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的新算盤:電商退居幕後,借來2萬醫生靠物流贏阿里

2020-11-23 科技新智造

文|李若冰

編|小戎

在明州案兩年後,劉強東與京東,都在試圖舊貌換新顏。

11月15日晚,香港交易所發布京東健康聆訊後資料集,繼9月27日發布招股書後,京東健康港股上市的消息又一次更新了。在聆訊後資料集中,京東健康更新了此前招股書中未提及的一些信息。

京東健康的主營業務包括零售藥房業務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其中零售藥房業務產生的的收入佔據其總收入的大部分。

隔日發布的京東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第三季度收入為人民幣1742億元,同比增長29.2%。其中日用百貨商品銷售收入為人民幣581億元,同比增長34.8%。服務性收入為人民幣228億元,同比增長42.7%。第三季度經營利潤為人民幣44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的5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2%。第三季度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歸屬普通股東的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1億元人民幣增加80.1%至56億元人民幣。年活躍用戶由2019年9月30日止12個月的3.344億增加32.1%至截止2020年9月30日止十二個月的4.416億。

京東健康業務圖示 圖/京東健康的聆訊後資料集

1

從賣藥到醫療

據京東健康行業顧問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的收入計,京東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平臺,同時也是最大的在線零售藥房,零售藥房業務佔市場份額的29.8%。

京東健康在2017、2018、2019年的總收入分別達到56億、82億、108億元人民幣。2019及2020前半年的總收入分別為50億和88億元人民幣。

不計可轉換優先股和若干其他非經常性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京東健康於2017、2018、2019年的經調整盈利為2.09億、2.48億、3.44億元。2019及2020前半年的經調整盈利為人民幣2.54億及3.71億元。藉助疫情催生的健康醫療風口,京東健康2020年半年就創造了超出去年全年的盈利額。

賣藥,仍然是京東的主要收入來源。京東健康採用了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截止2020年6月31日內的12個月該業務板塊的年活躍用戶達到7250萬,對比2017年全年4390萬,三年間增長了2860萬。同時在每位用戶的平均收入也由111.7元人民幣逐步提高至176.0元。

其中自營模式主要通過京東大藥房經營,京東健康表示公司已經建立了涵蓋製藥公司及健康產品供應商的供應鏈網絡。截止今年6月30日,其線上平臺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全渠道覆蓋超過200個城市。

在線醫療健康業務板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截止2020年6月30日該板塊共有醫生21457名,其中自有醫生數量為138名,外部醫生有21319名。

從過往的數據來看,2019年前半,京東健康自有醫生僅有兩名,2019年全年的自有醫生數量為70名。而截止2020年9月20日,京東健康在線醫療健康板塊已經擁有171位自有醫生及68549位外部醫生。對比2020年6月30日的數據,不到三個月時間,外部醫生由兩萬多漲到六萬多,增長兩倍。從醫生數量的增速可以看出,京東健康在今年可能會迅速布局在線醫療健康板塊,加大對供給端和硬實力的投入。

在此次聆訊資料後資料集中,京東健康提到其收入主要來自通過自營業務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其次來自向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和平臺使用費以及向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收取數位化營銷服務費等。據2020上半年的數據顯示,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額、平臺、數位化營銷及其他服務的收入佔比分別為87.6%、6.8%、5.6%。由於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包括網際網路醫院服務及消費醫療健康服務)只佔其總收入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被歸入數位化營銷及其他服務的一部分。

京東健康業務各板塊收入情況 圖/京東健康的聆訊後資料集

在2017、18、19年,京東健康的盈利數額分別為1.79億元、2.15億元及虧損9.72億元。2019、2020上半年分別盈利2.36億及虧損54億元。對於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出現的虧損,京東健康解釋是由於A股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因公司股權價值增加而增加。

此外,在以往非處方藥銷售佔其藥品收入的大部分,而隨著中國對線上處方藥銷售的相關政策逐漸明朗,處方藥銷售的佔比一直在上升。

據招股書顯示,截止2020年9月20日,京東健康已與專家合作共建了16個專科中心,這些專科中心實施教育培訓計劃,而後吸引更多醫生的加入,形成醫生工作及培訓的正循環。對於醫生的重視,加上自有倉庫及供應鏈的管理,這也許是京東健康成為首家盈利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的原因之一。

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認為:京東健康的產業布局是醫藥並重的。其優勢在於自身供應鏈對於藥品的流通,特別是對於下沉市場的藥品流通觸達力度較高。其劣勢在於進入市場時間較晚,橫向對標來說醫生的儲備數量較少,特別是高質量的醫療人才。

對於京東健康上市的影響,陳喬姍分析:「京東健康拆分港股上市,就有了更大的融資空間和更多的融資渠道,減輕了母公司的經營壓力。同時兩家公司相輔相成,更易獲得投資者的信任與看好,有利於企業估值的提升。」

2

京東屬於第幾梯隊?

