏年間,一七口之家沿街乞討來到了大汖村,到此地之後,便發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這一家人一走進村子就神奇地消失了,怎麼找也沒有蹤影。之後人們認為這一家人在這裡坐化成仙,於是有了七尊「活佛」,大汖村的村民就將這七尊石像尊稱為「老人家」。
其實還有第五個奇特之處,如今的大汖村是單一的韓姓血緣村,從始祖韓崇明由御棗口遷入大汖村以來,已有250至300年歷史,至今韓氏子弟已繁衍至15代。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獨特之處,再加上大汖村已經擁有千年歷史,才會在眾多村落中脫穎而出。在清嘉慶七年於石龍廟中刻立的《鎮山大王重修碑記》上記載:「向使無楊廣善人建於永安二歲,後之人何能至今沐澤於無窮哉?」。如果按照北魏的「永安二年」計算,這真算得上是一處十分古老的人類居住場所了,一直保存至今,也算是個奇蹟了。
2006年秋,大汖村開始走向大眾的視野。這得感謝當地著名攝影家崔達道先生和著名經濟學家崔滿紅教授,他們兩人聯手合作,才讓這深山中的村落,再一次成為了焦點。
為了讓這裡的寧靜和獨特文化氣息更加濃重的流露出來,2013年3月8日,山西省陽泉市陽泉廣播電視檯曆經兩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高清五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大汖》,舉行了首映儀式。
隨後在央視作為大型紀錄片進行播放,《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過年》、《穀雨前後》、《夏天的故事》、《穀子黃了》、《大雪小雪又一年》。主要講述的是大汖一年四季的變換和老人們的生活勞作。
這種純粹古樸的自然情感流露,充分體現出了傳統農耕文明的同歷史價值。
那麼,大汖村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呢?
大汖村在繁華的時候,全村擁有348人。但因為這個地方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加上經濟收入單一,在經過城鎮化大潮和打工潮之後,村裡只剩下了13位老人,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50歲。
在央視播出紀錄片之後,前來參觀旅遊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這裡的老人們也多了一項收入,能夠依靠賣山貨和商品增加收入。這裡獨特的自然景觀,也被稱之為「深山裡的布達拉宮」。
但整個古村落由於年久失修,村裡也沒有年輕人來作為勞動力,從而導致古屋建築數量減少,即使尚存的古屋有的也是破敗不堪,或牆體倒塌,或窗欞破爛,或屋頂傾斜,雜草叢生,亟待修繕。
值得慶幸的是,2019年1月,大汖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汖古村落的保護開發也成為了重點建設項目,將會投資3040萬元用於古民居修繕、修整不協調建築、環境整治及基礎配套設配等。
相信改造之後的大汖村一定會更加美麗動人,會為更多生活在鋼筋混泥土中的人們,帶來別樣的生活體驗。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