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IP早已不是什麼新鮮名詞,不論國內外都曾誕生過許多影響力持久的優質IP。今年是美國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開啟的第九年,隨著《雷神 3》的全面上映,漫威電影宇宙的電影數量達到了 17 部,這17 部電影總票房達到了 130.9 億,它比去年整個北美市場的電影總票房還要高。
而在我國同樣有四大名著這樣的超級大IP,歷經了近千年的考驗與傳承,在文學、影視、遊戲、戲曲音樂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娛樂領域,IP的表現形式繁多,包括文學、動漫、影視劇、遊戲、音樂、主題公園、話劇、周邊衍生品等等。
每個優質IP的眾多衍生品均帶來了粉絲、產品、正品版權等巨大的經濟效益。每當出現一個優質IP,會帶動其粉絲經濟、影視周邊發展,創造經濟收益,並且由於下遊衍生市場變現能力越來越大,優質IP供不應求。不僅如此,當下版權保護力度越來越大,盜版IP再難於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巨大的經濟效益引發製作商們紛紛入局,挖掘市場上的下一個超級大IP。
千年的傳承,鑄就了國產超級大IP
近些年我國最大的IP當屬《西遊記》,在還沒有IP這個概念的時候,《西遊記》便興起了不斷的改編和創作熱潮。自1927年我國首部西遊改編的電影《盤絲洞》問世以來,每個時代的「西遊」影視改編都方興未艾,並且這股熱潮還將延續下去。
只是改編成電影,《西遊記》在幾十年來就被改編了40多次:2013年《西遊降魔篇》、2014年《西遊記之大鬧天宮》、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萬萬沒想到:西遊篇》、2016年《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017年《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等等。
而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悟空師徒」四人走在「西遊」的路上:鄭保瑞執導的《西遊記之女兒國》已經提前鎖定2018年春節檔的席位,另一部主演陣容尚未公布的《西遊記之女兒國奇孕記》也已定檔明年2月。此外,還有兩部名為《新西遊記之大戰女兒國》和《春光燦爛豬八戒之情迷女兒國》的電影已經立項。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目前也有《齊天大聖之真假美猴王》《金箍棒傳奇4:真假美猴王》《西遊記之真假美猴王》3部影片立項。
在遊戲方面,根據西遊記改編手遊早已有人試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少年西遊記》、《大唐西遊記》等均積累了一定玩家。在動畫片方面,《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新作《大聖鬧天宮》已在拍攝之中。鄭保瑞「西遊」系列影片的主要出品方星皓影業也已將動畫電影《西遊記之人參果》立項。
看似對資本的追逐同樣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幾乎在任何武俠作品的身上都能看到四大名著或《聊齋志異》等古代名著的影子。這種「武俠」和「江湖」情節,是專屬於中國人的血脈印記。不論是八歲還是八十歲的中國人無人不知,在國外也是專屬於中國人的符號和印記。如果說是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成就了漫威等一系列IP作品的話,可以說,是中國人這種獨特的印記和情懷,鑄就了中國的武俠大IP。
粉絲經濟成為當前熱門IP收益的主要來源
與幾年前單純地將網絡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相比,如今熱門IP的價值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轉變。投資機構從單純的再造熱門IP轉變為消費粉絲經濟。
首先,粉絲經濟是有年齡限制的。根據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95後看劇更關注演員,其次是題材故事。然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題材故事才是第一位的。對於IP改編劇,超7成用戶看劇理性,劇集質量是他們選擇觀劇與否的標準。儘管關注作品本身的用戶眾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粉絲能夠為作品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事實上,一個IP能否帶來長期價值的先決條件是這個IP具有長時間的沉澱和粉絲積累。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其小說四部曲是很多人青春的印記;高曉松的歌曲《同桌的你》使得無數80、90後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作品被翻拍成電影後就能創造出「未映先紅」的現象,具有一部分的粉絲積累,利於「再造IP」並吸納粉絲經濟。
《擇天記》也是一部由文學作品改編來的影視劇作。與知名網絡作家三少相比,《擇天記》的作者貓膩雖然不是收入和粉絲最頂級的網文大咖,但口碑和作品一直保持了一定的水平,是千萬量級的人氣大作。「貓膩+陳長生」,為翻拍電視劇奠定了一定觀眾基礎,而其主演鹿晗也為電視劇帶來了巨大的粉絲群體,在開播前就收取了巨大的粉絲基礎。
當下內地影視市場是流量小生、小花們的天下,因為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即使演技差強人意,也能保證收視率和流量。
儘管電視劇《擇天記》豆瓣評分已經跌至4.5,但其各項收視數據卻成績斐然。自4月17日開播以來,該劇一直保持在同時段節目的收視榜首。或許,這與電視劇的男女主演有很大關係。即使劇集播放伴隨著吐槽多、口水多,但同時也帶來了觀眾多、粉絲多。不僅如此,《擇天記》手遊也在影視劇播出的同一天同步開啟全平臺預約。《擇天記》繼小說和動畫後,迎來影視與遊戲這兩種IP形態的新一輪爆發。因此,《擇天記》的IP聯動是電視劇、文學與遊戲的同步推進,從商業價值上來看,《擇天記》沒有輸。
那些年80、90後追過的網絡小說,這幾年基本上都被改編成了IP網絡劇,製作者追求好IP改編影視劇的熱度愈演愈烈。去年暑期檔,有《老九門》、《幻城》、《誅仙青雲志》等強勢播出,今年有《楚喬傳》、《醉玲瓏》、《將軍在上》等緊隨《擇天記》播出,熱度雖不減,具體的劇集效果則還有待檢驗。
事實上,製作方為順應市場不得不對原故事進行改編,甚至只是借IP之名將故事改編到面目全非,拍攝製作不走心、演員表現不到位等普遍存在的問題已經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對IP劇失去信心,並疲於買單。內容過硬、良心製作才是網絡IP劇的出路。
熱門IP並非制勝法寶,如果參與者只是利用IP和主演的粉絲來達到商業目的,而不是對作品尊重與打磨,是一種可悲。對經濟的追逐一旦陷入「娛樂至死」的怪圈,不僅會毀了IP,也是對企業自身的不尊重。
(文/廩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