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由診療起家,醫生主導;第二類是由網際網路或其他行業的大體量公司跨界入局進入網際網路醫療;第三類則是各大醫院以自身為中心打造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

南昌市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吳曉昇告訴《科技新智造》:「從醫生的角度,我認為網際網路醫療的基礎仍是診療,因此我認為該領域第一梯隊是由好大夫在線、丁香醫生、微醫、平安好醫生這類擁有豐富醫生資源及較高專業團隊的企業組成。而像阿里、京東這樣跨界入局,且主要營收為醫藥收入的,則屬於二三梯隊。」

同樣是跨界做醫療,阿里、京東、平安三者的路數也不一樣。平安好醫生於2014年8月成立,打著醫療+保險的組合拳在網際網路醫療的藍海沉澱下來。2014年1月阿里宣布聯手雲鋒基金對二十一世紀進行了總額1.7億美元的戰投,作為阿里向醫藥健康產業進軍的重要布局。2016年,京東大藥房上線,京東首次開展醫藥零售業務。

如今幾年過去,阿里健康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實現首次盈利計909.40萬。平安好醫生2020上半年財報顯示淨虧損2.08億。京東健康從2017年開始盈利至今,僅2020上半年就盈利3.71億元人民幣。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分析稱,京東起步較晚,卻在三者之中率先實現盈利。這和市場情況及三者的產業布局有關。2016、17年是醫療尤其醫藥行業一個較大的轉型期。平安好醫生是專注醫療,甚少涉足產品;阿里是專注大藥房,醫療發展較慢;京東是通過醫療助推產品銷售。可以看出京東在打通兩個板塊,因此獲得了持續性增長。

他還說:「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的大部份收入是來自零售藥房業務。未來也將是產品佔大頭,這和中國的公立醫療體系有關。公立醫院看病診療收費極低,平安好醫生這樣的線上醫療平臺變現受阻,因為變現時收費一高客戶就跑了。同時這兩個板塊是相輔相成的,醫療板塊就是給醫藥板塊提供一個支撐,同時也去引流。比如京東旗下的很多專科中心,引流相當大的客戶,告訴你買什麼產品,就去京東藥房買。就和醫院一樣,醫生通常會開醫院自有的藥。在線醫療板塊最大的問題就是變現難。」

除此之外,自有供應鏈也是京東健康的一個重要優勢。2007年京東開始涉足物流領域,對比阿里入局物流則要晚得多,且都是持股方式,並未完全控股。在藥品配送的及時性上京東健康佔據優勢。

史立臣提到: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家快遞獲得GSP認證。GSP是醫藥商業流通領域配送體系流通標準。這使得現有的物流公司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如果哪天下來一個政策,那麼就會扼住醫藥電商的喉嚨。快遞公司一般按件收費,而傳統的醫藥物流企業通常是按藥品價值抽2到3個點。如果京東物流能建立完整的醫藥配送體系,那麼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3

劉強東退隱這一年

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明州案的爆發,使得京東經歷了半年多的滑鐵盧。

2018年8月29日,劉強東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參加晚宴,第二日被參與者控告性侵。隨後,京東股票開始大幅下跌,一度跌至20美元以下。但在這起性醜聞之前,京東股票已經開始下跌,從3月1日到8月1日,5個月時間京東股票由47美元跌至31美元。至明州案爆出後於2018年年底一路跌至歷史最低。在之後的2019年、2020年,隨著明州案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以及不少投資者抄底回購京東股票,股價又一路上漲。截止2020年11月1日,當日收盤價達到86.25美元。兩年的時間,京東經歷了起起落落。

劉強東 圖/劉強東個人微博

京東內部也受到生存壓力的逼迫。據經濟觀察網報導,在2019年2月的開年大會上,京東宣布開啟集團高管的末位淘汰,至2019年底淘汰10%副總裁以上級別高管。2019年四月初網絡上爆出京東毀約多個已籤三方的大學生,隨後10日,京東回應系公司架構調整會做出相應賠償。同月,京東宣布取消快遞員底薪。脈脈上爆料京東堅決淘汰三類人: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幹的人、性價比低的人。

改換角色的也包括劉強東本人,自2019年10月,劉強東開始陸續卸任京東旗下子公司的法人及總經理職務。今年4月2日,劉強東卸任總經理和執行董事,同時不再擔任公司法人。但仍擔任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及執行長,對京東擁有高度控制權。從臺前退居幕後,表面看是明州案做出的不得已之舉,但卸任法人後不僅劉強東個人需要承擔的責任變少,且即使出現什麼意外也不會波及公司運營。

