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是1982年10月22日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採訪當時實況。三年後芥川重遊舊地,認識了琴娘一家,並拍攝了不少珍貴照片的故事。該片成為香港新浪潮的經典力作,並獲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藝片票房紀錄。
【劇情簡介】日本攝影記者芥川(林子祥飾)三年後重返剛剛解放的越南採訪,遍地的生機令他心生歡喜,但當他無意間走進城市的另一隅結識當地女孩琴娘(馬斯晨飾)後,方知之前所見不過是越共政府特意為他這樣的外國記者安排的粉飾太平的假像。在琴娘並非刻意的「導遊」下,越南平民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悲慘生活逐漸被芥川盡收眼底。琴娘一家人、戰後唯一留下來的某酒吧的老闆娘(繆騫人飾)及她的正想方設法逃離越南的情人祖明(劉德華飾)等人的被越共任意踐踏的自尊強烈地觸動著芥川敏感善良的心,儘管他並無徹底改變他們命運的能力,卻仍是盡力給予幫助。
影片講述的是越南難民的故事,但卻是在海南島拍攝的。《投奔怒海》的藝術成就非常高,本片也成為香港新浪潮的經典力作,許鞍華也因本片登上導演事業的最高峰。(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美術等等和多項目提名。)
當時臺灣規定,凡在內地拍過戲、取過景的人,一律封殺(當年梁家輝在大陸拍了《垂簾聽政》拿了影帝,也一樣被封殺。),而臺灣是港片的主要市場,在該片中除了許鞍華以外,所有工作人員都用假名。本來劉德華的角色先找的周潤發,但周潤發不想失去臺灣市場沒接拍該片,最後推薦了劉德華。
回顧《投奔怒海》,最多會提及的當然還是劉德華。
在1982這一年,除了拍這部電影,還以優異的成績從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藝員訓練班畢業並正式籤約TVB。之後就在電視界打拼,慢慢走紅。從龍套到有名字的角色到主角,最後憑藉83年的《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取得62點的收視紀錄,一舉紅遍香港,逐漸成為TVB的臺柱,後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組成「無線五虎將」,真正在演藝界站穩了腳跟。
更重要提,在《投奔怒海》中,他遇到了幾們演藝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首先就是發哥,在電視臺就和梁家輝等同學出現在周潤發的電視劇中跑龍套,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好學,讓周潤發注意到了自己,最後才獲得了這個角色。劉德華知道周潤發拒絕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後,找到他說:「謝謝你向夏夢提議找我拍戲,我非常希望能夠接拍這齣戲,但我跟你一樣,同樣擔心著市場上的問題,如果我接拍這部戲,那我的臺灣市場不也有危險?」結果周潤發沉著臉說:「你告訴我,你哪裡來的臺灣市場?」又說:「拍了,起碼你會有香港和內地的市場,推了,你就什麼市場也沒有。對你來說,這是個好機會,別白白放過!」於是劉德華決定把握這次機會。
另一個貴人那就是本片的男主角林子祥了。林子祥是資歷非常老的殿堂級歌手,早在張國榮譚詠麟雙雄爭霸的年代就在歌壇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他還是新藝城多部電影的男主角,在當時香港是非常吃得開的人物。最重要是他歌唱的實力,其高音在香港幾乎無人難敵。也就是在拍《投奔怒海》期間認識了劉德華,並指點和觸發劉德華在歌唱事業的發展,可以是林子祥是劉德華天王之路上的第一位領路人。
劉德華後來逐漸成為香港娛樂圈天王之後,仍然對這幾位貴人滿懷感恩,包括導演許鞍華。2012年劉德華作為投資人之一投資許鞍華拍攝了《桃姐》,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多項大獎,距離劉德華的首部作品《投奔怒海》正好30年(也有說《彩雲曲》是劉德華的處女作,而《彩雲曲》中劉德華只是路人甲而已,《投奔怒海》才是真正的角色。)。