在2020年1月19日的新春員工信中,劉強東重新定義了京東的定位:從「零售和零售基礎設施」到「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對於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京東自認的一個亮點是,服務型收入佔整體淨收入的比例首次超過13%,體現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已顯露出強勁的增長勢能。從零售基礎設施深入並擴展至精準的「供應鏈服務」,此次轉型升級可以看作是京東戰略發展的一次精細化升級,從京東健康今年第三季度外部醫生的增長量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戰略的落地。

對於服務的重視升級不僅體現在京東健康,在財報中京東還公布了京東零售、京東健康、京東雲及AI三部分的情況。在零售板塊京東與攜程達成戰略合作,京東將接入攜程的核心服務供應鏈,包括酒店住宿、交通出行和旅行度假等業務板塊。在京東健康板塊則在8月份正式推出家庭醫生服務產品京東家醫。在物流板塊籤約雀巢,在天津啟用大型智能化倉配中心。據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9月30日,京東物流旗下運營超過800個倉庫,倉儲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京東物流、京東商城、京東數科也將成為京東未來實現「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目標的助推力。

京東2020三季度財報截圖

對於健康市場,看懂研究院醫藥專家史立臣認為:「這是個很有潛力的市場,不管是醫藥醫療本身,還是供應鏈流通未來都大有可為。京東健康很有可能會超越京東。但醫療做大做強只靠線上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擁有自己的線下實體。」

相關焦點

  • 京東市值增近500億,劉強東卻接二連三卸任,這下的是什麼棋?
    近幾年,商界大佬紛紛卸任旗下子公司法人代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要算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職務交棒給張勇,現如今又有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在卸任董事職務。4月2日,劉強東又卸任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由徐蕾接棒。
  • 劉強東說「京東物流還沒有真正的對手」,順豐怎麼看?
    在財報發布後,劉強東和京東CFO黃宣德等高管出席了分析師電話會議,對京東財報進行了要點解讀,還對京東物流、7 Fresh、小程序等等京東各方面的布局,以及如拼多多這樣的新勢力對京東的影響等問題作出回應。重點問題之一,當然是京東正在著重發展的京東物流。
  • 劉強東的合縱連橫底牌 - 新財富雜誌檢索
    從美國回來的「東哥」,看到自己離開一年有餘的後臺運營監控平臺顯示,京東的商品源源不斷地從13個物流配送中心,調度發往全國460個城市,再由1.8萬投遞人員穿梭於這460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將77萬件訂單送到用戶手上,並從用戶手上每天收到3.2億元的貨款,此時,內心會是怎樣的豪邁?昔日親自扛槍打仗的送貨員,終於成長為了一位集團軍元帥,揮師百萬逐鹿中原。
  • 劉強東馬雲暗鬥升級: VR購物場景下京東天工計劃對標阿里造物神
    劉強東也曾公開表示:阿里(旗下B2C)是阻礙京東走向第一的最大阻礙。劉強東儘管如此,劉強東還是保持著十二分的信心。劉強東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終究有一天京東會超越阿里。像淘寶做了支付寶來輔助電商業務正常運作一樣,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在做自己的支付系統。在這一點上劉強東做的非常晚,其也曾表示這是京東犯過的最大錯誤之一。
  • 羽化財經丨百世物流IPO,阿里京東物流爭奪戰再升級?
    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宣布,「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簡稱CSN)項目正式啟動,合作各方共同組建的「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阿里依託電商平臺,通過淘寶訂單巨大的貨源量,搭建一套完整的合作物流體系,通過建立Saas平臺,起底物流背後的大數據。
  • 阿里物流AB面:A面指向順豐,B面印著京東​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電商頭條(ID:ecxinwen),作者:風清,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認死理,勇於糾錯、敢於糾錯才是大勇,比如馬雲曾說(阿里)堅決不搞物流。成功的企業同樣如此,阿里新「六脈神劍」中最重要的一條價值觀就是: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 馬雲最擔心的事來了:京東物流體系成熟,5年內可趕超阿里
    1974年,劉強東出生於江蘇省宿遷市,自幼家境貧寒卻通過刻苦學習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來人大報導那天,劉強東口袋裡只揣了500塊錢,從此再也沒和家人要過一分錢。大學期間,劉強東對編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後,24歲的劉強東用幸苦攢下的1.2萬元積蓄在中關村開設京東多媒體,當時主營業務是售賣光碟。
  • 曾是第三大電商平臺,去年「消減」2萬多人,靠騰訊京東支撐著?
    前段時間,各大電商平臺都發布了2019年的財報,京東GMV首次過2萬億,拼多多GMV過了1萬億,阿里沒有公布具體數額,但早在2018年就破了6萬億。隨著電商行業的洗牌,活到今天的知名電商平臺,也就剩下這麼幾家。仔細一看就掌握在浙江人和江蘇人手裡。馬雲和黃崢都來自杭州,唯品會創始人沈亞是溫州人,而劉強東和張近東都是江蘇人。
  • 京東物流衝刺IPO,劉強東再次出發
    比較成功的代表有馬雲,馬雲成功地抓住了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成功成為我國網際網路界大鱷,但是網際網路確實是一把雙刃劍,此前馬雲還因為螞蟻金服的上市事件被約談。 關於螞蟻金服的約談事件,的確是熱搜不下的一大資本運作的案例。由於螞蟻金服的上市延遲,因此導致阿里集團遭受的損失其實是非常巨大的,並且在相關約談消息出來以後,阿里市值也是一度跌落,甚至蒸發了五億多市值。
  • 劉強東再曝猛料!
    劉強東說過一句話:「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看得出,劉強東野心勃勃,並對網際網路醫療這個產業信心滿滿,而且早有布局。*2011年,京東與九州通合作,發力網上售藥。*2013年,京東涉足非保健類醫藥電商零售。
  • 奶茶妹與劉強東澳洲大婚——扒一扒他的發家史
    噹噹斥資4000萬元搞促銷,京東就掏出兩倍的錢迎戰。京東的邊界逐漸拓展,每一次拓展都是一場激烈的戰爭。它選擇的對手也都赫赫有名:國美、蘇寧、噹噹、淘寶,這些對手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自建物流正是在2007年7月,京東建成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物流體系,總物流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
  • 亞馬遜逃離中國,京東一年虧28億,電商做物流還有盼頭嗎?
    這個決定來的如此之晚有點出人意料,因為畢竟這個平臺在中國電商市場中的規模佔比已經快要跌破1%大關。對於世界首富傑夫·貝佐斯來說,這個成績實在是有點上不了臺面。不過在世界首富敗走中國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另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早在2018年8月,亞馬遜中國就確定將不再為第三方國內賣家提供亞馬遜物流賣家服務。
  • 菜鳥收購心怡科技 幕後英雄邢瑋如何解決電商物流難題
    菜鳥收購心怡科技 幕後英雄邢瑋如何解決電商物流難題 近日,阿里菜鳥全資收購心怡科技正式完成了交割。
  • 劉強東拋出的接力棒 徐雷拿穩了嗎?
    但回到京東本身,除了借內部信傳達意志,包括香港二次上市在內的公司重大場合,他始終是隱身狀態,以至於有不願具名的電商人士向新浪科技感慨:「劉強東不在,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少了什麼?是創始人的影子。但別忘了,劉強東仍持有京東15.1%的股權和78.4%的投票權。在京東,他不再是唯一主演,卻依然是製片人兼導演。
  • 京東物流再傳上市,劉強東這次真急了?
    中途離開京東的餘睿2016年被劉強東重新「召回」,出任1號店CEO,推動1號店業務、架構及組織的整合重組;2019年起,餘睿擔任京東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比餘睿晚2年加入京東的王振輝,是京東多年的老兵了。在2017年京東成立物流子集團之時,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CEO,開始掌權。
  • 京東幕後大佬 撮合騰訊投資京東 劉強東只要7500萬卻給3億
    2015年,劉強東和章澤天大婚,當天來了很多商業大佬,馬化騰更是忍著腰傷前往祝賀,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也現身了,一年前,在張磊的牽線下,馬化騰的騰訊投資了劉強東的京東,張磊投資了京東8年,被外界稱為是「最愛京東的男人」,當初劉強東要的只有7500萬美元,張磊卻給了他3億美元。
  • 【回顧】「幕前天貓,幕後心怡」:中國電商物流20年的故事
    ,正式成為阿里物流體系的中流砥柱。 心怡科技那時候接觸了麥考林、凡客等電商企業,電商物流對技術有著更精準、更高效的要求。心怡科技就照著客戶的要求去改進,甚至往往比客戶想要的更進一步。 電商物流要比傳統物流的邏輯複雜許多,電商物流不僅SKU龐大、同時訂單波動性也非常大。
  • 京東物流墜落:曾經的驕傲、如今的拖累
    京東數萬名配送員,應該為京東物流過去12年的虧損買單嗎?此前,京東物流對配送員取消了底薪工資,調低了公積金繳存比例,並增加了攬件任務。 過去有硬氣的投資人買單。2006年京東虧損缺錢,劉強東想融200萬美元,今日資本的徐新給了他1000萬美元;2010年,高瓴資本的張磊投資2.65億美元,讓劉強東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燒」出競爭力。
  • 劉強東預言成真?快遞巨頭接連倒下,最大對手只剩下「老冤家」
    而這第五家快遞巨頭相對來說沒有前面四位這麼"悽慘",只是3萬多員工都被順豐接了手,而"江湖"上再也沒有了它的身影,它就是品駿快遞。曾經的唯品會也是電商市場中數一數二的存在,而它也搭建了屬於自己的物流體系,品駿快遞由此而生,也因此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